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2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9/1023


所以,这才是刘猛听到祁县大陵失守之后,第一时间准备撤军的真正原因,如果对祁县大陵听之任不管不顾的话,晋阳没有打下来,匈奴人也差不多快饿死了。
刘猛苦笑了一声,现在匈奴各部之间各自为战,已经是严重影响到了匈奴光复的大业了,可见曹操当年所种下的流毒是多少的可怕,如此各行其事,一盘散沙,重现冒顿当年匈奴帝国的辉煌几乎是一句空话。
“左部和北部的人马暂时是指望不上了,不过单凭我们右部和中部的人马,击败魏军还是绰绰有余的,你我的军队从现在开始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天黑之前,务必要拿下东观。”
刘蛟道:“魏军此刻突然摆出了一个奇怪的阵型,不知如何是好。”
“奇怪的阵型,有何奇怪之处?”刘猛很是纳闷地道。
这也难怪了,此次偏厢车从来没有出现过,此番正式地登场亮相,刘猛没见过,也在情理之中。
刘蛟连比带划,给刘猛讲那偏厢车的事,不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刘猛听了半天也没听出一个所以然来,于是他亲自前往军前,仔细地来瞧瞧。
眼前魏军的阵地上,完全被偏厢车所环绕起来了,高大的车厢将魏军阵中的情况完全地掩盖了,刘猛所看到的,只是一道连绵不绝的木墙而已。
木墙的高度也并不高,甚至略低于寻常人的高度,就凭这一道小小的木墙,就能挡得住匈奴骑兵的进攻?
刘猛当然不相信,就算是厚实的城墙,匈奴人都有把握拿下,区区一道低矮的木墙,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不过凡事总得试试才知道,刘蛟方才已经发起过一次进攻了,不过是和魏军的长枪兵交手,刘猛此次集合起两部的人马来,准备全力以赴地发起进攻。
右部和中部的兵马加起来有三万多人,超过了匈奴大军的半数,虽然左部和北部的军队一时赶不过来,但刘猛相信,光是凭着他们两部的人马,就足以踏平魏军的阵地了。
两部联合之后,进攻的声势则变得更为浩大,刘猛将骑兵分为四个部分,将魏军所谓的偏厢车阵给团团地包围起来,同时从四个方向发起进攻。
刘猛倚仗着人马多,丝毫没有把魏军的这万把人放在眼里,再加上报仇心切,刘猛可不想放过魏军任何一人,四面包围很显然是不给魏军任何逃亡的机会,只要攻破了这个偏厢车阵,接下来,就是匈奴人的血腥狂欢了,刘猛准备将所有魏军屠杀一空,以他们的血来祭奠的那些匈奴的亡灵。
这场战斗,匈奴人是非赢不可,他们已经承爱以了太多的失败,连续四座城池的失守,让匈奴人损失惨重,只有彻底地击败这支魏军,才能重整匈奴人的士气,才能够挽回败局。
刘猛的所有希望,也凝聚在这一战之中。
第558章
难以逾越
匈奴人的进攻并没有什么试探一说,从一开始就是最为猛烈最为狂暴的一种状态,痛失家园的怒火此刻都发泄了出来,匈奴人的进攻就如同是决堤的洪水一般,漫山遍野,山呼海啸,浩浩荡荡,席卷一切。
而魏军的车阵却是稳如泰山,巍然的屹立于前,就象一道坚固的铁闸,丝毫不畏惧洪水的冲击。
历史上偏厢车的最早应用,是西晋时候的马隆,当时河西鲜卑的秃发树机能在凉州叛乱,连斩了几任的凉州刺史,朝野为之震动,无人敢去应战,唯独马隆挺身而出,带领着他自行招募的三千五百勇士,就踏上了西征之旅。
而马隆最大的倚仗,就是偏厢车,结车为阵,结车为营,行程数千里,一路竟然射杀了上万人的鲜卑兵,最后斩杀了秃发树机能,收复了凉州。
曹亮所设计出来的偏厢车与马隆的偏厢车有类似但也有不同点,这个时代距离马隆发明偏厢车还有三四十年,曹亮没机会见到实物,但他根据史书的记载和后代偏厢车的改进,研制出了独一无二的偏厢车。
比起马隆的偏厢车,曹亮的偏厢车更加地坚固结实,防御能力强,有着更灵活的机动性,马隆凭借着偏厢车可以打败十倍于己的鲜卑人,曹亮就不相信自己一万多人,还对付不了多几倍的匈奴人吗?
战场之上,决定胜负的因素绝不仅仅只是兵力的多寡,如果人数能决定一切的话,那么历史上那么多的以少胜多,以弱胜敌的战例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秃发树机能可是一位狠角色,作乱凉州九年时间,曾阵斩过晋朝的四位刺史,天下为之震动,而马隆仅凭着三千多人就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秃发树机能,可见偏厢车的重要性了。
为了对付匈奴骑兵,曹亮早在河东郡成立军械营之后,就已经开始打造偏厢车了,只是因为建造偏厢车需要大量的木头,也需要大量的工匠,所以这项建造工程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月,一直到魏军攻克祁县之后,偏厢车才正式地装备到魏军之中。
而此次的东观之战,也正是偏厢车初次亮相的时候,不光匈奴人惊奇不已,就连魏军的大部分士兵,也是第一次看到此物,觉得很新鲜。
偏厢车构造结实,在厢板的外面,还安装有铁刺,而厢板的里面,则可以安排投枪手和弓弩兵,利用厢板做掩护,对进攻的敌人进行打击。
匈奴人根本就不知道偏厢车的厉害,只为偏厢车只不过是在辎重车的基础上加高了厢板而已,所以他们不顾一切地冲击而来,试图用速度和力量来摧毁偏厢车。
躲在厢车后面的弓弩兵根本就无惧匈奴人的箭矢,那厢板就是最好的全方位的盾牌,魏军弓弩兵可以不用担心受伤,肆意地向着冲上来匈奴人射击。
乱箭如飞,不走运的匈奴骑兵就会被流矢所伤,跌落到马下去,而且由于魏军射出来箭数量众多,匈奴人的阵形又过于密集,所以没等到匈奴人冲到偏厢车的前面,就已经有无数的匈奴兵被踏成了肉泥。
战场上的距离对于高速奔驰的骑兵来说,也不过是眨几次眼的工夫,这些匈奴悍骑突破了弓箭兵的箭网,很快就冲到了偏厢车前。
“砰!砰!砰!”面对拦在前面的偏厢车,匈奴兵似乎没有半点的停止迹象,依然在高速地飞驰着,强大的惯性让战马重重地砸在了偏厢车上。
马的脑袋都碎裂了,但偏厢车的厢板却是毫无发损,仅能在木板上留下一个浅浅的凹坑。
匈奴人是目瞪口呆,按理说这么强大的冲击力,任何一种车辆都承受不住,以前在对付辎重车结阵时,匈奴骑兵就是利用战马的速度和力量,轻易地就摧垮了那些辎重车。
但眼前的这些偏厢车却是坚固异常,冲不散,砸不烂,任凭匈奴骑兵再三地冲击,始终无法攻破这道防线。
匈奴人没有机会站到背面去,否则他们肯定会大吃一惊的,偏厢车采用的是三寸的红松木板,每隔两尺,都有一道木筋加固,还有支杆做支撑,这样的结构,又岂是单薄的辎重车可以比拟的。
正是因为这样坚固的结构同,才能抵御得了匈奴骑兵的连番冲击。
匈奴人也是不信邪的,前面的人已经撞得是头破血流了,后面的人依然不长记性,如飞蛾扑火一样继续地往上扑,俗语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但匈奴人却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现在最为忙碌的是魏军的弓箭兵和投枪手了,匈奴骑兵攻到近前,破不开偏厢车的防御,他们也就成为了活靶子,魏军不停地射击,尤其是连弩手,杀敌杀得简直嗨爆了,一大片一大片的匈奴兵连人带马地就倒了下去。
匈奴兵也有弓箭啊,他们也试图用弓箭来反击,但射出去箭之后才悲催的发视,不是射在了偏厢车的木板上,就是射到空中落空了,弓箭是不会拐弯的,永远也无法伤及躲在厢板后面的魏兵。
刘猛的脸色铁青,原本以为很轻易就能攻破的魏军防线竟然有如铜墙铁壁一般,这一轮的进攻匈奴人至少也损失了上千人,但却是一无所获。
这车辆究竟是木头做的还是铁做的?
对,木头最怕火烧了!
刘猛兴奋了起来,火能克木,何不放他一把火,把这些偏厢车都给烧了?
于是刘猛下令暂停进攻,派人前去寻找火油之类的东西,然后制做成火把,或者把油布条裹在了箭上面,制做成火箭。
匈奴军再次发起了冲击,这一次他们手里握的不是刀枪,而是换成了火把或火箭,千万支的火把点燃了起来,虽然是大白天,但依然可以看到满山遍野的火光缭绕。
冒着箭雨,前仆后继,许多的骑兵还是冲到了偏车厢的近前,将熊熊燃烧的火把扔到了偏厢车的下面。
第559章
不怕火的偏厢车
刘猛远远望着,亲眼看着那些冒着火苗的火把在偏厢车底下燃烧着,但是让他奇怪的是,火把着了好半天,火势都渐渐地熄灭了,居然还无法将偏厢车给引燃。
难不成魏军的偏厢车不是木头做的?
不可能!刘猛很快就推翻了这个怀疑,如果偏厢车是铁打铜铸的,且不说成本高昂,就单说分量,也是过于沉重,根本就无法移动,所以魏军的这个偏厢车,也只能是用木头做的。
是木头就怕火,可为何魏军这木头造了车居然就不怕火?
很快冲到近前的匈奴兵给刘猛带回来他想要知道的答案,可一听这个消息,刘猛差一点没有郁闷地吐出血来。
原来偏厢车之所以不怕火,是因为魏军早已将偏厢车用水给淋透了,从里到外湿漉漉的,湿的木头自然是无法引着的,而且魏军看到匈奴兵举着火把来攻,又专门地从上面浇了一遍水,整个偏厢车目前还在滴着水,放着下面的火把都快给浇灭了。
曹亮在研制偏厢车的时候,首先的要求便是防火,因为敌人看到你一堆木头做的东西,最先想到的便是火攻,不解决这个问题,辛辛苦苦打造出来的战车不过是一堆柴火而已。
为了解决防火的问题,曹亮特意地让工匠在偏厢车的顶端,安置了专门储水的木水箱,下面装有开关,平时水箱里面储满了水,在战时一旦发现敌人有火攻的意图,魏兵便可以打开开关,在极短的时间内,上面的水便可以将整个偏厢车给全部淋湿。这样一来,便可以起到防火的作用了。
火攻不成,让匈奴的士气大挫,到现在,他们才发现,原来偏厢车阵是一块比长枪阵更能啃的硬骨头,谁说骑兵在平原地带上就可以纵横无敌,在坚如磐石的偏厢车阵面前,他们始终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口。
魏军所有的人马现在都撤退到了偏厢车阵内,此刻的偏厢车阵,就如同是一处平静的港湾,任凭外面惊涛骇浪,里面也是安稳如山。
魏军所有的将士对曹亮是心悦诚服,当初曹亮选择在东观和匈奴骑兵正面杠的时候,其实许多人心中都是不安的,因为匈奴骑兵人数众多,数量上是魏军的好几倍。
更让魏军将士担心的是,平原地带原本就是骑兵的天下,以步兵为主的平北军在一马平川的东观迎战匈奴骑兵,难道不是以卵击石吗?
不过显然这些将士的担忧是多余的,曹亮之所以敢主动地进军东观,原来他早已经是胸有成竹,偏厢车的布署让战场上的形势瞬间就得到了逆转,看着匈奴骑兵在偏厢车阵外面跟个无头苍蝇一样乱扑乱撞,魏军将士除了感到好笑之外,对曹亮的布署佩服的是五体投地。
曹亮自始自终都是一副轻松的表情,因为他很清楚,偏厢车阵对付骑兵,是要比长枪阵更为可靠的办法,长枪阵是有着很大弊端的,对付骑兵的冲击比较有效,但对付弓箭就相对来说比较蒲弱了。
而偏厢车则不同,无论是近程的骑兵冲击,还是远程的弓箭打击,它都可以做到滴水不漏的防守,只用敌人攻不破这一道防御,他们就无计可施。
马隆正是利用偏厢车千里横扫秃发树机能,曹亮当然有理由相信,用偏厢车来对付匈奴人,绝对有效。
当然,偏厢车也并不是没有弱点的,在战争之中,往往是一物降一物的,在现在战争中,号称是陆战之王的坦克照样不是有反坦克导弹来对付它么。
而偏厢车最大的弱点就是机动能力弱,如果敌人能使用投石车尤其是重型投石车来攻击的话,再结实厚重的偏厢车也扛不住大石块的狂轰滥炸。
但让曹亮比较庆幸的是,匈奴人并没有投石车这类武器,自从匈奴人南迁到并州以来,朝廷对他们管理还是十分的严格的,自然不会让他们有机会拥有投石车,床弩、攻城车这类型的重型武器。
而匈奴人自身也并不会对那些重型的机械武器感兴趣,他们的军队的一贯发展思路还是以骑兵为主体,而且由于自内迁以来,匈奴人弃牧为耕或者是半牧半耕的状况,也严重地影响了他们骑兵的发展。
和匈奴人全盛时期比起来,现在的匈奴人,早已没有了当初那种草原游牧民族的特质,民风彪悍,桀骜不驯。
没有投石车,单凭血肉之躯就想要破开曹亮精心准备的偏厢车阵,确实是有很大难度的,所以曹亮自然是有恃无恐,在现阶段,匈奴人根本就没有对付偏厢车的良策。
刘猛自然是一愁莫展,东观之战已经打了快一天了,匈奴人根本就看不到攻破魏军偏厢车阵的希望,战场上所依留下来的尸体,绝大部分是匈奴人的,为了攻破魏军的战阵,匈奴人已经是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现在匈奴人也深陷泥沼之中,攻不进去,撤退又不甘心,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刘猛所能想的办法都想过了,到最后是无计可施,刘蛟也是愁眉苦脸,垂头丧气。
当初在晋阳大营之时,听闻到祁县大陵失守之后,刘蛟恨不得一口气奔回大陵去,将攻破的大陵的魏军斩杀个干干净净,也算是报仇血恨了。
可现在,魏军就在东观,就在匈奴人的眼皮子底下,可隔着一道偏厢车,匈奴人就是拿魏军没有任何的办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9/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