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4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5/638


第652章
王爷,上策是降明
  满洲军营中,一众辫子将校正紧张的看着一道士装扮的汉人,此人就是从前中国大贼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
  归顺清军以后,宋献策因为其术颇巧,很得英亲王阿济格看重,不仅常命伴随左右,更破天荒的给宋献策配了十几个满洲护卫,自由出入满洲军营,礼遇如贝勒,可谓是降清的顺军文武之中最被满洲看重的。
  此时的宋献策正默默合手祷告,念了一通满洲将校听不懂的咒语后,“叭”的一下将手中的几枚龟壳洒在了桌上。
  一个满洲将领急忙问道:“宋爱塔,卦象如何?”
  “是吉还是不吉?”
  其他将校也都是一脸焦虑,迫切想知道这位汉人大法师测出了什么结果。
  就是坐在那里的英亲王阿济格也下意识的抬头朝宋献策看去,想从对方的脸上看出喜色。
  可是,那位宋爱塔表情却很沉重,这让英亲王的心头不由跳了起来。
  屋外,谭泰同几个将领却是眉头紧皱,对于屋内的英亲王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举动,这些将领都是感到失望的。但隐隐又似乎想听到屋中传来欢呼声,然而,屋内很静。
  “宋爱塔,我们到底能不能北归?”
  先前第一个开口问结果的满洲将领是镶黄旗的梅勒章京佟养和,满洲名又叫佟岱,因其被英亲王阿济格任命为“总督八省军门”,所以军中又唤他为“八军门”。
  帐内还有一个姓佟的将领,名叫养甲。
  虽都姓佟,但二人却没有关系,且与佟养和不同,这个佟养甲是几个月前才在湖北降的清军,之前则一直以汉名董源在左良玉麾下做督理盐饷的差事。
  不管是在关外还是在关内,只要大清兵一至,哪怕已经变成汉人上百年的女真人,都会在第一时间向清军投诚,或随军征战,或将知道的汉人虚实相告。
  佟养甲同西屋里额驸佟养性一族是有关系的,加上满洲任用汉人首选为辽人,辽人首先又是早年由女真改汉的,所以佟养甲从左部来降后阿济格很是信任他,授予正红旗梅勒额真一职。
  也正是因为佟养甲带来了左良玉根本不敢和大清军接战,打着扶保太子旗号沿江东下,湖广清军兵力不足,地方空虚,所以清军才大胆的在湖北各地及湖南部分地区打粮。
  宋献策抬头看了眼佟养和,摇了摇头,叹道:“八军门,卦象说北归不吉。”
  “不吉?”
  佟养和心头一凛,其他诸将也是闻言面色一暗。佟养和刚想问为何不吉,却见英亲王阿济格突然起身挥了挥手,吩咐道:“你们都出去吧。”
  却叫宋献策同佟养甲留下。
  “王爷,卦象显示北归不吉,结合当下局面,王爷还需早为大军寻一出路。”宋献策心中晦涩,他若知那位淮侯能夺了北京,斩杀多尔衮,当初便怎么也不会降清。
  如今却是和那牛金星一样再也下不了满洲人的船,只能硬着头皮为满洲人出谋划策,否则天大地大,也没他开国大军师的容身之地。
  41岁的阿济格摸了摸自己光秃秃的脑门,弟弟多尔衮的死让这位入关诸王军功第一的英亲王看起来苍老许多,直如当年额娘被二哥、八哥他们活活逼死一般。
  “大清突遭此大变,本王也是心乱如麻,却不知爱塔有何计策可教本王?”阿济格是真的看重宋献策,很希望这位辅佐大贼李自成推翻明朝的大军师能为他同大军想出一个可行办法,给大清保留这支军队,也给满洲一族保下骨血。
  佟养甲心中也是暗叹,几个月前形势一片大好,满洲人可以坐中国天下,享汉人荣华,他这个老女真也能跟着在大清谋个一官半职。
  现在,竟是连京师都丢了,十几万大军一夜之间成了没有朝廷的孤军,这般变化让人是始料未及。
  如今,更是前途却无,性命难保,人心惶惶,真是不知如何是好。
  宋献策微微沉吟,直言道:“唯今有三策。”
  “爱塔请说。”
  阿济格示意宋献策坐下。
  落座之后,宋献策理了理思路,道:“上策,王爷当领大军降明。”
  “什么?降明!”
  佟养甲失声。
  “爱塔怎能让本王降明?”
  阿济格也是大惊,没想到宋献策所说的上策竟让他堂堂大清亲王去投降那个只剩半壁江山的明朝,这简直让他无法想象。
  “王爷,上策确是降明,”
  宋献策坦言清军已是孤军,因为顺军在河南的重重布防根本无法北归,就算是他们现在能够突破顺军防线进入北直隶,也将面临顺军的重重围堵,最终落得个全军覆没下场。
  而且大军从湖广劫掠的粮草也根本不足以支撑大军北归,所以,当趁顺军主力尚未从北直隶调往河南之际,赶紧南撤遣使向南都的明朝上表,乞求明朝能够收容,给大军一处能够暂时安身之地,尔后再图它计。
  “如今顺军既夺北京,必定南下征明,明朝军力薄弱定难挡顺军渡江...王爷这里虽窘迫,然却兵强马壮,衣甲犀利...”
  宋献策认为阿济格手下这支大军虽是孤军,没有根基,但对于缺兵少将的明朝而言,却是守护他那半壁江山,甚至是恢复北方的极大臂助。
  因此,只要阿济格愿意降明,明朝必定待之为上宾,且为了抗击北方顺军,对阿济格更是会有求必应,使满洲这支军队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王爷,汉人有卧薪尝胆一说,更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如今形势虽不利王爷,但王爷也可将不利变有利...顺明相争,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将来王爷未必不能复国。”
  宋献策言辞恳切,因为这的确是阿济格最好的选择,也是他宋献策最好的选择。
  “这...”
  阿济格皱眉,宋献策所言对他来说倒是个好办法,但几十年来形成的对明朝强势之感,让他实在是拿不定主意,拉不下面子去求那个弱明收容自己。
第653章
降明
攻明
灭明
  佟养甲见英亲王难以决定,便问宋献策中策是什么。
  宋献策称中策乃据湖广自立,同从前李自成建新顺一样,以襄阳为大清新的都城,以湖广为这十几万清军的就食之地。
  明朝的湖广有湖南、湖北两地,国初之时这两地多为蛮荒之地,后经大规模开垦,改土为流,已是中国难得的大粮仓,故而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
  当年不管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都曾寇掠湖广,目的便是取湖广粮食以养军。
  如今明朝在湖广的统治严格来说只剩湖南之地,而明朝在湖广的总督何腾蛟并非什么能臣,何腾蛟手下的明军更是地方拼凑的乌合之众,战斗力连北方降清的绿营兵都不如,若阿济格决定以湖广自立,只需派出两三万人就能将何腾蛟连同湖广明军赶出湖南。
  拥有两省之地,阿济格统率的这支清军主力只要粮草能跟得上,是完全能在湖广立足的。
  然而立足湖广有利自也有弊。
  弊端便在于湖广地方气侯炎热,满洲大兵难以适应,而且此地多水道,不利骑兵作战,很多地方都需要水军,而水军又恰恰是清军最缺少的。若有战事,清军难以发挥骑兵优势,无疑战斗力就要大大降低。
  再者,若阿济格在湖广自立为清帝,肯定便成了北顺南明的眼中钉,于北顺眼中,湖广之地乃是其统一中国的跳板,不可能任由清军继续盘卧在此。
  当年蒙元征宋,便是先攻湖广。
  于南明眼中,湖广为长江上游,又如钉子一般插入其统治区域,不拔除于南京,于整个南方都是极大威胁。
  如此以湖广之地北拒顺军,南抗明军,清军显然是无法撑太久的。
  最重要的是现在满洲根基已失,汉军、降军人心各异,恐怕没有多少汉军还会愿意替满洲人死战。
  一旦汉军叛去,清军主力就只剩不到八万人的满蒙八旗兵,又哪里能两面拒敌。
  故而,宋献策认为以湖广自立为中策,只能是权宜之计,将来还是要另想他法的。
  佟养甲听的有道理,他在左良玉麾下做了一年多的督理盐饷差事,对湖广民情、地形了如指掌,深知此地的确不是长久之地。
  阿济格沉吟片刻,问道:“那爱塔所言的下策是?”
  “降顺。”
  宋献策直言不讳,“若王爷选择降顺,奴才以为其他人或许无事,但王爷怕是难逃一死。”
  宋以“奴才”自称,是因为其降顺后阿济格将其隶入旗籍。
  阿济格听后沉默,宋献策的话虽刺耳,可却是摆在他面前的事实。
  北京那边具体消息并没有传过来,但多尔衮的死已经表明北方清军被顺军消灭,顺军又于去年就已经渡海袭扰辽东,这意味北京的朝廷很有可能是连关外都回不去的。
  即便心中再不愿承认,阿济格也意识到他手下这支军队就是大清最后的希望,也是最后的种子。
  因此,他必须慎重再慎重。
  降明、自立、降顺...
  三个不同的选择在阿济格脑海中反复横跳,一时不知道究竟要采纳哪个。
  佟养甲见状,却是说道:“既然宋爱塔说南明军力薄弱,那王爷为何要寄人篱下?我大军为何不是灭明,非要降明呢?”
  佟养甲的想法很大胆,就是趁左良玉部同听命于南京的明军内讧之时,河南清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重夺武昌,搜罗船只顺江东下一举攻破南京。
  从时间上分析,顺军主力没有三两个月时间是不可能抽调到南方来的,当面顺军也没有同清军野战的实力,因此只要清军动作迅速及时南撤,等顺军反应过来时他们已经到了武昌城下。
  一切顺利的话,年底或者明年开春,这十几万清军就能兵临南京城下了,打下南京城据有江南之地,阿济格这支孤军就不再是无根之萍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5/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