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6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0/1023


但自从去年费祎突然遭到刺杀之后,姜维执掌了蜀国的兵马大权,进攻兵力剧增,雍凉地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听到费祎被刺杀的消息,郭淮是一脸的懵逼,许多人把这当成了郭淮的功劳,毕竟郭淮身为雍凉都督,处于和蜀国交战的第一线,所有的兵马调度和情报搜集,都是由郭淮来负责的,许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刺杀费祎的郭修是郭淮派去的,甚至由于郭修也姓的缘故,还有人误以为郭修就是郭淮的从弟。
郭淮听闻之后,有些哭笑不得,这哪跟哪呀,郭修是西平人,和郭淮那是八竿子也打不着,如果不是听说了他刺杀了费祎,郭淮估计这辈子也不会听到这个名字的。
郭淮甚至想对天发誓,费祎之死跟他没有半文钱的关系,因为郭淮很清楚,费祎之死对魏国而言,没有半点好处,没有好处的事,他郭淮又怎么可能去做呢,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费祎究竟是怎么死的,这对于郭淮来说,并不重要,所以他也无需去探究他的死因,至于封赏,朝廷已经对郭修进行了追封,而且他的两个儿子也被封为了关内侯,对于西平郭氏家族来说,也算是光耀门楣的事。
但这些和郭淮没有任何的关系,自从费祎被刺杀之后,郭淮就下令雍凉各地的兵马处于高度戒备的状态,树欲静而风不止,山雨欲来之际,他必须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
郭淮的预判是正确,没到夏天,姜维便大兴兵马,进犯陇右,由于陇右守军已经在郭淮的命令之下严阵以待,做好了迎战的准备,姜维最终只能是无功而返。
但相隔半年之后,姜维再一次兴兵来犯,兵出狄道,狄道长李简举城降。姜维进围襄武,杀败魏将徐质,并将其斩首,魏军败退。姜维乘胜追击,先后攻破河间、河关、临洮等地,声势浩大,关陇震动,后姜维拔其县民还蜀。
郭淮本是坐镇长安的,但姜维在陇右搞得声势太大了,所以郭淮不得不出兵陇右,与姜维交战。
今年七月,姜维再一次兵出狄道,郭淮亲自率兵迎战,在为翅迫降蜀将句安,姜维受挫,不得不退兵沓中,陇右战事,总算是暂时地告一段落。
出征半年之久的郭淮也总算是可以歇一歇了,他派重兵留守陇右,自己则回到了长安。不过郭淮也知道,以姜维牛皮糖一样的个性,几乎不用等到明年,就会再次地发起进攻,自己这次的休整,也根本歇息不了几天,待姜维攻来的时候,他又得披挂上阵了。
如果再年轻个十岁,郭淮也丝毫不惧,但岁月饶人啊,这老胳膊老腿的,确实是经不起折腾。
但大敌当前,郭淮也丝毫不敢懈怠,在其位就得谋其政,谁让他还欠着司马懿一个诺大的人情,值此用人之际,郭淮还真没办法推托。
他刚回到长安,留守长安的长子郭统就向他呈上一封书信,郭淮一看,居然是司马师的书信,连忙拆开来看,原来是司马师要他联系匈奴人刘渊,谋求让刘渊出兵并州,对曹亮进行夹攻。
说实话,郭淮对刘渊这边的情况了解还真不如司马伦多,郭淮长年以来,战略重心都是放在蜀国这一边的,北边的胡人虽然屡有犯境,但郭淮从未把他们当一回事。
胡人劫掠,那是常有之事,官府大多是派兵驻守城池,而民间则多建有邬堡,以防备胡人的滋扰。寻常的情况下,胡人来去如风,基本上劫掠一处之后,很快便消声匿迹了,以步兵为主的雍凉守军,根本就追之不及,所以郭淮虽然对胡人的犯境比较头疼,但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不就是损失一些人口和财物嘛,只要不影响到雍凉的大局,郭淮就不会太过关注。
司马师的来信让郭淮不得不改变看法,既然连远在千里之外的司马师对这个刘渊都十分的重视,自己身为雍凉都督,又怎么可能连最起码的信息都不知道呢。
于是郭淮下令把自己侄子,现任征西将军参军的郭奕给叫来,让他立刻了解一下匈奴人刘渊的状况。郭奕是郭淮弟弟郭镇之子,年轻又有才干,郭淮特意地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做参军。
等郭奕将了解的讯息告诉郭淮的时候,郭淮还不由自主地吃了一惊,原本以为分崩离析的朔方胡人现在居然被匈奴人刘渊给统一了,卧塌之旁竟然还鼾睡着这样的一只猛虎,让郭淮着实暗暗地有些后怕,幸亏刘渊没有向关中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否则这以这十万之众席卷而来,绝对让郭淮是吃不了兜着走的。
以司马师的意思,就是让郭淮和刘渊取得联系,朝廷敇封刘渊为并州刺史,并给他支援一批武器装备,至于刘渊能不能顺利地上任,那就看他的本事了。
了解了基本的情况之后,郭淮立刻派郭奕前往高奴,带着朝廷敕封的诏书,去和刘渊会面。
第1448章
得尝所愿
此时的刘渊,刚刚年过二十,但却已经是身长八尺有余,魁梧强壮,精悍无比,刘渊体格上继承了匈奴人的基因,健壮有力,但在智力上,却比同族人更为的精明,也许是从小就接触汉文化的缘故吧,刘渊不但可以讲一口流利的汉话,而且诗书经史,无不精通,更兼熟读兵书战策,熟知用兵之道。
正因为如此,刘渊才从十几年前一支区区数百人的队伍,渐渐地成为朔方一带的霸主,一统河南之地。
毕竟不管是那些小部落还是大部落,他缺乏的并不是勇力而是智谋,在这方面,刘渊具有着碾压似的优势,在初到朔方之时,刘渊只不过是一个未满十岁的孩童,但是正是凭借着他过人的谋略,让他们这些从并州逃亡而来的匈奴一族,有了立足之地,免受颠沛流离之苦。
随后的岁月之中,刘渊慢慢地长大,同时他的部落也慢慢地在壮大,在这片无秩序的土地之上,本身就是靠拳头来说话的,谁的实力强大,就会臣服谁,刘渊从一些弱小的部落开始兼并,让自己的实力一步步地强横起来,最后还臣服了卢水胡马兰羌这样的大部落,成为了朔方这片土地上唯一的王者。
当然,刘渊是丝毫没有满足自己现有的状况的,他有着更大的壮志雄心,那就是杀回并州,手刃曹亮,为父报仇,当然他更大的野心是以并州为跳板,兼并天下,坐一坐九五之尊的皇位。
谁说匈奴人天生就是当奴隶的命,刘渊偏生要逆天改命。
现在的刘渊虽然羽翼渐丰,但他也深知自己和曹亮的实力差距,所以他才会隐忍未发,他在默默地等着时机,等待着属于他的机会。
刘渊熟读汉人的兵书,深知小不忍而乱大谋的道理,所以当他的这些部下蠢蠢欲动,想要怂恿他进攻雍州的时候,刘渊不为所动,隐忍不发,只是派卢水胡和马兰羌不停地滋扰北地诸郡,只劫掠人口和牲畜财物,却避免于魏军交战。
许多的部下大惑不解,认为现在魏国的军队正和蜀军在陇右交战,关中空虚,如果此刻刘渊大举南下,便可以一举拿下长安,平定关中,那富庶的八百里秦川之地,可是他们匈奴人垂涎了很多年的,刘渊不趁着这个机会拿下长安,实在是可惜之至。
但刘渊却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他深知,自己的仇人是曹亮,如果此刻他进攻关中的话,无疑是给曹亮来帮忙的,亲者痛,仇者快,这种得不偿失的事,刘渊可不会去干。
更何况,关中要地,乃是司马氏的军事重镇,一旦失守,司马师如何肯善罢干休,必然会派遣精兵强将来收复长安的,到时不免将会是一场恶战,不论谁胜谁败,结果都是便宜了曹亮。
刘渊信奉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一道理,纵然做不了朋友,那至少也会成为利益链上最为重要的一环,所以刘渊没有轻易地去招惹司马师,他要把自己全部的力量,都拿来去对付曹亮。
所以尽管长安是唾手可得,但刘渊还是理智地予以放弃了,现在刘渊已经整合起了所有的力量,随时准备东渡黄河,重返并州了,那儿才是他真正施展拳脚的地方,而进攻长安,无疑会暴露出刘渊的实力,得不偿失。
只派卢水胡和马兰羌的人前往雍州进行滋扰和劫掠,这倒不会引起司马师的注意,毕竟胡人在边境上劫掠人口和财物,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司马师也不会因为损失一些人口就对各族胡人进行大规模的清剿,现在的司马师早已经是焦头烂额,光是一个曹亮就已经够他应付得了,哪还有余力考虑去对付匈奴人。
刘渊暗自思忖,如果他真有心要去对付曹亮的话,就必须要得到司马师的支持,也只有和他们里应外合,刘渊才有拿下并州的希望。
就在刘渊暗暗思索如何与司马军合作之时,突然帐外的亲兵进来禀报道:“启禀单于,帐外有魏国使者求见。”
刘渊统一朔方诸部匈奴之后,便以单于自居,当下他哈哈大笑道:“真天助我也,大事可成矣!”
手下的一干子头人们都莫名其妙,不就是魏国朝廷派了一个使者过来吗,刘渊至于这么高兴吗,谁知道这使者究竟是何来意,说不定还是一个坏消息呢?
刘渊却不这么认为,尽管当初在并州之时,匈奴各部都接受过朝廷的敕封,各部的头领都被敕封为部帅,不过朔方的情况却不太一样,朔方一带,朝廷早已经撤消了编制,没有官府的机构进行管辖,和塞外一样,成为了治外之地。
而并州不同,尽管匈奴人大举南迁到了并州,但并州的人口结构,还是以汉人为主的,同时朝廷在这里设立了州郡县三级地方管理体系,并设有护匈奴中郎将来统领匈奴各部。
这次朝廷无缘无故地派出使者来,绝对不是什么坏事,如果朝廷准备派兵打压的话,直接派兵前来征剿便是,又何须多此一举呢?
排除了征剿的可能性,刘渊便已经是按捺不住自己心情了,这可是他期待已久的消息啊,不管朝廷的使者来者何意,结果都是令刘渊满意的。
刘渊起身离帐,亲自到帐外去迎接郭奕,按匈奴人的礼节,给了郭奕最高级别的待遇。
郭奕看到刘渊也是暗暗的吃惊,他本来以为,能统一朔方的,应当是身经百战骁勇无比的老头领,但没想到刘渊却是一个刚刚成年稚气未脱的少年郎,真是后生可畏。
郭奕拿出了朝廷敕封的诏书,宣布封刘渊为并州刺史,克日出兵,奉诏讨伐朝廷叛逆曹亮。
这正是刘渊期待了很久的消息啊,为了等待这一刻,他甚至几乎是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才听到了这么一个好消息,如今刘渊总算是苦尽甘来,得偿所愿了。
第1449章
振臂一呼
司马师给刘渊的封赏确实是诚意满满,他给刘渊的官职可不是那种单于或者是部帅之类的名誉虚职,而是并州刺史这样有品秩有俸禄的实职,像这样的职位,以前只有汉人官吏方可担任,无论胡人如何努力,也是高不可攀的。
不过现在的并州,还在曹亮的手中,司马师敕封刘渊为并州刺史,说好听点叫遥领,说不好听点,那就叫当枪使,刘渊想要真正地成为并州刺史,还得自己去争取。
而且郭奕此来可不光是宣诏的,他还带来了可以装备几万人的武器和铠甲,如此看来,司马师把刘渊当枪使的意味更浓了。
不过刘渊却似乎一点也不在乎,或许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甚至远远的超出了他的预期,自然让刘渊十分的满意。
刘渊最大的仇人就是曹亮,为了报这个血海深仇,他卧薪尝胆了十年,暗暗得积蓄起了力量,而司马师的助力,就如同是一场及时雨,让刘渊的信心倍增。
至于这中间司马师有什么阴谋,刘渊也自然是看得一清二楚,不过就是想要借刘渊的手,来对付曹亮么,如此一来,曹亮不得不分兵应之,自然也就缓解了司马师的压力。
尽管被别人所利用多多少少心里会不舒服一些,但刘渊深知,这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饭,司马师敕封你官职,提供给你武器装备,自然是有所需的,如果你没有半点的利用价值,那司马师又何需这么劳神费力?
所以刘渊坦然地予以接受了,相比于看似风光无限的并州刺史职位,更为实惠的还是那几万件武器和铠甲。现在刘渊的麾下,不缺可以冲锋陷阵的勇士,唯独缺少武器装备,朔方荒凉偏僻,资源匮乏,再加上朝廷对铁器的管制比较严格,所以刘渊手下虽然号称十万大军,但武器的装备率连一半都不到,许多的匈奴士兵甚至是拿着棍棒来当武器的,这样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如果仅仅只是和胡人的其他部落交战,那倒也无所谓,因为大家手里都没有什么像样的武器,但如果东渡黄河进入并州,刘渊就必须要面对装备精良的并州军了,如此低劣的武器,刘渊还真是没有什么胜算。
在这一点上,司马师倒是急人之所需,这次他送来的几万釿武器装备,可算是解决了刘渊的燃眉之急,也让刘渊坚定了攻打并州的想法。
刘渊知道司马师如此的慷慨,绝不是司马师为人豪爽,乐施好善,而是自己在司马师的眼中,有足够的利用价值,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一场交易,司马师给刘渊封官加爵又资助武器铠甲,有着他的目的,而刘渊接受这一切,同样也是有他的目的,总而言之,两个人的目标是一致的,这样才能殊途同归,达成这笔交易。
刘渊坦然地接受了朝廷的敕封,接受了司马师的馈赠,同时也许诺很快将向并州进攻,与曹亮决一死战。
郭奕也没有想到此行竟然是如此地顺利,本来他还准备了诸多的谈判策略呢,但没想到他这边刚把条件摆出来,刘渊那边竟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让郭亦感觉到刘渊比自己还要急切。
任务顺利地完成,郭奕便告辞返回了长安,和郭淮复命去了。
刘渊当然是心急之至,他等了十多年的复仇机会,现在终于来临了,又焉能让他不兴奋,他送走了郭奕之后,立刻清点了郭奕带来的武器装备,这些武器可都是朝廷军队所使用的制式武器,有刀剑枪矛,还有弓箭弩箭,大概是因为保养好的关系吧,这些武器全部是崭新如故,锋利无比,和匈奴人现在所使用的武器,真有天差地别之感。
至于铠甲,那也是货真价实的铁甲,穿上这些铠甲,匈奴兵的防护能力也会大大提高,可以说关键的时候,这一身铠甲就等于是多一条命啊。
刘渊下令将这些武器装备统统分发下去,拿到新式武器和铠甲的匈奴兵个个是欢欣鼓舞,兴高采烈。
趁着这个士气高涨的时候,刘渊高声地宣布了将要进军并州的命令:“并州是我们匈奴人的故土,但十多年前被我们的仇人曹亮所侵占,他屠杀掉了我们的兄弟,奴役着我们的女人,今天就是我们讨还血债的时候了,
儿郎们,你们可愿随我杀回并州去,离开这穷山恶水的朔方,夺回并州那水草丰茂的地方?”
“我愿追随单于大人杀回并州!”
“我也愿意!”
“我也愿意……”
底下的匈奴兵是群情激昂,纷纷响应刘渊的号召,声音震耳欲聋。
刘渊微微地一笑,朔方一带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所以魏人才会将它放弃,匈奴各部落生活在这一片的荒芜之地,生活自然是困苦不堪的,为了生存,各部落经常会发生流血冲突,而所争夺的,往往又仅仅只是一处的水源或者是一片草地。
此前刘渊闲来无事,就曾向归降的那些部落民众讲述并州的状况,向他们描绘出并州水草丰美物产丰富的图画来,引得这些部下心醉神驰,都恨不得有朝一日能前往并州,自在地生活着。
古人有画饼充饥,也有望梅止渴,刘渊正是利用宣传并州的物华天宝,让这些生活在贫瘠之中的匈奴人心怀憧憬,时时刻刻想要到并州去。
穷则思变,在朔方这片土地上生存的匈奴人日子过得确实是非常的苦,他们无时不刻地想要改变这一切,刘渊向他们不止一次地许诺,只要回到了并州,他们不但有衣穿,有肉吃,还有数之不尽的女人供他们享用,听得这些人嘴上都流哈喇子了。
如今时机成熟,刘渊登高振臂一呼,自然是应者如云。刘渊趁热打铁,下令各部落的士兵立刻是整装出发,连夜奔赴黄河岸边,趁着初冬黄河枯水之际,准备东渡黄河,一举地杀入到并州境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0/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