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2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7/1023


这些鲜卑人显然被吓坏了,把这些飞石称之为长翅膀的石头,为了躲避这些飞石,鲜卑人是纷纷抬着个脑袋,死死地盯着天空,一看到情况不对,撒丫子就跑。
可惜这些飞石并不在少数,避得了这个,躲不开那个,鲜卑人疲于奔命,自然就没有能力继续地专注于攻城了。
消息报给了拓跋力微,拓跋力微亲自到阵前去观看,果然阵前乱石如飞,砸得鲜卑人四散而逃。
拓跋力微大皱眉头,不出所料的话,这些飞石就都是那种叫做投石车的器械射出来的,看来魏军的援兵赶到了。
事实确实和拓跋力微猜测的一般无二,当鲜卑人的进攻到了第六天的时候,曹亮也如期地赶到了雁门关,与邓艾石苞合兵一处。
曹亮率步兵部队赶到雁门之后,大大地加强了雁门的防御力量,曹亮不光是带了五千人,而且还把攻打九原的最大功臣投石车给拉来了,五十辆投石车一字排开,登上了城头。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城头,投石车的使用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俱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攻击的角度要进行一些调整,攻城的时候,投石车采用的仰攻模式,而守城的时候,则采用的是俯攻的模式。
这对投石车来说只是小事一桩,现在投石车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弹药不足,先前在进攻九原的时候,投石车就已经差不多把魏军存储的石弹消耗光了,尽管战后打扫战场的时候,这些石弹还能回收再利用,但也仅仅只局限于那些没有破损的石弹。
大多数的石弹都和目标同归于尽了,所以这次曹亮带到雁门关的石弹,数量上并不是十分充足的。
但这似乎难不倒曹亮,投石车所使用的弹药,并不仅仅局限于球状的石弹,普通的石块也可以投掷的,只不过相对于球状的石弹,这些不规则的石块在命中精度上,差距是很大的。
不过对付如蝗似蛟一般的鲜卑人,命中精度上面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只要投石车抛得够远,射得够高,就足以对鲜卑人造成致命的打击了。
投石车出手,果然是不同凡响的,凌空砸下来的石块力道非凡,每一块都有千钧之重,鲜卑人还以为是有神人相助,否则他们可不相信谁的力气会这么大,能轻易地这些沉重的石块抛到半天空之中,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除了投石车之外,魏军这次增加的另一种武器就是连弩,守城作战时,连弩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它在破密集阵型上面,有着绝佳的能力。
一发十矢,百发千矢,几百具连弩同时上城,几千支弩箭就如同是暴雨梨花般倾泻而下,对鲜卑人的威胁是何其之大。
如果说投石车对鲜卑人是有着巨大的震慑力,而连弩对鲜卑人的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几百具的连弩,所形成的死亡扇面是何其之大,几乎覆盖了整条的北城墙。
如此情况下,鲜卑人很受伤,魏军如果全部装备投石车和连弩的话,守城作战必定是威力无穷。
这也从侧面反应了曹亮的应变能力,原本就么多的投石车,沉重无比行动缓慢,许多人认为没有必要携带它,守城作战,多准备弓弩就行了。
但曹亮力排众议,坚持地带投石车来雁门,尽管因为这个原因,让援军的行动时间迟缓了一天左右的时间,但一经使用,效果竟然是无比强大的,所以曹亮的高瞻远嘱,得到了军中人员的一致认可。
鲜卑骑兵经此挨打之后,似乎变得一蹶不振了,许多人经常是无意识地抬头看天,生怕天上掉下一个飞石来砸中自己。
这种状况之下,是很难取得重大战果的。
拓跋力微相当的郁闷,早知道如今魏军援兵如此强劲,那拓跋力微肯定会在前几日加强进攻,趁着魏军援兵不至的情况下,提前一步拿下雁门关,魏军大败,投石车和连弩肯定不会再装备到前线来了。
撤军已经是不二的选择了,多次进攻无果之后,拓跋力微显然只能是无奈地接受了这个战况,雁门关,终究是无缘染指的。
鲜卑兵退了回去,不过他并没有回到云中去,反而是在距离雁门关的不远处安营下寨,随时准备着再度集结人马,二次进攻雁门关。
拓跋力微就是这口气,怎么也咽不下。
本书来自
第599章
并州都督
雁门关的战事,陷入了持久战之中,拓跋力微不甘心此次南侵就这么空手而归,他留驻于阴馆,时不时地派兵滋扰雁门一带,并且为后续的进攻做着准备。
曹亮自然不敢掉以轻心,除了做好雁门关防守之外,曹亮还派兵加强了长城一线的防御,尽可能地将鲜卑人挡在塞外,不让他们进入内地,祸乱并州。
平定匈奴叛乱之后,曹亮原本以为可以轻松一下了,自己也有时间来处理并州的政务,毕竟身为并州刺史,在其位就得谋其政。
可现在鲜卑人贼心不死,雁门关的战事虽然维持着低烈度,但是始终没有停息的迹象,曹亮在晋北抽不出身来,自然是无睱顾及并州的政务了。
也不知是朝廷知道曹亮分身乏术,还是因为曹亮平定匈奴功勋卓着,秋八月的时候,朝廷一纸诏书传到了雁门,升曹亮为都督并州诸军事,仍兼任平北将军,不过护匈奴中郎将的职务却撤消了,改任为破鲜卑中郎将。
这两个职务的更迭倒不为奇怪,毕竟匈奴已灭,再保留护匈奴中郎将这一官职,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不过让人好奇的是,这两个职务都是针对胡人的,一个是护,一个却是破,显然在朝廷的眼里,匈奴和鲜卑是不同的。
匈奴人是归附的胡族,其活动区域是在魏国的领土之内的,在其叛乱之前,他们是受魏国朝廷管理和辖制的,所以才会有护匈奴中郎这样的职称,护代表着护卫和管理。
而鲜卑人则属于未归附的胡族,他们活动的区域也是在魏国的疆域之外的,所以针对鲜卑人设立的官职就不称护而称之为破了。
护匈奴中郎将基本上是由并州刺史兼着的,一直以来都没有空缺过,而破鲜卑中郎将魏国首置,历史上也仅东汉时田晏曾担任过,不常置。
朝廷重设此职,显然是也注意到了此番鲜卑人的威胁,升曹亮为并州都督和破鲜卑中郎将,便有刻意地来针对鲜卑人的意思。
不过都督可是真正的封疆大吏,职位是凌架于刺史之上的,曹亮升为并州都督之后,自然朝廷得任命新的并州刺史,不过至于人选,曹爽还特意地派人前来雁门,征求曹亮的建议。
都督一般不常置,只有在边境和军事行动比较频繁的区域,才会设立都督,比如雍凉都督、荆州都督、扬州都督等,都督的职务重心是军事,兼管政务,所以曹爽考虑到新任的并州刺史与曹亮的配合事宜,特意地让曹亮自己挑一个合适的人选。
曹爽给曹亮的备选名单里有游击将军陈泰、青州护军胡奋和安丰太守王基等几人。
陈泰和胡奋可都是世家豪门的代表人物,陈泰是陈群之子,胡奋是胡遵之子,这两个人和司马家关系密切,曹亮当然不能选,安丰太守王基倒是一个不错的人选,几年前在淮南之战时,便和曹亮共过患难,还跟曹亮拜过把子,交情不一般,如果由他来担任并州刺史的话,确实能解曹亮的后顾之忧。
所以曹亮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王基。
这个时候王基已经由淮南调任洛阳,由于他这几年在安丰表现出色,此番调回洛阳,升职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只是具体担任什么职务,还没有明确安排。
曹亮升任并州都督之后,并州刺史空缺出来,由于匈奴叛乱已经平定,并州刺史也成为了灸手可热的职位,光是意图任职的官员就多达七八个人,其中便包括热门人选陈泰和胡奋。
尤其是游击将军陈泰,此前在曹亮担任平北将军之时,朝廷中就有人力挺陈泰去接田豫的班,只不过曹爽后来选了曹亮,陈泰才没有当成。
此次并州刺史空缺,陈泰又得到了司马懿以及朝中的一些老臣的支持,呼声比较高,让曹爽也有些犹豫了,最后他把皮球踢给了曹亮,让曹亮自己选搭裆。
最终曹亮选择了王基,曹爽也就同意了,王基逆袭成功,当上了并州刺史。
这让王基很是兴奋,看来他当初拜把子的这位兄弟还是没忘了他呀,此番王基到洛阳来,也没想到可以担任并州刺史这样重要的职位,毕竟论家世论条件,他和陈泰胡奋相比,有着云泥之别,如果没有曹亮点名,再怎么也不可能轮得上他。
得到了朝廷的任命之后,王基立刻是动身前往并州,到晋阳之后,也只是简单地安顿了一下之后,便立刻前往雁门,却会见曹亮。
王基担任的并州刺史和前任的刺史曹亮以及上上任刺史田豫是不同的,曹亮领平北将军,田豫领振威将军,都是假节,都兼任着护匈奴中郎将军,所以他们担任的是领兵刺史,而王基没有领将军衔,自然是单车刺史,在品秩上面,单车刺史和领兵刺史虽然同为刺史,但却是官职低上一品的。
而并州都督是并州刺史上的顶头上司,与情与理,王基都必须特意地赶往雁门,去面见曹亮。
当然从私人关系上,王基更是想要迫不及待地见到曹亮,当时淮南一别,距今已是三年多的时间了,甚是想念。
相比于晋阳的繁华,晋北一带几乎看不到人烟了,由于雁门关一带战事正酣,所以晋北的老百姓大多迁往了晋中一带,就算是不想背井离乡,也被安置到了临近的九原、定襄、原平这些城池之中,为了更好地对付来犯的鲜卑人,曹亮要求晋北诸地实施坚壁清野,野无散谷,就算是鲜卑人攻入到晋北一带,也会因为粮草不足难以为继。
晋北的荒凉给王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离开九原之时,驻守九原的羊祜还特意地派了一支骑兵队伍来给王基保驾护航,毕竟距离雁门越近,越容易受到鲜卑人的袭击。
不过还好,王基在这一路之上总算是平安无事,有惊无险地进入了雁门关。
第600章
鲜卑之患
曹亮对王基的到来很是高兴,亲自出城迎接。
“伯舆兄,你总算来了,想煞小弟也。”曹亮上前拉住王基的手,热情地道。他的这种热情并非是那种官场的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的。
曹亮升任并州都督之后,急需一个有能力而且和自己关系不错的人来当这个并州刺史,充当自己得力的后援,而王基无疑便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如此场合,王基倒是不好意思和曹亮称兄道弟,有些拘谨地道:“下官参见曹都督。”
曹亮呵呵一笑道:“伯舆兄何须如此客套,当初你我在安风,那可是同过生死共过患难的,所谓患难之交不可忘,你我义结金兰,自当以兄弟相称才是。”
以曹亮如今的地位,王基算是高攀了,但没想到曹亮依旧是那般平易近人,让王基的生疏感顿时全消,热情地和他攀谈起来。
曹亮特意地在军营之中设宴,不过宴席之上却没有酒,在军中,曹亮是禁止饮酒的,尤其是在战时,有犯禁者,立斩无赦,曹亮身为主帅,自然得以身作则,那怕是给王基的接风宴,也是以茶代酒。
王基没有不悦,反倒是极为钦佩曹亮,如此地治军严谨,也难怪曹亮能取得如此功勋战绩,想来和他严肃军纪有着莫大的关系,一个严于律己的人,才能真正地以德服众。
曹亮简单地问询了一下离别后的情况,很快地便转入了正题,谈到边塞的军情,曹亮变得一脸的严肃,鲜卑人来势汹汹,已经成为了魏国边境的第一大患。
按理说胡人犯境,只为掳掠人口及财物,一般他们是没有什么领土述求的,但这个拓跋力微显然和其他的胡人不同,他野心勃勃,志在入主中原,所以在屡攻不克的情况下,仍然锲而不舍地多次发起进攻,扰得边境未有安宁。
这显然是有违曹亮的初衷的,曹亮入主并州,目的就是想要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根据地,来做为和司马家抗衡的资本。
既然是根据地,那就得保证这片区域的安宁和稳定,匈奴是平定了,但突然之间又冒出一个鲜卑来,把曹亮治理并州的计划全打乱了。也就是说,不破鲜卑,曹亮许多计划都没法实现。
可是想要平定鲜卑,可不像平定匈奴那么简单,别看匈奴人也是号称十万之众,但是由于匈奴人分裂为五部,各自为战,互相猜忌,这才给了曹亮可趁之机,逐个击破。
但是鲜卑人可不好那么对付,本身拓跋力微这个人统治能力极强,远近大小部落纷纷归附,凝聚力极强,曹亮根本就没有各个击破的可能性。
而且现在曹亮在兵力上是一个短板,平北军连同并州郡兵在内,合计才三万余人,与鲜卑人的十万甚至二十万大军相比,确实是相去甚远。
所以想要打败鲜卑人,就必须地解决己方兵力薄弱的问题,只有并州军强大起来,才有克敌战胜的机会。
但想要扩军,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朝廷对私募军人的行为极其地严格,任何在编制以外主动地募集军队,都将被朝廷视为叛逆作乱。
平北军加上并州军,按编制来计算,是三万人,并州地域辽阔,单凭这三万人,恐怕就连戍守各地都是捉襟见肘的,更别说想要反击鲜卑人了。
虽然曹亮也已经以召募乡勇的方式,在并州各地广为招募军队,曹亮希望以这种方式,来壮大自己的军队,最终达到可以和鲜卑人较量的程度。
当然,曹亮的这项计划,必须得到新任的并州刺史同意才行,所以,在选择并州刺史的时候,曹亮肯定是倾向于选择和自己关系不错的人来当这个并州刺史的,并州刺史不仅仅只是一个地方官,他必须成为自己左膀右臂一般的人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7/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