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5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1/638

  此语,引得大顺众文武都是不住点头。
  陆四也笑了起来,继而突然伸手抽出羽林将樊霸的佩刀,然后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一把架在了智能和尚的脖子上。
  “大师能断人生死前程,那么大师可否告知在下,大师今日是生是死?”
  握刀的陆四,面上是亲切笑意。
第764章
二十万军重重围
  大师肯定算不出他今天是生还是死。
  因为,拿刀的不是大师本人。
  唯物主义,大师想生,监国却会要他死。大师想死,监国却未必要他死。
  唯心主义,生死悬于他人之手,漫天神佛也休想保佑。
  陆四当然不会胡乱杀人,他只不过是想通过这个让智能心惊肉跳的选择题,让大顺文武明白一个道理——信别人不如信自己。
  不过既然来了,陆四也不会空手而还。
  所以他问大师出家人对身外之物如何看。
  最终,拥有智慧的智能大师为当地重建积极捐输,价值差不多是他甘露寺几年收入。
  这真是和尚当了一辈子出家人,化缘了一辈子,到了却被人家给化了缘。
  甘露寺的事只是陆四在安边营的一个小插曲,从寺中回到安边后,第四军的捷报就传了过来,称于新兴堡大破西军孙可望部,斩杀俘虏西军上万,并夺取新兴堡这一宁夏后卫境内的重镇。
  陆四让侄孙义良将地图取来,这个侄孙在他身边也呆不了多长时间,等过完年就要去宁夏任镇戎知府一职了。
  镇戎府虽贫瘠,人口不多,但此地乃是陕西同宁夏交接所在,地方情形颇为复杂,尤其境内有外来教寺存在,故而陆义良任此地父母官着实也是考验。
  做得好,陆四脸上有光。
  做得不好,陆四这个四爷爷肯定也跟着丢人。
  陆四其实给了侄孙更好的选择,比如在陕西境内选一富饶之地任主官,但义良自己选了镇戎,称愿在此贫瘠苦寒之地为四爷爷解忧,而且越是情况复杂地区也越容易干出成绩来。
  孙儿如此心愿,陆四当然高兴,也甚是欣慰。
  通州那边一帮陆氏宗亲正在礼部侍郎冯铨办的学习班集中学习,老爹同大伯发来的书信多达十几封,陆四却是一封也没拆开过,因为他知道肯定是老爹跟大伯为陆家人求情甚至是指责他的内容。
  所以,不如不看。
  不给老爹、大伯情面同时,陆四更是谕令冯铨对陆氏宗亲子弟要从严,万不可因为这些人是他监国的宗亲就放低要求,甚至做出违心之举。
  等西北战事平定,陆四是要亲自到通州看看冯铨办班效果的,对于宗亲子弟中能力突出者,他肯定也是要予以提拔重用的。
  这倒不是家天下的观念作祟,而是平等观念。
  举贤不避亲。
  但在此之前,必须煞煞那帮陆氏宗亲的心性,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行营参军、兵政府侍郎贾汉复结合各方面奏报,对当下战事向文武众人做了一个简单汇报。
  “花马池西南的惠安、盐池、阳宁三堡皆在我军手中,由暂编第二军的一个镇驻守于此。”
  “花马池西北的兴武营、永清、安定二堡由宁夏巡抚、暂编第二军提督赵忠义亲领本军驻守,如此,孙、李集团想要西进灵州或窜入固原、平凉已无可能。”
  陕西方面,巡抚张国柱在收到行营谕令后,已命凤翔总兵白鸣鹤督兵两万,北进至陕西庆阳府同宁夏后卫交壤的要地青风峡。
  虽然白鸣鹤所部有一半是西军降卒,另一半是前番甘陕总督孟乔芳拼凑的人马,整体战斗力较低,但青风峡易守难攻,白以两万人马驻守于此足以封死孙、李集团南逃之路。
  第十一军提督艾能奇也出兵万余在青风峡西面的甜水堡、下马关,如此,针对西军残余,顺军的包围圈已经合拢。
  西线兵力以暂编第二军为主,计有四万人马。
  南线由白鸣鹤部及第十一军一部组成,计有三万人马。
  东线左潘安第四军、李成栋第九军两个军已抵新兴堡,两军步骑连同炮兵将近六万人。
  监国这边又亲自指挥的第二军、炮镇及行营重甲、羽林诸军种,也是将近五万人马。
  算上已从镇靖堡出河套的高一功第一军,用以围歼孙可望、李定国的西军残部的顺军将近二十万,而孙李集团现在兵力最多也就六七万人,且被围于花马池周边不到百里地区,周遭要镇关隘皆在顺军手中,即便顺军不对他们发起进攻,孙李集团也绝不可能撑到开春。
  事实上西军余部已经开始粮草紧张,新兴堡之战的失利更是让西军上下好不容易鼓起来的一丝勇气又彻底不存,此战之后西军上下再无人敢提反击,而在顺军反复招降之下,不少西军将领都已经动摇。
  战后数日,每日从西营潜逃向顺军投降的西军士卒多达数百人,逼得孙可望不得不派出亲信人马封堵道路,对抓获的逃兵立行斩首,这才止住了溃逃降顺之风。
  可如今摆在孙可望面前的并不是止住军士溃逃,而是要为西营余下的将士找一条活路。
  内心也实是不敢与顺军再战的孙可望同义弟李定国商议后,由其领军先行撤到花马池,并沿长城诸堡向灵州进军。李定国则率本部兵暂在盐场堡垫后阻击顺军,待孙可望率部至灵州后再退到花马池。
  这个计划李定国承担的风险极大,因为其与孙可望分兵后本部兵连同降兵不过两三万人,面对步步逼进的顺军,尤其是顺军拥有强大火力的情况下,李定国很难支撑。
  但是向来顾全大局的李定国毅然接下了这个垫后重任,兄弟二人互相激勉一通后,孙可望方领军往花驰池撤去。
  目送义兄离开后,李定国心中也极是惆怅,仍强撑着部署诸将,一通忙碌后已是深夜,身心俱疲的李定国方才在部将的再三劝说下往临处处歇息。
  西府的居住就是盐场堡的玉皇阁,从堡中百姓家找的一张木床就是这位西府爷的休息所在。
  李定国回来时才发现妻子刘氏竟是抱着次子嗣兴在等他,桌上的饭食早已冰凉。
  “夫君回来了,”
  听到丈夫的脚步声,刘氏欣喜将怀中早已熟睡的嗣兴放到床上,便要去给夫君热一热饭菜。
  “别弄了,我先前吃过饼子了,不饿。”
  李定国拉着妻子的手,看了眼床上熟睡的次子,心中有一股暖流生出,又有些心疼妻子问她怎么不睡。
  刘氏正要说话,阁外却传来低呼声:“府爷!”
  声音是西府将领贺九仪。
  李定国眉头微皱,抬脚来到阁外,问脸色有异样的贺九仪:“出什么事了?”
  贺九仪朝阁中看了眼,不敢大声便凑近西府身边,低语一句。
  闻言,李定国心神一惊,没来由的一痛。
  竟是他的长子溥兴落在了顺军手中!
第765章
狂风扫落叶
  前明嘉靖后期到隆庆年间,在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的主持下,明朝开始对河套地区采取攻势,即通过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出塞,采取赶马、打帐、烧荒、捣巢等军事手段对蒙古人进行反击,这种办法在成化年间也称为“搜套”。
  虽然搜套过程中明军伤亡也大,但却使占据河套地区的俺答汗部损失更大,逐渐陷入被动。
  隆庆五年,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其妻三娘子为忠顺夫人,双方就此互市,河套地区遂保持安定。
  万历四十一年三娘子去世后,原本为顺义王控制的鄂尔多斯、土默特等部群龙无首,开始各行其事,屡犯明朝边境。只是由于蒙古本身已经衰弱,这种犯境对明朝构不成实质威胁。
  后金的兴起让明朝与蒙古在河套地区的争夺不再成为战略重点,随着林丹汗的崛起以及后金军对蒙古部落的打击,原本占据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部及土默特部开始没落。
  崇祯五年,后金酋长洪太亲自率军远征河套,时为河套之主的蒙古林丹汗不敌败走青海,后金军遂占领包括河套地区的所有漠南蒙古地区,其版图也从辽东一直延伸到嘉峪关,对明朝形成了彻底边防优势,再也不必局限于山海关或北京附近的长城关隘入寇,而是随时随地可从长城沿线任何一处突入,使明朝防不甚防。
  为了统一管理蒙古人,洪太将漠南蒙古定为“内属蒙古”,其余蒙古部落为“外藩蒙古”。
  凡内属蒙古都编成旗,以梅勒章京或总管为旗长,其下同八旗蒙古一样也设参领、佐领,骁骑校、护军校、前锋校等官吏。
  前明崇祯年间清军五次入关,内属蒙古各旗随同入关的蒙古兵都在两万人左右。因为这些内属蒙古兵装备极差,并且相对满蒙八旗而言更是穷困,所以入关杀戮抢劫也最是凶残,同随清军入寇的朝鲜八旗兵一样被关内汉人称为二鞑子。
  河套地区降金的蒙古诸部落并没有被清廷划入内属蒙古,而是定为外藩蒙古,以札萨克的方式管理这些蒙古部落。
  这个札萨克同满洲封爵大致相同,即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均由清廷册封,受清廷理藩院、当地办事大臣或参赞大臣节制。
  河套地区原林丹汗部下两翼大总管的塔什海,虎鲁克寨桑投降后金后,均被授予札萨克世袭郡王。
  早在大顺攻破北京之时,监国陆文宗就对今后大顺战事定下了三个方向,即南明、西张、北蒙。
  在张献忠未背盟攻顺前,陆文宗意先通过哲哲嫁其父陆有文,自身纳布木布泰为妃,继而实现与漠南蒙古诸部,尤其是实力最强的科尔沁部联姻,从而合力牵制漠北蒙古,不使漠北趁满清灭亡之际吞并漠南诸部,成为大顺在北方新的强敌。
  这个办法是可行的,不过是将从前的满蒙联姻变成汉蒙联姻,对于哲哲这对姑侄来说,她们也没损失什么。
  要说牺牲,也是牺牲的大顺监国父子的身体,是陆家父子吃亏而不是她们博尔济吉特氏吃亏。
  做这个决定时,陆四也觉委屈过,可一想这是为了大顺的将来,便也没什么好委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1/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