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3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0/1023


第725章
龙兴之地
河内郡地处平原地带,再加上临近洛阳,所以人口众多,曹亮倒不奢望将河内郡的人口全部迁往并州,只要能迁上一半或者是三分之一,曹亮就比较满意了。
打仗终归打得还是人口,当年曹操在汉中战败,撤离之时,强迁汉中两万户百姓安置于关中等地,严重的削弱了汉中的实力,直至蜀亡,汉中的人口都没有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如今曹亮欲以并州和司马家来对抗,其实最为差距深厚的,就是人口,长久以来,并州在人口上面就是短板,而由于人口稀少,也让曹亮的前途为之蒙尘。
桓范提出了将河内之民尽数迁往并州的想法,让曹亮顿时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如果真能以河内之民充实并州之空虚的话,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
但人口迁移从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百姓大多有一种故土情结,想让他们轻易地迁走,几乎很难办到。
和强迁流放司马一族的残余不同,因为司马一族是罪人,不服从强迁命令等待他们的,就是死路一条,而河内百姓本身是无罪的,曹亮想要让他们离开故土,就必须采用一些特殊的手段,不能把矛盾给激化了,否则就算是将这批百姓强迁到并州,那也是一些不安分的因素。
桓范看出曹亮的忧虑之色,不等他相问,主动便将计划详案亮了出来。
这个迁民入并的计划显然不是桓范心血来潮的想法,而是他一个深思熟虑的结果,计划之缜密,步骤之详尽,绝对不是他临时想出来的招儿。
河内郡大约有十万户三四十万人,柦范的目标是至少要迁走其中的一半,也就是五万户大约二十万人,这个数目虽然不算是是庞大,但是时间紧迫,司马氏的大军很快就会前来,想要尽快完成迁移,也不是容易的事。
在柦范的方案之中,首先要采用利诱的方法,让河内的百姓觉得迁移是一件好事,以户为单位,凡是迁移到并州的百姓,每户奖赏耕地一百亩,耕牛一头,钱一万,粮食五十斛,迁移的当年税赋全免,三年以内,税赋减半,对于有实际困难的家庭,官府在诸多方面提供帮助。
这样的优惠条件无疑会让一些无地可种的佃户为之心动,因为在河内,土地兼并十分的严重,几乎一半以上的耕地集中世家大族的手中,尤其是司马一族。
而司马一族被抄没家产之后,这些土地尽归并州军所有,只要并州宣布今年不再将土地租给佃户时,必定让广大佃户为生计发愁,在优惠条件的刺激下,许多佃户放弃河内远赴并州,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租种世家的土地,除了朝廷的税赋之外,还有受到世家大族的层层盘剥,收获的粮食只能是勉强糊口,遇到旱涝灾害,也只能是卖儿卖女寻求活路了。
而迁移并州之后,官府给提供耕地和耕牛,税赋当年全免,三年减半,这样的优惠条件,让无地和少地的百姓是心动不已。
至于一些有地的平民,桓范则张贴公告,宣布河内郡为交战区域,勒令战区内的百姓强迁出境,否则不予保证人身及财产安全。
百姓最怕的就是兵荒马乱,眼看着河内战乱将起,一部分原本坚持平民百姓最终还将会放弃故土,迁往并州。
如果前两批迁移的百姓达到了预期的数字,桓范也就不会再采用强制的手段了,如果达不到,那么接下来,就是强迁的手段了,扒房拆屋,一把火把他们的故居烧个干净,如果有反抗者,一律按谋逆罪论处。
总之,迁民入并想要成功,就必须得多管齐下,威胁利诱,这样的话,才可能会达到预期的目标,那就是五万户人口。
曹亮一听,立刻便点头赞同,确实,此次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可以为并州补充不少的人口,而人口的作用是显然易见的,那怕采用一些暴力的手段达成目标,也是在所不惜的。
曹亮和桓范研究这个迁民方案,一直研究到了五更天亮之时,这才算是有了些眉目,确定了迁民的具体办法,并准备当日就开始实施。
桓范对自己的这个方案被采纳,大为高兴,收拾东西的时候,随口说了一句:“将军当初为何会选择并州?”
曹亮一笑道:“并州乃龙兴之地,得并州者得天下也。”
龙兴之地?桓范明显地一怔,没听说过并州还有这个称谓,奇道:“自古得关中者得天下,可没听说过得并州者能得天下?”
曹亮微微地一笑,得关中者得天下,那是自周秦以来的说法,周秦汉三朝确实是自关中起兵而有天下,而历史的风向标,到了西晋之后,将会彻底地发生改变。
刘渊自并州起兵而得天下,从此从并州发迹的王朝便多的不可胜数,前赵、后赵、北魏、北齐、李唐、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可以说都是北据并州而有天下的,曹亮将并州称之为龙兴之地,那可不是信口开河,而是得经过上千年历史时间所证实的。
并州之所以成为龙兴之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相对于中原大地而言,并州的地势高屋建瓴,进可攻退可守,并州的铁骑一旦呼啸南下,其势很难抵挡。
由于从唐朝到五代,一个接一个的王朝在这里崛起,所以晋阳也被称之为龙城,赵匡胤夺了天下之后,唯恐晋阳再出一个王朝,便用火烧水淹的方式摧毁了晋阳城,另选新址重建之,重建之时,在新晋阳城中广设丁字街,只为钉死龙脉。
不知是这丁字街起了作用,还是晋阳的龙脉真的为赵匡胤所破,自宋以后,并州果然败落了,再没有诞生任何一个新的王朝。
曹亮穿越而来,率先抢占这个龙兴之地,便可以掌握着历史的制高点,开创一个得并州而有天下的新风向。
第726章
取信于民
迁民入并的方案一经确定之后,立刻便付诸实施了,曹亮将驻扎在石门关的步兵营也调入河内,参与到迁民行动之中。
第一批迁入并州的河内人是司马一族,其实他们是以战犯的身份被押解入并的,虽然是怨声载道,但根本无人敢进行反抗,因为此前敢于反抗的,基本上已经遭到了镇压,剩下的人大多是老弱妇孺,连反抗的资本也没有,只能是在并州军的押解下,乖乖的前往了并州。、
司马家族号称是河内第一大族,他们几乎垄断着河内近一半的土地,屯积的钱粮和掌握的生产工具数不胜数,并州军对司马家族清算之后,司马族所有的资产自然是收入囊中,这也为接下来迁民入并的行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物资基础。
桓范被曹亮任命为迁民指挥使,全面负责迁民事务。桓范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司马家族的土地和房产收归并州刺史府管辖,并被列为军事禁地,任何人不得再耕种和居住。
同时,将整个河内郡划为了战区,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并州刺史府有权征调河内郡境内的任何人力和物力,拒绝合作者,将会被列为叛逆者,一律就地正法。
这告示一出,整个河内郡掀起了轩然大波,河内郡虽然土地较多,但九成以上的土地都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里,普通的平民百姓大多是无地的佃户,只能是依附世家大族而生存。
并州刺史府的告示,几乎等同于剥夺了这些佃户的生存权利,开春以来,马上就要耕地播种了,没有土地耕种,他们只能成为流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再加上战争迫近,他们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一个大问题。
消息不胫而走,整个河内郡都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许多人聚集到了太守府来进行抗议。
不过现任的河内太守胡奋早就逃之夭夭了,河内太守府形同虚设。
桓范看到河内百姓群情激愤,马上就贴出第二份告示,告示称,鉴于河内郡日益紧张的战乱局面,并州刺史府拟将河内百姓迁往并州进行安置。随之并公布了安置的方案。
不得不说,这个方案对河内的大多数流民和即将沦为流民的无地佃户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只要迁往并州,路上的盘缠路费全部由官府来负责,入籍并州之后,每户人家,都可以得到一笔不小的安家费,同时可以得到一头耕牛和一百亩地,官府承诺,入籍一年之内税赋全免,三年之内,赋税减半,而且开垦的荒山荒地,全部归自己所有。
别的不说,光是这一头耕牛和一百亩地,就足以让河内的这些老百姓动心了,要知道,河内的土地大多被世家豪门所霸占,老百姓只能租种这些世家的田,田租和税赋压得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风调雨顺的时候,也就勉强混个温饱,到了灾荒年月,便是饿殍遍野,人竞相食。
而迁往并州的话,条件如此诱人,对于大多数的百姓而言,可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不过尽管如此,也是围观者甚众,报名者廖廖无几。
这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一个信任的问题,并州军方面开出了如此优惠的条件,但如果到了并州之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毕竟和官府打交道,吃亏的永远是老百姓。
桓范看到此情景,不禁是大皱眉头,看来历任的官府信用太差欠债太多,导致了老百姓根本就不敢相信官府的话,想要办成此事,看来还得取信于民才是。
桓范下令兵士拉十车的粮食和五车的铜钱来,送到太守府门口。并州军刚刚从司马家族那儿缴获了大量的钱粮,先拉十来车,倒也不算什么难事。
很快,十五辆辎重车缓缓地驶了过来,停在了太守府的门口,由于上面围着青色的缦布,谁也不知道车上拉得上是什么东西,一时间人们是纷纷猜测,议论不决。
桓范下令兵士将辎重车的上缦布拉开,露出了里面整包的粮食和成串的铜钱,尢甚是堆集如山的铜钱,给围观的百姓带来了极为强烈的视觉冲击,人群之中不禁爆发出惊呼之声。
对于许多人来说,活了这么一辈子,恐怕都没有见过如此多的钱。
但是尽管如此,那些围观的百姓还是无动于衷,只不过看热闹的越来越多了,把太守府门口围得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
陪同桓范前来的是牵弘,看到这些百姓光看不动,牵弘有些急眼了,原本这次迁民的任务就相当的紧迫,照这么个速度进行下去,那岂不是难以完成任务。
牵弘是个急脾气,恨不得下令军队将温县的房子全给拆了,一把火将温县给烧了,这样或许就能逼得百姓北迁。
桓范微微一笑,这种激进的做法,未必就能收到好的效果,最后的时候对付几个钉子户,或许有效,但如果一开始就采用这么激烈的手段,估计百姓逃亡的反倒多了。
这个的结果早在桓范的意料之中,他已经安排好了几个“托”,等到围观的百姓足够多的时候,这几个托便出场了。
他们报名北迁之后,很快便领到了十贯铜钱和几口袋的粮食,在人前得意洋洋地炫耀了一翻。
看到报名之后真的可以领到铜钱和粮食,那些围观的百姓顿时都为之心动了,纷纷地涌上前去,报名加入北迁的行列。
其实最难的就是百姓缺乏对官府的信任程度,原本桓范计划着等这些百姓到了并州安顿下来之后,再发放钱粮,但现在看来,直接把这些钱粮交到百姓的手中,是最为经济实惠,也是最能拉动百姓的心的手段。
其实对于老百姓来说,在那儿生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居有屋食有粮,只要能达到最低的要求,他们显然还是乐于搬迁的。
第727章
这下发达了
消息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百姓回入到了搬迁的行列,那些沉甸甸的铜钱和黄灿灿的粟米,自然让人们相信并州刺史府是充满诚意的,这些百姓绝大多数是贫民,全部的家当也就是几件破烂衣服,拿到补偿之后,无一不是兴高采烈,很快便踏上了北迁之路。
对于那些赤贫的百姓而言,是最容易迁移的,毕竟在河内,他们并无什么留恋之处,如果真像官府许诺的那样,到了并州,那日子过得肯定要比现在滋润许多。
再加上河内即将成为战乱之地的传言,让河内百姓是惊惶不已,避之唯恐不及,毕竟打仗的事,是老百姓最为害怕的,一旦卷入到战乱当中,稀里糊涂就会送了性命。
在战乱之前逃离河内,几乎成了河内百姓的一个愿望,所以在通往石门关的道路上,每天都可以看到排着长龙拖儿带女的百姓逶迤而行。
羊祜进入河内之后,主要负责的就是组织和护送北迁的队伍,毕竟北迁的队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而许多百姓又身携巨款,难免会引来一些不法之徒的觑觎,已经引起了多起的流血事件。
曹亮对北迁过程中出现的抢劫杀人事件极为重视,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很可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不良后果,他责成羊祜严密加强护送工作,对杀人越货者要从严从重的打击,发现一起,严惩一起,绝不纵容姑息。
曹亮要求,整个的北迁撤离是高效有序的,绝不容许某些害群之马破坏迁民入并的计划,洛阳那边已经传来了消息,司马懿正在积极的调动各地的兵马,预计很快就会北渡黄河,进入河内。
选择将河内做为战场,并不是什么明智的事,所以当司马懿大军来袭之时,曹亮已经是决定放弃河内,利用地形娴熟的优势,将主战场摆到上党去,在那儿给司马懿的军人迎头痛击。
所以河内的撤离搬迁必须要尽快地完成,绝不可拖泥带水。
第一批北迁的百姓上路之后,桓范的工作进入了瓶颈,留下来拒绝迁移的,大多是中小级别的士家和依附于他们的势力。
虽然说司马家族是河内的第一大族,但是河内郡依然还有大大小小的士家数十家,他们把持着除了司马家族之外另一半的土地和产业,所以他们对并州军的北迁,丝毫不敢兴趣。
甚至他们还希望司马懿的大军早些到来,以恢复他们在河内的权益。
士家之间的关系永远是千丝万缕的,虽然说司马家族在河内一家独大,但并不防碍中小士家的生存,甚至他们依附于司马家族,在河内郡这片土地上,活得很滋润。
司马家族的突然崩溃,在河内郡不亚于一次八级大地震,这些中小士家虽然也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但和司马家族相比,差之甚远,当然他们也有自知之明,连司马家族都打不赢的对手,他们可没勇气去捋虎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0/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