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3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9/1023


只不过自己想要独霸淮南,自立为王的想法终归是要落空了,请神容易送神难,一旦诸葛恪的军队进入寿春,再想驱逐,那就难了。
可现在大敌当前,王凌也顾不得许多了,保住性命要优先于一切。
于是王凌下令收缩兵力,将驻扎在淮南其他地方的军队全部集中到寿春来,寿春城也进入到了戒备战斗状态,严阵以待。
同时,王凌派人飞报于诸葛恪,请求他派兵救援,里应外合,共破司马懿。
信使派了出去,各军的调动命令也发了出去,寿春城也进入到了临战状态,看到各营各部的人马有条不紊地做着备战的准备,王凌灰黯郁闷的心情这才略微地有些缓解。
寿春可是淮南的第一大城,是魏国东南战线上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多年以来,魏国在寿春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试图把它建成一座坚不可摧的战略堡垒。
王凌担任扬州都督已经有些年头了,他熟悉这里的一切,当他站到寿春城头的时候,一股子豪气油然而生,这里是他的主场,司马懿劳师远征,自己又有何惧哉?
可笑自己先前听到司马懿大军来袭平阿失守的消息,竟然张惶失措,六神无主,看来自己真得有些老了,竟会生出弃城而逃的念头。
弃城而逃?自己又能逃去哪里?只有在寿春,在淮南,才有价值的体现,离开这里,一文不名!
遥想当年,自己也是身经百战,能坐到现在的位置之上,绝非是凭藉着人情世故,而是实打实的战绩,当年面对强敌,他可从来也没有退缩过,如今又怎么可能会生出这么一个可笑的念头来?
他和司马懿,堪称是一对宿命之敌,隔空较劲了这么多年,谁也不服谁,现在,终于有机会和他真正的一战了,那就把命运交给上天吧,寿春之战,也必将会成为一场终极之战,获胜的人,才有机会真正的君临天下!
┄┄┄┄┄┄┄┄┄┄┄┄┄┄┄┄┄┄┄┄┄┄┄┄┄┄┄┄┄
孙礼搭建浮桥的速度相当的快,为了防止淮南军的反扑,孙礼特意地调动了一支精锐的军队先行渡河,驻扎在淮河的南岸,先行构筑了一个有纵深的滩头阵地,这样一来,淮南军就很难破坏司马军搭建浮桥的计划了。
而司马懿的大军,也随着浮桥的搭建成功同步抵达。
正始九年正月初一,司马大军浩浩荡荡地跨越了淮河,向寿春挺进。
司马懿对孙礼的表现相当的满意,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无可挑剔的,这次选拨孙礼为征南大军的正印先锋,堪称是司马懿最为明智的举动。
没有任何人能比孙礼更熟悉淮南,更熟悉王凌了,他在这里担任扬州刺史多年,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对淮南军的布防更是了如指掌。
平阿号称是淮北第一要塞,但在孙礼的指挥下,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打掉了这个桥头堡,为司马大军的顺利进军淮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换作是司马懿本人,也未必有这份能耐,在运筹帷幄谋划大局方面,司马懿确实有过人之处,但真正冲锋陷阵,还得需要孙礼这样的干将才行。
孙礼年轻的时候,就以勇略而称着,为了护驾而只身搏虎,是真正的打虎英雄,在对敌作战上,更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堪称是一员骁猛之将。
如今虽然韶华已逝,双鬓斑白,但面对司马懿的徵召,他依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担任了这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先锋官。
先锋官干得可是苦脏累险的活计,更何况在这种严寒酷冷的环境之下,那怕是年富力强的年轻将领都望而生畏,但孙礼却是勇于担当,而且干得相当漂亮,自然也深得司马懿的讚许。快眼看书阅读_
第823章
兵者,诡道也
之所以选择在年节之时攻击淮南,司马懿自然是经过深思熟悉的,兵者,诡道也,行军打仗,只有出奇才能制胜。
如果当初司马懿拿下令狐愚和曹彪之后,顺势挥师南下,那时的准南,必定是全军戒备,如临大敌,且不说司马懿手中的新兵操练尚未完成没有形成战斗力,就算是真有能征惯战的军队,司马懿也未必会选择南下。
那时的淮南,因为令狐愚和曹彪的出事,已经把他们逼到了不得不反的地步,整个淮南都在严阵以待,如果司马懿顺势打过去,所面对的,必将是一个铜墙铁壁,一根最难啃的硬骨头。
这样的硬仗,司马懿肯定是不会轻易去打的,在耐心方面,司马懿敢说第二,这全天下也没人敢称第一,忍者神龟,那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时间能耗尽一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经过半年的虚耗,淮南军的气势已经是远逊当初了,毕竟半年多的时间天天紧绷着神经,搁谁也受不了啊。
士气低落再加上环境恶劣,所以临近年关的时候,淮南军的防御鬆懈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司马懿等待着的,就是这样的机会。
古代打仗一般不会选择在冬天,由于缺乏相应的保暖装备,在这种极端寒冷的天气下,非战斗减员非常的严重,往往一场寒流袭来,就能冻死一半的人。
尤其是今年普降大雪,天气更冷于往常,在这种情况,王凌和诸葛恪理所当然地认为司马懿不会在这个时候进攻,于是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他们便准备安安心心地过年放大假了。
可惜他们的对手是司马懿,这个脑回路异于常人的对手常常会有异于常人的行止,别人畏惧严寒,司马懿却不怕,他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谋划着这个时间段发起进攻了,事先已经命人秘密地准备了大量的御寒衣物,足以应对冬天的寒冷气候了。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今年冬天的这一场大雪,让气候变得更为寒冷,让司马懿的计划也面临极大的挑战,已经准备好的御寒之物似乎也难以抵挡这股从地狱里吹出来的严寒。
如果继续行动的话,司马军就要面对更多的伤病,更多的非战斗减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作战环境的恶劣必然会令对手出现误判,给司马懿更多的可趁之机。
所以最终司马懿还是决定带兵南下,发起突袭,打王凌一个措手不及。
拿下平阿之后,司马军马不停蹄,强度淮河,趁着王凌还没有回过味来的时候,大军就已经是渡过了淮河,兵分两路,直取寿春。
淮河防线,也一直是司马懿比较忌惮的一道防线,儘管它和吴国的长江防线比起来,不过是一条小水沟罢了,但对于以陆军步骑兵为主的魏队而言,这也相当于一道天堑了。
攻破平阿之后,司马懿下令孙礼加快行军的速度,要不惜一切代价抢在王凌应对之前,强行渡过淮南。
和吴国的军队相比,司马军最不擅长的就是水战了,而强渡淮河能否成功,将关係到后续攻打寿春是否顺利,司马懿还是极为重视的。
此次司马军趁着大雪南下,本是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最大程度上趁虚而入,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平阿,之后再飞速奔淮河,等到王凌接到平阿失守的消息之时,司马军便已经是兵临淮河了,那怕王凌再想组织军队抵抗司马军的渡河行动,恐怕在时间上已经是来不及了。
果然,王凌对司马军的来犯准备不足,平阿失守的消息传到了寿春,王凌是慌得一批,根本就没有勇气发起反击,在淮河上阻击司马军并收复平阿,而是匆匆忙忙地收缩兵力,去固守寿春。
从这个侧面也反映了王凌的心虚和胆怯,他根本就没有和司马懿刚正面的决心和勇气,只是希望依靠苦心经营多年的寿春城来挡住司马军的进攻,或许在王凌的计划中,还有固守待援的想法,他把解决寿春危机的希望,寄託在了吴国的援兵身上。
这个吴王同盟,一直以来也是司马懿认真研究的重点,如果单单是一个王凌,或许司马懿就不会这么的认真来做准备了,毕竟司马懿打败王凌,应当是比较轻鬆的事。
但王凌投降吴国的事,却让司马懿比较忌惮,王凌投降吴国,也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其引起的连锁反应,也必然是司马懿所需要慎重考虑的。
司马懿很清楚,王凌投降吴国,其实是受形势所迫,并非就是他心中所愿,毕竟先前王凌一直想和令狐愚勾结,企图另立曹彪为新君,从这一点上来讲,那时的王凌未必有投降东吴的心思,他指望着淮南和兖州的联合,这样就可以在南线形成纵深,号召天下反司马的同盟起来一起参与到战斗中来。
但随着司马懿雷厉风行地收拾掉令狐愚和曹彪,王凌变得孤掌难鸣了,这个时候他不得不去寻找其他的靠山,那怕是背负叛国的骂名也在所不惜。
王凌需要一个强大的后援,而吴国则是对准南觎觑多年,就如两个心怀鬼胎的人一样,这两方势力很快就结盟了。
不过,就算是寿春的城头插上了吴国的旗号,吴国的势力也难以真正插足于淮南,毕竟王凌需要的只是吴国在关键时候的援助,并不是他死心塌地就去投降吴国,将淮南之地拱手相让。
到目前为止,王凌还是淮南之王,在没有遭受到威胁之前,他是绝对不会容许任何人意图染指淮南的。
所以司马懿迟迟没有进攻淮南,还有这一层原因的考虑,司马懿不想让东吴的军队,过早地参与到淮南的防御之中来,各个击破,才是司马懿需要考虑的方向。
如今吴国的军队远在牛渚,就算是想要增援寿春的话,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这一点对司马懿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快眼看书阅读_
第824章
围城打援
司马懿素来以谋定而后动闻名,别人下棋看三步,司马懿却至少可以看到十步开外,从兖州出发,长途奔袭淮南开始,司马懿就已经准备了好了多个预案,如今轻取平阿,强渡淮河之后,一切局势仍然在司马懿的掌控之中。
王凌在疯狂地收缩兵力,试图固守寿春,王凌经营淮南多年,寿春更是其刻意专营之处,就算是大敌当前,他也不捨得轻易放弃。
不过王凌的这个做法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寿春可不是一般的地盘,而是淮南的首府,一等一的重镇,放弃了寿春,那就等于是放弃了整个淮南,这样的代价,显然是谁也不愿意承担。
王凌的这个举动完全在司马懿的意料之中,所以司马懿在听到王凌收缩兵力死守寿春之后,拈鬚微微一笑,王凌的所做所为,都逃不出他的算计。
这不禁让司马懿有些感慨,他和王凌两个人的岁数,加起来差不多也一百五十岁了,都是打了半辈子的仗,可都还在套路里绕来绕去,一点的新意也没有。
想想之前不久的上党之战,司马懿可没有打得这么轻鬆惬意,儘管他和现在一样,佔据着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但却是处处碰壁,处处受制,糟心的很。
之所以会出现那样的窘境,完全是因为曹亮出乎意料的战术,在曹亮的战术之中,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放弃的,险关要隘,战略重地,统统一弃了之。但这种放弃,却又不是真的放弃,并州军少了防御的负担,却提高了机动作战的能力,曹亮在高速机动之中,连续地歼灭了司马军的两路人马,让司马懿蒙受了重大的损失。
如果让曹亮来守淮南,那么大机率地是会放弃寿春的,而将其主力部队,碾转腾挪于江淮之地,司马懿会被他牵着鼻子走,稍不留神,就会被他狠狠地咬上一口。
这样的打法,无疑让司马懿很是头痛,曹亮军队的机动能力太过于强悍了,司马懿的军队很难追得上他的节奏,而且司马懿最为擅长的分进合击,反倒成了人家各个击破的靶子,可一旦司马懿收缩兵力抱成一团,防御是没有多大问题了,但最大的问题是,你是来进攻的,这么臃肿的阵型,缓慢的移动方式,什么时候才能取得战果?
上党之战,司马懿可谓是吃足了苦头,他半生行军,戎马天下,何时打过这么憋屈的仗,那怕当年在关陇与诸葛亮对垒之时,司马懿坚守不战,看似被动,却处处掌握着主动,活生生地把诸葛亮给拖死了。
可是在曹亮这么一个后生晚辈的面前,司马懿却没有讨到半点的便宜,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真心不爽啊。
还好王凌不是曹亮,淮南也不是并州,王凌这种中规中矩的打法,可是正中司马懿的下怀,司马懿脑子都不用费,就可以制定出围城打援的计划。
寿春防御坚固,粮草储备充足,司马懿就算是强攻,短时间内肯定也是无法拿得下来的,与其如此,倒不如围而不攻,将主力军队抽调出来,先打掉吴国的援军,也算是断了王凌的念想,寿春孤城一座,只要围得久了,不攻自破。
所以,司马懿很快地做出了战略安排,令司马师和王昶率兵十万包围寿春,高垒深壕,只围不打,不过对于企图出城逃亡的军队,司马懿要求司马师要果断地进行阻击,不可使一兵一卒逃出包围圈。
目前王凌撤军固守寿春已成定局,而且寿春如今兵精粮足,城池坚固,王凌肯定不会生出突围的念头,所以司马师和王昶围城之后,只需立一些简单的营栅就可以封锁住寿春的内外交通了。
至于深壕高垒,那就是下一步的计划了,司马懿准备在寿春城的四周,挖上几道深达数丈宽也有数丈的壕沟,这样的壕沟就算是最好的战马也无法跳跃过去,在壕沟的外面,筑以高垒栅栏,一旦修筑成功,那就会彻底地断绝王凌的突围生机,王凌就算是不想死守寿春也没有机会了。
司马懿和孙礼,则率领另外的十万大军,南下迎战吴国的援兵。
┄┄┄┄┄┄┄┄┄┄┄┄┄┄┄┄┄┄┄┄┄┄┄┄┄┄┄┄
实施轮休之后,牛渚的吴军大营自然变得冷清起来,三分之一的吴军行色匆匆地地离开了牛渚,返回了吴中,和家人去共渡这个年节。
而剩下的吴军,也被分为了两批,一批在十天之后轮休。另一批在二十天之后轮休,每批的假期都是十天。
第一批轮休的士兵兴高采烈地回家了,其余的吴兵则是归心似箭,等得望眼欲穿,整个的吴军营地,就连最简单的操练也无法维持了。
对此,诸葛恪倒是毫不在意,平时他手下的军队可是素以军纪严明骁果善战而称着,而此时适逢年节,军纪那怕稍微的鬆懈些,诸葛恪也不会说些什么,因为这个轮休本身就是他所制定的,如今的吴军,三分之一在休假,三分之一在休整,只有三分之一担任战备值班任务。
如此地分配下来,吴军有些懈怠也是十分正常的事。
诸葛恪自己是不准备回家的,虽然他的家也在建业,但自从诸葛恪领兵以来,几乎就没有在家里过一次年了,并不是说他就不想家,不想念自己的妻儿,但每到年节,他更希望和父亲在一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9/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