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5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4/638

  “刘通会他们来了?有事?”
  陆有文怕桶里的大粪撒到侄孙身上,赶紧把桶放下,抽出扁担。
  “有事,我四爷爷请您进京呢!”
  三老太爷前年在海子里被那帮天杀的盐商打出了毛病,耳朵有点不好使,所以陆义明说话声得大,要不然三老太爷听不太清楚。
  “啥?”
  陆有文听的一愣,“去南京?”
  陆义明急道:“不是南京,是北京!”
  “北京?”
  陆有文一脸糊涂,“好端端的去北京做什么,我不去。”说完将扁担放在地上,捡起地上的粪舀子准备舀粪给刚翻的地施遍肥,要不然没法长东西。
  陆义良急了,一把抢过三老太爷手中的粪舀子扔在一边,道:“我的好老太爷,你别弄这了,赶紧跟我走吧。”
  陆有文也急了:“你别闹撒,这地得施肥,不施肥长不了东西噢。”
  “哎呀我的亲妈妈,好老太爷,您都是要做太上皇的人了,还浇什么粪,长什么东西噢!”
  陆义明是又急又好笑。
  “啥玩意?”
  陆有文怔在那里,“太上皇?”
  “嗯哪,太上皇!”
  陆义明喜得眉开眼笑,“我文宗叔要当皇帝了,三老太爷您要当太上皇了!”
  “太上皇?”
  陆有文喃喃自语,一遍又一遍,忽的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噫!好,我儿有出息,有出息!我家祖坟真的冒青烟,冒青烟...好,好,好的很啊...”
  说完,竟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
第664章
忠王阿济格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紫禁城中武英殿,左辅顾君恩举荐的前明三边总督,降清为工部左侍郎的李化熙正在给大顺监国闯王讲学,其现在的身份是大顺弘文馆侍讲学士,今日所讲为《孟子·公孙丑下》。
  李化熙这个人陆四之前是晓得的,因为驻扎天津的徐和尚几次上书夸赞此人,说这个李侍郎是了不起的人材,希望监国闯王能够予以重用。再着姜学一调来李化熙履历来看,前明崇祯七年的进士,时隔六年就出任陕西巡抚,后任三边总督,升迁之快无疑让人瞠目,但也说明此人是有些本事的。
  正好顾君恩说要选几个前明大臣充任经筵讲师,陆四便给了李化熙一个名额,顺便也是给了徐和尚面子,好让他能在天津那边面上更有光,牛皮吹得更大。
  有关徐和尚在济宁当街强娶前明德王女儿的事,陆四这边也知道了,但同侄子广远当初以山东节度身份派人训斥徐和尚不同,陆四却是叫侄孙义良替他准备些礼物送往天津,说是给徐和尚补的“份子礼”,并问徐和尚是否要将前明郡主立为正妻,若是,则日后礼部要按制予以册封。
  徐和尚另外还举荐了一人,也是前明降清的官员名叫党崇雅,曾任满清的刑部侍郎,并在明律基础上修订清律。
  同李化熙一样,陆四也命这党崇雅进京任弘文馆学士。党崇雅前天上书希望大顺朝廷能够恢复朝审和秋审,并将死刑定为立决和监侯,同时将因战乱而混乱的监囚体系重新理顺,大赦过后便要将死刑核审权重新收归中央。即便是军队所捕获的俘虏也不可由军中自行处决,当如民间犯人一般都由刑部核准。
  陆四命将党崇雅的上书交左辅顾君恩核办,又命党崇雅同前明东林党人房可壮充任刑政府顾问,协助顾君恩搭建刑政府并制定大顺律。
  这两位降清官员可以算这个时代刑律的顶尖人材了。
  李化熙今日讲孟子,自是希望监国闯王能施仁政,因为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则必胜,是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进宫前,李化熙也做了不少功课,知道这位大顺新君是淮扬农家子弟出身,所以学业功课水平肯定不高,因此为了大顺新君能够听懂他的讲课,李化熙也是煞费苦心,不但是用大白话讲的课,也尽量讲的通俗易懂。
  陆四这边明面上听的很认真,因为重开经筵不仅是群臣共同建议,也是他这大顺朝廷正规化的第一步。
  诚如顾君恩所言,朝廷之正,首在帝王。
  故前明时每月三次的经筵就有必要重设,经筵所讲其实和民间百姓差不多,多是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史典籍,另外就是《性理大全》、《大学衍义》这样的理学著作、《资治通鉴》这样的历史著作当然也少不了。
  前明时经筵还讲朱元璋给儿孙编制的《皇明祖训》,明宪宗成化帝编制的《文华大训》,不过这两本书肯定没法给大顺的天子讲。
  倒是陆四准备自己编一本书给后世儿孙学习,书名暂定《治国大章》,或以他名字直接叫《文宗选集》。
  也许顾君恩他们是真将经筵当作朝廷头等大事来办的,可在陆四心中却是个形式主义,但既同意重开经筵,那肯定就要把样子做到位。
  陆四从头到尾如前世小学时一般端坐,时而点头露出原来如此的样子,时而给那讲课的李化熙投去“先生所讲正是我心中所想”的目光,时而感慨的说一句:“先生若不细说,我还真不得解惑。”
  把个李化熙的教学积极性一下又提高几个百分点,干劲更足。
  这一讲足有大半个时辰,本来半个时辰就差不多了,可架不住陆四表情动作到位,人李学士讲课精神头子足,所以超长发挥了些。
  直到陆四尿意十足,李化熙才合上《孟子》,微微躬身。
  一旁刚刚恢复的鸿胪寺派来“鸣赞官”赶紧高喊一声:“课毕。”
  跟下课差不多意思。
  陆四赶紧起身,向那李化熙作辑俯身,诚恳说道:“先生所讲,我都记下了,现请先生去吃酒。”
  吃酒便相当于皇帝赐宴,以前是由光䘵寺专门做,现在光禄寺还瘫痪着,所以是由宫中御膳房提供,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就是四菜一汤外加壶酒。
  “谢监国!”
  李化熙很讲究,监国一日未登基便一日称不得陛下,躬身施礼由专门太监领去吃酒。
  待人走后,陆四赶紧去方便,回来后对侄孙义良道:“刚才那位讲的未必都对。”
  “嗯?”
  陆义良洗耳恭听四爷爷教诲。
  “得道多助不假,可这个道未必就是正义,未必就是仁义,也未必就是人心,我看呐,这个道是拳头才对。”
  陆四“嘿嘿”一笑,“帮咱的拳头越多,这天下就越巩固。”
  殿外老太监魏良臣入内通报,说是龙衣卫樊将军有事要禀。
  “龙衣卫”其实是魏老太监的误会,早年李自成进京时将警卫部队改名为龙衣卫驻守宫城,又命罢锦衣卫,而樊霸是闯王行营侍卫统领,因此在魏老太监眼中就成了什么龙衣卫将军,包括其他前明留用的宫人太监也都认为这龙衣卫就是当年的锦衣卫。
  陆四命樊霸进来,后者入殿之后便将刚接到的一封经讯道快马传来的南都密揭呈了上来。
  与南都方面的联络如今都归行营直管,不曾下放给高进负责的情报系统。
  陆四看过之后,点了点头,道:“阿济格要降明,这位英亲王倒是不傻,知道这会除了做朱家的打手外,他那帮真满洲大兵没其它的出路。嗯,既然如此,那就叫朱天子封人家一个忠王嘛。”
第665章
御驾永寿宫
  密揭是被陆四委以重任,寄予厚望,却被南方部分东林党及复社人士唾骂为“活曹操”的孙武进送来的。
  因密揭内容极其重要,乃由大顺在江南的情报网络负责人高武乘船亲自渡江送达扬州,尔后换马不换人八百里加急送达京师,前后只花了不到五天时间。
  孙武进称,八天前也就是九月二十一日督师出外的史可法忽然上书弘光帝,说满洲率军南下荆襄的英亲王阿济格愿率所部二十万大军归明,其中真满洲八旗兵十万之众。
  时在史可法幕中的河南巡按陈潜夫闻听此事,激动难止,当时便献策史可法速纳此无根满兵,尔后供给钱粮或暂驻荆襄以遏顺军南下之势,或由阁部亲至其军晓以厉害,待以真诚,使满兵倾心,再团结诸军大举北伐,播年号,腾檄河南、陕西、山东、北直、山西,如此中原北方必闻风响应,大河南北不复为顺贼所有。
  史可法深以为然,结合湖广总督何腾蛟传来的消息也是确认北方已起大变,满洲朝廷肯定已被顺贼摧毁,否则那满洲英亲王阿济格断不可能据有大军却来归明。
  诚如陈潜夫所言,阿济格部再是兵强马壮,如今也是失了进退机会,正是无根浮萍,一无钱粮,二无根基,三无援军,那阿济格再是雄心壮志,其部真满再是能打,也是不可能于北方翻盘。
  所以率部降明是那阿济格唯一的出路,也只有如此阿济格才能保住麾下满蒙八旗兵。
  陈潜夫更提醒史可法北方满洲既败,顺军便不是死灰复燃,而是再次问鼎,若大明不纳清军余部,那顺贼挟大胜满洲之威挥师南下,试问大江南北谁能抵挡?
  一直以来便主张以“联虏平寇”为大明国策的史可法,对满洲的仇恨远不如对农民军的敌视,为了剿灭农民军替先帝报仇,甚至愿意同满洲人划江而治,如今满洲突然大厦崩塌,史可法又哪里还有什么担心可言。
  当下便纳了陈潜夫的提议,由于事态紧急,他也来不及向朝廷请示再作部署,直接命陈潜夫全权代表他这督师阁部前往荆襄与清军洽谈合营招抚之事。
  甚至给陈潜夫授意,招抚不成可以联营。
  也就是不需阿济格归降,而是双方以一个出钱出粮,一个出兵的方式合作抗贼,事成之后仍以关外之地相酬满洲。
  “便是仿朝鲜例也不是不可。”
  陈潜夫出发时,史可法又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在这位督师阁部眼中,农民军比之猛虎还要可恶,而那满洲纵也是禽兽,然却比猛虎之害要轻。
  随后史可法亲自提笔将此事报于天子,并请天子允许他前往阿济格部督师,就近节制湖广、淮西、江西、四川等地的明军同顺军较量,收复失地。
  消息传到南京后,兵部侍郎吕大器、礼部侍郎姜曰广等人纷纷上书请求朝廷赶紧派使招抚阿济格,不使其归顺,否则北方必将完全陷于顺贼之手。
  弘光帝听到史可法传来消息时,忍不住也是精神一振,因为事情要是真的,那他这皇帝可就不是难为无米之炊的巧妇,而是一下就有了二十万精兵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4/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