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4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1/638

  不过不管是谁的智慧,法子,是个正经的好法子。
  把古董字画,稀奇宝贝先卖给有钱人,完事再拿有钱人提供的钱粮渡大江,之后追个赃助个饷什么的,很好的良性循环啊。
  东西,回来了;钱粮也有了。
  国家统一了,人民进步了。
  不得不说,是个巧妙而又圆满的法子。
  这还是针对国内,要是陆四一咬牙,也不顾世人怎么看,把东西打包往朝鲜、安南、日本甚至佛郎机卖的话,完事再让左大柱子、徐和尚他们披着袈裟去连本带息取回来,也是一桩好买卖。
  只是考虑大顺国家声誉及自家百年之后的名声,陆四这牙不太敢咬。
  往江南贩销古玩字画,销路大顺这边早就打通了,徐州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此事,相关专业人员很多,这边只要把缴获来的东西运去,长江两岸的文化交流必定频繁。
  有了银子和粮食,大顺的诸项新政才能推行下去。
  甭管哪朝哪代,没有皇帝差饿兵饿吏的道理。
  又在武英殿说了些其它事务后,陆四命诸将散去,各领本职,同侄儿广远等开始逛起皇宫来。
  紫禁城中除了少数太监、宫人随满洲离京外,其他人大都逃到民间去了,现在宫中剩下的太监约有八百多人,宫女则有五百多。
  这些太监、宫女都以年老者居多,其中不乏同那老太监魏良臣一样历经五朝、六朝的。
  这些人也是可怜,无儿无女的无家可归,只能留在宫中等侯新主发落。要是将他们赶出宫,只能成为城中的乞丐。
  陆四对阉人并不歧视,因为这也是他们的一份工作,而且又不是他们自己要选择走这条路。
  真要说起来,忠义这块,崇祯朝殉国的太监比殉国的文臣要多得多。
  大顺的陆闯王也没道理一进京就把这帮可怜人的饭碗给砸了。
  宫人这一块,陆四暂时不清楚都是多大年纪,且滦州攻破之后宫中肯定还要补来大批宫女,所以陆四准备过些日子将尚能生育的宫女许配有功将士,于京畿分配土地。
  紫禁城现在很乱,不是人乱,而是满洲出宫之时对各殿值钱物件进行洗劫,又有太监宫人趁机偷盗,所以莫看紫禁城宫墙巍峨,有皇家气派,可不少殿中都是空荡,连那桌子、椅子都被洗劫一空。
  陆四一路走来,到处可见散落的东西,有些宫殿的门窗都被损坏了。
  “前明诸帝画像现在何处?”
  陆四忽的停下问跟在后边的老太监魏良臣。
  “回万岁,鞑子进宫后把太庙供奉的前明诸帝画像都给取下了,现在何处老奴也不知。”
  魏良臣恭声回道,不远处十几个老太监站在墙角不敢往这边来,而那些人看他魏良臣的眼神也是无比羡慕。
  能不羡慕么,老东西扫了一辈子地突然时来运转,能跟大顺新天子说上话,这不是祖坟冒青烟又是什么。
  陆四嗯了一声,叫了声侄子广远,吩咐他带人将满洲人没有带走的前明宫中及内阁、六部所有史料存档、奏本题揭全部搬到文华殿加以保管,前明记录帝王生活的起居注及相关案牍,如实录也都要保存完,不能破坏。
  “回头让姜学一组织一帮人分门别类,再于京中择一处修国史馆专门保存,以便修明史用。不管是前朝还是咱们大顺,给后人都要留下第一手详尽史料,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都要完整记下,千万不要篡改,因为,这是咱们对子孙的责任。”
  交待这些事后,陆四又道:“前明诸帝画像下落也要尽快查出,找画师仿模副本放国史馆,正本则要妥善内藏,不得破坏。”
  对朱家历代天子的画像,陆四比较在意,因为前世他去明孝陵参观时,就发现堂堂孝陵挂的竟是满洲时期文人弄出的丑化明太祖像,而非明代保存的明太祖像。
  两像,天壤之别。
  推翻明朝是百姓的胜利,是大顺的胜利,但这个顺利是堂堂正正的胜利,陆四不需要以丑化前明诸帝来标榜大顺的正统合法,以及所谓的顺天承命。
  广远肯定是要封亲王的,也将担任《明史》总裁官,因此陆四交待的这些事情也是广远的份内之事。
  宫中的事情陆四也在想,满洲入关之后,前明内廷的二十四衙门大多被裁撤,但也有一些衙门保留了下来,统归内务府管辖。这些机构,陆四的态度是能裁就裁,不予保留,更不予恢复。
  对于太监宫人,陆四还是尊重了时代特色,留在宫里的经甄别之后予以留用,将来死了也由宫中负责安葬。出宫的那些回来也可,只要甄别没有问题便重新收进来。但是却不能再收用新人,如小小年纪就被父母送来净身的苦命孩子。
  陆四考虑待中央政府成立后,是不是专门下道旨意,严禁净身。以后宫中怎么个安排法,是不再用太监专门用宫人,还是如满洲一样设个正常机构加以负责,待外朝事务基本敲定后再着手安排。
  他已经传谕徐州让那降了大顺的前明监军太监高歧凤进京,由此人暂时将宫里的太监宫女管起来,之后肯定要交内宫的事情交给妻子李翠微。至于常宁那边,陆四既已给人家下了聘礼,肯定不会悔婚,意下按顾君恩的想法册常宁为皇贵妃。
  这不算平衡,因为常宁代表不了顺军任何一股山头利益。
  风突然有些大,侄孙陆义良拿着一件披风上前替四爷爷披了,问道:“今晚睡哪?”
  “睡哪?”
  陆四四下看了看,“去乾清宫。”
  广远道:“顾先生不是说那宫不祥么。”
  “只要不闹鬼就行。”
  陆四笑了笑,“就是闹鬼,也是鬼怕我,不是我怕鬼。”
第624章
乾清宫中打地铺
  乾清宫其实真的不祥,此宫虽是前明皇帝寝宫,但真正居于此宫的却不到一半,而且除崇祯以外,前明历代皇帝死后都是停尸于乾清宫,也就是所谓梓宫安奉处。
  用陆四前世话讲,乾清宫其实就是停尸房。
  不过放的是天子而矣。
  步入大殿之中,陆四没觉得有什么阴森,倒是有股新意。
  当年李自成撤离北京时曾下令焚毁紫禁城,乾清宫就被焚了大半,现在的乾清宫是满洲顺治元年重建的,比前明要小很多,建筑用料不过三年,看着自然也是新。
  “你们几个还愣着干啥,还不赶紧给万岁收拾一下,耽搁万岁爷休息,要你们好看!”
  老太监魏良臣很是有点“自来熟”,明明没人给他权力,这会却是吆喝着让一帮太监宫人到殿中整理,俨然自家是前明的司礼太监,又或是满洲的管事太监。
  陆四看了那老太监一眼,没有说什么,带着侄儿、侄孙在殿中逛了一圈。
  “四爷爷,要不要找道士和尚做个法事,念个经什么的?”侄孙义良考虑得比较周到,因为这孩子比较迷信。
  “找别人干什么,赶明等徐和尚进京,让他提把桃木剑在这大殿设个坛就是,完了给他一吊铜钱,请他吃个便饭就成。”
  陆四显然是打趣侄孙,徐和尚一个信菩萨的,到哪找桃木剑开坛做法。
  不说他陆文宗两世为人,就是大顺开国之君这个身份,除了朱棣压不住,他下面的又哪个震不住。
  义良倒把这事放在心上了,他听人说过第八镇的徐镇帅曾经在陆家老祖坟,同那宝塔寺的和尚们一起做过法事,为的是续上陆家的龙气。
  从事实来看,老陆家的龙气百分百被续上了,要不然四爷爷也进不了北京城,同时也说明徐镇帅是有两把刷子的。
  “嗯,等徐帅进了京,得赶紧请人家过来做场法事,一吊铜钱怕是不成...”
  义良如此心道。
  陆四随口那么一说,哪知道侄孙真当回事了,这边见御阶边上有条断了腿的凳子,便拿来担在御阶上坐了下来。
  同时朝御阶后方看去,却是没有见到“正大光明”四字,有些奇怪,旋而意识这满洲刚刚入关不过三年,那福临都未来得及亲政,又怎可能手书这正大光明匾出来。
  印象中前明的时候倒是有块匾,好像叫“敬天法祖”,现在不见估计要么是当年顺军进京后给砸了,要么就是太监们把那匾当宝贝给弄走了。
  “万岁有所不知,这殿是前年才修的...当年并非永昌皇帝有意烧毁,乃是牛金星进言,说什么西楚霸王入咸阳火烧阿房宫,绵延三百里,何其壮哉。今大顺亦可效仿烧掉紫禁城,一则楼台亭阁不会遗留于满洲,二则不失霸王风范...”老太监魏良臣有鼻子有眼的在那说的头头是道。
  陆四抬手打断这老太监,晒道:“牛金星真是这么说的?”
  “是这么说的。”
  老太监很肯定。
  陆四问:“是你亲耳听到的?”
  “这...”
  老太监吱唔起来。
  陆四哈哈一笑,没有难为这老太监,道听途说也好,蓄意编排也好,这紫禁城被他那老丈人命人放火焚毁总是事实。
  换作陆四被迫撤离北京,同样也要焚毁紫禁城,甚至有可能的话还要把北京彻底毁灭。
  从军事角度出发,这叫坚壁清野,不留一砖一瓦给敌人。因为将一座完整的城池留给敌人,就会成为敌人进攻自己的基地。
  钱和粮食是战略物资,城池和房子同样也是。
  千年帝都,哪怕万年帝都,守不住就必须要破坏,这没什么好诟病的。
  从政治角度出发,李自成显然是想通过焚毁紫禁城使满洲无法在北京获得法统。
  帝都、皇宫,是法统的硬件。
  可惜李自成撤离太过匆忙,要是能有半个月时间,多尔衮看到的肯定就是废墟。没有完整的北京城,满清也绝不可能在北方推进这么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1/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