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天记(山海碑歌)(校对)第2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5/1266


见此,洛羽看向北十一与陈儿,叮嘱道:“池下九叶,想来每向下一叶,都极为不易,你们量力而行。”
二人自然明白洛羽之意,因为在场众人中,他们的修为最低,不过是炼气士。
见二人点头,洛羽便伸出一脚踏入池中试探,感觉好像并没有什么不适!于是他便纵身潜入池中。
众人一见无事,也纷纷相随潜入。
第257章:九天揽叶枝,百万王者师
红亭外。
就在洛羽等人潜入天池的寒潭水下,其上七彩浓雾再次将水面掩盖住后。
天山两峰之间,花谷溪流入口处空间竟一阵扭曲,凭空显露而出一手持‘拐杖’,一手提着酒葫芦的邋遢老头子。
邋遢老头子抬眼,贼兮兮地瞅了眼花谷内,随即他昂头挺胸,一杵手中未有修剪,还留有青皮与嫩叶的‘拐杖’。
“轰~!”一时间,在这‘拐杖’一振之下,三峰竟然为之颤抖,鸟飞遁空,大地震颤嗡鸣不息!
可不过片刻,邋遢老头子身前,便凭空闪现而出一俊美的红装男子。
衣知世面有微怒,他大袖向天一挥,无形气浪如风,四散拂波,天山花谷瞬间重归宁静!
他蹙眉望了眼邋遢老头,扫过老头儿手中那‘拐杖’,脸上显露肉疼之色,不悦道:“黄老头,你来我花谷,就为了抖威风?”
显然,这邋遢老头儿,乃是烟雨阁阁主,黄老。
此刻看来,倆人好像不大对付...!
黄老头摸着自己发黄的长须,咧嘴呵呵笑道:“糟老头子是来......。”
不等他说完,衣知世已断然回绝道:“不入烟雨阁,不问正邪事,什么都不知道。还有!这里没酒,我改喝茶了,花茶!”
望着‘严防死守’,像防贼一样,防着他的衣知世,黄老咂了砸嘴,只觉口中苦涩、味淡,一时有些语塞。
随即他苦笑道:“小衣啊~,花谷是你的花谷,可这一方天地也在山海中啊...!”
衣知世神情冷淡,与谷中之时,那份儒雅风流与出尘脱俗,简直判若两人,他及其冷淡的回道:“若只是这些,就请回吧。”
“呵呵~这...!”不等黄老再说。
衣知世已伸出手中那细小的花枝,比划着,威胁道:“黄老头,你再劝,我可要动手了!”
“嘚~!”黄老无奈地挥手,笑望衣知世道:“那糟老头我,就问你下......!”
“甭问!求您,什么都甭问。”衣知世连忙阻止。
他打了个哈哈,指着身后的雪峰,作出一副有些困倦的模样:“~明日我就上峰顶,寻一处老鹰窝冬眠,啊~看我这困的,你就别再来烦我了,成吗?”
黄老是哭笑不得!
他与这衣知世之间,确实有些小小不愉快。
只因他摘了那花谷天池中九天揽叶枝的新芽,做成了他手中这根‘拐杖’!然后...,也就没有什么然后了,从此他二人就毛了。
要说这九天揽叶枝,便是那天池当中的三股龙鳞纹巨藤。此物乃是天地之精,滋养孕育而生的灵根,超出天阶之外的天才地宝。
据说一旦九天揽叶枝生出九枝,相缠之时,便可直达仙界,沟通天地仙凡两界。持有此宝者,更可凭借九天揽叶枝,往返两界之间,不受天地法则所束缚!
当然,这只是传说,不知其中真假几何?
先不说九天揽叶枝传闻真假如何,只说眼前,正因为有了这九天揽叶枝,而后才有了这天山花谷上下迥异的奇景,才缊生一方天池寒潭......。
九天揽叶枝乃衣知世心爱之物,用视若性命来形容,都不为过!
一次黄老拜访花谷之际,他便准备‘炫耀’一番。恰巧此时,九天揽叶枝生出了第四枝新芽,这可把等候近千年的衣知世给乐坏了。
可不曾想,黄老抬手便将那‘新芽’给摘了,是一溜烟儿跑了没影,这可把衣知世给气坏了!在悲喜交加的极度反差下,衣知世这就将黄老给恨上了。
不过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黄老没想到这家伙还记挂在心头。
想到这,黄老不舍地看了眼手中的嫩绿‘拐杖’,随即他甩手丢给衣知世,笑骂道:“还你,大觉之人,怎还这般小气量?”
衣知世视若珍宝地双手握着‘拐杖’,见得杵地的那一头,都开衩了!!
他又恼、又急,恨不得捶胸顿足道:“这可是九叶揽天枝的第四股新芽枝啊!你个暴遣天物的老东西,竟然拿去当拐杖.......”
衣知世一边嘟囔着,一边将拐杖拿在左手中,右手爱怜地轻抚而过之际,那‘拐杖’便瞬间化作柔软的嫩绿藤枝,如灵蛇般缠绕进衣知世的大袖之中。
过了片刻,衣知世已回归儒雅模样,也客气了许多,他面带淡淡笑容道:“黄老头,说吧,所来何事?”
黄老感受了下空落落的左手,极不适应地背到身后,问道:“他进去了吗?”
“进了。”衣知世不假思索的回道。
黄老顿时笑容展现:“这就好,这就好。”
见得黄老头这幅‘贼笑’模样,衣知世心中没来由一颤,他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在他的心中,这黄老头坏得很,上次偷摘他九天揽叶枝新芽前,就是这副一摸一样的贼兮兮表情,此来定没安什么好心......。
想到这,衣知世便准备推演一番。
衣知世虽说是幽居天山花谷的隐士,在外名声不显。但其在北地却有不少修士知晓,更因为其能料未来事,每言只说半句。故而以奇人半知仙,尊称之。
所以,衣知世的推演之能,绝对不是浪得虚名,简直就是山海修真界的神算子,算命先生!
黄老见衣知世神色变化,便知其要干什么!
见此,他顿时乐呵呵地笑着,岔开话题道:“糟老头子这次来呢,是因为墨灵余孽重现神赐大陆,故而一问邪魔藏身何处?”
衣知仙闻之心中一松,手中推演动作顿时停了下来。随即,他对着黄老有礼一笑,之后竟然转身就走。
黄老一见,作急欲阻止状...。
可衣知仙却脚步不停,向后摆手道:“轮回有秩,因果相依,此乃天机。正也好,邪也罢,皆与我无关?你个糟老头子坏的很,休要再来祸祸我。”
望着已飘然......,匆匆离去的身影,黄老露出了一抹淡淡笑容。
笑容未敛,身形已消失在了入口处。
......
赵,东州北疆,天之桥南部壁垒。
站立在高达七丈,阻隔南北的壁垒城墙之上。陶德身披暗金玄甲,背罩紫袍披风,他双手杵剑而立,傲视着脚下浩浩荡荡,如长龙般蜿蜒,鱼贯而入天之桥内的数十万玄甲大军。
身后陶成文亦顶盔披甲,手按佩剑,护卫在旁。
此次,赵突然撕毁停战盟约,骤起中、东两州大军,陈兵天之桥内,乃为北伐燕国事。
不久前,赵都城夜空之上,竟然极光四射,南空星耀,北辰暗淡无光,异像频生百姓观者无数,无不惊叹......。
赵,国师广龙子,领王命,于玄湖之央,观夜空星象,遂占得一卦,卜问天机。一时三刻之后,国师广龙子窥得天下大势已成,惊喜交加,遂连夜入宫密见赵王......。
翌日早朝,赵王王命昭告天下!
昭曰如下:兹有泱泱大赵,德起乱世,兼兴东南,弘扬礼乐,乃礼仪之上邦。今天象告世,北燕末路,大势已去,仍欲穷兵极武,赋累北地生灵。夫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尊而且义,当顺天应人,解北地生灵于水火,莫可抗也。故望北伐之役,兵不血刃,德行天下,北人倒戈。大军击北,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若纣迷不反,倒助燕逆,背道天命,戮及妻孥,罔有攸赦......。
赵北伐诏书一出,天下震动!
赵王更是当庭任命,闲置在家修养的兴侯陶德,重领统帅一职,督东、中两州之地百万铁甲,实则三十万精锐大军北伐燕国。
兴侯陶德三日后,便号令大军向天之桥进发集结。沿途百姓闻之,无不夹道欢迎,预祝王师北伐凯旋。
在赵国百姓眼中,兴侯是他们有生之年以来,听到过唯一一位可以在战场上,正面完胜燕蛮的英雄人物。陶德在他们的心中,俨然已成为国之战神。只要有兴侯在北,他们赵国将无惧天下。
望着眼前浩浩荡荡,不断整齐列入天之桥内的大军‘长龙’,陶德志得意满道:“今本侯,将帅百万天军,陈兵天之桥内,入冬之前,必克苍州全境。”
身后陶成文深以为然,激动道:“主公威加海内,令北地闻风丧胆。以末将看来,一战下北燕三州,也并非难事。”
陶德快意大笑,随即他望向南方遥远的天际,意有所指道:“纵有一战之契机,亦不可操之过急,此次本侯能重归北疆,殊为不易啊!”
陶成文擅思,且心思缜密。他略一思量,便明白了主公之意。
显然,主公是在指功高震主,国君心中‘不安’...。因为在上一次南北大战后,主公就被国君猜忌,身边更是被安插了不少人。表面看是国君体恤主公,实则监视...。
想到这,陶成文有些不满道:“主公,您何等人物!屈身为王上保境安民,威震北地,王上又怎能如此待主公?”
陶德明白,陶成文是指他乃修士,屈身为臣下,为凡俗君王效力,已是赵王的造化,可赵王竟然还不知好歹......。
陶德微微一笑,他伸手抚摸向城墙垛,婆娑道:“自古君臣不可疑,疑则生乱,故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若臣疑于君而不反,复必为君疑而诛之;若君疑于臣而不诛,则结果可思之...。成文,你说本侯这做臣子的,又该如何选?”
陶成文闻听此言,心中顿时一颤,他一直跟随陶德左右,自然明白一二主公的想法。在他的心中,先不说修士身份,只说主公之才文可安邦定国,武可平定四方,文成武功气吞山河都不为过。可...自从上次两国大战之后,国君明显猜忌起了主公,安插密探监视不说,更是一度夺去了主公的兵权。
若不是此次国师力谏主公为北伐统帅,可扫清乾坤,为赵一统山河,估计赵王也不会重启主公。他与胞弟陶成武乃是游侠儿出生,重情知恩义,既然认陶德为主,自然要为主公安危着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5/12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