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天记(山海碑歌)(校对)第9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9/1266


这时,洛羽又笑了:“您老这又不懂了,您的柴有用吗?”
“我的柴难道无用吗?”老樵夫纳闷而问。
洛羽则指向身后林间,说道:“柴到处都是,柴火柴火,这火才是柴的作用,柴是火的生旺,火是柴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您只看到了事物的外象,却没有看到事物的性用。而我能说出来的,也只是事物的外在表象,您能看到的,也只是事物的形状。
天下的事物都是如此,世人都知道体象,却很少知其性用,但是我却没有办法教您。只因真正的性与用是表达不出来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说着,正巧鱼儿又上钩了,且是条肥美的青灵鱼。
于是,洛羽便在老樵夫焦急的目光下,暂时歇竿,且在岸边就地取材生活烤鱼,准备吃饱了继续垂钓谈论。
毕竟自己钓了几个时辰,还没有品尝过这青灵鱼的味道与功效。
待二人吃完之后。
洛羽甚觉鱼肉肉质韧性十足、细腻美味,且也确实有锻体的功效,只是对现在无难妖体的自己,已没了多少作用。
不久,再次抛竿下钩。
洛羽又来了兴趣,问道老樵夫:“老人家,您知道怎么观察天地万物的根本变化吗?”
老樵夫拿着根钢针般的小树枝,正在一旁‘啧啧’剔着牙口。
他自然已猜到眼前小郎君就是天机传承人,山海的天机道子洛羽,毕竟青竿他可是认识的。
而在上古时期,惊才绝艳之辈不知凡几,能拜天机为师的却只有魏长青一人。眼前老郎君既然能手持青竿,为传承者,说不得真有其过人之处!
不过自己久居万象道场,对眼前的洛道子并不了解,倒是很想知道这天机道子到底有何能耐,又如何能入得如圣似仙神的天机老人法眼?
可他又岂能知晓,天机老人实是始神洛天的化身,而眼前的洛羽更是神祇之子轮回转世,如何又做不得山海天机道子呢?
此刻,老樵夫已显露好奇之色,问道:“小郎君有何高见,还请赐教?”
洛羽则谦逊道:“不敢当赐教二字。不过晚辈以为,观物讲究的是三者合一。”
“哦~?”老樵夫略显好奇:“何为三者合一?”
洛羽答曰:“我们在观察万物时,首先以理观物,这是一种以探索的心态,去看事物本质的行为;然后再以本性观物,知晓事物的表象;最后再以‘我’观物,知晓事物的过去和未来。
这三者合一,便是观物的正确方法。”
说着,他指向湖水道:“世人大多都能知晓万物的形状,能够鉴别什么是水,什么是山,但人却不能像水一样,直接化身成为万物的形状。”
独眼老樵夫若有所思,微微点头:“水性多变,确可化身万物之状。”
洛羽拿起一小块木条,丢入湖面,激起浪花,说道:“水虽然能化身成万物的形状,但却不能像圣者一样知晓万物的性情,更不能看透万物的心中所想。”
老樵夫显露惊疑之色:“万物岂能皆有心?这...为何圣者就能做到这一点呢?”
洛羽指向自己,笑答曰:“因为圣者不以我观物,而是以物观物。”
老樵夫瞬间震在了原地,霎那似有所悟。
随即,他看似南辕北辙的问道:“敢问...小郎君以何法,竟能钓得...到鱼?”
听这刻意加重的‘到鱼’二字,洛羽瞬间领悟其意,此间这‘到’是得道之意,而‘鱼’者则是指所悟道果也。
显然,对方是想看看我这天机道子到底有何不同的道论高见,又是否能当得起这‘天机道子’四字。

第740章:阴阳论变出,易修在中庸
“敢问...小郎君以何法,竟能钓得...到鱼?”
此刻,洛羽听得这看似普通,却又没头没脑的问题,他自然明白‘到鱼’二字,乃是暗指得道、悟道。
显然,眼前老樵夫是在考校于他,看看他是否能当得起‘天机道子’这四字之尊荣。
于是,他不卑不亢,微笑答曰:“我以此身为器具,行观天地,觉知法数,而略知己、略知彼;故我以为,我道在‘我’,不在万千法象之外器......,阴阳易数之变,可得鱼,亦可不得,得与不得,‘鱼’已在我心。”
老樵夫虽听得认真,却发现自己竟然有些云里雾里!
他有些困惑的追问道:“那具备这‘器具’,能钓到‘鱼’吗?”
洛羽答曰:“器为外象,具备而钓上鱼者,是人力所为,犹在法数之中;具备而钓不上鱼者,非人力所极,跳出三界,不在五行,天机不可尽道也。”
老樵夫这越听越觉着迷糊,只觉玄而又玄。
洛羽见了,似是看出了他心中疑惑,已解释道:“我们就拿‘缘分’二字说吧。人能够控制的叫做‘分’,我能够具备钓鱼的器具,并且来到这里钓鱼,这个就是我能够控制的‘本分’。如果器具齐全,且努力做到我能够控制的一切,这个时候却没钓到鱼,这就是我没有这个命,就是天意使然,也叫无缘。
所谓,有缘有分,缺一不可。
就好比神君想得到池中之物,且做足了准备,可无我执竿前来,即便香饵在手,这机缘又岂能出现?
所以便有了那句‘尽人事,听天命’一说。”
“哦~有理有理!”如此为例,老樵夫一霎恍然大悟,顿觉道理其中。
只见他变得几分敬意,询问洛羽道:“那小郎君方才所言阴阳之变化易数,又是指什么?”
此刻,洛羽已侃侃而谈曰:“我之阴阳易说,为对立而演,相辅相成,可比天地,亦可道这世间万事万物之变化。
就好比善为阳、恶为阴;男为阳,女为阴。阴阳为表,易中为里,表里合一,方为圆满。其中这‘易’字最为关键,是万变不离其宗之奥妙,可暂以‘命数’、‘易理’二词浅陋释之。
比如言行的善恶与否,是你我能够控制的,而因此所得的福报与祸难,则是易之变化使然。若没有做到自己所能够做到的,自然就很难得到自己应得的。
恶人有善果,这个是命;好人有恶果,这个也是命。
但如果恶行有恶果,善行造善果,那这个就是‘理’了。”
听到这里,老樵夫彻底被洛羽折服了!
他没想到,这阴阳之易竟然如此高深莫测,竟然真的涵盖之广,可概天下万事万物,真是叫人细思恐极,有如拨云见日。
这尽人事听天命,意义非凡,道在其中啊!
若恶有善果,善有恶果,则是命;恶有恶果,善有善果,这则是理了。
而命数既定,难以改变,却也有人定胜天,是为尽人事改其运一说,而称之‘理’。
这‘命’代表阴阳,是固定的基础之数,可比先前所说的‘分’;‘易理’则代表变化,是不固定的变化之数。
低了说,是人的道德条理与认知的规则;高了说,是万千大道的化繁为简的惟一法则!
眼前少年,概道之论,已化繁为简,合万千象于一个‘易’字,真是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他心中暗道,这天机道子果然见解开独到,若与之深论日久,说不得自己能因此受益匪浅!
于是,他诚心发问:“那...比如凡俗樵夫扛柴,扛百斤伤不了身子,但再加十斤就伤了身体,这是为什么?”
洛羽微笑摇头,说道:“扛柴的事我不懂,但我懂得钓鱼。比如有的人有时候钓到大鱼,鱼的力气很大,拉又拉不上来,可又舍不得放弃,这来来回回花了好些时辰才把大鱼弄上岸,有时甚至还差点被大鱼带入水中淹死!
你看,这就不仅仅是伤到身体了。
其实钓鱼和抗柴虽然不同,但皆因贪心而使人受伤却是一样的。百斤是樵夫的力量所能承受的极限,虽然多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说着,他拿起一根细小的树枝,比划说道:“可若是在百斤以外,就算是一斤、哪怕是一根稻草,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又何况十斤呢?”
老樵夫默默点头,又问:“天地万物,若欲修道求果,必先化人形,如此人为什么能得天独厚,称得上是天地之灵长呢?”
洛羽答曰:“那是因为,人的眼睛能够收万物之色,耳能受万物之声,鼻能受万物之气,口能受万物之味。而声色气味是万物的根本,人都能感知并化为己用。世间万物,也唯有人能认识万物,如此能以一物识万物,这难道不是万物之灵长吗?
而人既然是万物之灵长,那圣者则是万人之灵长。”
“这是为何?”不知何时,老樵夫似成了求知求索的老学子,整期待地望着年轻的小老师洛羽。
洛羽报以微笑,遂看向了远处那巍峨屹立的万象金峰,喃喃道:“圣者...上识天时,下尽地理,中尽物情,看似中庸如静,却能以一心观万心,一生观万生,一物观万物,一世观万世尔。”
“一心观万心......一世观万世?”老樵夫随之呢喃自语。
他知道自己今日,算是真的碰到高人了!
眼前这看着十分年轻的少年,其一番言谈论道,可谓见识超群,非常人可比,已远胜他这闭门造车的老儿不知多少,难怪此子能得天机老人看中,成就道子之位。
如此天纵之姿,超凡慧悟几如神仙中人,着实令人不得不五体投地啊!
心中感叹之余,老樵夫又问道:“敢问小郎君对人之三魂七魄,有何见解?”
洛羽想了想,一边重新换了新的香饵,一边说道:“对三魂七魄一说,其实晚辈有些不同的看法。”
老樵夫却没有一丝的不茬,反倒极为敬重地拱手请道:“哦~可否详言?”
洛羽抛竿入水,随之开口:“晚辈以为,目、耳、鼻、口、心、胆、脾、肾,全部都具备的叫做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9/12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