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5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4/638

  同前番杂营兵攻城不一样,此二营兵不是一窝蜂往前冲,而是集成一个个方阵往城墙下推进。
  虎威将军张能部下则是几千火铳兵,排成一行行人阵,每隔三行便有军官手执三角旗,看着好不威风。
  其余各部配合的兵马也都向凤翔各城抵近,炮声隆隆,喊杀震天。
  李过望城外动静,知是西军主力精兵来攻,不敢怠慢,亲自在城头督战。双方在鼓炮声中上演残杀一幕,城墙上下坠落士卒跟下饺子似的不绝。
  西军此次攻势太猛,城上顺军伤亡极大,抬运伤员和尸体的青壮队伍几乎就没停过手。城道上也满是血迹,个别地段的血泊甚至滑脚,不时有顺军和经过此地的青壮不小心摔倒。
  城上的伤亡开始大多是西军炮火和火铳造成,等到西军蚁附攻城后,刀矛和弓箭造成的伤兵便多了起来。
  不过相对城下到处都是的西军尸体而言,顺军的伤亡要小得多,敌我双方的伤亡交换比甚至估计能有三比一甚至更多,这其中还包括征发的那些青壮伤亡。
  白鸣鹤在督战时一枝羽箭贴着他的脸射过,还有一发炮子就在他几尺外炸开,要不是身边的亲兵替他挡了下,那发炮子崩起的石子险些打瞎白鸣鹤的眼睛。
  抬运尸体的青壮很快就有人受不了眼前一幕,蹲在地上不断呕吐,也不能怪这些青壮如此,实是那些尸体上的一道道红肉翻起的伤口让平日从未见过此血腥的人本能感到麻木,感到难受,就如同这些伤口是砍在自己身上一样。
  顺军的抵抗是坚强的,然而城外的西军却仗着雄厚的兵力优势,一波又一波发起进攻,根本不敢城上的顺军任何喘息之机。
  显然,张献忠是真的决意今日必破凤翔了。
  一开始,精锐的巨大伤亡让刘文秀等将领都是心疼,但等发现顺军的反击越来越弱时,就又觉得精兵的牺牲是值得的了。
  一心要立功在义父面前表现一下的三小王子更是卖力,都督张化龙甚至穿着铁甲就在城墙下亲自执刀为攀城将士鼓劲。
  每面城墙涌来的敌人都是守军数倍的压力,终于让顺军支撑不住了,尤其是他们根本看不到敌人有撤退的迹象。
  党孟安终是动摇,他不敢去绑李过和白鸣鹤献给西军,却敢打开自己镇守的北门。
  然而就在其准备动手开门时,南门方向传来一声巨响,继而就听城外的西军高声欢呼“城破了”。
  城,的确破了。
  这个世上不止是顺军掌握爆破法,西军同样也会,甚至他们还多次实战过。
  大量西军随着城墙的豁口攻进城中,李过同白鸣鹤率士卒宁死不退,与西军展开激烈的巷战,然而大势已去,最终李、白二人连同部分士卒被西军逼到了凤翔知府衙门外。
  李过准备退入衙门时,却发现衙门大门被里面的知府闻元带领差役死死抵住,并听那闻知府朝外大声喊叫:“大西皇帝万万岁,万万岁!”
  党孟安开城及时,使得他没有成为俘虏,心中有愧的他却是不敢引西军去追杀李过。
  “万岁有旨,不得对顺王无礼!”
  马元利带着一众亲兵纵马入城一路高呼,很多西军士卒不知道顺王是哪个,但围住了李过同白鸣鹤的张化龙却是清楚义父所说的顺王是哪个。
  “李过,听到了吗?我万岁封你为顺王,你还不赶紧放下刀随我去见万岁!”
  马元利好声劝降李过。
  “我乃大顺兴国公李过!”
  李过将手中长刀朝当面一众西军指去,喝了这一句后再无一言。
  态度不言自明。
  “没有万岁的命令,绝不能杀李过。”
  马元利担心年纪轻轻的张化龙会胡来,赶回御营报讯时不忘嘱咐这个年轻的右军都督。
  张化龙当然明白眼前这个义父要封顺王的李自成侄子重要性,笑嘻嘻的答应下来,命部下只将李过等人围住,不许进逼。
  “我那大侄子性子犟的很,不像他叔李瞎子同俺老张圆滑些,这样吧,四小子你过去对我那大侄子说,不降就不降吧,但眼下我这个当叔父的也不好放他走,就请他在凤翔城中先住着,回头再接他去长安。”
  张献忠只要有李过在手中就行,至于李过降还是不降,倒不是太在意。吩咐完四小子刘文秀后,又不忘叫来一个内侍,命他专门去伺候李过,好酒好菜招呼着。
  “委屈了我那大侄子,朕就把你蛋都给你捏碎!”
  说完,张献忠哈哈一笑,凤翔一破,通往西安门户洞开,棋盘全活,岂能不高兴。
第724章
朕都打了,你能昨滴?
  入凤翔后,张献忠并没有去见李过,而是召来投降的党孟安同那凤翔知府闻元,对二人好生夸赞之后,仍授党孟安为西安总兵,又叫闻元留任凤翔知府,恢复市面,安抚民心。
  从党孟安处得知西安守军大多调来凤翔,城内的陕西总督孟乔芳已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结合前番牛万才供状,张献忠更加坚信取长安易如反掌。唯一遗憾的是李自成的妻子高氏于月前启程去了北京,要不然能捉住高氏对于分裂陆顺更有好处。
  “原先西安城中尚还有些兵马,不过末将来凤翔时,那孟乔芳令李来亨、田虎、贺兰带了五千兵去延安抵挡孙将军,李过来凤翔带了三四千人,这会城中恐怕守军不足两千人。”
  新降的党孟安为了在大西军中有一席之地,将所知西安城中虚实尽数托出,并提醒张献忠西安最大的援军是河南方面封堵满洲英亲王阿济格的兵团,至于那潼关总兵胡守龙部多是乌合之众,来与不来于大局起不到多大作用。汉中方面留守的顺军罗岱和武大定部因郭登先战败,此时估计也对救援西安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张献忠问河南方面顺军都有哪些将领,党说有绵侯袁宗第、载侯党守素、定南侯董学礼等部,又有老淮军张国柱一部,总兵力大概有五六万人。
  张献忠分析之后认为河南方面的顺军即便正向西安来援,也不会倾巢而出,因为河南当面还有占据了南阳城的满洲阿济格部,故而袁宗第同党守素他们一定会在河南留下相当兵力,那么能赶到西安的兵马最多也就两万人。
  不然,若袁宗第和党守素敢全力回援西安,河南就会叫南阳阿济格所趁,到时清军横在北方顺军主力同西安顺军中间,便等于将顺军又重新切为东西两个集团。
  这种错误,前番李自成已犯过一次,袁宗第、党守素他们深受顺军东西分割之苦,肯定不可能再犯。
  退一万步,丢了西安顺军仍占据北直隶、山东、河南大部和山西,依旧可以和西军决一生死。
  但要是丢了中原,顺军就要面对西军同明军(清军)的联合攻击,怎么撑也撑不住的。
  后军都督王自奇认为长安方面此时当不知凤翔已被大西攻占,故而要趁他们不知这一重要情报以骑兵疾行,一举夺城。
  刘文秀补充一点,就是可以让党孟安扮作从凤翔突围而出的样子骗开西安城门。
  张献忠深以为然,当下命左军都督马元利、禁军都指挥使窦名望二将率步军主力于后,其亲领抚南将军刘文秀、后军都督王自奇、右军都督张化龙等将领率骑兵三万,带了那党孟安先行出发。
  次日,西军精锐骑兵便从凤翔大出一路往东奔袭,沿途岐山、扶风、郿县诸县大顺委任的官吏或因贪生怕死,或因城中无兵,或怕西军破城屠城,尽皆望风而降。
  这令得西军士气更是大振,从上到下个个意气风发,张献忠更是心思炙热,盘算起他这大西皇帝于长安是不是再隆重举行一次登基典礼。
  然而,让张献忠没想到的,眼看就能攻到西安城下,西军却在距离西安城只有一百八十里的武功县城碰了个大钉子。
  武功知县江某早在听闻西军杀到本县境内时就吓得弃印逃跑了,城中其他官吏也都人心惶惶,大多准备西军一到便同前面的几县一样开城投降,不想却有老义军首领何柴山从乡下带了一群家族后生赶到城中,召集城内士绅百姓,号召青壮上城协守。
  这个何柴山杀官造反的时间比李自成、张献忠都早,其崇祯二年就参加义军起事,不过两年后却突然不闹了回乡隐姓埋名。大顺军进入西安后,这位汉子也没到西安找当年的战友谋个富贵,依旧在乡种田。
  但当听说雒南县城来了一群辫子兵,一直在乡种地的何柴山却将两个儿子同一个孙子叫上,持了两把镰刀、一把斧头,还有一把柴刀冲进县衙砍死清廷委任的知县,继而于街上振臂高呼开始了雒南抗清斗争。
  顺军光复西安于汉中举行群雄抗清大会,何柴山是第一个响应的义军首领,后来其部六百多人由他两个儿子带领加入了杀奴军,现在山西境内。
  促使何柴山站出来守卫武功县城的原因除了这位老前辈觉得张献忠背盟不地道,另外就是他早先拉起来的队伍包括他的两个儿子这会都替大顺效命。
  何柴山深知武功是控扼凤翔直驱西安的要地,绝不能轻易被西军夺取,因此带了家乡子弟连同城中青壮誓死坚守。
  一路进展顺利的西军没想到小小的武功县竟会闭门不纳他们,前锋张化龙大怒之下率部攻城,结果因为缺乏攻城器械被何柴山组织的乡兵击退,平白损了两百多骑兵精锐。
  张献忠闻讯也是大怒,可他为了急于赶到西安只带了精锐骑兵,步兵大队尚在后方,因此再怒也拿武功县城没有办法,总不能叫骑兵统统下马打梯子去爬城吧。
  若不攻武功,西军可以北上取乾州、之后往东攻咸阳再至西安,但这条道要绕三百来里路,对于急于夺取西安的张献忠太不划算。而且谁也不能保证乾州、咸阳那边是不是也会同武功县一样闭门坚守。
  西营诸将合计,只能等后面的步兵大队赶到。
  张献忠也是发了狠,不顾自己也是陕西人,命叫破武功县后将城中人全部杀死。
  正当张献忠在武功县等待后方的步军大队时,西安方面却遣使来西营,愿同大西方面和谈。
  使者竟然是大顺的陕西巡抚张国柱。
  在见到张献忠后,张国柱首先询问了兴国公李过下落,待知李过被西军俘虏囚在凤翔并无性命之忧后,这位新任陕西巡抚暗松一口气,继而整理措词,先是指责西军不应该背信弃义攻打大顺,其后提出大顺方面可以钱粮换取西军退兵,两家日后仍共同对付明朝。
  张献忠却是哈哈一笑,对那张国柱道:“朕背信弃义是不好,值得你们骂上一通,可如今朕信也背了,义也弃了,这大军都要到长安城了,你反过来叫朕退兵,换你,答应么?”
第725章
衔枚疾驱三百里
  八大王言简意赅,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你们骂老子是可以的,因为的确是老子有错在先,但你们骂过了,就不能再说老子我坏话了吧。那样不地道的就不是老子,而是你们这帮小子。
  至于顺军方面什么拿钱粮、军械换取大西退兵,不攻长安,张献忠更是想都不想,甚至觉得这是傻子才去考虑的事情。
  道理很简单,大西拿下了西安城,那城中的钱粮还不是立即改姓了张!
  拿我老张家的东西换我老张拍屁股走人,世上哪有这浑账道理?
  要论心计,八大王把明朝耍得团团转的时候,那陆家小子还不知在哪堆泥巴咧。
  张国柱当然知道张献忠不可能就此退兵,于是便将临来西安前监国亲手所写的那封信取出。
  此信表明大顺此番议和是真心诚意,而非虚与委蛇。
  “咦,陆家那小子倒知道称朕一声叔父咧,不错不错,尊卑有序,晓得些礼数。从他老丈人论起来,这声叔父朕是受得坦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4/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