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3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8/1023


司马懿打了很多年的仗,南征北讨,东挡西杀,所以行军打仗对于司马懿而言,就如同是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并没有任何的特别之处。
不过以前司马懿出征,无论是对吴作战还是对蜀作战,抑或是远征辽东,司马懿根本就无需去顾及后方的事务,他只要心无旁鹜地专心于前线的战事即可。
但这一次出征并州,却和以往的征战完全的不同,司马懿不但需要考虑前线的战事,而且还必须要考虑后方的事务,必须要做到前后平衡,总揽全局。
这对司马懿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挑战,对于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来说,这个年纪应当已是在家里含饴弄孙颐养天年,而司马懿却要披挂上阵,再战疆场。
因为这一战是司马家族把持魏国朝政之后的第一战,虽然说兵变进行的非常顺利,司马懿也轻松上位,但司马家面对的周边环境,却依然是严峻无比。
强敌环伺,现在的形势,可以用四面楚歌来形容,许多的政敌,目前还持着观望的态度,只要并州的曹亮,旗帜鲜明地站了出来,和司马懿进行对抗。
而其他的人,则持着观望的态度,或许他们正是要通过并州的这一战,来看看司马懿的软硬,然后才会决定下一步的动向。
所以对于司马懿来说,这一战是非赢不可的一仗,如果失败的话,很可能各地的割据势力就会蜂拥而起,天下的局势便会一发不可收拾。
司马师主动请缨出战司马懿没有同意,并不是说司马懿对司马师不加信任,而是说这一战太过重要了,容不得有任何的闪失,以司马师的作战经验,恐怕难以胜任这样的职责。
不过为了培养司马师,司马懿挂帅出征还是没有忘记带上司马师,毕竟司马懿已经老了,时日无多,司马家大业,总得后继有人才行,做为司马懿钦定的接班人,司马师必须要尽快地成长起来才行。
面对滔滔黄河急流汹涌,司马懿态度非常的坚决,绝不因为这么一点困难就退缩,也许多在黄河南岸盘桓几天也没有什么,但是对于军心士气,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深谙此道的司马懿又如何能放任士气低落下去。
所以强渡黄河是摆在司马军面前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任务,那怕在渡河之时会有风险,会有伤亡,但司马懿还是下令大军即刻渡河,向黄河北岸的河内郡进发。
第745章
兵分三路
尽管在渡河的过程之中,有几艘船沉没了,也导致了一部分士兵葬身河底,但这并没有动摇司马懿渡河的决心,在他看来,这么一点的伤亡代价和整支队伍的军心士气,根本就不足以相提并论。
大战在即,提振军队的士气才是最为重要的。
如果连一道汹涌的黄河都无法战胜的话,那么这支军队又如何能担当大任?
司马懿亲自乘上渡船,在惊涛骇浪之中,渡过了黄河。
老帅尚且可以勇而无畏,整个大军又岂能畏畏缩缩,所以在渡河时,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黄河此刻变成了人人争先欲渡,整个队伍的气势仿佛比黄河水还更高涨。
司马懿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他领军作战多年,在激励士气方面还是有着自己的办法的,其实激励士气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身先士卒,敢为人先,当一个主将不畏艰险挺身而出的时候,比任何鼓动的人心的言语激励更有效果。
这支军队,构成的成份比较复杂,既有司马家的嫡系人马,又有刚刚归附过来中军,还有临时从周围州郡调过来的军队,如何让这么一支大杂烩一样的军队形成高效的战斗力,是司马懿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没有时间去整合,也没有时间去操练,在短暂的集合之后,就匆匆地踏上了征途,但司马懿却是胸有成竹,多年的领军经验让他从容不迫,在鼓舞军心激励士气提升战斗力方面,司马懿自有独到的方法。
此次出征,司马懿将司马师带在了身边,而将司马昭留在了京师做镇守,毕竟留守洛阳也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差事,司马懿必须要做好安排。
尽管经验欠缺的司马昭并不是最好的人选,但现在司马懿也比较无奈,嫡系子弟之中,恐怕也只有司马昭可堪一用了。
这让司马懿特别的怀念刚刚离世的三弟司马孚,如果他还活着,那留守洛阳的重任,只需要交给他就行了,司马懿根本就无需去操心后方。
现在让司马昭来担任洛阳留守,难免会让司马懿有些担忧,不过他安排了司徒高柔和光禄大夫王肃来辅佐司马昭,这两个人一个是司马懿可以信任的密友,一个是司马昭的岳父,有他俩人来辅助,相信司马昭可以稳定住洛阳的大局。
渡过黄河之后,司马懿便同原先驻守在河内的大军汇合一处,他来到了温县,看过几乎空无一人的城池,不禁是感慨万千。
司马懿出生在温县,长在温县,年轻时为了拒绝曹操的征辟而装病,就是在温县老家一躺就是七年,可以说,温县承载了他最为美好的回忆。
而如今,曹亮在河内强迁百姓入并州,导致温县几乎沦为了一座空城,房屋破蔽,断壁残垣,只剩下了一片焦土,可见曹亮的手段是如何的暴虐了,把司马家族的人以及河内的百姓回迁回来,显然已经成为司马懿的责任了。
司马懿计划兵分三路进攻上党,西路由胡遵、王经率领三万人马,进入河东郡,从安邑向东,越过王屋山,直取阳阿。东路由陈泰、胡奋率领两万人马,从冀州出发,经羊肠坂,直取壶关。
中路则由司马懿亲率大军十万,经石门关北上,直取高都。
三路兵马之中,毫无疑问司马懿的中路军是此次北征并州的主力,而东西两路人马,则更多的是起牵制作用。
三路大军从三个方向同时攻入上党,分进合击,是司马懿根据并州军的布防状况以及地形地势做出的最为合理的进攻策略,司马懿相信,尽管并州军经营上党防线多年,但在如此三路大军的围攻之下,必定可以轻易地摧毁并州军防线,直捣晋阳。
司马懿需要的,就是速战速决,他之所以一次性调集十五万大军,就是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掉并州问题,这样既可以解决并州之患,又可以震慑其他割据势力,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国。
而战事如果久拖不决的话,形势便会变得极为不利,更别说铩羽而归了。
这注定是一场只能胜不能败,甚至连平局的机会都不能有的战斗,司马懿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这回还真是感受到了压力山大。
┈┈┈┈┈┈┈┈┈┈┈┈┈┈┈┈┈┈┈┈┈┈┈┈┈┈┈
同样承受着如山压力的还有曹亮,当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来袭的消息,整个上党是一片哗然。
曹亮布署的上党防线,抵御十万以下的军队来袭是没有多大的问题的,但超过十万大军的话,整个防线的压力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司马懿如此重兵压境,显然他对并州是志在必得,曹亮此番也是退无可退,必须奋起而战,尽管敌我力量对比相当的悬殊,但曹亮同样有信心来打好这一仗。
曹亮最大的倚仗就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要素尽在并州军掌握之中,那怕司马懿来势汹汹,曹亮也未必就惧怕于他。
尽管曹亮离开并州有一年多的时间,但并州的防御却一直也未曾松懈过,在邓艾石苞羊祜的主持下,整个上党的防御体系堪称是固若金汤。
这一场大战,将会是真正考验上党防线的时刻,这一战,也必将会改变天下的格局。
桓范自兖州而返,出色地完成了说服令狐愚的任务,不过曹亮清楚,王凌这只老狐狸,在没有得到实惠之前,是绝不肯轻举妄动的,所以并州这一战,也将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打败或重创司马懿,才会令王凌有所动作。
只要南北同时举事,相信司马懿必是焦头烂额,应接不睱。
大战在即,曹亮不放心母亲妻儿,于是决定将他们迁往晋阳,晋阳远离前线,暂时将会是安全的,只有上党失守,才会危及晋阳。
到达晋阳之后,并州刺史王基也会照顾他们,而没有羁拌的曹亮,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战斗之中。
第746章
她肚子里的孩子是谁的
自从离开了洛阳,搬家已经成为了习已为常的事,所以曹家一家老小也没有适应不适应一说,曹亮吩咐下来之后,仆人们便开始了忙碌,收拾起了行装。
司马如跑到了曹亮的跟前,问道:“夫君,我们走了,我婶娘该怎么办?”
曹亮一拍额头,这一阵子忙得天昏地暗,他早就把王元姬给忘了,如果不是司马如提起来,曹亮还真不记得在曹家还关押着这么一个俘虏。
曹亮也是在温县的时候见过她两次面,而且还闹了个不小的误会,到了上党之后,为了方便看管,曹亮特地将王元姬关押到曹家所居住的院子里,由任朝南派出专人来看守。
由于没有能够捉到司马炎,单单一个王元姬就没有太大的价值了,曹亮也清楚,拿王元姬来做为人质,肯定是威胁不到司马家什么的,司马家断然不会因为一个女人,而向曹亮进行妥协的。
所以王元姬似乎成为了一个烫手的山芋,握着不是,扔掉也不是,曹亮只能将她关押起来,至于以后怎么办,曹亮还真没想好,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王元姬性格刚烈,动不动就寻死觅活的,曹亮真得很无语,搞得好像他对她真有什么企图似的,所以这一段时间,曹亮几乎没有去接触她,一是为了避嫌,二来曹亮也确实没有时间,就算是羊徽瑜司马如,曹亮也没有见上几面。
现在司马如特意地跑来问曹亮怎么办,曹亮这才想到这茬,于是道:“让她和你们一起到晋阳去吧,让人好生看管着,千万别出什么意外。”
“唯。”司马如很是开心地应了一声,就跑开了。
虽然说司马如已经是脱离了司马家,但和司马家的亲情却是割不断的,司马如的母亲早亡,平时她和婶娘王元姬的关系是极好的,如今到了曹家,司马如成了新妇,王元姬却沦为了阶下囚,她的处境让司马如很是尴尬,放掉她肯定是不行的,司马如只能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照顾她便是。
只不过王元姬似乎并不领情,她对叛逃出司马家的司马如很是不满,对她不是恶言相向,就是白眼相对,司马如没有反驳,只是默默地来照顾好她。
得到了曹亮的准许,司马如很是高兴,毕竟她也知道,上党很快就会陷入战乱之中,战乱是什么状况,曾经亲历过的她是深有体会,如果把王元姬留在这儿,情况将会是十分的危险,所以无论如何,司马如都要想办法把王元姬带走的。
王元姬被关押在这座宅子的偏院里,门口十二个时辰都有人严密看守,禁止任何人接近。
当然司马如例外。
“夫人——”司马如刚出现在门口,两名守卫就赶紧地向她行礼。
司马如轻轻点点头,道:“你们先退下吧,我和婶娘说会话。”
“唯。”两名守卫拱手退了下去。
司马如推门而入,偏院的房间很小,也比较阴暗,房间的陈设更是简单至极,当然这也不是曹家故意地虐待她,那怕就是刘瑛的居所都十分的简陋,和洛阳城里的奢华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相比于一个多月前在温县被擒时,王元姬削瘦了很多,也憔悴了很多,苍白的脸颊,下巴尖得吓人,看到司马如进来,眼神之中充满了不屑与怨忿,重重地哼了一声,把头扭了过去,似乎瞧也不愿意瞧上她一眼。
司马如看到了一眼桌上,下人们端过来的饭菜已经变得冰凉了,看样子,王元姬动也没动。
虽然说饭菜的质量不咋地,和洛阳时家里的饭菜没法比,但估计已经是这里的厨子能做出来最好的饭菜了,而且给王元姬的饭菜,和司马如他们吃的,也是别无二致。
司马如轻声地道:“婶娘,是不是饭菜不合胃口,我吩咐下人重新去做。”
王元姬冷笑一声,道:“我不过是一个阶下之囚,就不劳如夫人你费心了。”
司马如道:“婶娘,你怨我也罢,恨我也好,但你总要吃饭吧,再不吃饭,你身子会垮掉的,我们好歹是一家人,听侄女一句劝,你还是保重身子要紧。”
王元姬尖笑一声,冷冷地道:“一家人?不敢当!我们司马家门风严谨,没有你这样数祖忘典的不肖女!滚出去,别污了我的眼睛!”
司马如克制着自己的眼泪,尽量地不让它掉下来,她轻声地道:“婶娘,我今天来是要告诉你,朝廷的军队要打过来了,这里成为战乱之地,不可久留,你收拾一下,明天就要动身了。”
王元姬一听,顿时两眼发红,大叫道:“不,我不走,我要在这儿等……”话没说完,她便干呕起来,娇弱的身子不住地颤动。
司马如大惊,赶忙上前相扶:“婶娘,你怎么了?”
王元姬拼命地推她:“拿开你的脏手,别碰我……”话音未落,她便昏厥了过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8/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