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4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3/1023

第989章
好饭不怕晚
曹亮看到张统有些拘束,笑了笑,没有勉强,等庆功宴散去之后,单独又宴请了一桌,和张统小酌一番。
张统真没想到自己可以和名震天下的讨逆大都督这般平等而坐,恍恍惚惚,颇有些不太真实的感觉。
“大都督,我……”
曹亮亲自给他满斟了一杯酒,呵呵一笑道:“张兄弟,这里没什么大都督,你我兄弟二人叙叙旧,不必拘束。话说咱们多少年没在一起喝过酒了,今日难得重逢,一醉方休如何?”
张统看到曹亮亲切的模样,仿佛又回到了十年之前,紧张的情绪也就慢慢地消失了,张统本来就是一个健谈的人,打开了话匣子之后,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忆起当年在皇宫里当值的事情,张统是感慨万千。
不知不觉,两人推杯换盏,喝得张统舌头都有些直了,他醉意朦胧地道:“子明兄,当年你邀我一起出征,我……没走,到现在,肠子……都悔青了,你说我目光咋……咋就那么短,如果真跟你混得话,何至于混得这么惨啊?”
曹亮微微一笑,道:“好酒不怕迟,好饭不怕晚,咱们兄弟这不就又在一起了吗?放心吧,以后还会有大好的前程,这天下还是我们的。不过这话又说回来了,以咱们兄弟的交情,你应该早些投奔过来才是,何苦为司马懿去卖命,战场之上,刀剑无眼,真要是有个长短,岂不是平生憾事?”
张统苦笑道:“子明兄,你如今贵为一方诸侯,兄弟我空着手来投奔,那……那多不好意思,所以,我就……寻思着怎么也得送一份大礼,所以我便烧了司马懿的粮草,也送是给子明的见面礼了……”
张统醉得不行了,话刚说完,脑袋砰地砸在了桌子,便再也不醒人事了。
曹亮一听恍然大悟,原本司马军的那一把火,竟然是张统给放的,这把火烧掉了司马军的粮草,也逼得司马懿不得不轻兵冒进想要速战速决,更容易钻进并州军的伏击圈中。
可以说,这把火放的恰当其时,论功劳,放火人可是首功一件,只不过曹亮一直不知道这火是谁放的,现在张统主动地说了出来,曹亮立刻便明白了,张统跟他可是真兄弟,甘愿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来做这件事,要知道,司马懿的军营防备何其之严,张统想要得手,绝非是容易的事,而且事后还得躲过司马军的搜捕,稍有不慎,招来的就是杀身之祸啊!
曹亮命人将张统扶下去休息,又吩咐人将张统的那几名手下传来,细细地问明原委,不禁是感慨万千,张统此举可不光是冒着风险来做,那简直就是在刀尖上起舞,司马懿七万大军,张统若走得迟缓一些,估计连肉酱都剩不下。
张统在曹亮的印象之中,并不是那么有胆色的人,尽管他是名将张辽的孙子,但骨子里却没继承到张辽那一身的虎胆,这次敢做如此凶险的事,也确实证明了张统和自己铁一般的交情,为了送这一份“见面礼”,险些把自己都搭了进去。让曹亮真是感慨万千,毫无疑问,张统是真兄弟,尽管这份友情来得比较晚了,但真如曹亮所说的,好饭不怕晚,关键的时刻,张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们的交情并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淡薄。
次日,曹亮正式宣布了张统的功绩,同时委任张统为河东太守,陈扬、马龙、张进也各有封赏,都是连升数级,比他们在司马军中当一个都尉强过许多。
陈扬马龙张进三人大为感激,要知道司马军的七万骑兵已经是灰飞烟灭了,如果他们当时没有跟随张统办这件大事,恐怕此刻也就成为了炮灰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陈扬他们知道,之所以能够幸免于难,全是仰仗张统的功劳。
此次非但没有遭难,反而是因祸得福,官升数级,想想都有些做梦的感觉。
张统此次立下了大功,官封太守倒也不令人感到意外,但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是,现在河东郡还在司马军的手中,曹亮封张统为河东太守,那岂不是遥领吗?
遥领是三国时期最为普遍的一种官职,无论是魏国蜀国还是吴国,都大量存在遥领的官职,比如姜维就担任凉州刺史,而蜀国一直以来,也从来没有控制过凉州。
说白了,遥领也就是一张空头支票,如果并州军没有拿下河东郡来,那么张统的这个河东太守就等于是一份虚职,空有俸禄,而无实权。
众人都不禁有些莫名,按理说张统虽然是刚刚归降,但人家的功劳却是实打实的,光是放火烧了司马军的粮草,就已经是莫大的功绩了,无论是放在那儿,谁都抹杀不了。
而曹亮却让张统来遥领河东郡,给一个空头官职,这不是画饼充饥,糊弄人吗?
张统倒是无所谓,本来他就是一个降将,现在曹亮已经破格将他提升为二千石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遥领就遥领呗。
不过曹亮却是早有打算,且不说自己和张统的交情,就算是张统此次的功劳,封他一个实职的太守一点也不为过,只不过现在太守之位没有空缺,而且把张统放在边远的小郡曹亮也觉得不太合适,所以曹亮把目光投向了南面的河东郡。
河东郡可是一个大郡,再加上它的地理位置特殊,所以河东太守这个职位相当的重要,尽管现在曹亮还没有打下河东郡来,但他早已将河东郡视为了囊中之物,此番晋阳大捷之后,司马军恐怕也没有能力再守住河东了,曹亮下一步的行动,就是挥师南下,直取河东,最起码得先向司马懿讨还点利息。
第990章
撤军
兵败祁县之后,司马军撤到了介休,但司马懿重伤未愈,整支军队军心涣散,司马师临时担负起了统帅之职,和众将商议了一番,决定撤军到平阳,重整旗鼓。
如今司马军损失了几乎全部的骑兵,在野战方面,处于了绝对的劣势,而他们的大营就扎在介休城下,这样的营寨是很难抵挡并州骑兵的冲击的。
这也就是拿不下介休城的后果,如果司马军此刻可以占据介休城的话,依靠介休城坚固的防御,完全可以挡得住并州骑兵的攻击。
更何况,此次祁县之战对整个司马军的影响是极大的,人心惶惶,斗志涣散,整支军队如同是一盘散沙,那怕此刻他们还有十万大军,但司马师已经无法保证他们有与并州军抗衡的能力了。
撤军已经成为了必须要考虑的事,继续地滞留在介休城下,司马军很可能腹背受敌,遭遇到更大的失败。
尽管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司马师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先撤军,放弃掉他们已经攻占的并州土地,退回到河东平阳,依靠坚固的城池进行固守,暂时也可以稳住司马军的颓势。
总而言之,这次进攻并州,司马军是遭遇到了最为彻底的一次惨败,这样的败仗,甚至让司马军是元气大伤,在未来的几年内,都可能无法再集结起兵马来,第三次进攻并州。
众将似乎也没有不同的意见,现在的战局确实对司马军是大为的不利,介休久攻不克,司马军又遭遇到了祁县之败,更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司马懿也身负重伤,这件事甚至要比损失掉七万骑兵的更为惨重。
要知道,司马懿可是司马军的主心骨,没有他,司马军确实是很难维持下去,如今司马懿重伤不能视事,让整个司马军都是人心离散,撤军已经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了。
还好这个时候并州军并没有主动地发起进攻,这为司马军的撤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否则的话,两军纠缠在一起,司马军想要全身而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至于介休城的守军,司马师倒没有太多的担忧,他们充其量也就是一群缩头乌龟,只凭着介休城坚固的城防苟延残喘,就算借他们几个胆子,也恐怕不敢出城应战,就算是怀马军大举撤离,他们也肯定是不会出城追击的。
让司马师比较担心的,还是并州的骑兵,虽然他没有亲历那场惨绝人寰的大战,但那些幸存者的恐惧眼神之中,便可以得到答案,并州骑兵是何其的可怕。
一支连七万骑兵都挡不往的虎狼之师,司马军十万步兵又焉能挡得住?要知道,这七万骑兵本身就是司马军中主力的存在,是司马懿讨伐并州的关键所在,论战斗力,这七万骑兵尤在十万步兵之上,连这些战斗力强悍的骑兵都败了,司马师真不知道将何以为战?
如果这个时候并州军乘胜而进,对于初掌大权的司马师来说,将会是一个极为严峻的考验。
不过根据斥侯禀报回来的消息,并州军似乎并没有追击的打算,或许他们认为,这一次的大胜已经足够他们喝上几天的庆功酒了,这会儿,并州军的营地必将是陷入到了彻夜的狂欢之中,根本就无暇顾及进攻了。
“鼠目寸光!”司马师很是地朝着祁县方向鄙视了一眼,这一仗固然并州军打得不错,也确实是值得庆贺,但因为庆贺而丧失了扩大战果的机会,那恐怕是最不明智的一个选择了。
斥侯带回来的消息,也让司马师是安心不少,为了这次能够顺利地完成撤军,司马师还是安排了最为精锐的队伍来断后的,不过他也清楚,如果并州军倾尽全力来进攻的话,他手下号称精锐的断后部队恐怕是凶多吉少。
还好并州军没有追来,这也就为司马军全师而退提供了机会。
撤军的命令下达之后,司马军各营各部的兵马都立刻地准备行装,随时准备着出发了。
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混乱自然是难免的,不过总体而言,还是在司马师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不过司马师还有些感慨,如果换作是司马懿此刻来领军,自然要做得比他好上许多,司马师这几年多次跟随司马懿出征,耳濡目染之下,不是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但要是达到司马懿的水平,司马师还是要有很多的东西去学。
关于撤军,司马师也是征求过司马懿的意见的,虽然司马懿现在身体状况很不好,时而昏迷时而清醒,但在司马马懿清醒的时候,司马师还是把撤军的决定告诉了他,由他来定夺。
司马懿对司马师撤军的决定表示首肯,大概就算是司马懿能理事的时候,也会下达撤军的命令,介休已经是一个是非之地了,司马军留驻此地,进退维谷,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唯有撤军,才是一劳永逸解决问题关键所在。
趁兴而来,败兴而回,这大概也是所有司马军将士心里敢想而嘴上不敢说的的话了,想当初十七万步骑挥师北伐,气吞如虎,浩浩荡荡,气势逼人。
而如今撤退之时,却是个个垂头丧气,臊眉耷目,精神萎靡,就连举着的旗帜,都是一副有气无力的模样,司马师看了,都不禁是大皱眉头。
如果是个别的士兵是这个状态,那便正是司马师立威的时候,随便以怠慢军心之罪杀上他几个,便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但现在整支军队都是这个状态,就连领兵的将军一个个都也是唉声叹气,司马师还真没法去惩处谁,总不至于把这十万人个个都排队砍了头去吧?
司马师当然希望指挥一支精神抖擞,战力盎然的军队,但这样的军队先决条件是打一场漂漂亮亮的胜仗,司马师想要重整司马军,那就必须要依靠胜利来提振士气。
但在现阶段,想要做到这一点还真是不太容易。
第991章
跛脚的巨人
现在司马师迫切地需要打一场翻身仗,一是为自己正名,二是为提升军队的士气。
长久以来,司马师一直是活着司马懿的阴影之下的,司马懿的光芒,是他所无法企及的,司马家现在取得的这成就,无一是离不开司马懿的,虽然司马师一直也很努力,但是似乎世人并不认可于他。
在世人的眼中,司马师也就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凭借着父荫,他才能在洛阳的朝堂上混得如鱼得水,许多人认为,离开了司马懿,或许他真得就是一文不名。
这无疑让司马师十分憋屈,从实质上来讲,他并不是那种只知道享受的官二代,司马师是有抱负有野心的,也是有才华的,在年青一辈之中,司马师绝对称得上是跤跤者。
只不过曹亮横空出世,成为了曹魏政坛上最为耀眼的那一个,而做对曹亮最直接的对手的司马师,则成为了曹亮的背景板,惨遭打压,成为了最失意的那一个人。
司马师想要改变自己的形象,想要证明自己不是混吃等死的官二代,那就必须要用胜利来改变人们的观念,让他们看到,司马家族不光有司马懿撑着,那些怕就算是司马懿倒下去了,司马家族也不会倒,他们还将是曹魏的权臣,甚至有篡夺天下的能力。
这次司马懿的负伤是一个意外,但就算是司马懿不负伤,以他七十多岁的高龄,还能够征战几回?司马家总不能指望司马懿一个人包打天下吧?
所以司马懿负伤后,司马师责无旁贷地站了出来,这个时候,司马军必须要有一个领军之人,必须要改变这种一盘散沙的局面。
当然仅仅站出来是不够的,司马师想要成为司马懿那样的主心骨,就必须有拿得出手的战绩来,而不是靠着父亲的余荫来强压众人,服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在这种弱肉强食的军队中。
不过司马军新败,这个时候司马师也没那个胆量挥师反攻,但司马师却觉得,这场并州之战,还没有结束,曹亮挟祁县大战的余威,必定会进犯河东,将战火引向那儿,如果自己能成功地抵御住并州军的这次进攻,也将是立下赫赫的战功了。
所以,这就是司马师力主撤退的最大原因,如果继续地呆在介休,司马军不但是毫无进展,而且遭到并州骑兵的进攻之后,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而退守平阳河东,情况就会大为改观,毕竟陈骞和胡奋在这两郡经营多年,有着很好的底子,城防坚固,可以让司马军无惧并州骑兵的攻击,只要能守住河东郡和平阳郡,那么此次并州之战,就不能算是彻底的失败,最多也就是五五开,算是回到了最初的局面。
在这次的重创之下,司马师已经不再奢望此战能再有什么反击的机会了,只要能守住原先的边界,就已经算是很大的成功了。
司马师虽然没有亲历战场,但这次司马军失败的最大原因已经被找了出来,那就是输在了新式的马具上,这些曹亮新发明出来的马具,对提升骑兵的战斗力有着明显的作用,司马懿只是提升了骑兵的数量,但曹亮却提升了骑兵的质量,而数量和质量的对决,显然是质量占据了上风,最终才导致了司马军骑兵的惨败。
不过即使输了,司马军还是有所收获的,那就是缴获了这些马具,而司马师也亲眼看过这些马具,很简单的玩意,仿制起来并没有什么难度,以现在司马家的财力物力,仿制出几万套来应该是很轻松的事。
从那儿跌倒的,就从那儿爬起来,认识到差距,才有提升的可能,司马懿已经将这些马具的样品送回到了洛阳,想必洛阳的工坊已经在加班加点的赶制这些马具了,也许用不了多久,司马军的骑兵,也都可以装备这些新式的马具,有效地提升骑兵的战斗力,拉小与并州骑兵的差距。
就算不能和久经训练的并州骑兵相比,但最起码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不堪一击。
至于七万骑兵全军覆灭的事,确实对司马家的整体实力有明显的影响,但却不是致命的,毕竟曹亮只拥有一个州,论经济实力,那是完全没法跟拥有七八个州的司马家相提并论的,无论是财力还是人力,司马家都拥有着足够碾压并州的实力,只要假以时日,重新打造出一支骑兵来,也不会是什么难事。
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竭力阻止曹亮的乘胜扩张,必须要保往河东郡和平阳郡,稳固现在双方的战线,为司马骑兵的重建赢得时间。
值得庆幸的是,曹亮还没有发起进攻,这无疑为司马师重新布置防线提供了方便,毕竟平阳距离介休有三百多里的距离,而距离安邑就更远了,以司马军步兵的速度,至少也得行军好几天才能抵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3/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