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4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7/638

  “海寿,不是我说你,你妻女是人,大伙的妻女就不是人了?”
  “要是因谁家藏了女人给咱们满洲遭来祸患,那就别怪我哈山不念族人之情!”
  “老少爷们,我给大伙说一句捣心窝子的话,这仗,咱们大清败了!人家大顺能饶咱们不死已是上天保佑,咱们现在不过是把女人送过去,真就不想送的难道你们以为能保得住?”
  “......”
  滦州南城关帝庙前,正黄旗的第二参领哈山忙的团团转,不是将各家送来的女眷送上马车,就是核对名册带人再去做那些想不通的人家,要么就是去安抚那帮在车上啼哭的妇人。
  忙了整整一上午,经哈山这里送出城的满洲妇女已经有四百多了,全城大概送出去两千多,可这个数字离大顺兵要求的数字明显差了好大一截,城外顺军已经开始不满意,说城内的满洲人不是真心想要归顺,而是在这拖延时间。
  又说什么要是满洲人不愿意,他们就直接进城抢。
  这可吓坏了负责满洲投降具体事务的郑亲王济尔哈朗,赶紧求冯铨去城外跟大顺军求情,说两天之内一定将城中年轻女眷送出,还请大顺方面能够有些耐心。
  冯铨到城外晃了一圈,先是将济尔哈朗的两个福晋“献”给了左大帅潘安,后来又将济尔哈朗的两个女儿送给了高大帅翻山鹞子,接着又请李大帅成栋照顾济尔哈朗的两个儿媳妇,还帮着远在天津的徐大帅和尚留了济尔哈朗的两个孙女,连带着又许了一堆宗室女给大顺军的将领们。
  如此方胸有成竹回城,告诉济尔哈朗大顺军看在郑亲王诚心份上,同意再缓一日,但要求城中送人的速度必须加快,因为大顺军已经接到北京军令,过几天就要班师入京参加大顺皇帝的登基典礼,不能再在滦州耽搁。
  同时暗示济尔哈朗,他如果把滦州的事情办妥了,未必不能登顺天门观皇帝登基礼,如此一来,对于济尔哈朗一家及整个满洲一族而言,便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两位太后那里,王爷这里还是要再去劝一劝的好。”
  冯铨现在头疼的是国主福晋和圣母太后坚持不肯前往北京,更有传言说二位太后决意殉国,二位太后真要走了这绝路,那可就是大大的扫大顺皇帝颜面了。
  须知大顺皇帝已于日前谕令两位太后入京,并命沿途以国母之礼相待两位太后,这要是两位太后“不识趣”,大顺皇帝一旦发起脾气来,倒霉的可就是这滦州城中的满洲全族了。
  有一事冯铨没告诉济尔哈朗,那就是他不日也要进京做那大顺新朝的礼政府侍郎了,并助大顺修订新朝礼制,辅佐丞相制定登基典礼,自来朝廷以礼为首,大顺陆皇帝命他为礼官,这可是他冯学士几辈子才修来的福气。
  昨天晚上,冯学士熬了半宵,草拟了一个登基典礼草稿,为了同李自成于武英殿登基区别开来,并更胜李自成,冯学士提议陆皇帝之登基典礼当于顺天门举办,并且可在顺天门前举办大顺官兵的校阅之礼,一来以示新气象,二来以示大顺的兵强马壮,好慑服四方。
  “太后那里,本王会再去劝说,但,”
  太宗年间军功第一的郑亲王此时再无当年的雄心壮志,人也变得无尽苍老,实是无力回天,如今只能尽最大的努力保全这城中二十万族人,以待将来。
  既然投降是唯一的出路,济尔哈朗倒也明智迅速决定。投降之后送出女人,也是自古常态,济尔哈朗无法改变,现在只求这事赶紧结束。
  但两位太后真的不愿去北京,他济尔哈朗也不能强迫,故而请求冯铨能够想方保全两位太后。
  “唉。”
  冯铨叹了一口气,说这事有些棘手,郑亲王这边还是能劝就劝,希望两位太后能以满洲全族为念,做些小小的牺牲,不可因区区名节而误了这二十万生灵。
  “王爷的家眷...”
  冯铨欲言又止。
  济尔哈朗脸颊微抽,尔后如只剩一口气的老人,颤抖的抬了抬手,无奈说了句:“本王已令人去准备了。”
  “王爷真高风亮节!”
  冯铨肃然起敬。郑亲王带头送出妻女,绝对会是全城的好榜样,也将有力促进此和平事业。
  “王爷放心,下官一定设法保全王爷家眷,等回京之后下官保证王爷能同家眷团圆。”
  冯铨信誓旦旦。
  济尔哈朗没有吭声,到这会他哪里不知道眼前这位冯大学士早就跟顺贼勾搭,然而形势比人强,纵是知道这冯铨害了他大清,害了他满洲,更害了他郑亲王,可济尔哈朗却是半点杀心也生不了。
  他,不敢。
  想着刚刚在城外已经把济尔哈朗的妻女许给了大顺军将领,冯铨担心夜长梦多,使他在大顺军将领那里落了坏印象,便主动帮忙以照顾郑亲王妻女为由,亲自带人去请诸福晋、诸格格们上车出城。
  约一个时辰后,济尔哈朗的18个老婆便哭哭啼啼的被带上了马车,其中包括42岁的继福晋叶赫那拉氏,38岁的侧福晋苏泰。
  前者是叶赫部贝勒金台吉的孙女,后者原先是蒙古林丹汗的第三大福晋,曾给林丹汗生下长子额尔孔果洛额哲。
  除了这18个老婆外,又有济尔哈朗未出嫁的4个女儿。此外,又有济尔哈朗儿子们的妻妾,如长子富尔墩、次子济度、三子勒度们的妻妾,一共95人。
  妻女连媳妇,郑亲王总共送出117人,光是马车就用了8辆。
  “王爷!”
  “阿玛!”
  “额娘!”
  “姑爸爸!”
  “格格!”
  “嫩!”
  “......”
  女人们的哭声和叫喊声令得躲在屋内的男人们心痛欲绝,济尔哈朗更是将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内,屋外跪着次子济度他们。
  济度的两只手都是血,是恨,是不堪,是羞怒。
  冯铨生怕济尔哈朗改变主意,迫不及待下令车夫赶紧赶车。
  马车在城中当真是一路哭一路走,引得沿途那些正在等待上车的旗女们都为之惊诧。
  终于,在一百多宗室贵女的抽咽哭泣中,马车驰出了城,刚到城外顺军大营前,就有无数望眼欲穿的顺军将领一哄而上,将车上的满洲贵女们或扛在肩膀上,或直接抱起,不顾她们的害怕尖叫大笑归营。
  冯铨不住摇头,却是赶紧让人将最后两辆马车守住,那里面可都是好货色,是他冯学士专门孝敬给大帅们的。
  作者注:满语格格是姐姐的意思,妹妹叫“嫩“,姑爸爸是姑姑的意思。
第656章
东果老格格
  “你们这些奴才都翻了天不成,眼里还有没有主子了!”
  滦州北城一宅院中,一满洲老妇在丫鬟搀扶下怒不可遏的拿着拐棍就打向正黄旗的参领哈山。
  哈山不敢回避,生生挨了老妇一棍,却是在那叫委屈道:“大格格,不是奴才要冒犯主子们,实是王爷下了严令,奴才这也是奉命行事。”
  “你个狗奴才还敢顶撞!”
  眼看着孙女阿珠和冬杏叫那帮奴才吓的都说不出话来,老妇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欲扬拐棍再打这该死的奴才,可年纪大了那拐棍没能举起来。
  哈山这次也学聪明了,见状赶紧往边上闪了开去,然后看向门口的一中年人,一脸无奈道:“伯爷,您可要替奴才做主啊!”
  那中年人正是老妇的儿子,现任正红旗固山额真、二等伯都类,其父就是开国五大臣之一的何和礼,而这老妇便是太祖皇帝长女东果格格,也是健在的满洲姑奶奶辈份最大,年纪最大者。
  不知什么原因,满洲姑奶奶们寿命都不大,很多四十来岁就去世了,倒是娶回来的那些蒙古嫂子们寿大一些。
  所以这东果大格格还真是有福之人,可惜,她有福,这大清却没了福份。
  “额娘,”
  都类暗叹一声,硬着头皮上前扶住母亲,低声道:“不关他们的事,咱们...咱们是没办法了。”
  “再没有办法,也不能把女人送给贼兵啊,哪朝哪代也没这说法!”
  东果老格格气的老泪都出来了,把拐棍重重往地上一砸,怒瞪哈山:“说,是哪个王爷叫你们干的这混账事!”
  哈山吱唔不敢说,都类也知他们是奉命行事,便替哈山他们说了,于母亲道:“额娘,是二舅舅的意思。”
  “二舅舅?”
  东果一愣,“你二舅舅不是病了么?”
  都类忙说不是亲二舅代善,而是二外公舒尔哈齐家的二舅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上面其实还有五个哥哥,排行第六,不过如今只剩四哥图伦,所以本是老六的他倒成了外甥都类口中的二舅。
  东果一听竟是济尔哈朗下的命令,更是气急败坏。
  “咱大清什么时候轮到他家的出头了!扶我去找济尔哈朗,我这个老姐姐倒是要问问他小六子安的什么心思,是不是连我这个老姐姐也要塞进马车送给贼兵!”
  东果的脾气还真是大,年轻时就敢跟阿玛太祖皇帝顶,如今快七十岁的人还是那火暴性子,说着竟拉着儿子真的就要去找济尔哈朗理论。
  可老格格毕竟上了年纪,这陡不丁的一时气火攻心,倒叫一口老痰给卡在喉咙,呛了几下就晕了过去,吓的都类赶紧把母亲抱进屋中,又急人去唤郎中来。
  望着不断进出的额驸府众人,哈山手下的佐领达克宁犯了愁,四下看了眼问参领道:“大人,怎么办?”
  哈山也是头疼,屋内那位昏迷的大格格可是比两位太后资历都重的人,是大清最大的姑奶奶,哪个王公大臣贝勒爷见了不敬一声。
  虽说如今大清没了,以后也没什么太后皇帝、王爷贝勒,然后这尊卑贵贱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改得了的,他不过是个小小参领,要是敢趁大格格昏迷强行带走额驸府的女眷,天晓得上面会不会治他的罪,又会不会说是他哈山把大格格给气出毛病。
  当真是左右为难,一脸困苦,那达克宁也是干着急,可一想上面的严令和城外顺军的威胁,达克宁思来想去还是得提醒参领一句他们时间有限,如今他们还差了好几百人,这要是在规定期限内不能完成任务,他们这帮人弄不好都是要被顺军杀头的。
  哈山再三犹豫,为了自家性命终还是下了狠心叫人达克宁先去将小和硕额驸的妻女带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7/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