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6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1/638

  陆四深知惠老宗师不易,都八十岁的人了还在为国事操劳,江南那帮东林党又是人家的徒子徒孙,怎么也得搞够场面,给尽人面、情面,遂令不得干涉传喜诏,务使南边官绅人人都为大顺之官吏。
  但又要裘某密切注意银车动向,免得老宗师把整船整船的银子往他老家陕西运。
  “白日是明知府,晚间是我大顺人,甚好。”
  陆四总结惠世扬在南方所为实为统一战线经典,收效堪比两个集团军。因为惠世扬“卖诏卖官”之举,如同抽水机般将那东南士绅的财富源源不断抽向大顺,功高盖世。
  至于老宗师卖出去的官,将来也有讲究。
  不伤大雅的认了也无妨,有伤大雅且有意见的可以请他去见老宗师嘛。
  都八十岁的人了,还能活几年?
  .........
  南都方面,由于顺军大举进攻南阳引发荆襄战事,即便弘光同朝臣再怎么想同顺贼议和,此时也坚决不许使团入京,但也不令折返,每日仍由礼部同应天府支应开支,并派兵保护,捉拿了不少攻击使团所在的士子学生以及义民。
  时间到了六月,基本上是个傻子都知道顺军是大举攻明,而不是如惠世扬这老王八蛋说的什么局部冲突。
  你要说荆襄是局部冲突可以理解,四川那边难道也是局部冲突?
  很快,湖南三路援军兵败、襄阳被克、忠王阿济格被围、四川巡抚马乾被俘,重庆被克等一系列噩耗如雪花般传到南京。
  同南京城中弘光君臣一片惊慌且黯然不同的是,城外的大顺钦使团生意愈加兴隆。
  甚至,据说,有国公级别的勋贵半夜来访。
  大势所趋,人心动摇,国将不国。
  束手无策的弘光只得派内阁次辅高弘图前来使团,希望大顺方面能够停战。给出的条件除被顺军已经占领的四川、荆襄都归大顺外,淮西之地也可割让,并且南都向燕京称臣,仿南宋例岁贡五百万两。
  “我大顺煌煌天朝,我皇帝文成武德,岂是那女真鞑子可比!”
  惠老宗师原则性很强,闭门不见高弘图,却私下会见了以东林第二代掌门人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人们。
  这次东林新老宗师的会面,老宗师措词严厉,要以钱谦益为首的江南东林党人要不惜一切代价实现开山祖师顾宪成所提的“事事为公”党训。
  “在朝廷做官,志向并不在皇上,在边地做官,志向不在民生,居于水边林下,志向不在世道,君子是不这样做的。”
  老宗师引用开山祖师的话,谆谆告诫钱谦益等人自古旧朝腐朽必兴新朝,身为圣贤子弟,所习乃孔孟之道,何为孔孟之道?天下正气矣!
  何为正气?
  以钱谦益为首的东林第二代领导集体自己寻思。
  钱老宗师离开时,惠老宗师忽说了一事,却是大顺正在修明史,尚缺几位副总裁及若干编修。
  此事让钱老宗师等人大为心动。
  到了七月,眼见顺军就要歼灭忠王阿济格残部,又风传武昌的秦王左梦庚暗中在同顺军密谈,一旦阿济格被灭、左梦庚降顺,则长江上游尽为顺军所占,届时顺军必浩荡沿江进犯南都。
  急了眼的弘光不得已,只好再派司礼秉笔太监韩赞周前来使团驻地,求问老宗师大顺如何才能停战。
  这一次,弘光让步的特别彻底,称除了投降其它都可以谈,也都可以斟酌办理。
  这也是韩赞周一个太监能代表皇帝谈事的主要原因,如此丧权辱国的事,内阁学士们哪个肯干。
  老宗师琢磨了一番,将一封喜诏拿于韩太监。
  再一次看到喜诏后,弘光沉思良久,终还是没有打开。
  此时的弘光尚抱有一线希望,因为湖南那边正在组织兵马积极抵御顺军。若能奏捷,无疑能在谈判桌上为大明争取最后的生机。
第833章
合和店会议
  湖广,随州。
  一处名为合和店的名不经传小镇,突然一夜之间涌来无数兵马,且多打黄旗。
  镇子外通往随州的官道上,打早上起就开始过大兵,直到傍晚时分道上的车队仍然络绎不绝,不知道有多少人从此奔向随州方向。
  夜深之后,镇子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一处人家的堂屋中,正有一人坐在一只小板凳上聚津会神的看着挂在墙上的巨幅地图。
  看地图的人正是大顺皇帝陆四。
  只是同别人坐板凳是正坐不同,陆四却是将板凳倒过来坐。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早些年为了苦练骑马,陆四曾摔下马背勒伤过手指,但也因此练就了一身好骑术,有时甚至还能倒骑马背。
  所以行军途中遇到什么突发的军情,陆四索性就在马背上召集诸将军议。战马一边朝前,主人则面朝后方同将领们说话。
  久而久之,倒是养成陆四倒骑马的习惯,连带着一个人无所拘束时,也喜欢将凳子当成战马般倒坐。
  地上满是烟头。
  陆四在这个屋中已经呆了快半个时辰。
  “陛下,该吃饭了。”
  接替陆义良担任皇帝近侍的是陆家另一后辈陆广庆,辈份上陆四这个大顺皇帝是广庆的三大爷。
  广庆小心翼翼的将饭菜端到桌上,他刚来御营才几天,对眼前这位三大爷皇帝还有些畏惧,或者说陌生。
  “噢。”
  陆四点了点头,将手中的油灯放到桌上,回头问广庆:“他们到了没有?”
  广庆正要说话时,外间传来第五军提督徐和尚的声音:“陛下,我们早到了。”
  “陛下莫听老徐胡扯,我们是刚到的。”说话的是第三军提督贺珍。
  陆四哈哈一笑:“既然来了为何不进来?”
  “这不见陛下在看图,怕扰着陛下么。”
  第十三集团军提督谢金生呵呵笑着第一个进了屋,紧随其后的是徐和尚同贺珍。
  除了这三位军提督外,另有第三、第五、第十三集团军的几名镇帅也来到了合和店。
  这些人中有第三军的军法官马科,镇帅石国玺、马腾云。石国玺之前一直是贺珍的部将,在贺珍升任军提督后便领贺珍本部为镇帅,马腾云是老顺军将领,接替马科任第八镇帅。
  第五军来了两个镇帅,一是曾在济南之战立下大功的万元、另一个是孙四。
  这二人都是陆四老家盐城县草堰人,也是当年勇夺淮安的七十六勇士之一。
  如今七十六勇士健在者只有四十八人,获封国公四人,侯爵六人,伯爵十九人,余官职最低的是标统。
  这些人又被称为淮扬元勋。
  第十三集团军随提督谢金生一起来的是镇帅曹彦虎同永安。曹原是明朝南都三大营出身,永安则是清军蒙古正白旗出身。
  奉旨出任御营总参军的贾汉复抱着一堆奏贴进了屋。
  “陛下将我们这帮人都召过来,想来是要对鞑子动手了?”第五军提督徐和尚自来熟的搬了只小凳子坐到了陆四身边。
  当年朦胧寺信徒如今已然是大顺新朝的益国公。
  “接到诏令时,臣估摸肯定是要动手解决阿济格集团,要不然陛下不会亲自来监咱们的阵。”
  由侯爵晋升为皖国公的贺珍在陆四面前不敢像徐和尚那么放肆,恭敬的站在那。
  “站着干什么?广庆,给这帮国公侯爷搬凳子来。”陆四顺手拿起桌上的烟盒要给诸将散烟,却发现烟早被他抽光了。
  “陛下,抽我的,”
  徐和尚忙将兜中的烟取出递了上去。
  “嗯?”
  陆四被徐和尚递来的烟吸引,原来这烟盒上正面印的竟是大大的一个佛字,反面则是一个卍字。
  再瞧烟盒底部印了一行小字——天津卷烟总厂。
  “天津什么时候开烟厂了?”
  陆四奇怪,这卷烟行当可是他准备给老陆家承包的,徐和尚这家伙怎么从中嗅到了铜臭横插一杠的。
  徐和尚嘿嘿道:“这不臣想弄些小钱花花嘛,要不然指着臣这点俸禄,一大家子老小还有七大姑八大姨什么的,哪有秋风让他们打。”
  “你开烟厂就开烟厂,弄个佛烟算什么回事?菩萨也不抽烟啊?”陆四实是没好气,寻思赶明得抓紧陆家正宗中华烟在全国的经销,可不能让这帮家伙抢在皇家前头把钱给挣了。
  “说正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1/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