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4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4/1023


以司马师的计划,原定是避过淮南高热高湿的夏季,在秋天的时候,对吴国发起进攻,但由于种种的原因,进军之事一拖再拖,一直到十月底才完成了战役部署,到了冬月的时候,才准备就绪,正式地投入进攻之中。
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事先没有经过任何准备,完全是临时起意,仓促而行,而需要准备的事又是千头万绪,所以拖延到冬天,也实属无奈。
因为不光是淮南这一路的人马,进攻武昌和江陵的兵马也必须要到位才行,尽管这两路人马只是佯攻,起到牵制作用,但如果连牵制吴军的作用都起不到,淮南的这一路人马孤军深入,只怕是凶多吉少。所以司马昭到达寿春之后,并没有办法立刻进军,他还得同另外的两路人马进行协调,确认胡奋已经向武昌发起进攻,确认王昶已经向江陵方向进军,吴国在长江上游的兵马已经不可能向下游调动了,司马昭才同诸葛诞率军离开了寿春,向东兴方向挺进。
按理说,十一月的淮南,天气还是比较温暖的,不像北方已经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寒冬,在这种天气条件下,行军打仗并不有什么问题。
但今年的天气,却有些反常,司马昭到达淮南之后,就没有看到过太阳了,天空中常是被阴霾所笼罩,时不时地还下点小雨,又湿又冷,让司马昭颇为不习惯。诸葛诞告诉他,淮南这边的天气就是这样,一到冬天,阴雨便是常事,虽然很少结冰,但是比起北方的干冷来,这儿的湿冷似乎更让人难以接受。
司马昭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改变老天爷的脾性,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快地打完这一仗,赶紧从这个鬼地方撤走,现在司马昭特别的怀念洛阳的暖阁,点上一盆火红的炭火,喝上一壶温热的老酒,闲来无事,看看美艳的歌姬轻歌曼舞,那日子才是真正的舒服。
在这种湿冷的天气下,穿什么衣服都觉得不太舒服,更别说是穿着厚重的铁铠了,捂得太厚了,又容易出汗,一出汗,则全是冷汗,湿漉漉地粘在身上,更为以难受了。
魏军大多数的人都来自北方,显然对这种湿冷的天气很不习惯,个个是怨声载道,士气低迷。
按理说这种状态下,应当是休兵罢战,等到天气好转之后,再行进军,但是司马师似乎等不及,毕竟他们是要趁着吴国国丧之时,发起进攻,其实现在发起进攻,已经是有些迟了,若再等到明年,吴国朝野从孙权之死的哀恸之中恢复过来,这样进攻的机会也就彻底地丧失了。所以远在洛阳的司马师一再下令催促,要他们趁着寒冬腊月到来之前,拿下东兴,抢占濡须坞,为明年进军建业创造一个有利的条件。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魏军水陆并进,沿着巢湖向南进军,不过水军例来不是魏军的强项,所以这次攻打东兴,进攻的主力依然还是步骑兵,水军只是负责押运粮草以及军械装备的,步兵主力经过合肥新城,对东兴二城发起了进攻。
东兴二城依山而筑,地势十分的险要,吴军又在濡须水上,修筑了大堤,如此一来,魏军的水军船队,到达东兴之后,就变得寸步难行了,只有攻破东兴二城,破坏掉濡须大堤,魏军才有可能继续地向前推进。
诸葛诞屯兵在东关北面的陈塘,派前部督韩综和乐安太守桓嘉各率五千兵马,分别去攻打东关和西关。
东兴二城依山环水,地形险要,魏军想要攻城,首先就必须跨过濡须水,诸葛诞下令在水上搭建浮桥,直通吴军新修的大堤,抢夺大堤之后,再沿着大堤向相连的东关和西关发起进攻。
大堤上原本是驻守着吴国的军队的,只不过数量有限,他们在魏国搭建浮桥之时,频频地向魏军射箭,倒是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魏军搭建浮桥的速度。
诸葛诞一看不行啊,连一个浮桥搭建起来都这么费劲,拿下东兴那得猴年马月呀,
魏国七万大军拥挤在陈塘,地形狭隘,根本就施展不开,必须尽快地将浮桥搭建起来,夺下大堤,才能对东关和西关构成攻势。
于是诸葛诞调集来几十艘战船,每艘战船上都满载了弓箭兵,集中火力向大堤上射箭,以压制大堤上的吴国守军。
这一招果然奏效,魏军是万箭齐发,射得守堤吴军连头都抬不起来,这样搭建浮桥的进度就不再受到影响,很快魏军就在濡须水上,建造起了四座浮桥,步兵沿着浮桥,很快地攻上了大堤。
吴军势单力孤,难以抵抗,只能是放弃了大堤,退守东关和西关,凭险据守。
魏军抢占大堤之后,便沿着大堤向东关和西关发起了进攻。
这道大堤虽然修筑的又宽又厚,但再怎么说它也仅仅只是一道堤坝,不可能成为宽阔的大道,大堤最宽处,也仅仅只是能容纳四匹马车通行而已,这样魏军虽然兵多将广,但受大堤的影响,只能拥挤在一起,这样的攻城力度就变得有限的多了。
留略在东关,全端在西关,两边可以遥遥相望,诸葛恪监造的这两座要塞,堪称是铜墙铁壁,防御设施齐备,这样坚固的城池那怕是守军数量有限,魏军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攻克。诸葛诞下令发起强攻,地势狭窄大军没办法施展开,那就提升攻击的强度,让魏军一天十二个时辰不间断发起进攻,日夜不停轮番进攻,反正魏军人多的事,前面的人伤亡了,后面的立刻顶上便是。
这样的攻击方式,就是要打得守军疲惫不堪,这样才能找出吴军防守的漏洞来,拿下东兴二城。
第1162章
韩当之子
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魏军云集于大堤之上,不分昼夜地发起进攻。
白天的时候,人潮如涌,在东关和西关之间的大堤上,密密麻麻如蝗似蚁,远远望去,仿佛成为了道人堤。
而到了夜间的时候,无数的火把将这条大堤照如白昼,灯火通明,尽管有雾气阻隔,但几十里外,仍然可以看到这儿火光冲天。
由于地形狭隘的缘故,魏军兵马虽多,但却无法展开大范围的攻击,只能是派出小股的部队,去攻打东关和西关二城。这样的攻城方式,显然是无法撼动东兴的防御的,东关和西关两座城池,全部建在险峻的山腰之上,背山面水,全端和留略只需要坚守面向大堤的一面,就不用担心魏军会攻上来。
这样的守城战,无疑是比较轻松的,别看魏军来势汹汹,但每次投入进攻的兵力非常的有限,而东关和西关的城墙又比较高大坚固,吴军以逸待劳,在城上只需要用弓箭,就可以封死魏军的攻击方向,他们不停地射杀着魏军士兵,以阻止魏兵向关城的接近。
魏兵则使用着盾牌,阻挡着吴军的箭矢,只不过刚下过雨的大堤十分的泥泞,让魏军的前进变得比较艰难。吴军在修筑大堤之时,使用的是这里比较常见的红黏土,这种土质粘合性比较强,干的时候坚硬如铁,湿的时候泥浆如胶,用这种土质修筑的大堤,可以有效地防范溃堤的风险。
而现在正当雨季,大堤表面的这层泥土被雨水浸泡过了,不但又湿又滑,而且十分粘脚,一旦陷入到泥坑之中,寸步难行,许多的魏兵不明情况,盲目地向前冲去,一不留神就陷入到了泥坑之中,甚至小半条腿都陷进去了,如果没有别人援手的话,自己根本就没有办法把脚从泥坑之中拨出来。
吴军在修筑大堤之时,也并没有考虑过利用红黏土阻敌的问题,他们使用红黏土,更多是为了保证大堤的坚固程度,但此刻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让留略和全端是喜出望外,看来天时地利都站在他们这边,魏军想要攻破东兴二城,试比登天还难。
泥泞的道路也确实让魏军是行动困难,也更让大堤上是拥挤不堪,为了填平道路,魏军不得不将一些干草铺到路面上,这样便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
可就算是攻到了东关和西关的城下,那高大的城墙也令魏兵感到绝望,毕竟在这么狭隘的地方,魏军所拥有的重型攻城装备根本就没法使用,魏军也只能是凭借着最为简陋的云梯来攻打城池。但是守城吴军非常强悍,他们不光配备了弓箭,还准备了大量的滚木擂石,只要魏军一接近到城下,城上便是乱箭齐发,木石俱下,这些攻城的魏军非死即伤,根本就无法在城下立足,更别说攻上城头了。
城下魏军的尸体越来越多了,本来道路就狭窄,尸体一多,魏军就更难通行了,所以负责指挥攻打东关的韩综下令将这些尸体扔下大堤去,好给后面的队伍提供好一些的路况。
韩综原本是东吴大将韩当之子,韩当死后,韩综继承了他昭武将军的位子,统领其部曲,镇守武昌。不过韩综淫乱不轨,有人将他给举报给了孙权,虽然孙权看在韩当的面子上,没有深究此事,但韩综却是心怀恐惧,带领母亲、家属、部曲数千人投奔魏国,魏用为将军,封广阳侯。
投降魏国之后,韩综便一直在诸葛诞的帐下任前部督,数度侵入东吴,心甘情愿地为魏国出力卖命,让孙权是引为大恨。
别的人到还罢了,韩综乃是韩当之子,而韩当和程普,那可是东吴的老臣子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征伐四方,屡建奇功,为东吴开国之功臣,深得孙权的器重。
但孙权都没想到,如此忠心耿耿的老臣,竟然生出了韩综这样的叛逆,就在韩当死后不久,韩综就带着韩当的尸体及母亲妻子部曲叛逃到了魏国,也不知韩当在九泉之下同,能不能瞑目。
韩当估计知情的话,棺材板都恐怕压不住了,如此大逆不孝之辈,天底下都恐怕是绝无仅有。
韩综降魏之后,表现的尤为积极,数度进攻吴国,残害百姓,孙权对他是恨之入骨,
曾下令有诛杀韩综者,赏万金,封千户,可见孙权对他是何等的切齿。
其实韩综也实属无奈,在东吴之时,他是功臣韩当之后,做为官二代,韩综自然是耀武扬威,横行无忌,所以才会遭到别人的弹劾。
而到了魏国,虽然魏国对投降的吴国将领大多会重用,但韩综在这里无依无靠,只能是夹着尾巴做人,而且为了讨好上司诸葛诞,韩综更是不惜杀戮东吴的人进行巴结。
所以这次韩综被任命为前部先锋之后,表现地更为积极踊跃,率领军队是不遗余力地来攻打东关。
东关守城的留略远远地瞧见了韩综,亦是气愤不已,这种叛国逆臣,理当诛灭九族,为死难的江东将士及江东百姓报仇雪恨。
留略特意地吩咐弓箭手集中起来,对着韩综一齐地射去,欲结果他的性命。
不过韩综向来很鬼,他也知道自己的所做所为,早已在江东引起了众怒,江东将士,无不想杀他而后快,所以这种情况下,韩综当然不会以身犯险,他虽然担任先锋官,却从来也不身先士卒,往往藏在魏军的身后,督促魏军前去进攻。韩综自己选的位置,往往也是十分安全的,城上的吴军虽然看得到他,但相隔一箭之远,就算是吴军拼尽全力,也不可能射中他,韩综小心使得万年船,他可不想自己稀里糊涂地就丢掉了性命。
到是韩综所指挥的军队,冲锋的势头很猛,他们对着东关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前仆后继,舍身忘死,白天攻不下来,晚上继续地挑灯夜战,不拿下东关来,他们誓不罢休!
第1163章
屡攻不克
这种连轴转的攻击方式,非常适用于现在的这种情况,魏军人多,但受地势影响,人多的优势根本就发挥不出来,所以他们才采用轮班进攻的方式,不断地向吴军进行施压,只要守军稍有松懈,他们便可以趁势攻上城去。
这种战法也叫疲劳战法,采用高饱和度的攻击方式,来拖垮守军,别看吴军现在精气神挺足的,连续地没日没夜的战斗,肯定会精疲力竭的,这世上没有铁人,那怕再斗志昂扬的战士,也是需要吃饭和休息的,任何人也不例外。
依靠正面的强攻,魏军是很难拿下东关和西关的,也只有通过这种轮班作战的方式,才有可能拖垮吴军的斗志。
毕竟魏军人数占优,每次投入的兵力有限,大部分人都处于休息的状态,轮番上阵,那怕是黑夜白天颠倒,对他们而言,也没有什么影响。而吴军毕竟人数有限,他们防守的时候,必然是全员上阵,把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都利用上,最初的作战时,斗志必然昂扬,士气必然很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斗志必然低落,士气也会随着萎靡,只要魏军持之以恒地发起进攻,拿下这两座关城,也不过是迟早的事。
诸葛诞和司马昭也到达了大堤之上,并在大堤中间设下帅帐,进行督战,这仗都连续地打了三天了,但魏军的攻势却毫无进展,这不禁让诸葛诞暗暗有些心焦。
现在他担心的是吴军的援兵,东兴这边发生战斗,吴国那边肯定是会派兵救援的,如果魏军能趁着吴军援兵到达之前,首先攻下东兴二城,这样他们就可以占据一个极为有利的战略位置,但如果不能拿下东兴二城的话,魏军很可能会受到三面之敌的夹击,这样的形势就会变得极为的不利。但是拿下东兴二城,又谈何容易,吴军在此建造要塞,自然是做了充分的战斗准备的,那怕魏军采用轮番进攻日夜不停的方式,但吴军恐怕对此也早有预案,魏军的这个战术方案很难得逞。
再加上现在的天气真是糟糕透顶了,自从他们出兵以来,淮南地区就一直是阴雨不断,恶劣的天气加上泥泞不堪的道路,让魏军的行动变得迟缓而困难,本来应该是速战速决的战斗,却仿佛被拖入了泥潭之中,举步为艰。
司马昭也没有想到战斗竟然会是如此地艰难,此次从洛阳出发,司马昭可是顶着监军的头衔,代司马师亲征的,如今司马师位高权重,身份特殊,再加上朝中的事务繁杂,所以才会把领军出征的指挥权交给了司马昭,要他和前线的将领相配合,打出一场漂亮的仗来。
司马昭离京之时,也是踌躇满志,信心满满,这可是他真正意义上第一次独立地领军作战,以前出征,他可一直都是配角,被父兄的光环所笼罩,没有什么存在感。
而这次不同,司马昭成为了伐吴大军的最高统帅,所有的军队都受他辖制,这次司马昭暗暗发誓,一定要搞出一点名堂来,为司马师排忧解难,也为司马家的大业,可以蓬勃发展。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司马昭打响了东兴之战后,才发现原来整个战役的走向并不象他想象地那般理想,到目前为止,他们也仅仅只是搭建了四座浮桥,占据了没有防御设置的一条大堤,而处于大堤两端的东关和西关,那怕魏军竭尽全力,却也无法拿下来。
战斗进入到了极为胶着的状态,那怕有智将称号的诸葛诞也是无计可施,只能是采用最笨的攻击方法,日夜不停地发起轮番攻击。
诸葛诞是琅琊人,和蜀汉丞相诸葛亮是不出五服的兄弟,而诸葛瑾更是诸葛亮的亲兄弟,诸葛一门三杰,分别效力于魏蜀吴三国,而且全部是位极人臣,诸葛亮自然是不必说了,他在蜀国的位子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绝对是大腕之中的大腕,诸葛瑾在东吴也是位高权重,位居大将之位,其子诸葛恪更是成为托孤辅政的权臣,而诸葛诞虽然位置稍逊一筹,但也做到了征东大将军扬州都督,真正的封疆大吏。
世人常谓诸葛三杰,蜀得一龙,吴得一虎,魏得一狗,尽管说诸葛家族在三国时期并不是最牛逼的家族,但绝对是最独一无二的家族,因为他们在三国之中,都有子弟盛极一时,风光无限。
诸葛诞在魏国素有智将之称,那在名将辈出的魏国坐上征东将军的高位,也足见其能力过人,平定王凌叛乱的时候,诸葛诞就立下过奇功,虽然他不是司马氏的嫡系心腹,但在朝中也拥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司马师委任他为扬州都督,坐镇一方,还是对其十分器重的。
这次主张趁吴国国丧之时伐吴,诸葛诞还精心地做了一个战略计划,司马师看后,深以为然,所以在东线,诸葛诞是做为主将的,就算司马昭身为监军,代司马师统领三军,但在行军打仗上面,还是倚重于诸葛诞的,毕竟司马昭人生地不熟,对淮南的军事不甚了解。
诸葛诞虽然在平定王凌之后,就一直担任征东将军扬州都督,坐镇淮南也有几年的时间了,而且他对此次的出兵,也做了精心的准备,但是在时间上,显然与诸葛诞原先的计划有所偏差。
在原先的计划之中,诸葛诞认为最理想的出兵月份是九月,秋高气爽,正好可以避开淮南最为炎热的夏季和湿冷的冬季。可是洛阳那边行动拖沓,一直到十一月的时候才完成了进攻的布署,而这个时候,最好的进攻时间已经错过了。
而且今年又遭遇到了数年来最为严重的阴雨天气,连日的冷雨让道路变得泥泞,士兵们也是怨声载道,这样的天气之下打仗,确实也是比较困难的,拿不下东兴二城,诸葛诞也是无可奈何。
第1164章
雪上加霜
而且公似乎也不作美,原本已经是糟糕透顶的阴雨气变得更为恶劣起来,冷雨之中,夹杂着雪片,让气变得更为地寒冷。
魏军在此之前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由于开战时间已经拖延到了冬季,所以魏军准备了大量的御寒衣物,以防备冬的酷寒。
但是魏军的衣服虽然穿得厚了,但却不具备防雨的功能,厚重的冬衣被雨水浇湿之后,又冷又重,配上沉重的铁盔铁铠,分量简直不知道增加了多少,人人都不堪重负,让行动都变得迟缓起来。
更为艰难的是,被淋湿的冬衣又沉重又湿冷,许多人都给冻坏了,而他们又不敢在这大冷的脱掉衣服,只能是在冰冷之中苦捱着苦撑着。
这样的状态让魏军的进攻变得更为的乏力,恶劣的气配上泥泞的道路,还有顽强的守军,让前来攻城的魏军看不到任何的希望,望着烟雨蒙蒙之中的关城,一个个垂头丧气,摇头叹息。
不是他们不尽力,而是现在的气和路况都太糟糕了,打仗讲究的是时地利人和,这三样他们一样也没有占到,想要攻克东关和西关,确实是是困难重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4/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