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4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0/638

  地方这一块,府州县也都设有专门的医学正科,典科,训科等官,负责辖区的医药卫生。
  官府机构又都设有惠民药局、养济院和安乐堂等机构,职责大体便是药店、养老院、火化场。
  然而明朝虽有专门对应的医学机构,但从中央到地方管理却极不完善,很多地方或者无有医学正科官设,或者就是有官无医,有医无药。
  而那中央太医院又主要是为宫中及达官贵人看病,除了看病做的最多的就是搜集各种药方,本质上还是以看病为主,无法起到一个中央性质统筹医药发展,促进国家整体医学进步的职能作用。
  也正是因为官方医学机构的“瘫痪”,导致前明百姓看病多往民间医馆,也就是当地郎中,接生则是请产婆或有经验的妇人。
  如此,由于郎中传统观念及整个行业的局促性,更使得医学技术在小圈子中传承,如此无大瘟还罢,一旦有了大瘟,中国脆弱的医药行业根本难以应对。
  崇祯年间大瘟疫死了几百万人,就是最好的证明。
  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但只要抓住三样东西,这治天下也容易。
  即粮、药、学。
  粮为民生之基,药为民生之辅,学为民生之智。
  身体,精神,脑袋。
  弄好这三样,大顺的根基便彻底牢了。
  如此,陆四自是重视。
  他这个闯王在具体“战术”上或许是门外汉,往往当甩手掌柜,但在战略上却从来都是无比重视,亲自予以制定督办的。
  当前实际情况,陆四拟定大顺医学研究及保障方向主要是瘟疫和妇产,中央政府所拨钱款中的六成将集中于这两个方向。
  虽然北方流行的大瘟疫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但局部地区尚在流行,很有可能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眼下各地实控区报上来的人口数据只有一千两百万人左右,真要再来一次崇祯十五年那样的大瘟疫,十户九死,“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那大顺这个新朝恐怕同样也会变得很短命。
  陆四前两天在访民间宿老时,听那些老人说起三年多前那场大瘟疫时,也是当场色变,深觉瘟疫可怕比之天灾人祸更甚,所以回来之后便让人去取相关医书来看,同时酝酿成立大顺医学部门之事。
  此事之重要性,比之再建十万军队,比之大军南征都要急迫。
  有个写出《瘟疫论》,并亲身经历崇祯十五年大瘟疫的医师吴有性入了陆四视线,此人是高一功举荐的。
  据说这个吴有性当年还曾在孙传庭军中做过医官,后来孙传庭兵败吴便到了北京参与救治瘟疫感染者,提出一套祛邪达原理论,对治疗瘟疫很有成效。
  大顺军破北京后,顺军这边也听说过吴有性的事迹,因此牛金星下令将此人编在军中。后来吴有性逃出顺军欲往吴县老家,半道却碰上大顺山东方面军北伐,结果成了淮军第二镇的一名医官。
  高一功听说闯王对瘟疫比较关心,当即就提了这个吴有性。
  陆四也立时想起这么个人,于是传谕寻找,结果发现这人就在淮军第二镇,立时便命送到北京来。
  原先前明太医院的医官有部分回了老家,有部分留在衙门待新朝任命,这当中绝大多数又成了满洲人的医官,陆四已命各部将抓到的医官包括满洲人从关外带来的统统送进京。
  又命宫内厅提督高歧凤将皇城万寿宫、惜薪司、果园厂、鸽子房等前明内廷机构清理出来,亲书“医济世人”四字命制匾额悬挂,又与顾君恩商议将此医药机构定名为“中央医药局”,为正三品衙门。
  各地也将陆续成立医药分局、分所,省为正四品、府为正五品,州为正六品,县为正七品。
  定编品级比之前明要高出许多,并且由中央政府拨款,使得各地医药机构不再有名无实,真正发挥医济世人的作用。
  医药局(所)之外,又有中央医院、省府州县各级医院,此外再设医务处(中央及地方医务人事),医药处(药村采购生产)、医经处(药书统编)、医学处(教育、培训)等四分处。
  同样也是唯才是举,只要有真才实能皆可为医官。
  这也是陆四对顾君恩强调的实务官。
  中国人自古对做官皆向往,因此只要大顺给出真实官职,陆四相信民间那些医师肯定会趋之如骛。
  吴有性因擅长瘟疫防治,陆四拟暂委他为医经处,由其出面负责中央级别的瘟疫防治,提出可行方案后予地方开始实施,确保大顺建国之后一旦发生瘟疫,就要在最短时间进行扑灭、救治,隔离。
  如果说重视瘟疫防治是不死人,那么重视妇产就是多生人。
第647章
妇女之友陆闯王
  恢复人口除了促进生育,没有第二条道路可走。
  陆四不会愚蠢到去引进人口来充实华夏大地,因为那样的话,便又是一个五胡乱华。
  始作俑者,再作俑者,次作俑者,皆无后!
  有后,也要杀之。
  再者,需要引进人口来填充人口,那他陆四又何必起来反抗异族,让他们来好了。
  大顺政权之所以是正统,便是因为大顺驱逐了鞑虏!
  促进生育,以当下的条件,除了为百姓提供能够温饱的粮食外,就是要提供让妇人能够顺利生产的环境和一些医学辅助条件,此外还要想方设法减少婴儿的夭折率。
  以陆四现在能做到的,大概也就是帮助妇人顺利产子,减少难产率,或者说让妇人生产时少些痛苦,至于减少婴儿夭折率他很难办到。
  因为,就是皇帝的子女,夭折率都在六成!
  他陆文宗又不是神仙,能够将这永昌三年一下跃进提升到21世纪,因此还得按部就班,先把能做的事情给做了,继而让社会自身的发展去解决几千年来的问题。
  不懂的东西,除了问人,便是读书。
  陆四肯定要多看妇产方面的书籍,先从妇科方面着手,进而向生育深入,知道个大概,再思对策。
  治病救人,亦是治国之道。
  《永乐大典》收入的两大妇产经书一本是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另一本是南宋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除此以外又收录不下百本妇产相关书籍,但陆四看来看去,也就张仲景和陈自明的这两本靠谱些。
  想想,此事也有些好笑,甭管哪朝的太祖皇帝,也没有把妇人问题当成头等大事来办的,而且还为此专门阅书。
  上下五千年,也就他陆闯王了。
  真是人民的好皇帝。
  可能是看的有些入神,陆四倒是忘记泡脚的水已经冷了,等到脚上有冰凉感传出方觉,恍惚之后抬头便看到一妇人打扮的女子正在不远处看着他。
  第一眼,这女子给陆四的印象就是翘的很。
  前后都翘,且臀宽异于常女。
  第二眼,身段婀娜,容颜俏美,不说活色天香,也是让人眼前一亮。
  第三眼,却觉此女气质也是异于常人,站在那虽然不动,但无论是眉眼还是体态,都让人有拥之怀中的渴望。
  论及出身,这陈圆圆也算是演艺圈的顶流了。
  人的名,树的影,江左第一绝色,的确不是无聊文人吹嘘出来的。
  吴三桂这个狗汉奸,倒是好福气。
  嗯,刘宗敏那个黑汉,也是好福气。
  “冲冠一怒为红颜。”
  陆四悠悠一句,这首诗的作者吴伟业同柳如是的丈夫钱谦益、顾横波的丈夫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都是明末有名的大文人,不过此诗如今那吴伟业怕是不曾写出来。
  陈圆圆听到了对面年轻人所说,却是不明其意,只觉这年轻人与她过往所见的达官贵人明显有所不同。
  陆四笑了笑,明知故问:“你就是陈圆圆?”
  陈圆圆犹豫了一下,上前轻步施礼:“妾身拜见闯王。”
  虽然这位大顺的新闯王不是黑汉,看着也是斯斯文文,但一想到自己即将要委身于此人,陈圆圆内心无疑是煎熬,并且是拒绝的。
  陆四点了点头,抬手指了不远处一只凳子,道:“你去搬来坐,你来得也正好,我这刚好有些事能够请教于你。”
  陈圆圆呆了一下,按她入宫之前所想,这位大顺的新闯王恐怕一见到她之后便如那黑汉刘宗敏般,上前强行抱她边脱衣边往床塌去,继而不顾她的哀求催残于她的身子。
  不想这位陆闯王竟然没有半点色急模样,也没有羞辱与戏弄之色,竟是很客气的让她搬凳子坐下,似乎还有事要请教于她,这让她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坐还是不坐?
  陈圆圆不知道怎么办,只能怔怔的站在那,两只手也不知道应该往哪放,很是别扭,也很是不自在。
  “怎么?我的样子很吓人?”
  陆四亲切的笑了起来,“不用害怕,也不用拘束,全当这里是你家...快搬凳子坐下吧,难不成要我站起来向你请教?”
  “妾身不敢。”
  陈圆圆无奈只得依言去搬凳子来,却是在距陆四丈许处就停了下来。
  陆四又是笑了一笑,道:“坐近些无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0/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