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5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3/638

  西军在川中推行过的杀尽地主政策同汪兆龄是断然脱不了关系的。
  中国最早提倡使用简笔字的也是这位大西汪丞相,原因是汪丞相认为不能再让地主士绅把持“教化”继续愚民,欺压民众,所以要将“教化”普及到所有人民,使大西朝的所有百姓都能识文断字。
  但是过去的繁体字过于繁琐,不利百姓学习,因此在汪兆龄的主持下大西朝开始去繁易简,同时大力推广白话文运动。
  这个运动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大西政权榜文、公告以及军政相关文报,甚至是六部奏疏都是用白话文叙述,让人一看就懂,一看就明。要是哪个官员还咬文嚼字的用八股文形式写公文,汪丞相是发现一个杀一个。
  陆四从前番缴获的西营诸多策令上,看到许多后世改革的影子,当了解这些策令多是汪兆龄起草,对这位西营一把手当然是刮目相看,因为他的大顺也要推行简化字及白话文。
  所以,这才愿意给汪兆龄甘肃巡抚的重任。
  大顺,也需要汪这种全心全意为百姓的革命者。
  将来诸多律法政策的施行,更是需要汪兆龄这种“激进者”去执行,指着那帮降官去干这些在他们固有观点相悖的政策,估计也就是听个响,没啥实际效果。
  便同有的皇帝爱用酷吏一样,酷吏有害,但不能缺少。
  “妇女丧夫改嫁乃是寻常之事,任何人都不当阻拦,只是这个杨氏身份特别,其突然提出改嫁监国,我怀疑这背后是不是有人指使?”
  刘体纯想了半天竟将此事往阴谋上去想。
  也不由这位已经内定为国公的刘帅如此想,杨氏一个“小丫头”怎么就突然有了要嫁大顺监国的念头的?
  如果说无人指使,那杨氏可是真有心机了。如果有人指使,那背后性质更恶。
  “有人指使也好,无人指使也好,杨氏不过一介妇人,便是真改嫁了监国,难道还能翻了天不成?”
  高一功不以为然,对监国外甥女婿道:“臣以为若是能换来西宁、兰州、宁夏等地的和平,监国可以纳杨氏为妃,否则杨氏潜逃出固原,西北之地怕是一两年不得安宁,到时免不了大军征剿,劳民伤财。”
  陆义良瞄了眼高一功,心道你高帅不怕外甥女背后埋怨你?哪有做舅舅的给外甥女婿纳妾的道理。
  “高帅所言固然有理,然而唯今所虑是纳杨氏恐会让孙、李与我大顺死拼下去。”
  贾汉复提醒最关键的一层。
  几天前孙可望、李定国被李成栋、胡茂桢部阻于延水,本是能将孙、李集团十万人拖住,等待监国率主力赶至合围消灭,可惜最后还是功亏一篑。
  急于突破延水的孙可望、李定国一方面连番督兵猛攻顺军营地,另一方面竟让数百西营健卒每人饮了两碗酒后,在李成栋部扎营所在的渡口上游三十余里地处冒死渡河,以冻死冻伤三分之一兵员的代价成功以铁链接通两岸,再于铁链之上铺设木板,从而令得西军“声东击西”成功大部成功渡过延水逃往靖边堡。
  不过也抛弃了大量辎重及牲畜战马,不可谓不狼狈。
  山西方面,左潘安率所部抵宁武关后,飞檄大同的姜骧领军前来助战。本欲在顺西之间继续做墙头草的姜骧得知西军攻宁武不克主力已退,知道局面再也不容他在大同继续观望,遂领所部两万人前来宁武关接受左潘安指挥攻打保德州。
  驻守保德州城的西军守将靳统武不愿孤军困守,所以率军出城野战顺军,结果被左潘安指挥的顺军以数倍优势兵力击退,被迫退回城中。顺军其后围城,将保德围的跟铁桶一般。
  左部有顺军最早成立的纯火器部队郑思华旅,该旅携带了大量火药以及闯王包,另外还有福建人洪宝指挥的顺军炮兵主力第一镇,该镇大小火炮近六百余门。
  每日于城外以火炮及闯王包轰城,令得城中西军苦不堪言。接连炮轰两日后,左潘安下令姜骧部奋勇攻城,经半日鏖战顺军终是夺城,西军守将靳统武同李定国委任的保德知州郭桂之被生擒。
  靳统武部的覆没标志延绥东北一带再无西军主力,左潘安趁势命姜骧为前锋沿长城南下攻打延绥另一重镇神木。
  不想神木城中驻守的西军虽是杂牌军,但守将秦勇却是防守甚严,姜骧未能得手。
  左潘安闻讯大怒,亲领主力前来助战姜骧。面对顺军优势兵力及强势炮火,秦勇竭力支撑,还是难以敌挡,最终神木城破,城中西军官兵3600余人被杀,另有战马600余匹被顺军缴获。
  顺军其后迅速攻占神木附近的建安、双山、永兴等西军驻守的堡寨,现前锋已经抵达榆林。接李成栋急报他于西军主力在延水交上火后,左潘安没有立即带兵前去增援李成栋,而是继续沿延绥境内的长城内线向西进军。
  因为李成栋说的明白,西军孙、李集团是要往靖边逃窜,所以只要顺军抢在孙、李集团前抢占靖边等地,哪怕李成栋在延水兵败,孙、李集团也无路可逃。
  可惜,正向靖边急行军的左潘安不知道李成栋在延水边上没能拖住孙可望、李定国。
  各方面的情报汇聚到行营这里,陆四通过不断完善的地图大致也判明了孙、李集团的下一步动静。
  首先孙可望和李定国已经不可能去固原,他们唯一的逃跑方向就是宁夏。
  心中盘算一番后,陆四让侄孙义良去弄些酒肉来,要高一功他们同自己吃酒。
  众人没想到正议着大事,监国却突然要吃酒都是愣了一下,但一个个很快精神起来。
  喝酒吃肉,人生一大块事!
  很快,酒肉就备好。
  酒是监国最爱喝的洋河大曲,肉是亲兵们早就烤好的羊排。
  两碗酒下肚,面红耳热的陆四突然起身离案,举着酒杯缓缓踱步来到众人面前,打了一个酒嗝问众人道:“我这监国若纳了那大西皇后,是不是便同那曹操一样了?”
  曹操?
  高一功、刘体纯等人都是泥腿子造反,知道曹操是哪个,但监国纳杨氏同曹操有什么关系,以他们的水平实在是想不到。
第746章
俺对不住大兄弟啊!
  最终,还是贾汉复这个秀才出身的前明副将给出了标准答案,其言:“二位大帅有所不知,魏武好他人之妻。”
  高一功、刘体纯为之愕然,继而莞尔失笑。
  细论起来,杨氏同样也是他人之妻。
  陆四亦是发笑,继而大臂一挥,豪迈言道:“我思来想去,人生一世,当洒脱自然,率性而为,若天与我斗,便当与天斗;若地与我斗,便当与地斗!正所谓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今他大西皇后指名要嫁我这大顺监国,我若不娶,岂不是显我这大顺监国不如他大西皇帝!”
  言罢,便颁谕旨,“传谕兴国公李过、甘陕总督孟乔芳,杨氏的条件我大顺全盘接受,其可入我后宫当册贤妃。”
  又谕授汪兆龄为甘肃巡抚,辛思忠率所部暂编第一军入驻固原、兰州,平定甘肃全境。
  谕前明陕西省、陕西行都司即日之起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四省,除陕西巡抚张国柱、甘肃巡抚汪兆龄,再命艾能奇为青海巡抚兼第十一军提督,负责替大顺平定青海全境。
  谕暂编第二军提督赵忠义部立时北进宁夏,暂任宁夏巡抚。
  第十二军提督刘文秀部仍驻固原、平凉,同其余陕西诸军统归兴国公李过节制。
  “冬月天兵征残西,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陆四重重一掌拍在帐中所挂巨幅地图之上,“东西并进,南北用力,誓要将孙李集团全歼于花马池,尔后大军南下钦马长江,以现中国一统,再现朗朗乾坤,太平盛世!”
  “万岁,万岁,万万岁!”
  贾汉复酒意上头,纳头便拜。
  “此时称万岁还早!”
  陆四端起酒碗,哈哈一笑:“诸位与我痛饮此酒,扫平那孙可望、李定国,再称万岁不迟!干!”
  “干!”
  众人将碗中酒一饮而尽,俱是热血沸腾。
  ........
  几百里外,由左潘安指挥的顺军山西集团(以原淮军第二镇、炮兵第二镇、姜骧部、延安总兵李元胤部分兵马组成)正由榆林快速行军,目标是靖边堡以东的龙州城。
  龙州城是靖边以东最后一座城池,为了减少伤亡也为了顺利通过,左潘安兵临龙州城前派了前番投降的西军保德知州郭桂之前往龙州劝降,许诺守军只要愿降便编为大顺一旅,同时给予万两军饷。
  然而龙州守将高文贵非但不降,还将劝降的郭桂之斩首悬于城前,以示与顺军誓不两立。
  这个高文贵同西军四大王子一样都是孩儿营出身,13岁便随军征战,一直都在李定国麾下效命。前番李定国兵进延绥略取山西时,便留高文贵领兵七千余驻守龙州城。
  高文贵其实已经收到先期赶至靖边堡的西府将领狄三品的急信,知道大西万岁已经蒙难,御营主力大溃,东府和西府两军合师也无力再攻西安,现正向靖边转移。然而高文贵却没有因此而丧失战斗意志,反而拒绝狄三品让他率部退到靖边同他会合的请求,执意坚守龙州以为两府屏住东北门户,不致让顺军由龙州突进尾随。
  为了加强龙州守卫力量,高文贵除募集城中青壮外,还将一千余原满清绿营降兵给坑杀了。
  原因是他认为这些绿营降兵不可靠,虽有些许战力,但还不如百姓中的青壮忠诚。
  劝降失败及郭桂之的被杀,让左潘安怒不可遏,亲率大军前来攻打龙州,准备让城中的西军晓得大顺军威不容冒犯。
  只是左潘安有些轻敌了,不知道高文贵敢杀劝降使者的原因除了其本人忠于大西外,还因为龙州城易守难攻。
  作为沿边长城的重镇,龙州同其它城镇不同,其三面环水,城墙每隔六十步就筑有一处向外凸出的矩形墩台,这座墩台可以让守军能够同时从三个方向向攻城敌军攻击,一点也没有视野屏障及攻城死角。
  此城据说是由当年明朝开国名将傅友德亲自带人筑成的,建成近三百年来还从没有被任何敌人攻破过。
  左潘安是到了城外才知道这龙州城不好打,为了尽快攻克龙州西进靖边,这位已由枢密院定编,监国亲自谕旨升任第四军提督的左大帅便于中军大帐召集诸将,共商攻城之策。
  指挥由其父原属怀顺藩兵马改编而成顺军炮二镇的耿继茂首先进言,认为龙州城战据地利,三面环水,易守难攻,所以可围三阙一,留出一条通道放西军突围。
  这样顺军不仅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攻击龙州城的薄弱之处,还能避免城中的西军做困兽之斗。
  “若西军突围,则我军乘势追杀,定能一举将其击溃!”
  耿继茂的意见得到了姜骧的认同,这位历经明、清、顺的三朝墙头草将领坚韧不足,但于军事上还是有些见识的。他认为大顺如今进展顺利,只要各方步步为营,稳步推进,西军余部便无法在西北立足苟延残喘下去,所以没有必要为了急于求成强攻龙州城,那样肯定会造成顺军自身的大量伤亡。
  当然,姜骧更多的是从保存他自身实力这一点出发,毕竟率师听从左大帅指挥后,这位举止怎么看都怎么有些别扭的左大帅就老是将他当成前锋使用。
  说好听点是让他姜骧去捞取军功,为大顺效力。说难听点,就是把他姜骧当成炮灰在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3/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