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5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5/1023


邺城的防御一直以来就是钟会在负责的,所以钟会比任何人都清楚邺城的防御有多厉害,表面上看司马伷仅仅只用了不到半夜的时间就把邺城给搞丢了,那么由此而推断邺城的防御就如纸糊的一般,那可就真是大错特错了。
邺城的城墙采用的双道城墙的结构,内外城墙一样结实,别看并州军可以整垮信都的城墙,那是因为并州军的投石车足够厉害,可司马军没有配备那样的投石车,那坚固的砖彻城墙就等于是噩梦般的存在。
当初为了坚守邺城,钟会亲自督造,恨不得将邺城打造的固若金汤坚如磐石,现在风水轮流转,司马军反倒要去进攻自己修筑的城墙,还真是作茧自缚啊。
司马师道:“方才你提议撤往阳平、清河一带,可有确切的把握吗?”
钟会轻轻地摇了摇头,道:“现在的局势,我们已经没有任何的把握可言了,卑职之所以选择撤往阳平、清河,最主要的还是考虑三公子目前率残兵驻扎在阳平,我军前往阳平,也算是有所照应。但曹亮未必不会考虑不到这一点,很可能在半路之上出兵拦截,大将军要做好打恶仗的准备。”
曹亮隐忍了这么久,等待这样的机会恐怕也是等了很久,如今机会来临之时,曹亮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进行出击,所以这场撤退,注定不会很平静,司马师想要全身而退,绝非易事。
往往在撤退的时候,军队的军心和士气是最为低落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遭遇到敌人攻击,无疑是比较麻烦的事。司马师一直寻机要和曹亮的主力进行决战,可一直也未能如愿,而这一次撤军,曹亮必定是不请自来,不管司马师愿意如否,这一战势不可免。
其实摆在司马师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第一就是反攻邺城,第二就是撤军到阳平清河一带。
钟会已经给出了他的建议,认为反攻邺城完全不可行,且不说司马师不可能派出所有的军队去攻打邺城,就算是倾尽全部兵力去攻打,也未必能在短时间内拿下邺城,而一旦进攻受挫,那就是腹背受敌,几乎要陷入到绝境之中。
而撤兵阳平清河,却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好歹司马伷还有一支军队在阳平,多少也能给司马大军一点支援,最起码也能让他们有一个落脚点。
但前提条件是司马师有足够的能力突破并州军的围追堵截,在这一点上,司马伷可是一点忙也不帮了的,以他的那点残余兵力,离开了阳平郡,分分钟就会遭到并州军的碾压。
最终司马师思虑再三,还是接受了钟会的建议,首先钟会是他的心腹爱将,没有理由来勾结曹亮来陷害于他,其次钟会提出来的意见非常的中肯,钟会在冀州主持防务已经有两年多了,尽管有得有失,整个冀州的防御体系不太尽人意,但不可否认的是,没有人再比钟会更了解冀州,更知晓邺城的防御情况了,其实从钟会一开始就提出的放弃反攻邺城的建议开始,司马师便觉得钟会的这个建议比较周详和细致,比起其他的大将无脑地反攻邺城,要强得多。
于是司马师对钟会道:“那就如你之计,准备撤军到阳平清河吧,只是不知此次撤军,士季你可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钟会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卑职也无法事先预判并州军的动向,只是临机善变,随机应对了。不过卑职认为既然大将军已经拿定了撤军的主意,那就不可再犹豫不决,撤军之事,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以恐迟则生变。”
司马师点点头,优柔寡断历来是兵家之大忌,司马师又缘何能不知晓,既然已经确定了要撤军,那就必须要行动迅速才行,这样才能不给并州军以反应的时间。
司马师立刻是传令诸营,准备拨营起寨,即刻撤离。
不过在撤离之前,司马师还需派人快马通知进攻井陉关的陈泰,要他立刻放弃进攻井陉关,收拾兵马,赶到真定一带与司马师会合,然后一同出发,前往阳平清河。
司马师在确定撤军方案之前,确实经过了反复的讨论和斟酌,听取了诸将不同的意见,可一旦确定之后,司马师立刻展现出了他杀伐果断,雷厉风行的一面,每一道命令下达的时候,都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根本就不容许任何人辩驳。
接到命令之后的诸将,也是一片肃然,他们也深知司马师的性格,军令一出,那便是铁律,无可更改。
第1351章
鸣金收兵
钟会一直默默地看着司马师发号施令,没有吭声,直到司马师将最后一道军令发出,也就是给井陉关的前线的陈泰送出的军令,钟会这才道:“大将军,此地距离井陉关尚有百里,陈将军所部,皆是步卒,就算接到命令之后即刻撤军,也至少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赶到此地,而耽误这两天时间,恐有后患。”
如今司马军大军所驻扎在位置,在真定以东,距离井陉关至少也有上百里的路程,司马师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扎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想要打并州军的伏击,这里是前往井陉关的通道之一,如果并州军从东面救援井陉关,势必将会走真定一带,司马大军也可以趁机围剿之。
但并州军始终没有上钩,司马师的这个布置也就形同虚设,如今撤退之时,还面临着前后脱节的问题,司马师想要和陈泰进行会合,至少也要等两天的时间。
两天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但对于这个瞬息就可能万变的战场,白白地浪费两天时间,谁都无法预料到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不过对于司马师来说,这两天的等待绝对是必须的,因为陈泰的五万大军还等着他来接应,如果司马师率先撤离了,等到陈泰赶到真定时,他将何以应对?
别看陈泰的五万步卒在攻城之时气势汹汹,可一旦没有了主力大军的支持,很快就会陷入到并州军的重围之中,吉凶难测。
而且司马师也不想放弃这五万人,这些军队,可是他一手倾力打造的,都是自己的嫡系人马,司马师不可能轻易地舍弃他们。
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司马师和陈泰关系非浅,陈泰可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虎将,如今司马军将星廖落,人才匮乏,司马师可不希望在他的手中,失去这么一位重要的大将,尤其是自己的心腹爱将。
光是陈泰一个人,就值得司马师等上两天了。
司马师沉声地道:“这个无妨,多等两天,也未必会出什么事,更何况陈玄伯乃本大将军的左膀右臂,不容有失,某认为多等他两日,也是必须的。”
钟会听罢也就不吱声了,虽然他对司马师滞留真定两天的时间比较担忧,但毕竟没有发生的事钟会也不敢就下断言,认为并州军一定会在此刻发起进攻,他所做的,也只能是大概推测,而非准确的结果。
如果仅仅就是因为一个并不准确的推断,就放弃掉一位司马师极其倚重的大将以及五万大军,恐怕司马师真得很难做到。
所以这一点上,司马师也是态度极为坚决的,就算曹亮敢在这个时候对他们发起进攻,司马师也是无惧的,既然这一仗在所难免,那晚打不如早打,索性打上一仗,反倒是痛快一些。
……………………………………………………………………
井陉关之战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了,尽管陈泰竭尽全力,但距离攻破城墙始终差了那么一点,这让陈泰是郁闷不已。
这一战是一场关键性的战斗,关系着整个冀州之战的胜负,如果司马军能够拿下井陉关,那他们将会掌握冀州之战的主动权,反之将会陷入到被动之中,受制于人。
司马师对井陉之战也一直是密切关注着,见到陈泰迟迟地打不开局面,司马师同样也很焦急,为此他亲自安排了从洛阳调运一批攻城器械,以帮助陈泰解决攻击无力的难题。
这批的攻城器械包括威力极大的三弓床弩和专用的攻城车,以及大量的弓箭,如果这批物资到货之后,攻城部队的实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这也让陈泰极为地期待。
可就在陈泰等得是望眼欲穿之时,突然接到快马急报,要他火速地撤离井陉关,赶往真定与主力部队相会合。
陈泰当场就懵了,说好的攻城器械呢,怎么说没就没了,反而是给了他一道莫名其妙的撤退命令,自己辛辛苦苦地打了半个多月,伤亡不计其数,难道就这么放弃了?
陈泰赶忙地询问缘故,这才得知邺城已经失守了,运送的辎重物资在半路上也被并州军烧毁了,如今冀州的局势已经是困难无比,所以司马师才会下达撤退的命令。
邺城失守了?陈泰不禁是惊讶万分,邺城距离冀州前线还有好几百里的路程,城防坚固,重兵防御,怎么会就这么丢掉呢?陈泰想破脑袋,也想不出邺城究竟怎样无端的失守了。
不过邺城的失守,对司马军的整体战略确实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整个后路被并州军给掐断了,唯有撤军才是他们的出路。
接到撤退命令的时候,陈泰还正在指挥攻城呢,尽管攻城的效果比较差,但是司马军的攻势一直也没有停止,仍旧是轮班地向着井陉关发起攻击,陈泰希望在不断地攻击之中,可以找到并州军的疏忽和错漏,趁机一举拿下井陉关。
但是并州军表现却是极其地顽强,那怕陈泰采用了如此高强度的攻击,并州军的防守始终都是滴水不漏,让司马军找不到任何的破绽。
司马军人数众多,他们轮番作战,这样便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士兵的体力和精力充沛,可并州军人数不多,却依然连续作战十余日,都没有显露出一丝的疲态,让陈泰都怀疑这些并州兵,究竟是吃了什么东西,竟然始终都不会疲惫,难不成他们真是铁打铜铸的不成?
接到命令之后,陈泰也不敢迟疑,毕竟这是司马师的加急命令,延误的话是会受到军法处治的。
他下令鸣金收兵,让进攻之中的军队全部撤退下来。
锣声响起的时候,许多的司马兵是满腹的疑惑,都禁不住抬头去看太阳,现在才刚过午时,日头才刚刚偏西,距离日落时分还早得很呢,这个时候突然地鸣金收兵,是不是有人把锣给敲错了?
第1352章
抢夺制高点
不过不管是不是锣给敲错了,反正锣声一响,攻城的部队就得马上停止进攻,全线撤退,不得违抗。
闻鼓必进,鸣金必退,这是一支军队令行禁止的办法,如有违抗者,一律会受到军法处治,轻则鞭打体罚,重则人头落地,尤其是在战时,违抗军令,就是在挑战主将的底线,一律是杀无赦的。
所以甭管这锣是不是敲错了,司马军首先要做的就是遵令撤退,如果真得有人乱敲了锣,撤湍人是没有任何责任的,敲锣的人则会受到惩处。
撤退回军营之后,陈泰立刻高声地宣布,给各营军队半个时辰的时间,立刻收拾东西,全部撤退。
众将士不禁是面面相觑,原来这不是误敲锣声,而是大军确实要撤退了,可这撤湍命令也来得太突兀了吧,大家都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完全是措手不及啊!
陈泰只是下达了命令,没有做任何的解释,许多时候,真相不一定需要所有人都知道,下层的士兵只需要遵命行事即可,毕竟像邺城失守这样的大事,是很打击军心士气的,普通的士兵还是不知道的为好。
半个时辰的时间确实很短暂,而陈泰的要求又是十分的严格,所以接到命令之后,全军立刻陷入到了紧张的忙乱之中,匆匆地打包收拾。
但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的东西来不及收拾,尤其是一些笨重的器械,移动困难,根本就无法顺利带走。
陈泰也没有纠结,下令将这些带不走的东西全部堆放在一起,集中焚烧了,既然带不走,也不能白白地便宜了并州军,不是烧了了事。
收拾停当,司马军立刻是拨营起寨,离开了井陉关,向东奔真定而去。
井陉关是井陉道的东口,出了井陉关,道路便不是那么的狭窄崎岖了,但这里还是山地丘陵,只有再往东大约走五十里左右,才能完全走出太行山的余脉,进入到冀中平原。
陈泰之所以撤退撤得如此之急,并不光是司马师的命令要求,而是陈泰也明白现在的形势不妙。
邺城的失守,导致了冀州战场上的攻守易势,原本司马军是做为进攻的一方,是掌控着战场上的主动权的,司马军攻击井陉关的最大的目的,并不是意味着就要拿下井陉关,而是通过攻击井陉关,迫使躲藏起来的并州军露面,并与之进行决战。
而现在司马军这一撤退,便将战场上的主动权完全地交给了并州军,形势瞬间就惨遭逆转,陈泰的这支军队,由于和主力部队相隔有近百里的距离,一下子就陷入到了孤立无援的地步,所以越是尽快地撤离,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否则一旦遭遇到并州军的伏击,危矣!
可惜怕啥来啥,司马军刚刚撤徒白鹿山一带时,就突然遭到了并州军袭击。
并州军拦腰就将司马军的去路给截断了,同时在北面和南面,也各出现了一支并州军,而他们身后的井陉关守军,这个时候也杀出城来,一路尾随追杀而至。
陈泰闻讯顿时是冷汗涔涔,那怕他的行动已经是最快了,但是并州军显然比他更快,陈泰已经是身陷重围,四面楚歌了。
这显然是并州军一次有预谋的行动,他们的拦截及时而有效,仿佛就是如同是拿到了司马军的行动的情报一样,准确无误地在司马军的归途之中进行了阻击,封死了他们所有的退路。
陈泰觉得这几乎不是可能的,那怕并州军在司马军之中潜藏着奸细,但这次的撤退,陈泰已经是采用了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了,几乎没有任何的拖延,就算这些奸细把情报传递出去,并州军也没有机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调兵遣将,完成包围。
但由不得陈泰不信,并州军已经是四面八方向他们包围而来,光看这态势,司马军想要突围,绝非易事。
陈泰一脸的凝重之色,事实上他已经预料到并州军会在半路上进行阻截,只是没有想到并州军的来势竟然会如此之快,快得超乎他的想象,不管他做如何的努力,最终还是难以逃脱被包围的命运。
白鹿山一带虽然地势没有井陉关一带险要,但是同样是四面环山,并州军居高临下,凭险据守,司马军很难突围的出去。
还好陈泰也并非是庸将,没有因为并州军的突然出现就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他很快地便冷静了下来,观察四处的地形,如果司马军当道而守的话,四面受敌,这样的阵型谁也抗不住,唯有抢占制高点,才能勉强地立于不败之地。
而身边的这座白鹿山似乎正符合陈泰的要求,虽然白鹿山山势不高,但面积足够大,容纳司马军五万人没有什么问题,而且山上山林茂密,司马军也可以伐木立寨,并可制作滚木,以做防守之用。
白鹿山没有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山坡也比较平缓,但再低的山也是山,它可比城墙高多了,司马军只要退守山上,抢占这个制高点,便可以抵抗得住并州军的进攻,反正他们在此遇袭的消息一旦传到司马大军那边,司马师肯定会派兵来救援的,到时候里应外合,打破并州军的围困,亦非难事。
陈泰当机立断,命令军队立刻向山上转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5/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