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全知者(校对)第9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5/1616

  这是周朝记载的,对不对我不管,但九千年贾湖遗址发现了八卦刻符,我们可以视为,在那个部落创的八卦的那一刻,华夏文明诞生了。
  有人可能很奇怪,这怎么算是文明呢?不是说要有青铜器,要有文字,要有城市吗?
  那是西方的标准,而我的标准,是以宇宙所有智慧文明的视角,而选定的。
  外星人的文明,难道也有青铜?难道非得有文字?人家的星球可能压根没有冶炼青铜的条件呢!人家的交流方式可能压根不需要文字呢!
  所以宏观来看,文明的诞生条件,必然是放眼诸天寰宇,都适用的!
  具体标准如何,我不知道,这个还得看宇宙文明图景是怎样的。
  但华夏文明的诞生标志性事件,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是【易】诞生的那一刻!
  它标志着,一群茹毛饮血,一群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第一次制定了一套文化系统!第一次用一套规则去描述宇宙。
  之前,我们也把一些原始社会,叫做什么什么文化,比如元谋人文化,比如蓝田人文化之类的。
  但那是散乱的,是不成体系的。
  所以那些个文化,后来都消亡了。
  而直到【易】的诞生,一个可以不停地吸收壮大,可以适应演化,可以在时间长河中慢慢发育,变得复杂繁盛的体系,诞生了。
  贾湖遗址的那个伏羲古国,根据考古线索发现,他们被一群外来部族灭了!遗迹里发现了许多被残杀的骸骨,可能没杀完,但至少也占领了。
  注意,一个被灭掉的原始部落,为何它的文化,流传下来了?而且成了后来大名鼎鼎的易经?
  从黄帝,到周公,从老子到孔子到诸子百家,从先秦到汉朝,从汉朝到明清,到现在……经久不衰,且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思想,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模式,融到了灵魂深处。
  为什么?因为它不是个流星般的碎片,它是个思想系统。
  【易】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自然而然”的规律,这个规律被称为‘道’。这规律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
  它有三大特性,一是“变易”、二是“简易”、三是“不易”。所以叫易经。
  这是个‘活物’,是个修了北冥神功的存在。
  一群蛮人灭了他们,然后一看,卧槽,八卦!易理?里面各种哲学把宇宙万象说尽了,好牛逼!
  那群蛮人也有自己的文化啊,他们也会画壁画,也会造陶器,也有一些习俗。但是他们的文化太小了,属于碎片,比伏羲古国活活‘低了一个维度’!
  他们发现自己的文化,可以被易经描述。
  于是被灭掉的那个部落,反把侵略者同化了。部落的身体虽然被武力占领了,但是灵魂夺舍了……
  侵略者融入进来,把自己的文化当做份子钱,填进了易经这浩荡的系统里。
  之后越来越多的部落,都被这股文化所吸引,摒弃自己的,而加入易经体系,可能是侵略者,也可以是周围的邻居。
  于是【易之民族】的文化,越来越壮大,如北冥神功般吸引川流入海,疯狂膨胀,直至现在!乃至未来还要继续发展下去。
  这就叫,文明。
  哪怕我们现在的文化已经非常复杂浩瀚了,但其内核,其中间的‘奇点’,还是当年那个【易】。
  有些人可能说:我一辈子没看过易经,你怎么说我们文化内核是易经?
  这不矛盾,现代人百分之九十都没看过易经,甚至把易经当做封建迷信,当做占卜之书。
  但这并不妨碍你们执行着易经的道理,照样遵循华人的习俗和文化。
  因为这些习俗和文化,这些我们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处事原则,都是易经衍生出来的。
  所以我说已经融入灵魂了,只要学汉语,只要写汉字,只要父辈祖辈还在教你做人的道理,一笔一划,一言一行都是易理的思维模式在植入着,润物细无声。
  我说几个细节,比如上一次番外我就说了‘知道了’,‘有道理’,这种习惯。
  我就不多赘述了,我说点新的,比如‘想办法’。
  我前面还在讲,依法办理,是不长久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华人潜意识就会认为要讲理,要占理,要依理制法,再依法办事。
  从来都是‘理’去办‘法’,当年法家的法太严苛,有些甚至违反了伦理道德,一些百姓就会‘想办法’,来达到保护伦理道德人情的结果,想出来了,别人会说,好办法!就这么办!
  对于西方文化来讲,法就是法,神的戒律那是必须遵守的,人有罪那就有罪。但是华夏文化的人,潜意识里则是理大于法。
  上位者制定了恶‘法’,违背了‘德’,说破了‘天’,也没这个‘道’‘理’!
  可能有人觉得,规章制度这种东西,不好好遵守,人前遵守人后偷懒,这不就是‘耍滑头’吗?没错,华人就是‘耍滑头’的……我们既正直,也流氓,我们是阴阳叠加态。
  嘴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手上做一套。三元化的……
  在西方,去,或者不去,西方人要么不回答,要么就回答其中一个选择。
  但是华人一定有第三个选择,而且往往就是回答‘到时候再说’,‘回头告诉你’,‘等到了再定’。
  所以最后,可能去,也可能不去。它是‘去与不去的叠加态’。
  易经就是这样,是非常贴合量子计算机的语言,它除了以1和0,还有个叠加态。
  除了阴和阳,它还有个两者合一的‘太极’。
  有人可能说,难怪华人效率低,拖拖沓沓。没错,这叫‘打太极’……
  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语境,之所以如此繁茂,就是易理融入了我们的思维模式。
  这不好吗?这其实是好事。
  因为具体的事情具体分析,易经讲的是变!该变的变,不该变的不变。
  说‘回头再告诉你’,这是为了视情况而定。
  如果一味地拖拖沓沓,那肯定是不行的。
  但太直接了也不行,所以才有‘回头再说’。
  这真的得‘再说’,如果回头不说了,那就叫拖沓。
  为所当为,亢龙有悔。话不要说绝,但也不要不负责任。
  该做的时候,虽千万人吾往矣。不该做的事,就坚决不做。
  而在决定到底是千万人吾往矣,还是坚决不做之前,它就得是个叠加态!就得‘到时候再说’。
  这就是我们的思维模式,比较混沌。
  我前面讲了,易经是个系统。后续的软件啊,程序啊,文本内容啊,是一代代的先贤不停地填充,才有现在浩渺的文化。
  易经是智慧,不是知识。知识是会被淘汰的,智慧不会。所以易经永不过时。
  伏羲的易,就叫‘易’,我们可以称之为原始易经,后来陆续更新进化,到了夏朝则是连山易,商朝有归藏易,周朝就是周易。
  它在一代代地更新系统,这种更新,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当前环境的。
  为何周文王演六十四卦,被誉为圣人?
  因为易经在周朝的时候,出现了一次大更新!
  社会一直在变,易经的核心思想就是变化,所以当然得与时俱进。
  周朝的时候,社会比以前复杂了很多,周文王发现商朝的归藏易,已经不适用了,于是将其进化了一大级。
  他将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两卦之间,就可策三百六十之数!
  周朝的社会情况,已经完全可以囊括进去了。要不系辞怎么说:二篇之策,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结果倒好……打从周朝之后,易经再也没进化过。
  顶多各朝各代的圣贤们,陆续有无数的‘注释’,延伸数据包补充进去。
  各种补丁往上打,但充其量是易经2.1、易经2.2的区别,强如后来的历代圣贤,没有开发出易经3.0。
  这就导致越近代,人们离易经越远。
  就拿占卜来举例,这里我说个题外话,易经可以占卜,但它不止于是用来占卜的。
  它是个大系统,可以用来做一切事。说它只是封建迷信的人,完全是被误导和想当然了。
  这就好像电脑可以用来打游戏,但难道它就是为了打游戏而存在的嘛?
  说易经只是占卜书,比说电脑只能打游戏,还要可笑!
  回归正题,拿占卜举例,为何现在没有几个占卜大师?或者说为何很多人算的不好?
  很简单,时代变了。
  现代的社会何等复杂?工业化,商业化,各种人种,各种国家,各种意识形态,比周朝的时候复杂多了!
  但是易经还是周文王的版本,这就不合时宜了,所以占卜推算的作用,也就越发的没有用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5/16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