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5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4/1023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离开帐蓬,烈火吞噬着一切,有人还没来得及爬出帐蓬呢,就已经被烈火所吞噬了,整个营地之中,许多身上看火的士兵在绝望地哀嚎着,翻滚着,直至被烧成一截木炭。
那些逃出来的冀州兵还没有来得及庆幸呢,刀光一闪,就命丧黄泉了,只怕到死他们也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
整个营寨之中一片混乱,当然真正混乱的只是冀州军,并州军则是组织有序,分工明确,他们就如同是潜藏在黑夜之中的猎手,伺机而动,一旦发现猎物,就会毫不留情地扑杀之,下手凌厉,既快又狠,根本就连一点反应的时间都不给对方留下。
冀州军完全懵了,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并州军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地杀上来,他们四散而逃,妄图冲出一条生路来。
但王濬丝毫不给他们逃生的机会,早就命人将出口给封锁住了,冀州军慌乱之中想要逃生,完全没有机会。
这样险要的营寨其实也是一柄双刃剑,正常的情况之下,凭险据守,敌人很难攻得上来。但此刻并州军控制了营寨,仿佛这里变成了一座囚牢,死死的将冀州军困在这里,不得脱身。
绝望之下,许多冀州兵朝着悬崖那边跑去,身后的追兵则是紧咬不放,慌不择路之下,许多的冀州兵选择了从悬崖上跳下去。
悬崖下是万丈的深渊,就算有涧水,这么高的高度跳下去,水面的冲击力何其之大,跳下去的人非死即伤,很难有幸存者。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留在山上,那更是死路一条,他们压根儿就不可能是并州军的对手,跳到悬崖下面的水中,或许还有一线的生机。
那些被逼到绝路上的冀州军纷纷跳水,倒如同下饺子一样热闹,并州军追到了悬崖的边上,并不多上百个冀州兵选择了跳崖,只剩下一些胆小的不敢跳,被并州军一刀一个,统统斩杀。
这次的行动本来就是偷袭,王濬要的就是速战速决,不能拖泥带水,所以收容战俘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他这边人手不多,如果收降了一大堆的冀州兵,还得派出专人去看押,反倒成为了累赘。
所以王濬给手下兵士下的命令就是格杀勿论,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战斗。
第1322章
没有一条漏网之鱼
这场战斗本身就是一场一边倒的战斗,只进行了不到半个时辰,就结束了,除了一少部分的冀州兵从悬崖上跳水逃跑之外,大部分的冀州兵尽数被斩杀,还有一部分的人是被烈火给烧死的,空气之中都弥散着一股烧焦的味道。
这营寨几乎就是一处绝地,上山下山只有一条路,只要并州军将这条路给封锁了,就能妥妥地瓮中捉鳖。
原本冀州军的战斗力就弱,再加上一片混乱之下,更没法同并州军进行对抗了,并州军几乎是以零伤亡的代价,取得了这场胜利。
至于那些跳崖逃跑的,并州军自然也是拦阻不了,是否能活下来,那就得看天意了,这么高的距离跳下去,基本上是九死一生,死不了也要落在残废。
“启禀将军,路口关卡的冀州兵全部逃跑了,是否追击?”一名军侯向王濬禀报道。
在上山之前,王濬是刻意地绕过山下路口关卡处的冀州军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反正山下关卡处只有不到百十来人,王濬压根儿没有放在眼里,也不惧怕他们会进行反击。
山上既是放火又是厮杀喊叫,关卡上的那些冀州兵只不过是在打盹,又不是死人,怎么会没有察觉呢?
看到山上火起,他们都懵了,起初他们还以为是营中走水了呢,但听到喊杀之声,这才意识到了有敌袭。
可有敌袭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无法应付的,怎么办呢,当然是跑路了,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留下来等死,所以值守关卡的那百十来个人,霎时间就做了鸟兽散。
他们玩命逃跑,不顾一切地逃向邺城,也只有逃回到邺城,他们才能真正的安全了。
王濬得到禀报之后,神态淡然,轻轻一笑道:“勿追,自然有人收拾他们的。”
先前王濬让杜义翻山越岭地带一百人过去,就是要截断冀州军的退路的,拿下这座营寨对于王濬来说根本就不算个什么事,但最关键的是不能让一个人走脱,逃走一个人,那就意味着滏口失守的消息会传到邺城去,不管邺城的守军会不会赶来滏口,只要这消息一外泄,对并州军后续的作战计划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所以不能有一条漏网之鱼是王濬的最低要求,本来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难题,毕竟冀州军封锁了路口,并州军无法绕过去,但杜义等人的到来给王濬带来了希望。
间军司的这些人果然都是高手,他们在没有路的地方,也能生生地趟出一条路来,有他们带路,并州军便可以轻松到绕到冀州军的背后去,彻底地截断他们的退路。
有杜义带着一百多精兵守往退路,那怕冀州军再多的人逃过去,也是插翅难飞,不管是关卡逃跑的,还是从悬崖上跳水侥幸逃生的,没有一个人能过得了杜义这一关。
所以王濬极其地放心,有杜义来把守这最后一关,这次的突袭战,必将完成的既顺利又圆满。
彻底地歼灭了山上的冀州军之后,王濬确认了一下,整个山上已经再没有什么活口了,于是他下令并州军撤下山去,就在当道处休整,等候刘靖率大军前来。
此刻山上的火势虽然已经减弱了不少,但是依然是热浪滚滚,呆在山上让人感觉很不舒服,而且战斗已经结束了,这处营寨已经没有任何的价值可言,并州军攻占之后旋即放弃,完全没有留驻的必要。
天亮的时候,杜义已经率领着一百多人返了回来,几乎每人手里都拎着一颗人头,很显然,他们已经截杀了所有从这儿逃出去的冀州兵,就连一个漏网之鱼也没有。
那边的战斗,更是一场没有丝毫悬念的战斗,杜义翻山越岭,绕到了冀州军营寨的背后,这里是滏口陉最后的出口之处,而且也是必经之地,所有从滏口陉出来的人,都必须要经过这里才能抵达邺城。
杜义引兵在这个路口设下了埋伏,等到冀州军慌不择路地逃到此处,一律统统斩杀之,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不管冀州军有多少人逃到这里,都统统打发他们上了黄泉路。
杜义也深知这次截击的重要性,杀多少个人并不重要,但如果让一人逃脱的话,那就等于是前功尽弃,所以杜义这里尽可能地封死了所有的地方,绝不给冀州军任何逃亡的机会。
仓皇逃窜的冀州兵没想到并州军还会在这里设下埋伏,但当他们意识到危险来临的时候,已经是迟了,以这些冀州军的战斗力,别说是他们现在这种精疲力竭的状态,就算是体力精力全盛的时候,也不可能是并州军的对手。
这些并州军可谓是精锐之中的精锐,个个身手敏捷,杀伐果断,面对这些冀州兵,有如是砍瓜切菜一般地就轻易地收拾了,而冀州兵一旦逃到此处,也就是彻底地踏入了鬼门关,再没有回头的话可走了。
那怕是几十名的冀州兵聚集在一起,试图用人多的力量来冲击并州军的防线,但这一样也没有成功的机会,并州军的埋伏圈,就像是一只洪荒巨兽,张开血盆大口,来多少吞掉多少,不管冀州兵如何的挣扎,也无法脱逃噩运。
杜义吩咐并州军将这些冀州兵的人头割下来,好拿回去交差,等到天色微明之际,道路上已经再无半个冀州兵的身影了,杜义便下令撤除伏击,返回关卡那边,准备和王濬进行会合。
在返回的途中,杜义还特意地进行了地毯似的搜索,以确保不会有冀州兵潜藏在路边隐秘的地方,以保证没有一条漏网之鱼。
王濬看到杜义拎着这么多的人头返了回来,便知道杜义果然是不辱使命,成功的阻击了所有冀州军的逃兵,整个战斗,杜义这边才是至关重要的,只要能保证并州军兵出滏口陉的消息不泄露,对接下来攻打邺城有着极大的好处。
第1323章
司马伷
刘靖率长水营和右卫营赶到滏口的时候,大约是辰时左右。刘靖在接到曹亮军令之后,连夜便拨营起寨,经过一夜的急行军,终于赶到了滏口和王濬完成了会合。
也幸亏是王濬之前率五百人探路之时,对滏口陉的道路进行了修整,这才使得刘靖的大军顺利地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行进,没有因为赶夜路造成延误。
刘靖之所以这么急地赶路,是因为担心王濬所率的人马不多,想要攻克冀州军把守的险要营寨,殊为不易,只有他率军尽快地赶过去,才有可能拿下来。
根据返回来的副将禀告,刘靖已经大致了解了王濬所面临的状况,一千多人把守的险要营寨,这绝对不亚于是一场攻坚战,刘靖认为王濬有些太冒险了,单凭五百人,想要攻下这样的营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攻击未果,反倒是容易打草惊蛇,暴露了并州军的战略意图,这样做,岂不是因小失大?
所以刘靖才连夜急行军,火速地赶到了滏口。
到达这里才发现,他一切的担心都是多余的,王濬不仅已经攻克了滏口的冀州军营寨,更是将守军全数歼灭,一个都不没有漏网,阻断了消息向来邺城的传递。
也就是说,现在他们到达滏口的消息邺城那边的守军还不知晓,并州军完全具备偷袭邺城的机会。
刘靖不禁对王濬是大赞,王濬确实是艺高人胆大,仅用了五百人就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次顺利地拿下了滏口,为并州军进入冀州扫清了障碍,接下来就是商讨如何进军邺城的事了。
杜义上前和王濬刘靖辞行,军令已经传达,长水营和右卫营也已经抵达了滏口,即将对邺城发起进攻,杜义的使命已经完成,接下来攻打邺城的行动,他就不参与了,此时告辞,就是准备回冀北向曹亮复命的。
王濬很是客气地与他拱手而别,这次杜义可是帮了他的大忙,为了解决了一个最为棘手的难题,这次拿下滏口营寨,杜义可是大功一件。
只不过杜义是隶属于间军司的人,间军司的奖罚可不归王濬管,否则单凭杜义这次的功劳,绝对是可以得到火线提升的。
杜义离去之后,刘靖和王濬很快也商量出了一个进攻邺城的办法来。
邺城可不是一般的城池,东汉末年曹操被封为魏王,都城就是在邺城,邺城属魏郡,这也是曹魏国号的由来。曹丕称帝之后,定都洛阳,以洛阳为京师,长安、谯、许昌、邺城、洛阳为“五都”,足可见邺城之地位。
相比一般的城池,邺城可是一座大城,几乎可以和洛阳那样的城池媲美,一般的城池只有四座城门,邺城却是有着七座城门,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北临漳水,城西北隅自北而南有冰井台、铜雀台、金虎台三台,其中因曹植所著《铜雀台赋》而令铜雀台名声大躁,响誉四海。
本身邺城便是一座坚城,城墙高大雄伟,钟会出任河北都督主持冀州防务以来,便推出了北线以信都为中心、南线以邺城为中心的防御策略,精心打造了新的邺城城防体系。
和信都一样,在邺城的城墙之外,钟会又修建了一道外城墙,全部采用砖砌结构,坚固无比。
当然这坚固也是相对而言的,在信都陷落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对这样坚固的城墙迷之自信,认为没有任何的力量能摧毁它。
但事实证明,再坚固的城墙也有倒塌的时候,信都的教训让人们悚然惊觉,在绝对的战力面前,就根本没有什么是无坚不摧的,单凭死守防御,是永远也守不住一座城的。
司马师到达冀州之后,整个冀州的战略形势发生了改变,司马军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在这个大前提之下,邺城的防御方案自然较先前有了极大的改变,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至少一半以上的兵力被抽调离开了邺城,而且原先负责邺城防御的钟会也调离了都督之位,现在邺城的防御任务由新任的冀州牧司马伷来接管。
司马伷是司马懿的第三子,司马师的同父异母弟,伏氏所生,现任职征虏将军,封东武乡侯。
司马师的几个弟弟除了司马昭之外,都比较年幼,所以在高平陵事变之时,能担当大任的,也只有司马师和司马昭了,不过这几年司马家的子弟日渐成长,再加之司马师的重用,司马伷、司马亮、司马干、司马京、司马骏都陆续地担任了朝廷要职,成为了司马师的左膀右臂。
重用宗族的力量,是司马师这几年主政之后最为大力的举措,不光是他的几个亲弟弟,整个司马家族子侄都身居高位,司马家族在朝中,已经形成了一股极为庞大的势力,树大根深,开枝散叶,现在那怕是司马师不在位了,也恐怕无人可以撼动司马家族在朝中的地位。
吕昭死后,冀州牧的职位出现了空缺,司马师没有启用别的大臣来担任这个要职,而是让他的弟弟司马伷来担当,虽然司马伷十分的年轻,只有二十八岁,在许多人看来司马伷并不适合担当如此重任,但司马师却是力排众议,让司马伷当上了冀州牧。
不过现在冀州的形势司马伷也无法履行全职,司马师让他坐镇邺城,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他来担任后勤总管,负责司马大军的后勤保障任务,确保从洛阳到冀北的道路畅通无阻。
以前在洛阳,司马伷也不过是倚仗着家族的威望才得以青步平云,现在还不到三十岁,就坐上了封疆大吏的位置,只怕以后他更是可以飞黄腾达,大红大紫。
在这个讲究出身的时代,贫贱富贵生而定之,司马伷不需要任何的努力,倚仗着父兄之功,他就可以轻松的身居高位。
只不过他能否担得起这份重任,那就是未知之数了。
第1324章
调虎离山
尽管邺城的原先的十万守军被抽调走了一半,但还剩五万左右的兵力,如果单纯只用作防御的话,这些兵力也足够了。
邺城的双道城墙结构,注定了并州军就算是使用投石车,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攻破邺城的,而且本身漳河就是穿邺城而过的,也并不具备水攻的条件,所以复制信都之战的成功几无可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4/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