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638

  余淮书和王二他们没有意见,当天夜里一帮头领们就在府学开了大锅饭。次日天亮,陆四就率领人马出城南下了。
  南路军也并非一路进军,而是也分两路。
  一路是陆四亲自率领的主力,由程霖的风字营、谢金生的新二营、陆广远的新二营,以及那几千愿意南下的河工队伍组成,钱粮物资由漕队运送,总兵力有九千余。
  行军路线也是直接沿运河南下,经宝应、高邮直达扬州城下。
  这个路线也是陆四前世清军南下的路线,不沿运河走的话,光是粮草供应这一块就是极大难题。
  要知道,一艘船上的粮食可是几十辆马车都拉不动的。
  另一路是夏大军带领的林字营、辎重营、老营,其余盐城县各县,以及徐和尚的新三营。他们的任务是出淮安向东攻占新兴场、盐城县、富溪巡检所,总人数有七千余。
  陆四要求夏大军和蒋魁他们攻占盐城县后,不要着急去扬州和他会师,尽可能的在家乡多发动人员参加淮军,同时尽量争取淮军家眷随军行动。实在不愿意的,就将分给他这一路的几万两银子拿出,按人头给发安家费,以使在外的男人能够安心打仗。
  陆四更反复交待夏大军,回去之后一定要将在运河和淮安城死去的淮军将士的抚恤银发给他们的亲人,哪怕没有参加淮军只是死在了那场夜乱的河工,也都要给。
  夏大军一一应了下来。
  蒋魁听了这个任务后有些纳闷,不太同意,但夏大军一句话就让他转变了观念。
  “不把老婆孩子带上,万一官兵杀过来怎么办?带在身边,也好照应。就是死,也一家都在,没什么遗憾。”
  陆四拍了拍蒋魁,道:“将来我们不一定就在淮扬,万一撑不住我们也许要北上,也许要渡江。”
  余淮书带王二、秦五、郭老四等人出城送陆四的南路军,临行前陆四除建议余淮书组织人手赶紧加固城防外,还给了余淮书一个建议。
  这个建议很恶毒,就是让余淮书派人将城外方圆五十里的居民全部强行迁进城中,同时放火烧毁所有的村庄,确保即将到来的明军无法在淮安近郊得到任何粮草补给,并且连个可供他们歇脚睡觉的村庄也没有。
  “此事,我会考虑。”
  余淮书没有立时表态采纳,看得出这位余先生心有不忍,另外也可能和他一心想要朝廷招安有关。万一真采纳了陆四建议,他余淮书就不是单纯被逼造反这么简单了。
  陆四无法强求余淮书按他说的做,也知他心里对官军有幻想,但不管怎么幻想,最终都会破灭。
  凡事靠自己。
  陆四能给余淮书这些留下的人做的,他都做了,现在他要为自己的真淮军去打拼了。
  但让他意外的是,那位被他这几天当骡子使的山阳知县罗吉英竟也要跟他去扬州。
  陆四有些奇怪,问他原因。
  罗吉英倒也坦诚,直言道:“我不想死在城中。”
  陆四不以为然:“余先生是读书人,我虽不在,但余先生也断不会让城中淮军乱来。”
  罗吉英摇了摇头,道:“我不是担心这个。”
  “那你担心什么?”陆四奇怪。
  “我担心官军。”
  罗的回答耐人寻味。
第87章
任重而道远
  贼过如梳,兵过如篦。
  同淮安城的这些几乎没有踏过省的民夫们相比,身为知县的罗吉英知道得显然更多。
  陆四“收留”了罗吉英,他不需要什么牛金星、宋献策,但他确实需要一些会写字的。
  一支军队,可不能都是文盲。
  不说钱粮分派,物资调运,就说临战记功,总得有人拿笔给记一下。总不能你发黑豆,他发红豆,作为战功证明吧。缴获了多少钱财,也得有人算账吧。
  离了读书人,事情还真不好办。
  无意中得知这个罗吉英竟是广东人时,陆四有些惊讶,因为这位罗知县说话并不带任何粤语成份,一口地道的官话。
  明朝官话就是淮扬方言,在明朝的行政版图内,凤阳虽然有中都,有总督,但也属于淮扬片区。
  淮左,淮右。
  此事说明不管哪朝哪代,想要当官,官方语言都得标准。
  “且跟着我,打下扬州城后,你是去是留,自便。无事便在船上呆着,有事我会使人叫你。”
  陆四可不信知县老爷从他身上看出了王霸之气,暂时也没有同旧官僚“合流”的意思,因此丝毫没有礼贤下士,表现出“我志在天下”的某种没来由的豪气,让人知县为他这淮扬大贼效犬马之劳的念头。
  就是你先干,不干了说一声,滚蛋。
  简单,直接。
  罗吉英点了点头,并没有在内心深处感受到某种失望。
  他就是不想死在淮安城中,他很清楚官军真的四面来围淮军这支贼寇,破城之后又真如北方那般行事,那他这个知县就定死无疑。
  杀人灭口。
  他是孤身一人来淮安上任的,其妻儿仍在广东老家,任职还不满一年,尚未有时间在这淮安城纳个小妾,因此倒也是说走就走,没有任何牵绊。
  明朝任官有一原则,就是本省人不得任本省官,因此淮扬地区的主官全是外省调来。
  在运河码头,陆四叫来了那些愿意随他南下打扬州的河工首领们,让各家出100人随他行动,其余人都上船跟漕队走。
  陆四给这些首领挑人的条件是能吃苦,不叫累,敢拼命。
  “陆兄弟是看不起我们吗?大伙能跟你来,便是敢豁出去的,真要是怕死,我们又何必跟着你?”
  射阳湖苏六觉得陆四这是看不起他们,表示他手下700人个个都符合条件,选都不用选。
  其他人也有同感。
  “你瞎叫乎什么?陆兄弟让咱们挑人肯定有用意,大伙既然愿意跟陆兄弟走,就听他的,哪这么多废话!...你是头领还是陆兄弟是头领?”
  花袄男左潘安很是不满苏六对陆四权威的“质疑”,哼了一声便从人群中挤出去,不一会就带着自己手下那100人过来了。
  “大兄弟,我这边好了!”
  说话间,左潘安朝苏六鼻孔上天的哼了一声,显是说看见没,这才是服从命令该有的样子。
  苏六没敢说话,不是怕陆四,而是左潘安的样子让他浑身不得劲。
  “我不是看不起大伙,只是兵贵神速,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宝应...”陆四解释了一下,大意就是急行军速下宝应的意思。耽搁越久,扬州那边准备就越足。
  众人听他这么一说,立时明白过来,当下也不需多解释,一个个都去挑了人来。连同首领在内,一共是800人,看着都是精壮的汉子。
  陆四让没挑中的都上船跟漕队走,又让孙武进将制好的绷带发给这些人,并教他们怎么扎绷带。
  漕队那边在谢金生的主持下已经开始出发,一艘艘满载粮食的漕船上坐满了人,使得船帮子都快和水面平齐了。
  中间有三条船上没有坐人,粮袋也只有其它船上的一半,但上面却各放了一门黑洞洞的大炮。
  十几个投降的福建兵臂上套有“炮队”袖章,在新一营淮军士卒的监视下,目无表情望着岸上正在打绷带的“泥腿子”们。
  程霖的风字营和广远的新二营都没有上船,已经在队官的组织下沿着河堤列好队。
  陆四这边等800人弄好绷带后,便准备下令出发,这时那个花袄男又一次问出让他头疼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左,什么是右。
  这个问题让陆四有些无语,他发现好像大多数人的确不知道什么是左,什么是右,包括他的淮军。
  陆四拿风字营试验过,当他叫风字营都举手时,所有人都将手举了起来。但等他让再举左手时,却是稀稀拉拉。
  至于什么向左转,向右转这些陆四以为的常识,在这些人当中根本行不通,你转你的,我转我的,乱七八糟,把陆四先是看得火冒三丈,然后渐渐麻木,最后甚至有想跳运河的念头。
  如果说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左右常识,那军队是怎么训练的?
  左右这个概念并非不存在,人有左右手,朝中有左右丞相,军中有左右将军。可以说,是个人都知道左右。然而,事实是淮军之中大多数人就是不知道左右。
  可笑的事实让陆四意识到必须尽快着手制定淮军训练制度,起码要教会这些农民们最基本的常识。
  眼下,只能先凑和着。
  淮安离宝应县城有一百多里路,轻装前进,按每日步行40里左右速度,得两天后。如果是坐船走更慢,最少得三天。
  让各家首领各挑100人行动,便是要急行军,以最快速度杀到宝应城下。
  淮扬两座府城都没什么兵马,下面县城更是没兵。
  陆四老家盐城县就没有驻军,只有新兴场和西溪场两个巡检司。因此只要淮军能快速抵达宝应县城,破城根本没有问题。
  随着陆四一声令下,淮军行动了,急行军这个概念陆四也只是草草说了下,他以为众人都知道怎么做,哪想落实下去后却成了一个“快”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