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6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9/1023


吕梁山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山脉,刘渊沿着山脉山走向的方向前进,倒也不会迷路,只要出了雁门郡,便会进入到拓跋鲜卑的势力范围,到时候,他们便安全了。
但是这么一条路,刘渊走得也是万分的艰辛,遭到了并州军的围追堵截,损失惨重,到达雁门郡的时候,四万左右的匈奴兵,死伤了接近一半左右,刘渊本人也中了一箭,差点儿就把小命给交待在了并州。
曹亮既然下令了围歼刘渊的决定,又怎么可能会让他轻易地走脱呢,除了派牵弘率左卫营拿下离石和黄河渡口,截断刘渊的退路之外,越骑营和锐骑营的攻击,对刘渊堪称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彻底地重创了刘渊,而先登营和陷阵营的拦截,让刘渊每一步都必须付出血的代价。
先登营和陷阵营在机动作战方面,或许不如骑兵,但是他们在刘渊北上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却让刘渊吃足了苦头,在这吕梁山的大山之中,处处都是战场,处处都可以伏击,搞得刘渊是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经常看到山头上草木晃动就疑神疑鬼起来,生怕中了并州军的埋伏。
在平原地带,或许骑兵还有着优势,遇到步兵的拦截,可以加速冲过去,但在这山峦起伏,道路曲折的地带,一遇到并州军的伏兵,刘渊就得绕道而行,正面刚怼,别说是现在这般的残兵败将,就是十万大军毫发未伤之时,也未必能顺利地突围出去。
在这山沟里面绕来绕去,缺衣少食,饥寒交迫,匈奴军是疲惫不堪,到了夜里,好不容易刚刚能躺下歇息一下,突然杀声四起,并州骑兵追至,他们就得连夜而逃,屁滚尿流。
这一路行来,满是血泪。
不过终于抵达了雁门郡,距离目的地已经是近在咫尺了,匈奴人总算是能松下了一口气,只要他们能逃出雁门郡,逃出并州军所控制的地域,就可以逃出生天了。
但是想越过雁门郡也并非是一件易事,雁门太守乐綝早就接到了曹亮的命令,在雁门关一线严阵以待,截断了刘渊的北逃之路,刘渊必须要越过雁门关这一道坎,才能算是真正地平安脱身。
刘渊当然没胆量正面去攻打雁门关,这座要塞城池多少年来屹立不倒,让多少胡人铁蹄在此饮恨,刘渊此刻想要拿下雁门关逃往塞外,试如登天。
所以刘渊决定选择雁门关西面的马邑城做为突破点,雁门太守乐綝手中的兵力有限,他只能是重点防御雁门关,其他的要隘就无法做到面面兼顾,所以马邑城驻防的兵力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这也是刘渊逃跑的最大机会。
不过就算是千余人防守的马邑城,也给匈奴人带来了极大的障碍,由于一路的长途跋涉,匈奴人几乎丢光了一切的辎重,那些笨重的攻城器械,此时去徒手攻城,难度可想而知。
但此刻匈奴人已经没有了任何的选择,如果他们不能突破这道关隘,结果就只能是在这儿等死,行百里而半九十,只差这最后一步了,那怕是垂死挣扎,匈奴人也要拼尽全力。
战斗进行的异常的激烈,没有云梯,没有其他的攻城器械,匈奴人只能是踩着肩膀,搭着人梯,向着城头攻去。
并州军则是凭险据守,死死地扼守险要,用弓箭木石对攻城的匈奴兵进行打击,很快马邑的城下,就已经堆满了匈奴人的尸体,并州军顽强的防守,让匈奴人几近绝望。
这时,身后又传来了并州骑兵追来的消息,这一路之上,越骑营和锐骑营的追击就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匈奴人每次留下来断后的人马,几乎是无一生还,全部都会被并州骑兵给吃掉。
刘渊没有办法,也只能是采用这种断尾求生的方式来阻挡并州军的追击,牺牲掉一小部分人,来换取大多数人的安全。
只不过能担任断后任务的,必定是刘渊手下的嫡系亲信,最为精锐的精兵悍将,只有这些人,他们才肯为刘渊卖命,舍弃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刘渊的安全,如果换作是其他的部落军队,只怕为求活命,早早地就投降了,起不到半点断后阻击的作用。
每损失一支断后的人马,刘渊的心就在滴血,这些勇士,可都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对他忠心耿耿,是刘渊复仇的最大倚仗,而现在,他们非但没有能够复仇成功,反倒成了丧家之犬,狼狈逃窜,甚至能不能逃出一条活路来都是一个问题。
曾经心高气傲睥睨天下的刘渊在此战之后,完全是心如死灰,打败仗他不是没有心理准备,但败得如此惨烈,却是出乎了他的意料,乘兴而来,败兴而逃,就是现在刘渊最为真实的写照。
就连一座小小的马邑城,如果在刘渊刚兴兵进入并州的时候,这样的小城,他甚至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可现在却成为了一只拦路虎,甚至能成为决定他生死的存在。
龙困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刘渊那怕再心高气傲,此刻也不得不低头,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刘渊心中一阵的悲凉,真是天亡我也,难道今日他将会死于马邑城下吗?
并州军的追兵已经渐渐地迫近了,乌韩斜主动地请缨去断后,为刘渊争取最后的一点突围时间。
刘渊轻叹了一声,拦住了他,这一路行来,所有断后的军队无一生还,乌韩斜主动请战,也是必死之局,但这一次就算乌韩斜送了性命,刘渊无法突破马邑,那也没有任何的意义。
所以刘渊拦住了他,与其让乌韩斜去送死,倒不如集中起所有的人马来,和并州军拼个你死我活,匈奴人终究是一个血性的民族,刘渊的字典里面没有投降二字,就算是今日无路可逃,他也绝不会下马投降,和并州军拼一个同归于尽,刘渊也算可以告慰先祖先父了。
第1474章
软硬不吃油盐不进
就在刘渊准备视死如归慷慨激昂地鼓舞匈奴将士做拼死一搏的时候,突然听到马邑城的后面,也就是北方那边传来了喊杀之声,声势震天。
刘渊为之一怔,这是什么状况?刘渊深知,自己此番进入并州,虽然和司马师结了盟,但是司马师那边最多只是提供了一些武器和装备的援助,根本就没有派兵来相助,所以刘渊只能是孤军作战,成败也仅仅只是他个人的事。
但突然之间北面杀声四起,俨然是大军杀到的动静,刘渊心中一喜,不管来得是什么人,至少也是是友非敌的,只要他们能帮助刘渊渡过这道难关,刘渊喊爹都行。
最大的概率还是鲜卑的人马,毕竟出了雁门郡,那就是拓跋力微的地盘了,所以出现在马邑城外的,极可能是拓跋力微的人马。
只是让刘渊好奇的是,拓跋力微的人马怎么会这么无巧不巧地出现在马邑城外呢,比约好的还要精准?刘渊也是率军刚刚抵达马邑不久,而且他事先根本就没有和拓跋力微联系过,那怕准备投奔拓跋力微也是刘渊临时起意,那么拓跋力微又怎么可能知道他会到这儿呢?
刘渊是满肚子的疑惑,不过不管什么样的原因,只要是来相助他的,终究是好事一件,总比他死在并州军的手里要强的多吧。
于是刘渊打消了和并州军决战的念头,下令匈奴人继续地强攻马邑城,配合对面的援军进行行动,只要他们能拿下马邑城,死局立解。
原本匈奴人攻打马邑城的一面,城中防守的兵力还能勉强守得住,但是现在马邑城背后突然出现了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而且装备着精良的攻城器械,马邑城受到了前后夹击,很快地便陷落了。
刘渊如释重负,赶紧地打开城门,鱼贯而入,进入到了马邑城中。
他首先看到的,果然是鲜卑人的旗帜,和刘渊的猜想一般无二,双方杀尽城内的并州守军之后,也就自然休兵罢战了,鲜卑人阵中,此刻闪出一将,向着刘渊拱手道:“阁下可是匈奴单于刘渊否?”
刘渊很是好奇,按理说他从未和鲜卑人有过交集,鲜卑人又如何能知晓其姓名,而且万军之中,对方一眼就把他给认了出来,显然对方对他的信息掌握的很全面。
不过对方既然把他们从并州军手中给解救了出来,显然是没有什么恶意的,刘渊上前拱手道:“在下便是刘渊,不知尊驾何人?援手之恩,当涌泉报之。”
说话之人也甚是年轻,与刘渊年纪相仿,也是二十多岁的模样,他呵呵一笑道:“在下拓跋沙漠汗,家父便是拓跋力微,听闻刘单于在并州遇险,所以家父特命在下前来相助,幸得刘单于无恙,在下亦可心安了。”
原来拓跋力微一直关注着并州的局势,自从东部鲜卑的慕容部、宇文部覆灭之后,拓跋力微把曹亮视做了鲜卑人的最强对手,如今宇文莫槐和段日陆眷率领着残部都归顺了拓跋力微,让拓跋鲜卑的力量剧增,但拓跋力微的担忧之色却是丝毫未减。
随着曹亮吞并幽州和冀州之后,实力大增,更让拓跋力微深为忌惮,引为心腹之患。
拓跋力微和曹亮之间,也是有着深仇大恨的,当年在雁门之时,曹亮大破拓跋鲜卑,逼得拓跋力微不得不迁都到了大漠之中,好在鲜卑人历来便是逐水草而居的,并没有多少王庭国都的概念,否则的话,迁都所产生的动荡,就足够拓跋力微大伤元气的,几十年都恐怕是难以恢复过来。
后来等到局势稍微的缓和了一些,拓跋力微又将王庭迁回了盛乐,这里和并州的雁门关遥遥相对,相隔只有几百里,拓跋力微也可以随时地掌握并州的动向。
那怕是和曹亮的战争失败了一次,但拓跋力微觑觎中原之心一直未死,尤其是在兼并了东部鲜卑的宇文莫槐和段日陆眷之后,拓跋力微的实力大涨,这更加地坚定了拓跋力微的南进之心。
拓跋力微为人狡诈阴险,他正是凭着杀妻证道,吞并了岳父家族的势力,才一步步地走向强大,成为草原霸主。
尽管他对中原心怀不轨,但他懂得隐忍,面对仇敌曹亮之时,也是刻意地进行迎奉,为了巴结曹亮,拓跋力微还特意地派出使者,前往并州,奉上了大量的进贡物品,希望能和曹亮修复关系。
这种手段,也是胡人各族常用的手段,他们在强盛的时候,往往是四处劫掠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而吃了败仗之后,则是摇尾乞怜,献上大批的朝贡,以换取朝廷的宽宥。
朝廷对塞外胡人的征伐往往也是流于表面的,由于草原大漠地域广阔,地广人稀,朝廷管理起来极为的困难,所以每次朝廷打了胜仗之后,并不会对胡人赶尽杀绝,而是采用怀柔的手段,以抚为主,剿抚并用。
胡人的称臣纳贡,朝廷历来是全盘接受的,这符合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念,汉人朝廷是大为受用,许多时候天子赏赐,价值甚至是远远高于胡人的进贡的。
而胡人则会利用这段时间来休养生息,等他们羽翼丰满或中原战乱有可趁之机的时候,他们立刻会背信弃义,大举进犯,让中原饱受战乱之苦。
拓跋力微的这点小心思和小伎俩,曹亮自然是看在心上的,他当着鲜卑使者的面,将所有的朝贡之物付之一炬,并割下了使者的一只耳朵,将他放还回了草原。
曹亮的所为,引起了鲜卑人的极大不满,拓跋力微主动地示弱和好,曹亮拒不接受,说明双方已经是不死不休了。
这也彻底地断绝了拓跋力微苟且的心思,看来这个曹亮,还真是一个油盐不进,软硬不吃的人,以前胡人所惯用的招数,在曹亮这里半点都不起作用,也就是说,曹亮将他们视作死敌,随时都可能会发动进攻。
第1475章
施以援手
曹亮对这些胡人可是太了解了,所以对他们的主动求和,曹亮压根儿就是不屑一顾的,这些胡人生性狡诈,现在势穷之时,他们会主动地示弱,而一旦有机可趁的时候,他们往往又会露出凶残的獠牙,和胡人谈和,无异于与虎谋皮。
长久以来,汉人朝廷一直对胡人采用怀柔的政策,甚至不惜用和亲的手段来交好胡人,以为这个就可以换来北方边境上的安宁,殊不知这样的绥靖政策,最终换来的是国破家亡、河山沦陷。
所以曹亮才不会去养虎为患,非我族类者,其心必异,汉胡之间,永远都是不共戴天的死敌,永远都没有调和的余地,五胡乱华的血泪史证明,和胡人去和平共处,完全是白日作梦的事。
于是曹亮断然地拒绝了拓跋力微抛来的橄榄枝,对于这个老奸巨滑心狠手辣的家伙,曹亮没有半点的虚以委蛇,直截了当地斩断了他的幻想,只要曹亮有半口气在,今世就永远和鲜卑是仇敌。
如果不是曹亮和司马氏之间,还有大战要进行,以曹亮的脾气,在灭掉了东部鲜卑之后,很可能就会挥师直捣拓跋鲜卑的老巢了。
和司马氏的战争,那纯粹是魏国的内战,就算是和蜀国吴国之间的战争,也不过是汉人之间的争斗,而和胡人之间的战争,却是要上升到民族种族之间矛盾,这样的矛盾,几乎是不可调和的。
曹亮现在是腾不出手来,如果能稍微有些空暇的话,曹亮肯定是会优先选择灭掉鲜卑人的,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更何况是拓跋力微这样吃不吐骨头的猛兽。
拓跋力微也确实没有想到曹亮的态度竟然是如此地决绝,连半点谈判的机会都不给他,拓跋力微出生于东汉灵帝熹平三年,距今已经是整整八十岁了,活到这个年纪还能精力充沛雄心不减的人,已经是极少数之中的极少数了,活得越久,拓跋力微对这世道人心便看得越透彻,曹亮的迅速壮大让他很是不安,可现在他又没有什么相对来说比较好的制衡办法,所以拓跋力微才主动地放下身段,来和曹亮讲和。
这也是历来胡人们惯用的招数了,他们实力强盛的时候,往往就会兴兵南下,大肆犯境,劫掠财物和人口,而实力相对孱弱的时候,便会主动求和,然后再积蓄力量,准备下一轮的进攻。
但这种屡试不爽的招数在曹亮身上似乎并没有什么多卵用,曹亮根本就不鸟他们,拓跋力微派人送去的那些昂贵的贡品也全部被曹亮付之一炬了,就连派去的使者都被曹亮割掉了一只耳朵,狼狈不堪地逃了回来。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但曹亮似乎根本就不管这一套,其蛮横无礼的态度让鲜卑各部头领气得是哇哇直叫,纷给叫嚻着要举兵南下,给曹亮一点颜色看看。
但拓跋力微却不敢轻举妄动,如果曹亮示弱的话,拓跋力微或许不把曹亮放在心上,但曹亮如此的豪横,却让拓跋力微不得不忌惮三分。
兴兵南下永远是鲜卑人不变的宗旨,毕竟草原大漠的条件极为艰苦,如果遇到灾年的时候,整个部族都很有可能熬不下去,如果不南下去中原进行劫掠的话,他们都有亡族灭种的可能,他们南下的行动俗称是打谷草,也就是有补充粮草所需的意思。
但拓跋力微的心思却远不止打谷草这么简单,他去过中原,见识过中原的繁华和富庶,自然是羡慕不已,而草原大漠十分的贫瘠,虽然地域辽阔,但许多地方极为地荒凉,族人们的生活也是极为的困苦。
拓跋力微主宰草原之后,便有心思带着族人们向南迁徙,带他们过上富足的好生活。
但中原地带一直被汉人们所占据,鲜卑人想要在其中分一杯羹几乎是没有什么可能的,如果不能霸占中原的领土,那么就算他们到了中原,也只能是给汉人当奴隶,这显然是拓跋力微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拓跋力微想要南下,就必须要击败曹亮这个强敌,而拓跋力微以和为进的策略失败之后,双方已经是势同水火,既然并州军那边所有防备,那么拓跋力微想要南下,就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行。
东部鲜卑败亡之后,宇文莫槐和段日陆眷先后投奔了拓跋力微,而且宇文莫槐还是拓跋力微的女婿,一个女婿能顶半个儿,宇文莫槐携残部归降了拓跋部,也使得拓跋力微实力大增。
为了能够顺利地南下,拓跋力微将王庭迁回到了盛乐,并集中兵力到了盛乐平城一带,摆开了随时准备对并州用兵的架式。
但说到真正进犯并州,拓跋力微毕竟心里还是没有多少底的,尽管曹亮的主力现在并不在并州,但拓跋力微还是没敢轻举妄动,他派出了大量的斥侯细作潜入到并州,去查探并州的情况,做到心中有底。
但就在拓跋力微对并州虎视眈眈之际,朔方的刘渊却突然地发难,东渡黄河,侵入到了并州。
“真是后生可畏啊!”拓跋力微感叹之余,下令拓跋沙漠汗率兵南下,逼近雁门郡,瞅瞅形势,如果刘渊能在并州搞出什么名堂来,拓跋力微也准备趁势入关,来分一杯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9/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