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5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1/638

  从丫鬟手中接过燕窝漱了漱口,孙大将眉头皱皱,道:“这么着吧,马士英帮左梦庚求了个秦王,何腾蛟给吴三桂弄了个辽王,史老头给阿鞑子求了个忠王,据俺得到的消息这帮人都是穿一条裤子了,而你老王身为首辅阁臣,却没个亲王帮衬着,这往后还能使得动他们?”
  “大将的意思是?”
  王铎这声“大将”叫的真是别扭,可面前这姓孙的猴崽子打当了京营统制在陛下面前得宠后,就喜欢别人叫他大将
  没法子,只能投其所好。
  见老褂子竟没听出自己的意思,孙大将不禁有些埋怨,但还是将貂皮大衣往肩上提了一提,认真的看着首辅大学士,郑重问道:“老王觉得俺有王者之象吗?”
第718章
雄主焉能称臣!
  河南汝州府鲁阳关,大顺监国闯王陆四刚刚命人宣读袁宗第为河南巡抚,张国柱调任陕西巡抚的诏谕。
  河南巡抚衙门现暂驻汝州,待河南全境统一后可迁往开封,河南布政使袁有龙则率大小官吏前往开封组建河南布政衙门,按察衙门,暂时由袁有龙全权负责河南民政、刑律诸事。
  张国柱调任陕西巡抚后,其部原淮军第五镇同顺军党守素部合编第十军,军提督由党守素担任,辖两步兵镇、一军直属骑兵旅。
  两名镇帅分别由谢金生、董学礼担任,直属骑兵旅帅则由郝摇旗担任。河工出身、原先一直在第一镇担任旅帅一职的大团麻三调任第十军军法官,并暂负责军辎重。
  军法官是陆四于枢密院军制改建时特意提出必须于军、镇、旅、标设军法官职务,而军法官为副镇,镇法官为副旅,旅法官为副标,标法官为副营。
  设立军法官一职,目的便是整顿军纪,以实现大顺军队的正规化,进而在正规化基础上由现在的半冷兵器、半火器军队向陆四前世的近现代化军队演变。
  虽然军法官只是副镇,无法处置副镇以上将领,但却有向行营监国上书权力,使得这个职务绝不是摆设,而是实权在握。
  原定南侯董学礼部残兵4000人并洛阳降将刘忠部7000人同徐和尚第八镇合编,组建第五军,也辖两个步兵镇、一骑兵旅。
  两名镇帅分别由杨祥、董学礼担任,军直属骑兵旅帅则由原明军降将曹彦虎担任,老淮军悍将草堰孙四表婶家的侄子张二出任第五军军法官。
  大团麻三本名不知道叫什么(陆四给他取名叫麻守忠),张二本名叫张庆祥,陆四是特意将这二人从夏大军麾下抽调来的。对于老淮军尤其是跟随起事的老河工中的杰出人物,陆四都是有意提拔并安插在要职之上。
  至此,河南境内便有第一军高一功部、第二军刘体纯部、第五军徐和尚部、第十军党守素部四个军,总兵力11万余人。
  高一功的第一军同刘体纯的第二军是陆四已内定为中央“机动力量”,两军现在都是两镇编制,将同行营直属由福建人黄昭指挥的重甲兵、山东绿林出身樊霸指挥的羽林军、及另一个福建人洪宝指挥的炮一镇一起驰援西安。
  贺珍的第三军则留在京畿归留守陆广远指挥。
  第一军同第二军前往陕西后,留在河南境内归河南巡抚袁宗第统一指挥的就是徐和尚的第五军、党守素的第十军。
  另外,袁宗第还指挥由满洲、蒙古降兵组成的忠贞营,该部清一色骑兵,总兵力近八千人。
  开封、汝宁等地还有原属淮军第五镇建制的黄中色、虞绍勋、马三宝、詹世勋等部,合计总兵力也有17000余人。
  过卫辉时,陆四已传谕黄、虞、马、詹四将率各自主力全部进驻汝宁府,以应对淮西、湖北方向有可能的明军来犯。
  三部各为一旅编制,临时给予河南独立镇建制。
  因考虑河南方面将有大的战事,因此陆四让负责精简的枢密副使吕弼周暂时不要精简河南这边兵马,现主要着手河北、京畿、辽东、淮扬、山东等地淮军兵力裁撤精简工作。
  如此,袁宗第这个河南巡抚成了顺军能够指挥军队最多的大将,各路兵马合计达到七万余。
  陆四给袁宗第这个河南巡抚的任务不是略取荆襄,甚至也不必收复被阿济格部占领的南阳城,仍就全力封堵伏牛、商洛山区,在解决西军之前,河南这边完全守势。
  对此,袁宗第并无异议,因为他知道张献忠那边和大顺决裂后,大顺面对的敌人不仅是张献忠的西军,更有南方的明军及降明的清军,而以大顺眼下的实力虽冠绝明、西之上,但同时对明军和西军采取攻势也是不可能,只能集中力量先消灭一家。现在监国决意亲自驰援西安同张献忠决战,河南这边自然不能冒然发起攻势,因为这样做极有可能让大顺同时遭到明军和西军的夹击。
  对于继续守住河南,不让明军(清军)北上,袁宗第是十分有信心的,毕竟他现在也算是兵强马壮,就是兵马实力不及从前,单有监国给出的破坏交通策略,也能让明军(清军)无法快速推进。
  就是粮食问题反而超过军事问题成了袁宗第新任巡抚的最大麻烦,河南实在是残破,全省总人口不过百万,很多地方刚刚占领,也刚刚搭建地方政权,农耕恢复工作进展不快,先前河南封堵兵团靠的是西安输送粮草在坚持,如今西安方面遭到西军主力进攻,根本不可能再往河南输粮。
  所以袁宗第这个巡抚现在倒成了找粮的官。
  好在监国谕令山东那边将淮扬输送在济宁的部分粮草全部拨到河南来,又给袁宗第留下了价值百万的金银(缴获自满洲出关队伍),手里有钱找找粮食还是能有办法想的。
  被李自成封为伯爵,后降清豫亲王多铎打开洛阳,致使李自成无法在河南喘息的降将刘忠被陆四一道谕令,调往中央任职。虽然还没确定担任何职,但肯定是不低于侍郎的职务,也算是高升。
  刘忠这会也是有自知之明,自再次降顺后,他的兵马就被要求随行营共同行动,结果打来打去,满洲人被打败了,他的兵权也没了。
  眼看大顺重新强大,年轻的监国闯王又真是雄主,刘忠心底便是有些小心思,这会也都收敛了。调令一至,收拾东西便往北京报到去了,下半生弄个侍郎致仕,又或是由尚书回乡,就看他运气了。
  张国柱在知道自己调任陕西巡抚后,二话没说就将第五镇全部交出,只带了亲兵百多人立即前往西安,协助陕西总督孟乔芳组建防线,调动兵马迎击张献忠大军。
  不过临行前陆四却将张国柱叫住,要他到西安主持同西军议和的事。
  “只要张献忠不打西安城,其它的条件都可以答应他。”陆四说这话的时候很是轻描淡写,似乎这个条件压根不是事。
  “什么?!”
  张国柱却惊住:监国亲率大军驰援西安不是要与张献忠决战么,怎么这会反倒要同那八大王议和了,而且态度还这么软弱。
  那张献忠要大顺向他臣服,也能答应不成?
  可能是猜出张国柱在想什么,陆四笑了笑,随口说了句:“便是要我这个大顺监国称臣,也不是不可以。”
  说完,随手点了根烟走到帐中挂着的巨大地图前,目光却不是在西北方向,而是在江南。
第719章
欲称天子,先灭大西
  间道送来的消息,江南奴变终于爆发,不过原本这场奴变应该是三个月前的中元节(农历七月半),而不是现在爆发。
  这内中,当然有陆四运筹帷幄,千里治人的原因。
  “攘外必先安内”这一口号南都的孙武进可想不出,乃是陆四亲自题写命人快马加鞭送去的。
  可以说,为了大明朝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陆四也是操碎了心。
  阿济格、吴三桂等人走投无路之下降明,算是让南都的弘光朝一下就阔了。这人呐,没钱也就罢了,突然有了钱,且还是巨款,不得瑟不显摆是不可能的。
  陆四相信弘光是具有一定政治头脑的,但他不相信南明那些官员也同样具有智慧。
  尤其是对农民起义极度仇视的史可法、何腾蛟之流。
  所以,江南必须有事。
  江南要没事,史、何之流就要闹事了。
  搁从前,陆四也不怕他们闹事,现在因为张献忠的不可控因素,他就必须三思了。
  两线开战自古就是兵家大忌。
  因此,有了如今的江南大奴变。
  为了让这场奴变比之原本的历史还要声势浩大,从而让南方“北伐”呼声为之息火,陆四指示江北方面必须无条件援助奴军,甚至可以换装过江。
  一线对接奴军的便是通泰的程沈集团,也就是以程沈集团为主扩编的第六军。
  程霖、沈瞎子联名奏报,已向江南投放精兵千余,供给甲衣七百余,火铳千余杆,另外刀矛弓弩若干。
  而先期工作则是由在江南负责情报网络的高武负责,在大量资金运作下,高武通过在江南建立“削鼻班”这一奴仆地下秘密组织,暗中操控各路奴军。现奴军及各路民军约有三分之一的领头人都是从江北过去的老淮军骨干。
  最新情报则是南都三大营也有部分人员参与奴军,并在方山击溃应天巡抚组织的乡兵万余。
  程霖提出如有必要,还可以再向奴军提供“军援”,并上报行营是否可派出旅级单位渡江参战,尝试夺取江南部分富饶之地以资大顺。
  不会写名字,只会在公文上画三个圈的沈瞎子更是向行营请战,允他率军直接过江“先破苏州、再克常州、复定镇江,饮马紫金”。
  陆四肯定是要按下沈瞎子火热的战意,他是要南明“攘外必先安内”,不是让南明狗急跳墙。
  第六军真要浩荡过江攻占江南,攻克南京,于大顺绝对不是好事。
  可以肯定,弘光投降后,南方大地肯定会一夜之间冒出好几个抗顺的政权来。
  所以,陆四暂时还需要弘光这个眼下还算正统的皇帝替他压着,因此否决了程霖、沈瞎子将事态扩大的方案。
  “奴变”也将呈阶段性发展,过于强大不可控时要往回拉一拉;过于弱小时,则要扶一扶,保一保。
  总之在西军未平定之前,江南这场奴变就不能消亡。
  至于弘光朝新三王,陆四嗤之以鼻。
  忠王阿济格,败家之犬;
  辽王吴三桂,反复小人;
  秦王左梦庚,纨绔二代。
  不过陆四也没想到吴三桂和左梦庚也能弄个亲王当当,他当初授意孙武进让弘光封阿济格为忠王,完全是出于恶趣味。
  结果不曾想却搞出三个亲王,一个郡王来。
  要知道孙武进这会也在闹着要弘光给他封王,陆四怕是更得苦笑不得了,因为那样的话,以南明地方实力派和诸多军头的德性,搞不好封王的字都不够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1/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