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5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9/638

  弘光则以时事紧急,祖宗成例当因特殊情况予以破例为由,执意要封阿济格为忠王,并要湖广方面马上着手清军纳编之事。
  正在安庆一带率军与左良玉之子左梦庚对峙的凤阳总督马士英闻讯,倒是不怎么反对收编满洲余部,因为顺贼一旦消灭满洲必将南下,而他淮西之地位于江北之地,肯定会第一个面临顺军的打击。
  所以为了淮西的安全,也为了增强明军的实力,马士英是赞同收编清军的。
  可他却是主张以我为主收编,即将清军打散调入各地,不能仍由满王阿济格统帅,更不能封阿济格为大明的亲王。
  那样的话,朝廷一无绝对实力压制这十几万清军,二来阿济格这个亲王兵强马壮,即便现在能够替大明抗阻顺贼南下,将来也必为藩镇,尾大不掉,从而导致中国再次为东奴所害。
  马士英上书建议可封阿济格为侯,吴三桂仍封为国公,并往阿济格派出监军,至少要抽取其部三分之一的兵力到他处,削弱阿济格的兵马实力,同时以吴三桂等监视压制满兵。
  可是因为早先凤阳方面对南都政权合法性的不承认,以及马士英曾和路振飞等人密议擅立唐王为帝,近来又宣传崇祯太子在凤阳,勾结左良玉东犯,诸事累加,使得南都方面对马士英这个凤阳总督完全不信任。
  如此,马士英的上书肯定就是石沉大海。
  凤阳监军太监卢九德日前对马士英这边也有些阳奉阴为,为了打破这一僵局,马士英在其好友阮大铖的建议下决定同左梦庚秘密议和,两家重新结盟。
  左梦庚此时也因为淮西军的抗阻不能如愿东下南京,处于安庆、九江进不得进,退不得退,马士英伸来的橄榄枝一下就搔到了左梦庚的心窝,当下就让父亲左良玉生前重用的湖广巡按黄澎同马士英接触。
  马士英为凤阳总督,麾下有朱纪、方国安、刘良佐等将领为其节制,另外名义上还节制黄得功这个悍将,又据淮西地区,左梦庚麾下则有二十余万兵马,两家若能重新结盟,声势肯定比现在两家互相为敌要好的多。
  分之两败,合则两利。
  双方接触几次基本就差不多敲定了,可这时左梦庚也听说南京要封降明的满洲阿济格为亲王的事,眼珠子一转便同马士英的秘使阮大铖说要他臣服南京也行,但必须也要封他为亲王。
  理由是十分充足的,满洲阿济格以十数万无根浮萍的兵马可封亲王,他左梦庚麾下十总兵,二十余万马兵,凭什么不能封亲王?
  “我父子皆忠心于朝廷,今同为大明重柱,朝廷岂可偏爱满洲而舍我汉家儿郎道理?”
  左梦庚铁了心也要当亲王,甚至叫嚣,若不给他封王,则立率大军再攻南都。
  届时哪怕是淮西军,他左梦庚也要与他们拼了。
  左部下十总兵这回倒是难得的团结起来,因为左梦庚要封亲王,他们这些人怎么也能弄个侯爷干干,甚至国公也不是不可能。
  于是为了共同的利益,左良玉死后已经实际上成为一般散沙的左军再次凝聚在一起,共同向南都施压。
  马士英闻讯急得直跺脚,左梦庚没什么打紧,可他麾下那十总兵可个个都不是善茬,真要拧成一股绳同他淮西兵火拼,怕是淮西这两三万兵马还真挡不住。
  同时也觉左梦庚请求封王的道理是站得住脚的,朝廷连鞑子都能封王,凭什么不能给汉人封王。
  既然都是违了祖制,那就一起封好了。
  这样,多个拥兵的亲王出来也能对阿济格起到牵制作用。
  于是,马士英向南都上书为左梦庚请封亲王,又为左梦庚部下十总兵向朝廷请爵。
  不想,马士英这一举动又开了个不好的例子。
  湖广总督何腾蛟一听马士英为左梦庚那个败家崽请封亲王,也横插一杠,上书朝廷为吴三桂请封亲王。
  偏沅巡抚傅上瑞也向朝廷上书陈明厉害,疏中道:“三桂兵强,皆为原关宁明军,可籍可用,何惜一封号不以收拾人心,反令三桂心寒。”
  大意是满清都能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大明这边难道还不如满清。
  并且同阿济格不同的是,吴三桂是单独同湖广方面接触,因此操作得当,吴三桂部是可以作为一支忠心可靠军队监督阿济格麾下的满洲兵的。
  这下子南都嗡嗡一片了。
  阿济格要封王,左梦庚要封王,吴三桂也要封王,这王怎么个封法?
  总不能一次封三个亲王吧?
  那大明的亲王未免也太不值钱了。
  偏是屋漏又逢雨,湖北巡抚章旷一道急递进京,竟是为原顺军大将王体中、王得仁请封的。
  王体中、王得仁麾下五六万兵马都是原顺军荆襄精兵,战斗力不低,且李自成之死与他二人有直接关系,故而二人是不可能降顺。
  也正是看中这一点,湖北巡抚章旷眼见总督何腾蛟一心拉拢吴三桂,寻思他这个湖北巡抚眼下是个空架子,这要是不趁机拉拢点兵马过来,以后怕是湖广没他说话的份。
  于是,诚心派出秘使,背着何腾蛟同王体中、王得仁接触,说可以湖北为二王汛地,可把正愁在明朝这边没有门路的二王激动坏了,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再之后,听说吴三桂那里要封王,王体中不干了,桌子一拍说吴三桂只有两万人要是能封亲王,他麾下五万人更能封亲王了。
  “亲王者,兵强马壮者为之!”
  王得仁更是直接喊出这一口号。
第716章
忠王
辽王
秦王(大明三杰)
  事情简直就是乱了套,南都的首辅大学士王铎本就不同意给阿济格封王,这下好了,“特例一开,一日数王,国将不国”,于是私下鼓动往常经常骂他的“小臣派”集体上书反对封王,称最多只能给予侯爵之封。
  正在铜陵畅想亲往满兵督师,“以虏之力量涤荡北地流寇,恢复社稷,祭拜思宗”的史可法也叫这突然冒出来的若干“请王封”弄得有些晕头转向,更是不知湖广总督何腾蛟胆敢背着他这督师阁部先一步拉拢吴三桂。
  何腾蛟那边也是痛骂湖北巡抚章旷乃他一手保荐之抚臣,结果不思督抚齐心共办国事,反而因私心作祟擅接触王体中、王得仁等将,使二将挟兵自重邀封王事,致使事态扩大,闹得不可开交。
  一片乱象之下,南都城的弘光帝却显得有些兴奋。
  如马士英所奏为实,只消给出一亲王封号予那左梦庚,其部二十万将士便向他弘光皇帝称臣俯首,“以虚号而实朝廷”,不是比满洲兵来归还要让人高兴的事么。
  至于吴三桂,封王也是可以,毕竟关门旧兵原就是大明强兵,且三桂“借兵东虏”并非真心降清也是可以原谅。
  前番满洲未亡之前,吴三桂便对明朝士绅极为礼遇,不曾助清军用兵于明朝,其于崇祯年间口碑也是极好,南都朝堂为之鸣屈都不在少数,故而弘光帝对于封吴三桂为王一点也不排斥。
  毕竟那阿济格一旦封王,其部兵马过于强大,有吴三桂、左梦庚等加以平衡也是正招。
  至于湖北巡抚章旷所奏王体中、王得仁辈,弘光却是有点瞧不上,有心不让这两个流寇出身的草贼窃了大明的国器。
  只是首辅王铎同朝中不少官员反对之声过于强烈,弘光也不能强行下旨封王,这会倒是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在外督师的史可法,瞒着京营孙大将悄悄派出从前潞王府长史、现为太常少卿的曾国辅偷偷去见史可法。
  在确定天子态度后,史可法遂上书建议朝廷可封阿济格、吴三桂、左梦庚三人为郡王,王体中、王得仁为国公,至于三郡王麾下的满汉将领,可酌情封授侯、伯二爵。
  改封郡王,且全部是二字郡王,首辅王铎在同阁臣、六部堂官商议后,认为眼下情形是有些特殊,毕竟北方顺贼消灭满洲之后气焰极大,随时会发兵南下,因此特事特办,便拟了旨意,分授阿济格为平顺王、吴三桂为平北王、左梦庚为兴北王。王体中为广国公、王得仁为豫国公,其余获封侯爵者有六人,伯爵者十三人,世袭锦衣卫24人。又封总兵以下将官70余人。
  事情到了这里,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了。
  可老天爷真的是对大明开尽了玩笑,这边南都内阁的旨意还没发出,远在长沙的湖广总督何腾蛟因为担心湖北巡抚章旷拉拢二王之事损及自身利益,因此在没有朝廷明令诏可的情况下,擅自利用弘光朝廷初建时颁给湖广的空白敕书私自填写,暗中铸造“辽王之宝”金印,由吴晋锡冒充朝廷使臣迳自前往吴三桂军中直接册封吴三桂为辽王。
  吴三桂不知道南京那边根本没有封亲王于他,且先前一直以为自己投明之后会是大明的蓟国公,不想朝廷对他吴三桂竟然如此重视,授予辽王之封,这让吴三桂喜出望外。
  不仅亲自出城迎接朝廷册封使吴晋锡,更是在城中发动军民安排了隆重封王仪式。
  吴三桂部下也因吴三桂得封大明辽王兴奋不已,众人均沉浸在大明待他们不薄,除钱粮供给外又有大量恩赏的喜悦之中。
  谁知不久后朝廷正使前来,给吴三桂带来的是平北王的封号,这让吴三桂大为惊异,对那南京来的钦使道:“我已为辽王,怎的新旨却是平北王?”
  情况很快弄明白了,原来那辽王之封竟是湖广总督何腾蛟背着朝廷许给他的,吴三桂是又气又怒,并且处境瞬间变得尴尬起来。要知道他可是在数万军民面前举行的隆重受封辽王典礼,这时突然从辽王这个亲王变成平北王这个郡王,军民会怎么想?
  处境之尴尬可想而知。
  吴三桂麾下的将领们更是愤愤不平,又因为家眷多在北京,所以很多人鼓噪明朝官员把王爷当猴耍,不如投了北京的大顺引来大兵攻灭那明朝,洗涮此辱!
  对此,吴三桂却是犹豫,他实是不敢再降顺。军师方之琛认为此事也过于奇怪,不如先问明白何腾蛟再说。
  何腾蛟那边也知道私封辽王之事终究纸包不住火,然而此时已大错铸成,或者说生米煮成熟饭,由不得他何总督退后,索性把心一横,再派吴晋锡过来对吴三桂说以他的功绩本就当获封亲王,岂能居于那满洲阿济格之下,又或与这帮鞑子同席而语。
  “公既为辽王,便当为辽王,上书南都即可。”
  吴晋锡授意吴三桂别理会什么平北王,直接就以辽王身份给南都上谢表,造成既定事实。
  “公有强兵,总督有大义,南都虚弱,必不敢驳公。”
  又表示只要吴三桂同何总督结盟,日后总督大人还当为辽王争取一省之地世镇。
  一套诱辞下来,吴三桂大是心动,于是便按吴晋锡所言以辽王身份向南京上表称谢。
  左梦庚这里的“兴北王”封也完全不被左梦庚承认,马士英派阮大铖同左梦庚商量,不为兴北王便请改封南赣王,左梦庚却是不理会,表示当下大明诸军就他兵强马壮,因此要封就封亲王,亲王以下管它什么王一律不受。并说不要封什么乱七八糟的王号,要么秦王、要么楚王、要么赵王。
  听了阮大铖回复,马士英也棘手了,担心给左梦庚请封秦王怕是南京通不过,便说不如于秦上加一字,或兴秦王,或定秦王,简称秦王可否。
  左梦庚又不是小孩子,哪有亲王有简称的,执意要封秦王。
  为了给马士英施压,也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左梦庚调四总兵5万兵马自安庆,又令打造战船,大有再度东征之意。
  此时吴三桂上表拜谢朝廷封他为辽王的消息传出,举世哗然,朝野更是震惊一片。
  但正如何腾蛟所料,面对吴三桂自称辽王这一事实,当朝诸公竟然集体保持沉默,而宫中的弘光帝在知道这事后索性以不能内乱为由,重新拟旨封吴三桂为辽王,左梦庚为秦王,阿济格为忠王,王体中为兴安王、王得仁为建国公。
  秦王左梦庚与凤阳总督马士英“合流”,辽王吴三桂与湖广总督何腾蛟“合流”,忠王阿济格则言“非史公不能令我低头。”
  王体中又与湖北巡抚章旷勾搭成奸,此人对于兴安王一封倒也满意。然而王得仁却没能如愿封王,只获了个建国公,心下对章旷及南都都有怨恨,对封王的王体中也是不服,结果一来二去不知怎的和秦王左梦庚麾下总兵、获封赣国公的金声桓联络起来,酝酿率部脱离王体中到江西与金声桓“合伙”。
  阿济格那边对获封忠王态度诚恳,以汉文上表南京,其部满洲将校大多情绪平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9/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