大流寇(校对)第4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8/638

  整个八旗的撤离只能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因为顺军方面的不断催促,再三给出所谓最后通牒,负责撤离事项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不得不再三下令各旗加快速度,丢掉不必要的累赘,这就让很多在满城费尽心思打包的财货不得不被丢弃在道路两侧,那些上了年纪的满洲老人们心疼的直骂年轻人们都是败家子。
  最后离京的两白旗更是仓促,事先两白旗统计的马车有一千多辆,但最终出城的才不到半数,其余近五百辆满载物资的马车都被丢弃在了北京外城。而出城的马车也有很多都是被腾空了车厢用来拉人,要不然根本不可能在顺军给出的最后时辰到来前将人运走。
  如此仓促,也使得两白旗损失惨重,旗下原本应该带走的上万名汉奴阿哈也不得不被抛弃在北京,其余跟着主子们回老家的汉奴阿哈也多是青壮健妇,上了年纪的和略有残疾的,不能长途行军的小孩子多数都被抛弃。
  有些早在天命年间就成为满洲包衣的老汉奴也被主子无情的抛下,望着主子们远去的身影,这些老汉奴个个是泪眼婆娑,很多想不开的甚至纵身跃入城外的护城河。
  跟着主子时间久了,这些个汉奴对主子,对大清,那都是真生了感情,也是真将自个当成奴才的。
  恭顺王孔有德部的上万名家眷直接没有得到离京的通知,可这些恭顺藩的家眷却还是每家每户收拾了包裹自动前往城门,哪怕满洲人不要他们,他们还是想跟在队伍后面前往辽东。
  这些恭顺藩的家眷知道一旦顺军入城,他们的下场就会很惨,因为他们的藩主同她们的男人是同顺军战斗而死。
  反观那些怀顺藩的家眷们,则家家户户平静异常,甚至带着幸灾乐祸的表情看着仓皇离京的满洲人。
  不少恭顺藩的人既没法跟在满洲人后面,又不知自己下场如何,只好将孩子托付给怀顺藩的亲朋好友,希望这些马上就要成为大顺子民的老乡能够给她们孩子一条活路。
  有同情心软的收下了那些没有爹的孤儿,也有的则是狠心不纳。
  等到最后一个满洲人走出北京城后,城中竟响起鞭炮声。
  放炮的有城中的汉人百姓,也有怀顺藩的人。
  炮声中,早就等得不耐烦的顺军第一镇迫不及待的开进了城中,从此,北京再也没有满城。
  因为撤离的混乱,一些不愿跟随满洲人出关的汉官都在趁乱逃跑,有一辆被满洲人挟制马车上的十几个汉官趁看守旗兵不备,同时从车上跳下向着远处的顺军跑去,边跑边喊他们是汉人什么的。
  看守八旗兵自是要追人,但追上之后却不敢当着远处顺军的面将人杀害,只是拿刀剑威逼这些人回去。
  不想跟满洲人回去的汉官在那哀求对面的顺军,可顺军那边却是半点解救他们的意思都没有。
  在一片混乱中,大清终是一点一点的远离北京城。
  因为往山海关必经通州,所以通州也是八旗的第一站。
  就在离通州还有十几里地时,不知哪传出来的谣言,说是顺军会在通州背约袭杀满洲人,结果导致大量满洲人因为害怕被顺军袭杀争相逃窜,践踏而死者多达上百人,失踪者更达上千人。汉奴逃亡的更多,光是两白旗就有三千多汉奴一哄而散。
  英亲王阿济格的七子墨尔逊同十二子班进泰所乘坐的马车被逃窜的人群撞翻,两位小阿哥一个不幸被甩出马车外摔断了腿,另一个则不幸被车厢压住活活给压死了。
  豫亲王多铎听到两个侄子不幸消息后,大为震怒,急忙派兵纠压,好一番弹压才将骚乱平定,并命各牛录遣人于道边接应,澄清谣言,方使人心逐渐安定。至于逃亡和乱跑失踪的人,多铎实在是没有精力也没有人手去寻找搜回,只能由他们去了。
  銮驾是同两黄旗一同撤离的,并且还在两白旗于北京城外混乱之时就抵达了通州城。
  可銮驾这里同样也乱。
  这么多人撤离,时间又这么紧张,哪里能方方面面照顾得来,想得周全。
  在通州的第一个晚上,两宫太后同皇帝别说吃饭了,连口水都喝不上。原因是通州城前不久刚遭顺军屠城,城内的水井不是被顺军用石头砖块填塞,就是飘浮着死人,那水哪里能喝。
  大人能忍受得住,才十岁的小皇帝哪能忍得了。
  见儿子实在是渴,圣母太后急得也是没办法,叫内侍吴良辅赶紧想办法。可吴良辅能有什么办法,硬着头皮四处寻找,结果却叫他找到两棵被剥了苞谷的玉米杆。
  就这么着,满洲国主福临靠嚼那玉米杆子才算稍稍止了渴。负责銮驾护卫的统领鳌拜也带人拿着木桶去运河挑水,下半夜的时候才算让两位太后同皇帝有了一碗热水喝。
  御膳房的奴才本来给两宫同皇帝准备了吃的,但半道却被镶黄旗一帮人给抢了去。剩下一锅小米绿豆粥,还是太监杨植用身体护下来的。
  一听御膳房的膳食竟叫人抢了去,国主福晋哲哲气得脸都变了,可城中这么乱,怎么查那帮胆大妄为的家伙们。
  最后,还是先吃点东西吧。
  哲哲福晋喝的那叫一个香,就像这小米粥是天上的玉液琼浆。
第607章
豫亲王被围
  “主子,这是奴才给您偷偷备下的。”
  杨植这个小太监颇是有心计,竟然背着国主福晋给他的主子圣母太后弄来了三个鸡蛋。
  “难为你了。”
  布木布泰打量了眼这个汉人小太监,要不是对方梳头手艺不错,哪会带着他出关。
  将一颗鸡蛋剥了递给儿子福临,她也剥了一颗。
  布木布泰从前是不爱吃鸡蛋的,但一天路赶下来,加之也没什么吃的,倒是一气吃了两个。
  肚子是填饱了,睡觉却成了大问题。
  马车内虽铺的软垫,可空间不大,屈着睡着实难受。然而这通州叫顺贼烧成了废墟,连城墙都给扒了,又哪里去给太后皇帝找间遮风避雨的屋子,再给娘儿俩弄一张舒适的床呢。
  好在圣母太后同国主福晋都是蒙古的女人,不像汉人贵妇那般娇弱,便就和衣在各自的车厢内蜷缩一晚。
  杨植很贴心的将从宫中带来的羊毛毯给圣母太后又铺了一层,顺便又将一个夜壶递在车厢角落,免得夜里太后小解还要出来吹风。
  许是一路颠簸的真是累了,没一会车厢内就传来圣母太后同小皇帝的熟睡声。
  太后同皇帝在车厢内暖和的睡着,外面伺候的奴才宫人肯定是苦了的。
  北方九月的天,夜里露水一下,那不叫凉,而叫冷。
  几个宫人和衣披着毯子就坐在马车边,相互靠在一起,却不敢合眼熟睡,时不时惊醒朝车厢看上一眼,之后在瞌睡虫的侵袭下又将脑袋不时的点来点去。
  杨植同样如此,他靠在车厢的另一边,两只手塞在对袖中,同那几个宫人一样时不时的被冻醒。
  每次醒来他都会下意识的朝天上看去,似是在盼着早点天亮。继而,就死死盯着车厢内,好像车厢内有什么宝贝似的,直到困意来袭再次睡去。
  已成废墟的通州城内到处都是人,因为在城中找不到可以生火的木材,除了必要的几处篝火警戒外,整个通州城如笼罩在黑夜之中。
  没有篝火可以取暖,也没有足够的御寒帐篷,深夜里,通州城内到处都是孩子被冻醒哭闹的声音。
  睡在车厢内的圣母太后也是屡次被哭声惊醒,半点睡意也没,想着大清好端端的变成这样,想着儿子才当了三年中国皇帝就得受这份罪,圣母太后那心真的是不好受。
  靠在车厢一角,望着被子中熟睡的儿子福临,布木布泰一会想死去的丈夫太宗皇帝,一会想不知死活的情郎摄政王。
  那心,不好受,也煎熬。
  不远处的车厢内的国主福晋也是辗转难眠,她是被噩梦惊醒的。
  梦里,她看到死去的丈夫血淋淋的向她走来,并用不住挥动双手向她叫喊什么,样子很急,可偏偏她什么都听不到。
  直到自己从梦中惊醒。
  艰难的一夜总算渡过,天亮之后,阳光重新落下给了通州城内十几万旗人一丝暖意的同时,也带给他们无限的希望。
  很快,一辆辆马车再次转动轱辘,一队队人群继续向着东方浩荡而行。
  接下来的两天,走的都很顺利,且因为慢慢熟悉和“磨合”,两宫太后同小皇帝再也不用因为没水喝而烦恼,也没有再出现胆大妄为的奴才敢到御膳房那边抢东西吃。
  銮驾抵达了滦州。
  这里离山海关不到两百里,再走三天就能到了,只要出了关,就再也不用担心顺军的威胁。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所有旗人咬牙坚持准备快点出关时,老天爷突然变色了,先是黑云压顶,继而是狂风席卷大地,再之后就是漫天风雨。
  没办法走了,雨下得实在太大。
  几千八旗护军连同十几万满州妇孺在滦州城内挤做一堆。
  风雨实在太大,不少满洲人的衣裳都被打湿,风吹在身上冷得剌骨。为了取暖,妇人们将所有能用来挡雨的东西都找了出来,可还是杯水车薪。不少满洲妇人只能相互抱成一团,在她们的身下,是一张张稚嫩的脸蛋。
  “额娘,我饿。”
  孩子们的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可是母亲们也没有吃的,只能不住的哄着他们。
  外面的风雨丝毫不见停止的迹象,这让妇人们心头蒙上阴影,不知道老天爷为何这么对待她们,她们到底做错了什么才要遭这大罪。
  “额娘,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走啊,我想快点快去...这里一点都不好...”从前的大清皇帝,现在的满洲国主趴在车窗,看着外面那群被雨水打的没处躲的奴才们,很是心疼。
  “等雨停了我们就走,额娘也想早点回去。”
  布木布泰看了眼狂风呼啸的窗外,心头轻叹口气,她不知道这场雨什么时候会停。
  ......
  滦州城东门洞子里,郑亲王济尔哈朗冒雨找到了在此的二哥代善,这场大雨下得太突然,完全打乱了他们出关的部署,也让他们出关的路途变得更加艰难。
  苍老的代善负手坐在凳子上看着门洞外,头顶上几道水柱正从城墙上的泄水孔不断往下排,将门洞变得跟水帘洞一般。
  同郑亲王济尔哈朗一样,代善也很急,可人力如何能胜天,风雨交加之下如何行军。
  “二叔,得想法子,这雨下得太大了,男人们能顶得住,可女人孩子顶不住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8/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