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10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3/1023


现在蜀军的这三巨头也正好是各守一个方向,姜维在南安守着成都的南面,陆抗在德阳,守着成都的东面,司马伦在绵竹,守着成都的北面,三支蜀军各守一边,摆出了一副殊死决战的模样。
而成都,也尚有两万的御林军,全部是归中都护卫将军司马瞻来指挥的,这也是蜀军最后的一道防线了,只不过如果成都外围的防线失守的话,指望诸葛瞻的这两万人,就想守住诺大的成都城,完全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这外围防线上的十几万蜀军,才是蜀国坚守到底的最后希望,姜维虽然坐镇南安,只需要负责抵御来自南面的魏军,也就是羊祜的中军团,但姜维的心思可不仅仅只是在此,整个成都防御计划,都是需要他来操心的。
永安和剑阁的相继失守,对姜维来说是一个极为沉重的打击,谁都清楚,蜀国之所以能在魏国的重重压力之下存在这么长的时间,还不就是因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吗?
正是因为剑阁和永安一北一东两座险关成为了蜀国的门户,所以一直以来蜀国才能安枕无忧,对于魏军来说,那怕他们实力占优,但却始终也无法突破这两大关隘,只要蜀军能牢牢的守住剑阁和约永安,任凭魏军再怎么折腾,都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但姜维显然是低估了曹亮的灭蜀的决心,以为凭借着剑阁和永安的这两座雄关,就足以能挡得住魏军了。
可姜维万万没有想到,魏军居然会从遥远的南线发起突袭,侵入到了南中,而南中确实是蜀国防线上最为薄弱的一环,建守太守霍弋的手中,只有一万左右的兵马,以这么一点兵力,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无法挡往魏军的进攻。
霍弋对蜀国倒是忠心耿耿,最后他宁可死节,也不愿意投降魏军,为了应对南中的危机,霍弋甚至不惜背后下黑手,逼夷人出兵,虽然说最终的结果依然是没有能挡得住魏军的前进步伐,但至少霍弋是尽力了,而且也为姜维赢得了回援僰道的时间。
如果南中速失的话,姜维恐怕就连回援的机会都等不到了,毕竟从永安到僰道,至少也是千里以上的距离,当南中失守的消息传到永安,姜维彼时再调动兵马,也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正是因为霍弋引诱出孟栎来,让他的十万蛮兵与魏军一决生死,
这样不仅可以起到阻击魏军的作用,而且一石二鸟,亦可以削弱南中蛮夷的势力。
虽然说姜维一直以来都是主持北伐军务的,关注度都放在北线上,但他也并非不清楚南中的情况,自从诸葛亮南征之后,南中几十年来再没有发生一起波及到整个南中的叛乱事件,偶尔的一些小规模叛乱,范围很小,并不会影响到南中的整个大局。
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尽管当年反叛于南中的孟获为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所征服,但孟获死后,他们儿子们难道都能继续死心塌地效忠蜀国朝廷吗?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孟获死后,他的四个儿子尽分其地,尽分其兵,甚至为了争夺遗产,还大打出手,很难相信这么几个儿子会没有野心,不想自立于南中。
霍弋能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之中牢牢地控制住南中的局面,也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只可惜他遭遇的对手却是羊祜这样的一位宿将,那怕霍弋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依然是难挽败局,最终他也是身死异乡,再也没有机会能回到成都。
南中的失守,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姜维就算是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了魏军三路攻蜀的事情,他一样也抽调不出来太多的兵力。
所以说,僰道之战的失败,完全是一种必然之事,这根本就不关乎姜维的能力长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魏军太强大了,强大到了无可匹敌的地步,姜维镇守永安和剑阁时完全是将他所有的底牌都投入进来,而魏军从南中发起进攻,姜维根本没有多少力量能挡得住魏军的进攻。
第2561章
大发国难财
以前姜维也是屡战屡败,北伐之战打了那么多年,虽然略有小胜,但始终却是未得寸土,未立寸功的,这一点上,姜维倒是步了诸葛亮的后尘,虽然是鞠躬尽瘁,但也只能是望北兴叹。
不过屡战屡败始终也没有消磨掉姜维的斗志,从一个有志的青年熬到了皓首老者,依然不堕青云之志,一次次地被敌人所打倒,但他却依然能一次次地顽强站起来。
这就是姜维,一个矢志不移的人。
不过这一次的失败,却让姜维有了一种深深的危机感,这是一种来自于灵魂深处的颤栗,本以为,自己已经是年过花甲,时日无多了,但没想到他却依然还要在有生之年见证蜀国的灭亡。
这让一生都励志于兴复汉室的姜维情何以堪。
不过姜维始终都是一个不肯轻易服输的人,在他的人生字典之中,从来没有放弃两个字,那怕现在局面变得如此的艰难,姜维都依然不会轻言放弃。
永安和剑阁的失守对蜀国而言,确实是一个最为沉重的打击,整个成都都弥散在一片悲观绝望的情绪之中,亡国之论甚嚣尘上,人人自危。
姜维远在南安,对于成都的事他也是鞭长莫及,更何况成都的那几苗人,历来就和姜维不对眼,不管姜维做什么,这些人都会跳出来唱对台戏,上本弹劾那就跟家常便饭似的,姜维自然是对这些人懒得理会。
剑阁和永安的失守,这个责任毫无疑问又得让姜维来背锅,此刻后主刘禅的龙案之上,弹劾姜维的都奏章堆积如山了,不过刘禅看都懒得去看。
今天的早朝之上,又有大臣站来了叭叭了,刘禅一句话就把他们给怼了回去:“你行你上啊,朕现在就任命你为大将军,有什么退敌之策先给朕瞧瞧。”
朝堂上顿时是鸦雀无声,众大臣个个都不吭气了,他们只擅长做弹劾和漫骂别人的事,真正让他们去办实事的话,一个个便都成了缩头乌龟。
如今魏军已经快兵临城下了,可没有一个人能拿下出什么退敌之策来,刘禅也是冷哼一声,拂袖而去,只留下群臣是面面相觑。
刘禅当皇帝向来以和善和懦弱而称著,很少在群臣面前发脾气,而且他历来对军国大事不怎么上心,唯一的动怒就是斩刘琰的那一回。
当皇帝嘛,好点女色也很正常,要不然搞那么个三宫六院干什么,摆好看吗?要怪只能是怪他刘琰娶了一个漂亮的老婆,偏偏又被刘禅给看上了,其实这对刘琰来说也是一个好事,要想生活过得去,头上就得顶点绿,只要他能当当忍者神龟,说不定以后还有飞黄腾达的机会。
只是刘琰是一个死脑筋的人,被人绿了之后,立刻是暴跳如雷,那鞋底来抽其妻的脸。
他的这一举动彻底地惹怒了刘禅,不就是睡了一下你老婆吗,用得着这么大的反应吗,刘琰虽然是打了他老婆,但却是实实在在地打他刘禅的脸,天子一怒,刘琰自然没有什么好下场,被腰斩于市。
除此之外,刘禅还真得没有和谁发过脾气,常常是一副老好人的模样,对宦官黄皓更是言听计从。
退朝之后,黄皓一脸谄媚地对刘禅道:“陛下,臣倒有一计,可退逆魏之敌。”
刘禅大喜,便问计于黄皓,黄皓乃道:“成都城中有一师婆,供奉一神,能知凶吉祸福,陛下不如召之,问一问国运如何?”
刘禅自幼生活在宫中,天生又十分的慵懒,反正在他当政之初,有诸葛亮一揽大包干,事无巨细,都办得井井有条,刘禅自然也就不用他操什么心了,诸葛亮之后有蒋琬,蒋琬之后有费祎,再往后还有董允、姜维这些人内外文武大臣,个个志虑忠纯,也没有诸如像司马懿孙綝这样的权臣当道,所以刘禅的这皇帝当得还是满惬意满舒服的,基本上就是甩手掌柜,蜀国的朝政,让他这么一甩,就甩了几十年。
至于这巫蛊之术,历朝历代都也盛行不衰,本身刘禅对黄皓就十分的信任,此刻他推荐的,刘禅当然没有理由来拒绝,而且反正现在都这个局面了,也就死马当活马医了。
于是黄皓在后殿陈设香花纸烛享祭礼物,用小车将那师婆请入到了宫中,坐于龙床之上。
后主焚香祝毕,那师婆忽然披发跣足,就殿上跳跃数十遍,盘腿坐于龙案上,跐牙裂嘴,口中念念有词。
黄皓道:“此神人降矣。陛下可退左右亲祷之。”
刘禅尽退侍臣,再拜祝之。
师婆神神叨叨地道;“吾乃西川土神也,如今西川兵祸连天,乃是尔等不敬本神之故,陛下如果肯为本神立祠祭祀,香火供奉,本神定可保西川免受刀兵之苦。数年之后,魏国疆土亦归陛下矣。陛下切勿忧虑。”言讫,昏倒于地,半晌方苏。
刘禅大喜,命人厚加赏赐,不过那师婆却断然拒绝,摆出一副得道高人的清高模样,云淡风轻地道:“吾神只为解苍庶黎民之难,金钱于吾神如粪土矣,断不能受。”
刘禅听罢,不禁连声赞叹,不慕钱财者,乃是真神也,刘禅对此深信不疑,于是命人在成都设下土神祠堂,命官民焚香拜之,凡不前去叩拜者,官员禄降一级,罚俸半年,百姓则是加赋三成,有言语侮慢土神者,处鞭刑一百,如有破坏神像及祠堂者,斩无赦。
一时之间,前往土神祠参拜的官民是人流熙攘,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土神祠的香火极为旺盛,财源滚滚而来。
这师婆果然是十分精明,皇帝的赏赐她不要,但却在土神祠大肆敛财,所赚到的数目都不止超过赏赐的十倍。
而且有皇帝的支持,土神祠的香火自然也是越来越兴旺,以后赚得钱只有越来越多。
不过吃水不忘挖井人,那师婆将香火钱的半数都悄悄地转送给了黄皓,两人大发国难财,赚得是盆满钵满。
第2562章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黄皓的行径纵然可以迷惑得了刘禅,让刘禅是深信不疑,真以为供奉了土神之后,就可以保蜀汉王朝千秋万代了,但朝中不乏有明白之人,知道黄皓此举不过是忽悠皇帝,真如果供奉个土神就能退敌的话,那蜀国还需要养活那么多的军队干什么,魏军也不至于会兵临城下,让蜀汉王朝走到了倾覆的边缘。
但黄皓得到了后主的宠幸,在朝中是权势滔天,这个时候上表弹劾黄皓,那简直就是寿星佬儿上吊——嫌命长,如今黄皓把持宫中的一切,许多奏章,直接就都被黄皓给扣下了,刘禅连见这些奏章的机会也没有。
更何况刘禅就算见了这些奏章也没有用,谁都知道刘禅现在专宠黄皓,对黄皓是深信不疑,那怕黄皓干出这么多的祸国殃民之事,刘禅都依然对他是信任有加。
就拿这次的巫神之事,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相信黄皓这番鬼话,但唯独刘禅却是信以为真,还大兴土木地兴建起了土神祠,要求成都的官民统统都去参拜,这种劳民伤财之举,不正是昏君之所为吗?
尽管许多人心如明镜,但却也是敢怒不敢言,甚至是违心地去土神祠参拜,以免惹来杀身之祸。
秘书郎郤正对此是忧心冲冲,此刻蜀国是风雨飘摇内忧外患,身为天子的后主刘禅却是不思退敌之策,反而将希望寄托在巫蛊之术上,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再说了,按照目前的这个形势,蜀国还有以往吗?
郤正自知人微言轻,说话没有分量,所以他立刻是修书一封,将朝中之事详尽地写在了信上,派人秘密地赶往了南安,将书信交给了姜维。
姜维一听黄皓将成都搞得是乌烟瘴气,顿时便是火冒三丈,真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黄皓一日不死,蜀国就不得安宁。
当初姜维冲冠一怒,就要将黄皓给斩杀,但有刘禅的辟护,才让黄皓免于一死,原本以为黄皓会收敛一些,但没想到这货却是变本加厉,继续地为非作歹,祸乱朝纲,在这国难之际,借着巫蛊之术,大发国难横财,这种人,简直就是百死莫赎。
如果姜维此刻在成都的话,这次就算是拼了老命,那怕是违抗圣命,也定要将这祸国殃民的阉竖给除掉。
只可惜前线的军务紧急,魏军兵临城下,姜维是分身乏术,根本没有可能回到成都去,思来想去,姜维也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无所做为袖手旁观,于是上表弹劾黄皓,要求后主废巫蛊之术,严惩黄皓及师婆,姜维在表章中提到,历来巫蛊之术皆是虚妄之说,祸国害民,如此歪邪气绝不可助长,虽然强敌临境,但只要季汉军民一心,众志成城,还是有希望守住成都,击退逆魏的。
表章的最后,姜维叙说了自己忠诚死节之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如果他不幸战死,姜维请求后主任命司马伦为大将军,代行其职,以御魏军。
姜维写完奏章,不禁是唏嘘而叹,奏章的最后,颇有点交待后事的感觉,不过形势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姜维这么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战场形势险恶,时时都可能会发生危险。
姜维和魏军作战,那是抱了必死的决心的,宁可战死,也绝不投降。
姜维是魏国出生的,但在门阀森严的魏国,以姜维的身份几乎是没有什么升迁机会的,终其一生,也许只能是做一个郡吏而已。
遇到了诸葛亮,可以说是姜维一生之中最为幸运的事,诸葛亮慧眼识珠,一眼就看出了姜维的卓尔不凡,让姜维这颗蒙尘的明珠可以展放光彩。
如果姜维是一匹千里马的话,那诸葛亮就是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姜维没有遇到诸葛亮的话,他的一生或许就是平凡庸碌的,根本没有机会体会他波澜壮阔的人生。
对于姜维来说,尽管说北伐大业最终没有能够成功,兴复汉室的目标也是成为了镜花水月,但他的人生着实已经是没有什么遗憾了,他的一生,在戎马倥偬之中度过,指挥着千军万马,位极人臣,有过胜利,也有过失败,也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这种百味的人生,让姜维活得是异常的充实。
这次魏国伐蜀,形势逼人,随着永安和剑阁的失守,姜维也清楚局面对于蜀国来说已经是相当的艰难了,此刻再想翻盘,希望是极其地渺茫。
不过姜维到了这个年纪,早就已经是生死看淡,人生能有几个花甲,活到了这个年纪,生死富贵都已经是过眼云烟了,生当何欢,死亦何惧,对于一个征战沙场的老将来说,马革裹尸也好过病死于床榻之上,如果能死在战场上,也将会是一种殊荣。
至于身后之事,姜维也只能是交待到这儿了,选择司马伦做为承继者,已经是姜维早就内定的事了,蜀军诸将之中,能胜任此职的,恐怕只有司马伦了。
首先司马伦和曹亮有着不共戴天之仇,所以他投降魏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怕是身处困境,也会决战到底,这是姜维选人的首要条件,如果没有忠诚度的话,那怕能力再强,回头一看形势不妙,率军直接向魏国投降,那姜维的心思岂不就是白瞎了吗?
其次便是能力的问题,如今局面已经如此艰难了,非大智大慧之人不足以担当此任,想要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非得有超凡才智能力卓绝的人出来才行,姜维观遍诸将,没有一个能和司马伦相提并论的。陆抗虽然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人选,但陆抗降蜀,终归还是有二志的,姜维也不敢轻易予以重用。
最后就是年纪了,姜维想要为蜀国挑选栋梁之才中流砥柱,就必须要年轻一代的将领之中选择继任者,至少可以保证蜀国未来几十年内不会出现人才断代的危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3/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