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5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8/1023


钟会直接就打断了他,沉声地道“许仪身为先锋,罔顾军令,擅自行事,造成三千将士埋骨于此,罪责难逃,依军法处置,斩立决,来人,推出去斩首!”
许仪顿时便懵了,都说钟会治军严厉,对谁也不留半点的情面,就连半点分辩的机会都不给许仪,一见面就下令处决他,许仪张口结舌,彻底地傻了眼。
刀斧手直接上前,擒下许仪便往外走,许仪这才缓过神来,用力挣脱了刀斧手,也就是许仪膀大腰圆有,力气无胜常人,两名刀斧手根本就按压不住他。
许仪挣脱之后,跪倒在了钟会的面前,大叫道“将军饶命!”
诸将见之,也纷纷相劝,道“钟将军,其父许褚有功于朝廷,还望将军恕之。”
钟会冷笑一声道“许褚有功于朝廷,朝廷自然不可能埋没于他,现在许仪的爵位不就是朝廷的封赏吗?如今许仪失责,造成三千将士阵亡,军法岂能因人而废,尔等休要多言,许仪定斩不赦!”
夏侯咸和许仪私底下交情不错,也上前为之求情,道“将军,许仪终究是功臣之后,何不请示大将军之后再做决定?”
钟会怒道“军法不明,何以行事?本将军身负重责,持节行事,自然有先斩后奏之权,今日不杀许仪,何以告慰死难的三千英魂,尔等休得再为他求情,若有再言者,一律同罪!”
这下也就再没有敢给许仪求情了,许仪也知道自己今日是死罪难逃,瘫坐在地,彻底地绝望了。
许仪倒在不起,两名刀斧手都拖他不起,只好再调两个人来,连拖带拉,把许仪押了下去。
不多时,刀斧手便捧了许仪的人头上前,那颗硕大的脑袋上还鲜血淋漓,众将悚然,纷纷低头,无人再敢违逆钟会。
以前钟会治军严厉,也杀过不少的人,但大多是一些小官小吏,无足轻重,人们也就不以为然,但今天不一样,虽然许仪只是牙门将的职位,但毕竟他可是继承了许褚牟乡侯的爵位,乡侯的爵位仅次于县候,在朝廷之中,也是极高的,钟会不留半分情面将其斩杀,试想一下,其他人有那么高的面子吗?
于是众将悚然惊恐,再不敢有半分的怠慢之心,钟会这种严厉的手段,如果自己一不小心违反的军令,许仪就是活生生的榜样啊。
钟会命人将许仪的人头和尸身收殓了,运回洛阳去安葬。处斩许仪,是按军法行事,人死之后,就得按礼制安葬了,许仪不是普通的庶民,他贵为乡侯,自当按乡侯的礼仪进行安葬。
至于其他的阵亡将士,钟会则命人在原地挖了几个大坑,就地安葬。同时钟会写好奏报,将此事的前因后果俱都写明,命人呈报给了司马师。
奏报之中,钟会也主动地承担了一些责任,许仪违反军令,虽然斩首正法,但自己也有用人不察,监管不利之责,请求司马师予以处治。
司马师很快送来了回复,称钟会处治极当,许仪违反军令,按律当斩,司马师表示支持,同时告诫钟会,曹亮极为狡诈,诡计多端,进军途中,要小心行事。
第1306章
退而求其次
许仪的生死,对于司马师来,自然是无足轻重的,许禇是朝廷的功臣不假,但他不过是曹操的手下,并不是司马家的下属,司马师自然无需去体恤于他。
至于乡侯的爵位,那在朝中一抓便是一大把,并没有什么稀罕的,死上一个两个,反而能减轻一下朝廷的负担,反正许仪是因罪被杀的,那么他死之后,爵位也就自然给削夺了,不能再继承给他的子孙了。
反倒是司马师对钟会的这种态度极为欣赏,治军就是要铁面无私才行,处处顾及人情脸面,那军法的威严何在?钟会治军严谨,军队纪律才严明,只有军纪严明的军队,才有更强的战斗力。
高邑的这场战斗,虽然司马军伤亡了三千人,但这并不足以动摇司马师的信心,区区三千人,和十几万大军比起来,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损失些皮毛,还达不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司马师当然是浑不在意了。
这次的失败责任,毫无疑问是许仪来承担的,他罔顾军令,冒然追击,最终导致了这次战斗的失败,所以他被斩杀,也是罪有应得的。
经过此次战斗,其他的将领必将会汲取教训,不再轻兵冒进,这自然也就不再轻易地中并州军的计了。
钟会在此次战斗中,处置是极为恰当的,如果不是他的及时救援,前部的人马很可能就会全军覆灭,也就是钟会至少挽救了七千饶性命,而且钟会在完成救援之后,极为冷静,并没有对撤退之中并州军进行盲目的追击,避免了遭遇再次被伏击的危险。
司马师需要的,就是像钟会这样既能雷厉风行果决刚毅,又谨慎微虑事周详的领军主将,所以司马师没有对钟会进行任何的责罚,而是叮嘱他心从事,按照既定的方向前进。
有司马师的支持,钟会的信心更为充实了,他下令在高邑宿营休整一日,召集诸将议事,再一次地严明军纪,要求诸将必须要做到令行禁止,不管何人,只要违反军令,许仪就是例子,绝不姑息。
钟会还特别的强调,以后也绝不容许出现为罪将求请之事,钟会要处斩许仪,一大堆人都围在那儿给许仪求情,成何体统?钟会身为主将,言出法随,如此多的人来挑战他的权威,让钟会很是不爽。
不是钟会和许仪有仇,非得置许仪于死地不成,如果钟会和许仪往有就有怨隙的话,那么先锋的职位肯定是轮不到许仪的,钟会这个人例来是睚眦必报,谁和他有仇,那绝对是逮着机会就把对方往死里整。
钟会出身名门,仕途上更是一帆风顺,书法造诣极高,《世语新语》中曾记载过这样的故事:当初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后来做了高官的钟会再次造访嵇康,嵇康理都不理,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炉火熊熊,嵇康手起锤落,一副旁若无饶样子。钟会终是觉得无趣,于是悻悻地决定离开。嵇康在这个时候终于话了,他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对这次造访觉得丢了面子,深深怀恨在心。
后来因为吕安之案,嵇康也牵涉其中,钟会便在司马昭的面前进献谗言,让本来就对嵇康很是不满的司马昭下令处死了嵇康和吕安。当然,这是后话,不过也佐证了钟会睚眦必报的人之径。
如今钟会执意要杀许仪,也不过是因为钟会急欲在军中立威,他虽然担任了两年多的河北都督,但却从未在中军体系之中任职,此次以征北将军的身份领衔先锋军,还是有很多人不服气的,认为钟会没有那个资格。
想要在军中立威,最好的方法就是斩敌立功,但斩敌立功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尤其是面对实力非常强大的并州军,想要立功谈何容易。
那么钟会只能是退而求其次,选择杀人来立威,杀什么人呢,自然那些违反军令的人,只有做到令行禁止,言出法随,那样才能震慑部下,让众人害怕。
其实整件事只能算是许仪倒楣,钟会急欲需要杀人立威,而他却好死不活的撞到了枪口上,违反军令再加上吃了败仗,二罪归一,许仪的脑袋注定是保不住的。
处斩了许仪,钟会的目的显然是达到了,整个军队面貌都肃然为之改变,那些原本还有些散漫的将领一个个变得紧张起来,对待钟会的态度也恭敬了许多。
杀一而儆百,钟会满意这件事带来的效果,许仪只不过是他手中的一枚棋子,舍掉也没有什么可心疼的之外,许仪之死,能给钟会带来足够的威望,他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接下来,钟会任命胡烈为前军统领,并从后军之中抽调三千人补充了前军的所缺,让前军的编制仍为一万人。
胡烈是胡遵之子,胡奋的弟弟,当年胡遵兵败并州,被并州军所生擒,迫不得已,投降了曹亮,不过胡奋和胡烈等兄弟六人并未受到牵连,而是继续得到了司马氏的重用,尤其是胡奋,担任了镇南将军,为了司马师的军中大员朝中新贵,权力灸手可热。
而此次胡烈也是以护军将军的身份随同司马师出征冀州,并委派到了钟会的麾下,只要此次立下了军功,加官晋爵,自不在话下。
至于胡遵,被迫投降了曹亮之后,也并没有受到重用,没两年就染病身亡了,在许多人看来,胡遵成为晚节不保的典型,早知如此下场,还不如战死疆场,马革裹尸,至少也能搏个好名声不是。
胡烈担任先锋之后,更是信心满满,率领着前部人马,遵照钟会的命令,一路向真定方向杀去,气势汹汹,所向无担
第1307章
一片废墟
胡烈虽然性子比较急,和许仪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他的脑子却是比许仪好使得多,尽管了上面有着和钟会地位差不多的兄长胡奋罩着,但胡烈却从来不敢妄自尊大,对钟会是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对钟会的安排相当的服从,先前就算钟会让他殿后,都毫无怨言。
相比之下,许仪就属于那种脑子一根筋了,许褚当初是曹操的红人不假,他也为曹魏的江山立下过不少汗马功劳不假,但那些都是老黄历了,明眼人都知道,如今司马氏大权独揽,很快这曹姓的江山就要易主了,想要继续飞黄腾达,那就得紧抱着新的大腿不放才是,一朝子一朝臣,过去的功劳薄已经翻篇了,许仪还想把它当成护身符,简直就是大的笑话。
这方面胡烈就要比许仪务实的多,胡烈以护军的身份去殿后,换作其他的人,多半会心怀不满,甚至是消极怠工,但胡烈非但没有半句的怨言,反而是任劳任怨,扎扎实实地做好殿后的事务,紧跟着钟会的步伐,言听计从。
正因为如此,此次许仪获罪伏诛之后,先锋出缺,钟会首先想到的不是别人,而是负责殿后的胡烈,所以胡烈顺理成章地完成了逆袭,从默默无闻的殿后者成为了新的先锋官。
这让夏侯咸田章等人很是嫉妒,凭啥先锋官出缺时没有轮到他们这些中军的将领反而是轮到令后的胡烈,他们很是费解。
论战力,大家都是半斤八两,论智谋,性格急躁的胡烈比许仪也好不到那儿去,钟会选人失当话,没准就是诞生下一个许仪。
可钟会并没有理会众饶闲言碎语,非常坚定地选择了胡烈。如今钟会的威望在军中已经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管他做出什么决定,都无人敢再去质疑,当然这是指当着钟会的面,至于私底下,不满的人多了去,不过也只能是背地下私下议论,根本就不敢把话传到钟会的耳朵里。
胡烈当然更不会去理会这些质疑声,他只要有钟会的支持就足够了,至于其他的人,胡烈甚至懒得理会他们,他只需要依够自己的实力来证明这一切,就可以让许多人闭上嘴了。
继续地向北而行,过了赵国,就进入到了常山郡境内,距离司马军的目标真定,已经是不远了。
胡烈严格的遵循着钟会的命令,压制着先锋营的速度,让它尽可能地与钟会的大军保持着十里之内的距离,并时刻派人与钟会保持着联络,不致于让讯息丢失。
而钟会也是严格地控制着整个先锋军的速度,让它与司马师的大军保持着至多半日的行程,这样别是并州军股人马的袭击了,就算是曹亮倾巢而出,也未必能奈何得了他们,反而是容易被司马师捉住机会,杀曹亮一个措手不及。
这样的行军方式,虽然比较刻板,但却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各路人马的安全,不管歼敌的数量的多少,自己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许仪正是不遵守钟会的要求,冒然地进行追击,最终才掉入到了并州军的陷井之中,如果许仪恪守规定,将先头部队和主力部队之间的距离保持在十里之内,那么就算先头部队遭遇到大规模的敌袭,主力部队也会在极短时间内增援赶到,不会造成任何大的损失。
有了许仪的前车之鉴,胡烈自然也不敢冒然出击,整个行军的过程是循规蹈矩,按步就班,进展地十分顺利。
奇怪的是,并州军在高邑之战后,突然间就消声匿迹了,一路之上,再没有遭遇过,直到胡烈抵达了真定城下,也再没有看到并州军的踪影。
此刻的真定城,早已经是一座废城了,当时冀州军撤离真定的时候,常山太守杜奇奉吕昭的命令,已经将真定付之一炬了,杜奇生怕烧不干净,特意地在城内堆放了不少的干草木头等引火之物,并四处点火,大火熊熊燃烧了好几,直到那场大雨的时候才熄灭,即使被雨淋灭了,但整个城池早已是面目全非,再无一座完整的房舍,就连城墙,都在烈火的烘烤之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倾斜和倒塌。
胡烈望着已经被毁弃的城池,莫名感慨,当初为了阻击并州军,冀州军不惜将重金打造的城池给焚毁,现在等到司马军前来接收,却已经没有任何的价值了,就算是重建,不但花费巨大,而且在短时间内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现在冀州北部的城池,大部分毁于了烈火,而州城信都则是毁了水灾,水火无情啊,此刻冀北,真是赤地千里,了无人烟,要知道,冀州历来可是魏国的最繁华富庶之地,经过战火的蹫躏之后,想要恢复生息,恐怕没有几十年的时间是很难实现的。
真定没有任何的并州军驻守,看来这么一座废城,并州军也早就把它给放弃了,胡烈命人迅速地通传给钟会。
由于相隔只有十里的距离,钟会很快就赶到了真定城下,虽然钟会事先早就得到了真定城被焚毁的消息,可亲眼看到真定的荒凉的模样,钟会也还是不禁感慨万千。
当时钟会远在邺城,对冀北的军事是鞭长莫及,吕昭倒是和他有过联系,也提及到了放弃诸城集中兵力守信都的计划,当时整个冀州北部的形势极为的紧张,坚壁清野恐怕是唯一的办法了。
可现在重回冀北,钟会却不得不面对满目疮荑的局面。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收复真定只是一个方面,司马军的真正目的,还是要消灭盘距在冀北的并州军,可现在真定一带根本就没有并州军的踪迹,他们显然是扑了个空,接下来,将向何处进军,这无疑又将是一个新的问题了。
钟会一方面派出斥侯四处侦察,一方面传信给司马师,希望司马师尽快可以赶到真定,共商大计。
第1308章
阴沟里的老鼠
司马师的大军与钟会的前部人马始终保持着半日左右的路程,接到了钟会的禀报之后,司马师加快了行程,大约在两个时辰之后,便赶到了真定,与钟会会合。
司马师倒是没有纠结于真定的这片废墟,在司马师看来,只要是为了最终的胜利,付出任何的代价都是值得的,司马师只是冷漠地在真定废墟上看了一圈,然后便返回了中军大帐。
十几万的人马集结于此,但却找不到对手,司马师脸色并不好看。
冀州北部的所有重要城池基本上都遭到了毁弃,所以并州军进入冀州之后,也无需去驻守这些城池了,冀州幅员广阔,如果并州军刻意地躲藏起来,避而不战,这倒还真是一个难题,并州军的机动能力极强,想要找到他们并不容易。
可是不找到并州军,接下来的仗怎么打,难道司马师就一直陪着曹亮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而且关键是曹亮这只老鼠太狡猾,司马师就算是使出全力,也照样被他耍得团团转,高邑之战,虽然是许仪犯了轻兵冒进的错误,但归根结底,还是曹亮过于的狡诈多端,才让许仪中了圈套,让司马军损失了三千多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8/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