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2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2/1023


所以,韩建畏惧自杀,这背后肯定隐蒇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为了保全司马家的名声,韩建自然必须得死。
曹亮暗暗扼腕而叹,可惜了,本来借助于这次的私盐案,可以狠狠地打击一下司马家,就算扳不倒它,也足以让它声名狼籍了。
如果给司马懿的脑袋上再扣上一顶“私盐贩子”的帽子,那才是妙得很。
不过显然对方的动作要比曹亮还快,曹亮自在蒲坂津扣留了韩璋的船队之后,渡过了黄河,便是一路马不停蹄地赶往安邑了。
但紧赶慢赶,结果还是慢了半怕,如今韩建一死,等于这线索又断了,再想去追究司马家的罪责,那就变得困难了许多。
曹亮回身对羊祜道:“叔子,你火速赶往临晋关,将韩彰带到安邑来,他已经是本案唯一的人证,不能再出什么意外了。”
羊祜拱手领命,带人出府而去。
曹亮吩咐韩府的人将韩建的尸体收殓了,本来曹亮到达安邑之后,来找韩建并不是为了私盐的事,而是为了募兵的,没有河东太守的配合,想要顺利地开展募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让曹亮始料未及的是,事情没办成,反倒是先给韩建收起尸来了。
这韩建一死,河东郡必然是群龙无首,估计得乱上一阵子了,何况太守一职也不可能随意地有人来补缺,得朝廷重新任命才行。
这边报于朝廷,朝廷那边再派人前来赴任,这一去一来之间,还不知得费多大的周章,对于时间紧,任务重的曹亮而言,真是伤不起啊!
同行的裴秀则道:“将军不必担忧,韩建虽死,但河东郡一干官吏尚在,将军可召集众官吏前来议事,解决募兵之事。”
曹亮点点头,唯今也只有此计了,他吩咐太守府的差役,立刻前去召集本郡二百石以上的官员到太守府议事。
按官制,郡太守之下设郡丞和都尉,郡丞主管民事刑狱钱粮,兼领本郡中正之职,都尉则为本郡军事长官,负责统领郡兵,主管军务及治安。
郡太守的属官也有一大堆:功曹掾,五官掾、上计掾、门下掾、文学掾、文学祭酒、从事、督邮、主簿、主记、门下书佐、纲纪、循行等。
差役的办事效率挺高的,一刻工夫便将本郡所有二百石以上的官吏通知到了,不过这些官员的效率就不怎么样了,隔了比较长的时间,才三三两两结伴而来。
显然他们并不知道太守韩建的死讯,边走边谈笑风生,一脸的轻松之状。
河东郡丞倒是一早就到了,只是本郡的都尉却没有到来,问其原因,乃是前往平阳了,最近并州那边匈奴叛乱太凶,已经波及到了平……
南部匈奴所居的蒲子县,就在平阳境内,河东都尉率兵前往平阳,就是为了监视南部匈奴的动静,以防止叛乱在河东郡蔓延。
除了都尉之外,其他的官员倒是差不多都到齐了,只是大家好生纳闷,为何不见韩太守本尊的面,而太守府的大堂之上,却多了几个陌生的面孔。
河东郡丞姓丁,太守不在场,他就是诸官之首了,丁郡丞上前拱手道:“不知几位将军乃是何人,来河东郡有何公干?”
曹亮等人,除了裴秀和傅玄之外,都是一身的铠甲,既然他们是太守的座上之客,丁郡丞也不敢慢待了。
曹亮亮明了自己的身份,为了证实,他还吩咐手下将朝廷的公文让诸人看了。
一听曹亮的身份,丁郡丞立刻是毕恭毕敬起来,论官职,曹亮的职位犹在河东太守之上,他们这些郡官那就更没法比了,官大一级压死人,在官场上那可不是看年纪的,谁尊谁卑,职位的高低决定一切。
众人皆是深感疑惑,看曹亮的年纪,也不过才是二十出头,年纪轻轻的就坐了二千石的高位,平北将军兼护匈奴中郎将,而且还是假节,这种恐怖的升职速度恐怕是闻所未闻的,就算他打娘胎里就开始当官,也不应该这么快才对。
不过有人刻意地压低声音说这位将军可是姓曹之时,众人这才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原本这位平北将军乃是宗室贵冑,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凭着这层关系,如此年纪就坐上高位,也就毫不让人奇怪了。
别人辛辛苦苦地打拼一辈子,也未必能到达这个位置。
第472章
河东从事
知晓了曹亮的身份之后,众人看待曹亮的目光也是不一样了,个个态度虽然谦恭无比,但是目光之中,还是难掩嫉妒羡慕的神色。
好半天都没见到太守韩建现身了,一开始众人还以为是韩建更衣去了,可大家来了好长时间,还没有见到他的踪影,这似乎也太不正常了,毕竟今天太守府来了贵客,身为主人的韩建这么长时间不现身,太有些失礼了。
丁郡丞坐在曹亮的一边,压力挺大的同,头上都有些微微冒汗了,他趁着曹亮不注意,低声地吩咐太守府的管事去请韩建出来。
未等管事的出声,曹亮先道:“不必找了,本将军刚来之际,韩太守就已经是悬梁自尽了。”
丁郡丞张大了嘴巴,惊得差点没把下巴掉到地上,他失声地道:“韩太守悬梁自尽了?这……这怎么一回事?”
几乎所有的官吏都是一脸的错愕,个个惊得是目瞪口呆。
怎么回事,昨天见韩太守时还是和平常一样,怎么今天居然会悬梁自尽了,简直让人是匪夷所思。
曹亮淡淡地道:“是这样的,本将军在蒲坂津之时,查扣了几十船的私盐,当场擒获了贩运私盐的韩璋,这个人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吧,所以,当本将军赶到太守府的时候,韩太守已经是畏惧自杀了。”
丁郡丞以下诸人,皆是默然。
韩建贩卖私盐之事,自然是瞒着诸下属官吏的,不过同在一郡任职,那怕韩建做事再隐密,也难免会泄露出一些风声去,只不过碍于韩建是上官的缘故,诸官吏只是心知肚明,没人去举报告发。
没想到最终贩卖私盐东窗事发,韩建居然会畏罪自杀,同僚一场,自然难免会有兔死狐悲之感。
曹亮道:“本将军此来河东,乃是奉了朝廷之命,前往并州平定匈奴叛乱,按计划,需在河东停留一月,募兵八千余人,希望诸位可以通力合作,助某尽快完成募兵任务,为朝廷效力,为天子分忧。”
丁郡丞点头哈腰地道:“那是自然,卑职等自当尽力为之。”
曹亮道:“韩太守意外故去,此事当尽快地禀明朝廷,不过在新任太守到任之前,还望丁郡丞可以担负起太守之职,以安民心。”
丁郡丞闻言,立刻是诚惶诚恐地道:“使不得,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卑职位卑职轻,如何敢擅越太守之位?到是曹将军乃二千石之官职,又是假节,正好要在河东郡募兵,倒不如暂领太守印信,相信一月之后,朝廷也已派人来接任了,彼时再交接不迟。”
曹亮有些纳闷了,按理说郡丞是太守的副手,在太守不能视事之时,理当由郡丞来暂代太守的职务,管理本郡事务,但这个丁郡丞好生奇怪,死活不肯接受代太守之职,难不成是韩建之死让他产生了恐惧的心理?抑或有什么别的原因?
曹亮也懒得再去揣测丁郡丞的心思了,既然他主动地把太守印信给交出来,曹亮倒不妨大大方方地接了,有了太守的权力,自己募兵之时也方便了许多。
不过还没等曹亮应声,底下一人忽地高亢地道:“不可!太守乃一郡之主,受命于天子,岂可私授受?曹将军虽然贵为平北将军,但未得朝廷的敕命,如何能代理太守之职,还请丁郡丞慎重。”
曹亮抬头一看,此人大约三十多岁,姿貌俊美,气宇轩昂,与羊祜相比,也不遑多让,称得上是俊男靓仔了。
曹亮暗暗地称奇,这个时代还真是美男倍出,他认识的羊祜、何晏、夏侯玄都算得上是颜值担当的大帅哥了,搁到后世,妥妥的小鲜肉,可在这个时代,他们却都是能臣名将,社稷之材,明明可以靠脸,却要靠本事吃饭,曹亮想想也是醉了。
“这位是?”曹亮疑惑地道。
丁郡丞道:“这位是本郡从事王浚。王浚,在曹将军面前,岂容你如此大呼小叫,还不退下!”后半句话却是他直接训斥王浚的。
王浚?他居然就是王浚!那个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王浚,曹亮还真没想到,会在河东郡碰到他。
王浚和羊祜杜预一样,都是晋初的一代名将,在灭吴之战中立下了赫赫的战功,正是因为王浚在益州打造出了一支可以和东吴水军相抗衡的水军来,所以晋国才得以顺流而下,一鼓作气地攻到了石头城下,最终令吴主归降,“一片降幡出石头”。
看来王浚现在并不得志,年过而立却只能是在河东郡担任一个小小的从事,别说是太守了,就连郡丞都对他不假以颜色,可见王浚现在在河东郡的位置之低了。
王浚之所以后来飞黄腾达,就是因为羊祜举荐的缘故。
曹亮摆摆了手,道:“王从事所言甚是,太守之位乃天子所赐,岂可私自授受,在下路经河东郡,乃是匆匆过客,岂可擅越太守之位,这印信还是由丁郡丞来保管妥当,募兵之事,希望丁郡丞可以全力协助才是。”
丁郡丞不禁暗暗地白了王浚一眼,如果不是他,自己早就把这烫手山芋一样的印信给扔出去了,结果让他来了这么一句,曹亮直接就推手了,丁郡丞是暗暗叫苦不迭。
可他又不敢违背曹亮的话,只得应承了下来。
接下来,曹亮便让丁郡丞将河东郡所发生的事写成奏章,用六百里加急火速地送往洛阳,禀明朝廷,由朝廷来定夺此事。
至于韩建的尸体,也只好暂时地搁置在太守府了,毕竟韩建是畏罪自杀,并非是正常死亡,以何种方式下葬,那还得等朝廷派来的使者进行安排处置,现阶段,恐怕是无人敢来做这个主的。
这大热天的,韩建的尸体搁在这儿,恐怕没几天就要臭了,曹亮还真是庆幸自己没有接受太守的信印,不用呆在太守府里,否则天天被这臭气熏着,不难受死才怪。
第473章
募兵(上)
有了丁郡丞的配合,募兵开展的十分的顺利。
由于朝廷所拨付的粮饷以及从高陵侯府运过来的钱粮均未到位,曹亮便向丁郡丞提出了先向河东郡赊借一笔钱粮,待朝廷的款项到位之后再行偿还。
丁郡丞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在他看来,曹亮必将是前途无量,如果现在能交好曹亮的话,肯定以后对他是有大大的好处的,更何况动用的是河东府库内的钱粮,又不是他个人的资产,他现在临时代行太守职权,等新任太守到任之后,他便没有资格再来管了,如此顺水人情的事,丁郡丞当然很是爽快。
有了这一笔钱粮之后,曹亮便有底气来募兵,否则的话,在那儿空口白话的说上半天,一点实质的东西都没有,能招来兵才怪呢。
曹亮募兵之时,给出的粮饷待遇十分的优厚,比朝廷征兵要高出三成,而且只要录用入籍,当即便发放三个月的粮饷,以便这些士兵安家之用。
消息一传出,应征点上是人潮如涌,附近的百姓都争相前来观看,挤得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
这其中,看热闹的百姓是居多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那怕他们没有当兵的想法,也忍不住都要过来瞧一瞧看一看。
当然,真心实意想要投军的也在不少,普通的平民百姓,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终究是没有出头之日的。在九品中正的制度之下,普通的寒门子弟一般是没有读书的机会,就算有,也没什么卵用,这年月出生决定一切,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再怎么努力,也难迈入仕途。
普通的平民想要出人头地,唯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吃粮当兵,只要在战场上杀敌立功,那么他们便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了。
虽然说上战场打仗是有风险,一不留神可能小命就没了,但富贵险中求,就算呆在家里不出去,饥荒年月饿死的人还少吗?当兵入伍别的不说,最码是衣食无忧的,至于是生是死,上了战场,那就全凭运气了。
所以那些不甘心被困在土地上一辈子半死不活的青壮之丁,听到安邑有招兵的消息,都非常地积极踊跃。
毕竟曹亮给出的待遇十分优厚,就连河东郡的郡兵都有些眼红了,如果不是军队有限制,他们都恨得转投到平北将军麾下去。
虽然报名的人挺多,但曹亮却不是什么人都收,首先是年龄,曹亮要求下限十五,上限三十五,太小的不要,太大的也不要。
毕竟曹亮这是看眼于培养属于自己的力量,平定匈奴叛乱,只是眼下的事,更长远的是,和司马家的较量,这才是一场真正的持久战,曹亮募兵,必须做长远的考虑,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现在招一些四十五十岁的人进来,还没几年就老了,完全用不上啊。
自己这里可不是养老院,所以曹亮要求应征的必须是青壮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2/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