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5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9/638

  张化龙一把将侍卫队长摔落马下,猛然打马向东疾奔而去。
第731章
破西营
  “父皇,儿臣来了!”
  被怒火烧了心神的张化龙不断鞭打着座骑,一心想为义父复仇,不顾一切就向那冲杀而来的顺军骑兵冲了过去,活脱脱一个亡命徒。
  “九弟,不可!”
  身为义兄的刘文秀见状,下意识就想叫住义弟,可义弟此时已经匹马冲出,根本听不得他这义兄的劝。
  “跟我来!”
  刘文秀大急,也顾不得审视战场形势赶紧打马冲上去,父皇是死了,可他不能让义弟也丧命于此。
  到底是年龄大些,刘文秀惊骇之时也知此时不是悲痛父皇身死之时,而是当打起精神挡住顺军骑兵攻势,否则任由这股顺军骑兵冲杀,大营必为被其冲垮。
  大营要是垮了,大西就完了!
  张化龙的亲兵见主将往顺军冲去,也都打马跟上,然而追击而至的顺军来势凶猛,虽远观不过数百骑,但却如一枝利箭般根本无法遏制,双方瞬间碰撞在一起。
  几乎不闻厮杀声,追击而来的顺军骑兵一掠而过,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也不闻悲壮至极的疾呼声,就笔直的向刘文秀所在冲杀过来。
  再看顺军骑兵之后,张化龙于马上摇摇晃晃片刻,突然重重坠马,其胸前鲜血直喷,却是被刚才瞬息杀至的顺军大将辛思忠一刀砍在要害。
  “父...父皇!”
  带着对义父的诸多崇敬及诸多不甘,右军都督张龙化凄惨悲呼,嚎叫声中其身躯坠马重重落地,那不甘、那不可置信、那万分的愤怒都随着这位右军都督落马嘎然而止。
  “杀!”
  辛思忠一刀砍落张化龙,看也不看这个在他眼中纯粹是无名小卒的不知名之辈,纵马挥刀向前狂奔,长刀所至立时又有四个西军骑兵惨叫着从马上落下。
  “破西营!”
  陆四也于阵中疾呼,虽被众多亲卫簇拥当中,但见前方辛思忠大刀挥落,敌兵不住落马,亦是热血沸腾,恍若他监国闯王喝了几碗酒,此刻只知天大地大我最大般。
  后方更是传来急促蹄声,扬起的灰尘遮天蔽地,却是第十一镇、第十二镇的骑兵大队渡过渭水冲杀而来。
  “破西营,破西营!”
  数百顺军骑兵大声疾吼向西军杀去,太阳光辉照耀着他们手中冰冷的刀刃,反射出死亡的森寒。
  “撤,快撤!”
  张化龙的丧命让刘文秀方寸大乱,又见西军攻势太急太猛,根本遏制不住只得下令后撤。
  仓促之中连义弟的尸体都没法夺回,只能含泪掩面西撤。
  数百西军精锐骑兵闻听撤退军令,也是纷纷打马西蹿,这会人人脸上再也没有东征时的骄狂,无一不是惊疑惧色。
  很多西军将士心中更是万念俱灰,只一个“完了”的念头。
  “杀!”
  西军的后撤让顺军上下精神大振,人人奋勇上前追杀,连番冲杀之下,几百人竟像是几千人般。
  “大破西军,建功立业,就在此时!”
  被众亲卫簇拥保护的陆四不失时机的长刀上扬,奋力怒吼。周遭亲兵本能大声重复监国军令,令得纵马冲杀的顺军将士个个如喝了几碗酒般头脑发热,再不畏惧。
  怒吼声中,陆四一马当先直冲前方西军骑兵,羽林骑兵紧随身后,如拳头砸向正惊惶失措的西军骑兵阵中。
  “虎焰班”辛思忠以大刀开道,一路所向披糜,无人可挡。
  一名西军将领被撵得骇然,鼓起勇气勒马欲与辛思忠以命搏命,但见这名西军将领大吼一声,刷刷两刀将一名持矛刺他的顺军从马上砍翻,尔后纵马往前一跃,手中马刀往一名顺军脖子上一拉又一挑,那顺军的头颅便已经被切了下来。
  此举让目睹的十几名西军士气大振,倍受鼓舞,然而未等他们提起心气同顺军决一死战,就见十数骑突驰而至,继而那西军将领哀嚎落马。几个呼吸间,西军再次大溃,亡命打马奔逃。
  抚南将军刘文秀亦在拼命打马狂奔,他几次想回头迟滞顺军攻势,然而几次都无法组织士卒,只能不断抽马往大营方向疾奔。
  顺军来势凶猛,西军敌无可敌,官道之上一方在追,一方在逃。
  当真是兵败如山倒!
  顺军越追越急,不时有西军士卒被撵上砍倒坠马,疲于奔命的西军士卒甚至连回头看一眼的勇气也没有。
  刘文秀再是勇猛,也知自己无力改变战局,只得咬牙不住抽打座骑,拼命往大营方向逃去。更是祈祷大营有兵冲来接应,否则今日他刘文秀怕也是难逃一死。
  此间动静之大,大营不可能不知晓。而大营尚有两三万精锐骑兵在,只须稳住阵脚予以反扑,顺军绝无可能靠这点人就冲破大营。
  念及于此,刘文秀打马更快。
  “追,快追!”
  陆四此时也不知道他正在追击的是大西四王子之一抚南将军刘文秀,也不知先前叫炸死的就是张献忠本人,只是一门心思打马狂冲。又追数里,前方有一股西军骑兵突然掉头不要命的向追杀而来的顺军发起反冲锋。
  “放箭!”
  见当面有一股西军不怕死的反击而来,冲在最前的辛思忠大刀一挥,暴喝一声:“放箭!”
  闻令顺军立时张弓搭箭,顷刻间利箭刺破长空的尖啸声在西军耳中响起,未等他们反应过来,几十枝利箭就从他们上空射了下来。
  “啊,我的眼睛!”
  “呃啊!”
  “嗷!”
  连绵不绝地惨嚎声中,二三十个西军惨叫落马,其余西军纵是仍就欲与顺军拼个你死我活,也被瞬息被如潮水涌来的顺军吞没。
  个人的武勇和胆量在这狂潮面前,显得无足轻重。
  身为监国的陆四纵马疾奔,身为镇帅的辛思忠也在打马狂奔,几百顺军羽林骑兵如离弦的箭疯狂追击向西边狂逃的西军,后方上万骑兵则在烟花弹的指引下汹涌而来。
  没有任何迟滞,也没有任何抵挡,几百顺军羽林骑兵紧追西军冲入马嵬驿。
  前锋之后的大队人马,扬起的灰尘更是让乌云压顶一般。
  而此时马嵬驿大营,却浑然不知发生什么事。
第732章
大西皇帝的下任人选
  西军大营中,大西左丞相汪兆龄正同礼部尚书吴继善讨论大西夺取西安后,当采用前明旧制登基还是用成都建国时的制度。
  二人看法有些不同,举人出身的汪兆龄颇是有些农民造反的觉悟,坚持认为应当按成都建国时的规矩办,因为那些规矩都是万岁钦定的。并说过往明朝的所有规矩都当废除,再有来降的什么明朝官员也尽量不要再任用,以显大西同明朝的不同。
  某些方面汪兆龄措词十分激烈。
  礼部尚书吴继善是前明成都知县,不过却是南直隶太仓人,而南直隶地区外国教士颇多,又受徐光启、李之藻等崇西学之士影响,江南士绅普遍对西学及教士抱有好感。
  吴继善自也受了影响,故而在任职成都知县时对那耶稣会窜至成都传教的利类思、安文思颇是友好。
  因为二位教士西洋面孔,又是传的外来和尚经,成都本地的道士很厌恶他们,便通过贿赂蜀王府太监聚集几千人威胁官府驱逐两个外来和尚。最后是吴继善帮忙向蜀王出示北京汤若望书信,这才将此事平息。
  西军攻破成都后,巡按刘之渤被射死、华阳知县沈云祚被杀,本应与这两位好友一同殉国的吴继善却见西军军纪良好且释放俘虏,招安居民,网罗乡居六官充六部,理州县,又见张献忠有大志便欣然投降,出任大西政权的礼部尚书。
  任上除帮助制定大西礼制,主持礼务事务,还不断向张献忠举荐人才,利类思、安文思就是在其举荐下得张献忠重视,授天学国师。
  但关于在长安定都兴制一事,吴继善有很多想法是同汪兆龄不同的。
  他认为大西若能击败大顺,便是真正的北方一统者,如此就不能再如从前那般行过激政策,对明朝也要给予正面承认,对前明官绅和地主阶级也要尽量拉拢,不能国库一没银子就打这些地主士绅的主意,甚至还要保护这些地主士绅的田产,收取北方士绅读书人之心,从而为一统中国奠定基础,实现“以西代明”的朝代更替。
  中国人自古以来重礼制,由此吴继善便坚持长安定制应当以明制为核心只做些许调整即可。
  礼制确定之后,其余各项政策肯定要受影响,如此一来大西就能光明正大的继承朱明法统,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为正史所承认的朝代。
  吴说来说去,其实就是一句话——“大西虽是农民泥腿子打下的江山,可真正治国治天下还得靠士绅读书人。”
  吏部尚书胡默是广济生员,前明多次科举不中,对朱明很是失望,因此于大西政权中同汪兆龄是一贯坚持彻底否定明朝的,故而听了汪、吴的争执,立即旗帜鲜明的表示大西绝不能重复朱明老路,将来统一全国之后也当行新政,革旧弊,不给地主士绅过多参与朝政的机会。
  大概意思就是今后大西的科举不许前明官员子孙,甚至地主后代参与,要多让寒门子弟出来做大西的官,朝廷也要拨重金扶持穷人孩子读书。
  这样就能避免那些前明官员子弟和地主后代通过科举掌握权力之后,为他们的祖上翻案,甚至全盘否定大西起义军推翻腐朽明朝的正面性。
  真要如吴继善主张的那样,那千千万万为大西建立流血牺牲的农民算什么?
  辛苦打下的江山又拱手交给那些剥削农民的地主士绅后代手中,那当初泥腿子们又何必铤身而出造朱明的反,继续当饿死鬼不好吗!
  吴继善当然是继续坚持己见,历朝历代以来想要得天下,哪个王者不是积极拉拢士绅的,真要再将从前的过激政策搬到整个北方,使得北方地主士绅和读书人都同大西不共戴天,大西又怎么可能成为取明代而的新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9/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