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2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2/1023


本身曹亮这次就招了不少的辅兵,辅兵不在编制内,就需要曹亮自掏腰包。但辅兵对于曹亮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再掏多少的粮饷曹亮也是心甘情愿的。
可这些战俘却成为了累赘,每日要消耗掉的粮食几乎要达到朝廷配给的半数,那怕曹亮再富可敌国,时日多了,也承担不起啊。
更关键的是,这些战俘没有任何的价值,不会提升军队的任何战斗力,反而曹亮需要专门派来人看守,而且看守的人也不能少了,否则被这些匈奴人逃掉,那就更麻烦了。
但再麻烦曹亮也必须将这些战俘关押着,如果将他们放掉的话,也许这些人很快就会拿起武器,继续地和魏军作战,纵虎为患啊。
更让曹亮为难的是,如果没有这些战俘,曹亮完全可以轻装而进,挥师北上,追击刘跃的同时向着并州进军,但现在因为这么多匈奴战俘的拖累,导致平北军只能是停滞不前。
所以这些匈奴战俘成为了烫手的山芋,关是关不起,放是放不得,杀又不能杀,似乎成了一道难解的题。
如果不能快速地解决匈奴战俘的问题,平北军就必须要分派出一部分的兵力来看管这些战俘,让原本兵力上面就有些捉襟见肘的平北军更加雪上加霜。
除了匈奴战俘的事,还有一个匈奴部落的事需要曹亮来处理。
匈奴人作战时,采用的是全民作战的方式,也就是说下至十五上至五十的青壮男子,一律都被刘跃征召入伍,但尽管如此,匈奴部落遗留下来的那些妇孺老弱还是超过了征召的青壮。
尽管刘跃逃往了并州,但遗留下来的匈奴部落也即待曹亮来处理。
这些匈奴平民和战场上俘虏的战俘又是完全不同的,尽管匈奴人有烧杀劫掠的传统,对汉人平民百姓犯下过滔天大罪,但曹亮毕竟是从文明的现代社会过来来的人,滥杀无辜绝不是他的想法,更可况他所面对的,只是一群手无缚鸡的妇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绝对是做不出来的。
但是如果对这些遗留的匈奴不加以处置的话,那么现在呀呀学语蹒跚走路的匈奴儿童,十年之后将会成长为壮硕的汉子,斩草不除根的话,很可能会引发另一场的叛乱。
所以,解决这些匈奴平民的事,则成为曹亮另一个棘手的难题。
此次的匈奴叛乱和将来的五胡之乱,其实反映的就是一个中原王朝对内迁胡人犯下的一个策略性的错误。
匈奴以及其他的胡人,在不断地向南迁移进入到中原大地之后,虽然中原王朝也派官吏对其进行管理,也对其部落采用分化的手段进行分而治之,但这种分而治之还是有着一定的缺陷,那就是中原王朝对匈奴等胡人采用隔离的手段的,只划定胡人的居住地,不允许当地汉人和胡人进行往来交流,没有将胡人的部落结构彻底地打乱打散,没有将胡人融入到汉人之中。
如果曹亮继续采用以前朝廷管理匈奴等胡人的办法,那就等于是治标不治本,虽然平定了南部匈奴的叛乱,暂时的解决了民族矛盾,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还是无法根除这些祸害的,依然不能解决掉五胡乱华的这个灾难性后果。
所以曹亮对如何处置匈奴平民的事十分的慎重,想要真正地解决五胡之乱这个难题,就必须要从根源上想办法。
曹亮肯定是不愿意去担负一个屠夫的骂名的,那怕是他可以带着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所以大规模屠杀匈奴平民的计划根本就不在曹亮的考虑范围。
那究竟怎么做,才能真正地防范五胡之乱的发生呢?
其实曹亮早就一个打算了,那就是彻底地打乱匈奴人的社会结构,将这些匈奴平民融入到汉人的社会体系之中,改变那种以匈奴部落为主体的居住结构,将这些匈奴平民从蒲子县进一步地向南迁移,分散到河东郡的其他地方去。
第518章
桓范的手段
不过迁移匈奴平民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没有几个月甚至是一年的时间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如果让曹亮亲自来处理这件事的话,那时间上是绝对耽搁不起的。
所以,曹亮只能将具体的事务交给河东郡的人来办理,好在曹亮和丁郡丞、林都尉的关系不错,丁郡丞和林都尉也愿意出手相助,所以这件事很快就敲定了下来,方案由曹亮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则由河东郡来完成。
当然,这件事曹亮也令人快马报到了洛阳,奏明了曹爽,如此重大的决策,曹亮肯定得征得曹爽的同意才行。
至于战俘的事,曹亮则交给了桓范,由他来全权处治。
当初交战之中,曹亮就曾征求过桓范的意见,桓范当即给曹亮出了主意,如今出现这种情况,曹亮自然是将皮球踢给了桓范。
桓范倒也没有拒绝,或许他在向曹亮献策的时候就已经是成竹在胸了。
匈奴的战俘大约有五千五百人,如果规模庞大的战俘桓范自然不敢将他们关押在一处,而是将他们分成十一个战俘营,每营大概五百余人,分别关押,彼此之间互不相通。
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为了防止产生暴乱,各营之间相隔很远,甚至都听不到相互之间的声音,那怕就是某一营的战俘发生暴动,也不会影响到其他各营。
为了防备战俘逃走,这些战俘营大多选取一些山谷做为驻地,这样的话,魏军就不需要派驻很多的兵马来充当看守了,只要他们封死山谷的四周,就完全可以控制住这些战俘。
被俘之后,这些匈奴人大多是惴惴不安的,他们不清楚等待他们是将会是什么,会不会被砍头?所以这些人的情绪是极度不安的,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会变得紧张起来。
或许这些匈奴兵大多已经是后悔了,在战场上,他们好歹手中还有武器,有拼死一搏的本钱,而缴械投降之后,手中没了武器,自然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而魏军似乎并没有什么过激的手段,除了看守严密一点之外,他们甚至都很少进入到战俘营中,对战俘营中发生的一些冲突也是视而不见的。
由于战俘营的食物配给并不是十分的充裕,这些战俘被关押到这里之后,每天只能分配到一顿饭,勉强可以果腹而已,想要吃饱,那根本就没可能。
食物的短缺自然会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战俘营之中,时常会发生一些恃强凌弱的现象,有些匈奴人拉帮结派,抢夺孤单者的食物,有些时候,还会出现殴伤人命的现象。
魏军的看守似乎对这种现象视而不见,任由匈奴人肆意地抢夺,甚至殴伤人命,他们都不闻不问,最多是有人重伤或死亡之后,才会有魏兵进入到了战俘营中,将伤者或死者给拖走。
甚至在有些被殴打者跑来向魏军士兵请求援助的时候,遭遇到的,就是就是魏军的冷眼和刀枪相逼,只有死亡之后,才会有魏兵前来收尸。
每个战俘营情况都差不太多,别看这些匈奴人贪生怕死,在魏军的威逼之下轻易地就会投降,但真正窝里反起来却一样非常的横,把匈奴人好勇斗狠的那股子劲儿展现的是淋漓尽致。
桓范连续这几天,都在这十一个战俘营附近转悠,现在匈奴战俘的表现,完全没有出乎他的预料,为了生存,人往往是不择手段的,这些匈奴兵的表现,是再正常不过了。
桓范要的就是这么一个效果,虽然说朝廷那边派发的粮饷仅能保持平北军各营使用,但这一次战役魏军所缴获的大量粮草和物资还是可以派得上用场的。
如果按正常的情况,暂时地充足供应战俘营粮食是没有任任何问题的,但桓范刻意地要求魏军减少对战俘营的伙食供应,就是要看看这些匈奴人在粮食短缺情况下的反应。
如果这些匈奴战俘为了生存,奋起团结一致对抗的话,桓范就会采用别的方法来应对,不过现在看来,匈奴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团结的意识,他们之间相互争斗相互抢夺,完全正中桓范的下怀。
于是桓范下令进一步减少匈奴人的食物配给,一下子就砍掉了原先供应量的一半,这将会使得将近半数的匈奴人饿肚子。
饥饿让人疯狂,那些饥肠漉漉的匈奴兵看到食物的时候,眼睛都绿了,因为今天魏军提供的伙食并不是那种难以下咽的糠菜,而是烤得金黄焦脆香气四溢的烤全羊,这样的诱惑绝对是一个饥饿的人所无法抗拒的。
但五百人来分这一只羊的时候,可想而知会发生什么事情。
被饥饿所冲昏了头脑的匈奴兵蜂拥而上,去抢夺这只烤羊,这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踩踏拥挤事件,许多匈奴兵手刚刚伸到烤羊的面前,就被其他人踩在了脚下,被踩得是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很快一只烤全羊就被无数双手撕得粉碎,抢夺到羊肉的匈奴兵兴奋地往嘴里塞去,但这些人毕竟只是少数,更多排在后面的看到连羊骨头都瓜分的一点也没剩下。
饥饿让人丧失了理智,为了抢夺食物,什么兄弟之情,什么袍泽之谊全然不顾了,那些抢到食物的匈奴兵成为了被下黑手的对象,嘴里刚塞进去一口羊肉,脑袋后面立刻开了花,也不知从那儿拣来的石块砸碎了匈奴兵的天灵盖,地上到处洒满了红色的鲜血和白色的脑浆。
争夺食物的行动到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更大规模的冲突,几乎所有的匈奴战俘都卷入到了其中,整个战俘营里面是一片混乱。
桓范拈须微微一笑,这血腥残酷的场面本来就是他一手导演的,匈奴人自相残杀,这恐怕是一个最好的结果了,不用魏军士兵出手,这些匈奴人就自起纷争,看看现在满地的尸体,相信这样的方法多搞几次,匈奴人的数量就会大为锐减,曹亮也就不必担心粮草荒了。
第519章
装备连弩
这种血腥的场面每天都会上演,虽然这些匈奴战俘手中没有武器,但为了生存,他们可以用最为惨烈的肉搏方式来抢夺食物,抢到食物的,可以苟延残喘,而那些败下阵来的,死亡就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归宿。
战俘营的规模都会维持在五百人左右,今天清理出去两百具的尸体,明天就会有另外两百个战俘被关押进来,总人数始终保持不变。
不过战俘营的数量却在缩减,由最初的十一个很快就减少到了五六个,接下来的时间,每天都差不多有一个战俘营消失,当最终只剩下了一个战俘营的时候,五千五百多人最终只剩下了五百人,五千人已经消失在了自相残杀之中。
剩下的五百名战俘已经是不足为惧了,曹亮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心了,反正这些人已经不足以再掀起什么风浪了,将这五百名战俘交待给了林都尉来看管,曹亮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终于可以轻装上阵,准备挥师北进了。
经过了这一次西柳林之战,屯骑营等四营的人马迅速地成长了起来,战斗的洗礼果然是不同凡响的,那怕战术层面上的提升比较有限,但每个魏兵的精气神却着实是提高了不少。
新兵第一次上战场,肯定会有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那怕平时的操练再完美,可真正到了临战的那一刻,难免还是会出现掉链子的情况。
其实步兵三营和屯骑营在这一次的战斗,表现已经是近乎完美了,虽然有所紧张,但是他们打仗得依旧十分出色,除了让刘跃逃走了之外,几乎将匈奴军予以全歼,如此辉煌的战绩,那怕就是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军,也未必能做得到。
这场战斗的胜利,最直接地提升了平北军的信心和士气,以前步兵在对战骑兵之时,由于先天的劣势,难免会让步兵产生畏惧的心理,这一战胜利之后,这种畏惧的心理自然是一扫而光了。
在平北军所有的将士看来,匈奴骑兵也并非是不可战胜的,只要战术合理,指挥得当,上下齐心,一致对敌的话,步兵完全是有机会战胜骑兵的。
曹亮深知,打败南部匈奴只不是是一个前哨战,南部匈奴在匈奴五部之中,是实力比较弱的一支,其余的四部匈奴,实力一个比一个雄厚,尤其是左部匈奴的刘豹和右部匈奴的刘猛,实力最为强悍,是平北军此次北上的劲敌。
打南部匈奴更象是一道开胃菜,真正的大菜硬菜还在后面,拿南部匈奴的刘跃来练兵,正是曹亮的初衷,只有打败这一支最弱的匈奴队伍,平北军才能初步地奠定基础,找到克制匈奴骑兵的办法。
在这次的战斗之中,也暴露出平北军的一些问题,结束战斗之后,曹亮即刻召集五校尉,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切实地提出改进的办法,并要求平北军尽快完成整改,在短时间内提升平北军的整体作战实力。
将战俘的事情全权交给桓范处理之后,曹亮集中力量办大事,短短的十几天时间,全面展开对平北军五营的整顿。
战斗之中暴露出来问题,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知道问题而不去解决,等再次上战场时,才是最为致命的。
所以借着处理匈奴战俘和迁移平民的事,曹亮一刻也没有停歇,反正战俘的事,已经是全权交给桓范去处置,根本就无需曹亮再去操心。
如此一来,曹亮便可以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军队的整改上面,全力实施整顿。
进入并州之后,恐怕平北军就要面对真正的对手了,到那时候,战事密集,恐怕平北军再难有像今天这样的轻松调整了。
通过这次的战斗,曹亮也清醒地认识到了目前平北军所存在的不足之处,那就是武器装备陈旧落后,不能满足战斗的需求。
平北军步兵的装备来自于朝廷的标配,按理说应当是当世最为先进的军队装备了,但曹亮认为,依靠这些装备,想要切实有力的对匈奴骑兵形成威胁,恐怕是最为难办的了。
如果曹亮没有记错的话,这个时代步兵对付骑兵,最为有效的武器是偏厢车。
偏厢车是由西晋时大将马隆在对付河西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时根据前人的经验而改进的一种车辆。
偏厢车之所以叫做偏厢车,就是因为这种车辆并没有普通车辆的厢体,而是在车辆的一侧,立着一块巨大的厚实木板,用以抵御匈奴骑兵的冲击。
单个偏厢车或许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途,但是千百辆的偏厢车构筑成一道坚实的防线之后,便不可同日而语了。
偏厢车的打造图纸,曹亮早已交付给了军械营来进行打造,只不过是因为时间仓促,军械营仅仅只是造出了样品,还未来得及给曹亮过目。
军械营便是曹亮招募到的那些能工巧匠特别成立的,并不在魏军的战斗编制之中,只能算是辅兵,所有的粮饷,都要曹亮自掏腰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2/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