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5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3/638

  未知的敌人有时候比能看到的敌人,更加可怕。
  忐忑不安的冯双礼觉得不能再这样盲目西进,遂于永清堡停止进军。孙可望率部赶到后怒斥冯双礼畏敌,亲自督兵西进。
  就这么西军又行两日,来到了距离灵州已经极近的兴武营所,孙可望本以为顺军不会放弃兴武营这座宁夏前卫的重要关隘,没想到兴武营竟然也被顺军废弃。
  此时如骑虎难下,孙可望强忍内心不安,沉着脸继续领军向灵州进发。至石硖子沟,却见前方沟谷上空有飞鸟盘旋,随义父张献忠征战多年的孙可望立时疑沟中有顺军伏兵,急命诸将停止前进,派一队骑兵前去查探。
  未等西军侦骑抵达,沟谷之中便有几发红色烟花弹升空,旋即就听蹄声自谷中传出,未几便见大队骑兵从谷中冲出,人数约有数千。出谷之后这些顺军骑兵一分为二,一支往西军南侧奔去,一支往西军北侧奔去。
第767章
动手之后不纳降
  从峡谷中冲出的骑兵便是隶属暂编第二军的顺军精锐骑兵,最新建制是暂编第四镇,一半人马都是出自老淮军第十二镇。
  该镇自武功西追西军御营主力,曾创下昼夜急行三百里,以一镇逼降俘虏西军六万余的傲人战绩。
  除暂编第四镇骑兵外,沟谷中尚有大队步卒。在看到信号之后,这些步兵立时从各自部署方向列阵冲出,于谷口东方长数里区域组成八个方阵,将后方的沟谷口堵得严严实实。
  暂编第二军的步兵主要是由原白文选指挥、后被窦名望接手的西军降兵,以及宁夏前卫境内降顺的西军组成。
  除三分之一军官是从顺军调派过来外,其余都是原先的西军将领,经窦名望“调整”,这些西军将领有一半都是原窦名望皇城指挥使司的人,所以忠心相当可靠。
  加之窦名望于固原降顺之后的表现,暂编第二军提督也是宁夏巡抚的赵忠义,便放心大胆的将步军二镇的指挥权交予窦名望。
  放弃兴武营、永清、安定、天池等地诱使孙可望西进,也是窦名望献上的计策。
  窦认为孙可望一旦得知灵州已被大顺夺取,在走投无路之下绝不可能困守花马池,很有可能会铤而走险率部猛攻灵州,故若顺军按原先计划分兵驻守沿边各堡寨,容易被孙可望主力一一击溃,这样不仅会让孙可望从这些堡寨获得一些粮草补给,还会让西军残余变得空前团结,对顺军西线拒阻孙李集团造成威胁。
  因此,当舍弃一些重要性相对较低的堡寨,集中暂编第二军主力待敌来攻,同时采取坚壁清野之策,如此西军一路既无法得到补给,也会因为急于进军变得疲惫不堪,顺军以逸待劳定能重创孙李集团。
  赵忠义虽是明军将领金声恒亲兵出身,资历不显,却擅于采纳旁人建议,加之作战勇猛,这才凭借战功积升一军提督,并兼任宁夏巡抚一职。
  与一众部下商议后,都认为窦名望所献之策实是对付孙李集团的妙计,赵忠义当下便采纳窦的提议,除西南三堡兵马不动外,其余各堡寨立行毁寨弃堡,并坚壁清野,主力聚集于石硖沟谷一带,本是想利用石硖沟谷有利地形伏击孙可望,不想却被孙可望识破,索性直接摆出架势与孙可望一决高下。
  眼见顺军竟在沟谷伏有大量兵马,西军上下都是心惊。孙可望原是想趁顺军出谷列阵之时率先发起进攻,好打顺军一个立足不稳,但顺军的骑兵却在南北两翼虎视眈眈,迫使孙可望不敢轻举妄动。
  否则其仅有的三千多骑兵冒然派出,顺军骑兵从南北扑上很有可能会将西军骑兵围歼。
  “东府,是战是退?”
  大将郑国打马过来低声询问。
  孙可望未说是战是退,而是召来杨惺先问其顺军在宁夏的领军之人是谁。
  杨惺先说是一个叫赵忠义的将领。
  孙可望摇了摇头,不知此人是谁,但多半不是李自成的旧部,否则他当是知道的。
  再观顺军步卒列阵,却是眼熟,因为那些顺军步卒不少人身上穿的还是西营服饰,不同的是脖子上系了红巾,再看步军阵前一众顺军将领,当时就有人破口大骂起来:“是窦名望那个叛徒!”
  孙可望脸色阴沉,他看的分明,对面顺军步卒不仅大半都是他西营将士,领军的将领中更有许多是义父生前看重的御营将领,尤其是那个窦名望更是义父生前最为亲信的大将,否则也不会让其担任皇城都指挥使,负责御营直属禁兵。
  “我看孙可望未必敢战。”
  沟谷半坡,身披战甲立于马上的提督赵忠义放下千里镜,对身边的前西营陕西巡抚杨以民道:“你去劝劝孙可望,他若肯降的话,我大顺监国不吝王爵封赏。”
  杨以民点了点头,他自在固原随窦名望降顺后,便被任命为大顺的陕西按察使。不过并没有立即前往西安就任,而是奉兴国公李过之令随赵提督北上宁夏,原因是他同孙可望私交极好,所以大顺方面希望他能劝降孙可望。
  杨以民虽是秀才出身,但随西营征战也达十年之久,早练得一身好马术,不然早就死于明军的追击了。
  当下纵马下坡,直奔西军而去,并不担心万一劝降不成,孙可望会杀了他这“叛徒”,毕竟他除了与孙可望私交极好之外,当年对孙可望也有过救命之恩。
  杨以民很快就被带到了孙可望面前,望着已着大顺官服的昔日好友兼救命恩人,孙可望轻叹一声,知道对方来意,却是没有让对方开口说话,反而问他定北和抚南二将军为何降顺。
  “当日定北、抚南二将军...”
  杨以民将华亭城下艾能奇、刘文秀被李过劝降,及之前二将军如何试图挽回危局的种种努力都说了。
  待知定北、抚南乃是因为固原城被顺军奇袭,粮道断绝,军心动摇之后不得不降,孙可望忍不住又是一声长叹。
  “府爷,定北、抚南皆为大顺封侯,老万岁也被大顺陆监国以亲王之礼厚葬,汪丞相如今为甘肃巡抚,严丞相为宁夏布政,马元利、王自奇二都督各为镇帅,窦指挥亦得顺军重用...”
  杨以民内心还是希望大顺大西能就此罢兵,双方从分家再行合家,故而将大顺方面善待西营文武将士之事如实说出,并说定北、抚南二部现都为大顺主力军,只要孙可望愿降,大顺监国当以王爵相封,引为重臣云云。
  “你不必多说,且回去带话于那赵忠义,你我两家既已摆开架势,那便一战好了。”
  孙可望没有被大顺的王爵吸引就此下马投降,但左右西营将领不少人心中却是突突。
  “府爷!”
  杨以民还想再劝,孙可望直接扭过头去挥手命亲兵将他拖走。无奈,杨以民只得回去复命。
  “孙可望这人如此不识好歹的?非要死上几万人才心甘吗!”
  赵忠义有些生气,马鞭一抽,纵马从坡上疾驰而出,冲至西军阵前猛勒马缰,生生止住,尔后放声喝道:“我乃大顺宁夏巡抚赵忠义,现与尔西军将士只说一句,未交战前来降者,原居何官仍为何官!交战后力不能敌再降者,一律不赦!”
第768章
奉顺王,奉顺王!
  赵忠义阵前所呼即行营不久前下发的《对西营作战几点须知》中的一点。
  根据这份由大顺监国亲自核定并盖印的须知要求,对于交战后再行投降的西营将领,大顺不再纳降,更不会优待,也就是说对于那些追随孙可望与顺军力战者,不会再同从前那般俘虏之后仍会善待。
  本质上是将原顺西之间的兄弟矛盾上升到敌我矛盾来对待,这也是时势发展的必然。
  随着顺军对中国北方的全面统治,以及大西朝廷的正式奉表投降,大顺已然成为中国北方唯一合法政权。
  如此便意味,如孙可望、李定国统率的西军残余,青海境内的土官僧官,亦或其它地区的零星叛军,都将是已转型为“官军”的顺军剿灭对象。
  官军剿灭的对象,当然就是贼寇了。
  对贼寇,自是不能再一昧主抚。
  套用民间的话讲,机会已经给了无数次,现在,是最后的机会。如果西营诸将仍是不能把握,那么他们就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降,还是不降!”
  赵忠义中气十足,话音带着典型的淮扬腔。
  “降,还是不降!”
  上万顺军齐致喝喊,声波之中满是肃杀,无形压力。
  西军阵中明显有骚动。
  对于这最后的机会,孙可望依旧没有把握,其明知西营已经不可能再同顺军争鼎,并且由于近番连期败仗导致军械钱粮丧失怠尽,军心士气也极度低迷,根本无法再战。
  当此数万人生死存亡关键,作为残余西军的“领袖”,孙可望理当摒弃过往顺西门户之见,追根溯源,果断率部加入以顺军为核心的新兴政权,从而不仅能够保存西军残余,也能为农民军出身的顺西两家彻底消灭腐朽残存的明朝势力助力,结束自崇祯元年起长达二十余年的战乱,还这天下苦难百姓一个太平。
  如此,以孙可望在西营威望资历,于大顺贵为王爵根本不是难事,其才智亦能在大顺得以施展。
  可惜,孙可望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
  “降?难道要我称他黄毛小儿一声义父不成!”
  孙可望仍是不肯降,这位东府爷或许认为他麾下这四万人马尚可一战,所谓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擂鼓,备战!”
  “咚咚”战鼓声于石硖沟谷东方响起,然而鼓声正急时,西军阵中却有一将纵马冲出于阵前朝将士疾呼:“大顺、大西,旧主皆兄弟。今大顺消灭满清,入主北京,恢复中华,名正言顺,我等亦有所依,当遵大顺为主!”
  言罢,该将径直带所部千余士卒脱离大阵,直接往对面顺军涌去。
  该将正是东府节制副总兵吴之凤。
  “愿降,愿降!”
  吴之凤怕对面顺军误会他是来进攻的,令军士奔跑相呼。
  对面顺军见状,立时有数十骑持红旗纵马奔来,尔后直接转向为吴部向导,令该部随红旗往石峡沟谷南侧一山脚而去。
  这也是应有之意,否则若吴之凤假降不加防备引入阵中,突然发难,顺军立时就要大乱。
  “有人往顺军那边跑了,有人往顺军那边跑了!”
  “是吴总兵的人!”
  “......”
  吴之凤部临阵叛变让西军阵中大哗,将领士卒皆是骚动。
  “是吴之凤那个狗贼!府爷,末将去宰了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3/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