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6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0/1023


司马邕想了想,这个法子也不错,于是他拨了两万人马给陈骞,让他去守泰山,而司马邕则率八万大军回师临淄,并且从其他的郡国抽调了不少的壮丁和粮草,准备做长期的坚守。
对于司马邕而言,他的字典之中绝没有投降二字,他和曹亮有着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又怎么可能会向曹亮屈膝投降呢?
当年高平陵事变之时,司马孚被曹亮害死,弟弟司马望因为报仇心切,也坠入冰河而亡,这样的血海深仇,让司马邕一直以来都是念念不忘,无时不刻地想着报仇。
原本以为凭着司马家强大的势力,杀曹亮破并州易如反掌,但没想到几番较量下来,非但没有报仇成功,反而司马懿也因为在并州之战中负伤而亡,司马师也在冀州之战中瞎了另一只眼,变成了双目失明的模样,旧仇未报,又添新恨,随着曹亮的势力日渐强大,司马邕也觉得报仇之事变得遥遥无期了。
但真如果让他向曹亮投降的话,那司马邕是一万个不情愿的,抛开血海深仇不说,司马师将青州交给他,他就必须要誓死守卫青州,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司马邕也知道了目前形势的险恶,并州军在白马成功渡河之后,已经是势不可挡了,再加上黄泛区的隔阻,青州已经深陷入并州军的包围之中,并且得不到任何的援兵,想要守住青州,以目前青州的兵力来看,难度极大。
所以司马邕放弃了镇守青州全境的计划,而是将黄河防线上以及其他郡国的兵力以及粮草资源统统集中到临淄来,全力地赴地重点防御临淄这种重镇。
临淄若在,青州就算保全了,如果连临淄也失守了,那么青州也就彻底地沦陷了。
司马邕答应过司马师,只要他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让并州军在青州渡过黄河,只不过这次爽约的是司马师,他没有保住兖州河段,让并州军从白马渡过了黄河,现在并州军也需在从青州渡河了,他们可以直接从兖州进攻青州,而司马邕的职责也从防守黄河防线变成了把守青州。
不过怎么说,曹亮想要拿下青州,那就从他司马邕的尸体上踏过去吧,只有他有一口气在,就决然不降。
司马邕本意是死守临淄,就算不敌,临淄最终沦陷,他也至少也得拉上一些人来垫背,但陈骞提出率一部人马去会镇守泰山,利用泰山的险要地势,来截断并州军的东进之路。
其实司马邕起初便不同意这个计划,因为从兖州到青州,也并非只有泰山这一条道,只不过是因为这条道是捷径,相对来说路程最短,而绕行其他的路,则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陈骞坚信并州军一定会选择从泰山小道进军的,如果青州军可以在泰山小道上阻击并州军,便可以将他们挡在青州之外,一步也无法踏足青州。
司马邕考虑了一下,认为陈骞说得有道理,于是便采纳了他的建议,让陈骞带两万人前往泰山拦截,只要他能将并州军挡在泰山道上,就可以为司马邕赢得不少的时间。
以前整个青州的防御体系,还是围绕着黄河防线来进行的,所有的兵力和资源,都会向黄河防线进行倾斜,如今撤除黄河防线,仓促之间,要将所有的物资都运送到临淄来,包括其他郡国的兵马和物资都集中到临淄,这完全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司马邕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新的布署。
所以,陈骞带兵去守泰山,无疑给司马邕布防青州带来相当多的好处,就算陈骞最终失败的话,最次也能将并州军的进攻拖延一段时间,如果并州军绕道的话,也需要比较长一些的时间的,无论怎么说,陈骞去守泰山,都是最优解。
于是陈骞和司马邕是分道扬镳,陈骞没有回临淄,在从黄河防线上撤军的途中,就折向了西南而行,直抵泰山。
其实泰山郡并不归青州管辖,而是在兖州的治下,但现在战局一片混乱,兖州刺史已经向并州军投降了,兖州大部分的郡国,也随之投降,甚至并州军都还没有杀到城下呢,他们就已经递上降书了,充州全境,几乎没有发生过多的抵抗,并州军完全不费吹灰之力,就基本上控制了兖州,根据目前的形势,并州军很快将以兖州为跳板,向青州发起攻击。
第1563章
秋毫无犯
整个青州战云密布,随时都可能会迎来战争,时间对于司马邕来说,真得是非常的紧迫,毕竟如此大规模的进行人员及物资上的调动,没点时间还真不行。
陈骞久经善战,一下子就敏锐地抓住了此次青州之战的关键,虽然说泰山小道并不是唯一通往青州的道路,但并州军从兖州而来,却是唯一条最快速度进入兖州的道路,打仗讲究的就是一个兵贵神速,换位思考一下,如果陈骞是曹亮的话,那他一定会优先选择从泰山小道进军,所以,能不能守住泰山小道,将会是这次此次青州之战的关键。
而司马邕的心思,则是放在了临淄上面,似乎对把守泰山小道并不热衷,陈骞据理力争,司马邕最终总算是答应了,拨给了陈骞两万的人马,让他去守泰山。
两万的人马虽然少点,但泰山小道毕竟是险要之处,利用险峻的关隘来阻挡并州军的进攻,应该也差不多了,陈骞也不和他磨叽了,点起了兵马,便直奔泰山而去。
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首,传说泰山为盘古开天辟地后其头颅幻化而成,因此中国人自古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历代帝王君主多在泰山进行封禅和祭祀,各朝文人雅士亦喜好来此游历,并留下许多诗文佳作。
孔子说“登南山而小齐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足可以见泰山的壮丽与雄奇,泰山横跨于齐鲁大地,东西绵延四五百里,层峦叠翠,险要天成,气势磅磗,巍峨高耸。
陈骞抵达泰山之后,并没有心情去欣赏这里的美景,而是一门心思地投入到了战斗状态之中,泰山越险峻,形势对于陈骞来说便越有利,他要的就是这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尽管并州军也可以沿着黄河东进,绕道济南,但是受司马师决堤的影响,青州军在下游也可以如法炮制,尽管黄河的干流在酸枣改了道,但还是有其他的河流注入到了黄河之中,尤其是青州境内还有一条大河济河,也可以充分利用,只要并州军走济南那条线,青州军毫不介意再来一次以水代兵。
所以别看泰山小道极为险峻难行,但并州军还是大概率地会这里通过,陈骞在泰山东段的虎口崖驻军,这里形若虎口,地势险要,是东去临淄的必经之处。
陈骞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了,他把两万军队布署在了虎口崖的两侧,占据险要,只要并州军从这里经过,他们就可以将巨石从山崖上推下去,封死道路,这样那怕是并州军有再多的人马,也会被困在泰山之中,至于他们想要夺取虎口崖,就必须地攀上陡峭的山崖,而司马军此刻早已是严阵以待,来多少便可以杀多少。
打仗讲究就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而不在兵力的多少,陈骞驻守泰山,倚仗着地利之势,这完全可以和并州军有得一战。
在陈骞看来,司马邕完全不懂军事,只知道一昧地死守州城,他没有看到信都是怎么丢的,自然不会知道死守临淄的下场,如果司马邕肯再多拨给他一些人马,陈骞完全可以将所有道路全部封死,那样并州军更没有半点的越过泰山的希望了。
不过其他的道路那就不是一般人可以通行的了的,除非是猿猴之类的,才有可能攀得过去,指望大规模的军队想要通过那些险峻的山路,完全是不可能的,陈骞自然是高枕无忧,他集结重兵于虎口崖,严阵以待。
………………………………………………………………
左军团在攻克了兖州州城廪丘之后,便接到了曹亮的命令,要他们迅速进军,趁势东进,直取青州,邓艾便挥师东平,东平济北二国的国相望风而降,邓艾不费一兵一卒,径取二地,然后继续东进,直抵泰山郡。
泰山郡的太守叫陈寂,淮南人,是陈骞的族弟,听到陈骞带兵驻守虎口崖的消息之后,便连夜带着泰山郡兵千余人投奔了陈骞,如今并州军大举来袭,兖州各地是望风而降,陈寂凭着千把人想要阻挡并州军,那无异于螳臂挡车。
如果不是陈骞的缘故,陈寂恐怕也已经和东平济北国相一样,举城而降了,听说并州军对投降的官吏很是优待,如果没有什么劣迹的话,大概率都能保留原职的。
如今的形势大家都心知肚明了,曹亮气势如虹,而司马师则是一败再败,这天下易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想要继续能端仕宦这碗饭,就必须要主动一些才行,等真正成了手下败将阶下之囚,再想官居原职,谈何容易啊。
陈寂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投靠陈骞,毕竟陈骞是他的堂兄,是自家人,陈寂能当上泰山太守,也全是倚仗着陈骞帮忙的,而投降曹亮前途未卜,所以他最终还是弃城而走,到虎口崖投奔了陈骞。
左军团抵达奉高的时候,这里几乎已经一座空城了,不光是太守和郡兵不知所踪,就连城里的百姓都逃到山中避难去了,毕竟一出奉高,就是深山老林,泰山人多少次躲避战乱,用得都是这法子,尽管他们也听说了并州军乃是仁义之师,从不欺负百姓,但毕竟还是耳听为虚,老祖宗的法子,让世代的泰山人活得安安稳稳的,所以一听到战乱的消息,泰山人便一哄而散,逃入深山再无觅处了。
邓艾看到空荡荡的城池,倒也没有在意,百姓的去留,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谁也无法强迫,但是战乱之后,他们终归是要回来的,毕竟山里再好,条件也是无比艰苦的。
邓艾下令并州军入城之后,不得妄取百姓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违令者按军法处置,绝不宽宥,就算城内无一人在,那也要做到秋毫无犯,这是并州军的传统,也是赢得天下人心的关键。
第1564章
隐秘山道
到达了泰山郡之后,邓艾便没有急着再进军,而是在奉高一带驻扎了下来,毕竟泰山一带地势险要,是打伏击的理想战场,尽管现在并州军兵强马壮的,也不惧怕司马军的伏击,但小心使得万年船,邓艾打仗素来是大胆与谨慎并重,他可不想在阴沟里翻了船。
马隆便是兖州东平人,而且做过奉高的县尉,对泰山一带的情况了如指掌,马隆认为泰山地势险峻,山路狭窄难行,如果司马军坚守泰山的话,并州军是很难通过的,不如从济北绕道进入济南,迂回一个圈子,亦可抵达临淄。
尽管说绕这么一个圈子要多走两百里的路,但好歹是一路坦途,比泰山小道要好走的多,速度上也不会什么耽搁,估计要比预期的还能提前抵达临淄。
邓艾笑了笑,指出走济南一线虽然路平,但是济南临近黄河,如果青州军也依葫芦画瓢地再来一次掘堤放水,平原变成汪洋,并州军倒是不受影响,可以回头再走泰山小道或迂回走再远的路,但黄河沿岸的百姓却再度遭殃了。
兖豫黄泛区的悲剧曹亮不希望再度上演,所以在临行之前,他特意地将邓艾召去,面授机宜,让他此次进军青州,专门走泰山小道,不给青州军以水代兵的机会。
马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曹亮安排的,曹亮真是心怀爱民仁慈之心,为了避免丧心病狂的司马军再度地祸害苍生,他宁可选择走一条比较难走的路,真是仁义圣明之主啊!
斥侯很快就探明了青州军的动向,陈骞已经率领两万多人马,进驻虎口崖,封锁了前往临淄的道路,并绘制出了一幅详尽的军事地图交到了邓艾的手中。
两万的人马虽然不多,但虎口崖那儿的地形却是极为的险要,一无当关,万夫莫开,陈骞抢先地攻占了虎口崖,对并州军的东进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看来这个陈骞不愧是司马师手底下赫赫有名的大将,有着卓越不凡的眼光,竟然能提前地预判出并州军的行军路线来,在最为紧要的隘口处设下重兵拦截,人才啊!
不过将遇良才,棋逢对手,才是让邓艾甘之若饴,如果战场上遇到的全是些酒囊饭袋废物点心,纵然是打赢了,也多半是无趣的,邓艾最喜欢的就是半斤八两的对手,这样双方在战场上斗智斗勇,打仗也能打得精彩些。
更重要的是,邓艾把强大的对手视为磨石刀,可以磨砺自己的能力和锤炼自己的勇气,就如同是下棋,如果总找那些臭棋篓子来下,就算是盘盘赢棋,也未必能提高自己的下棋水平,而下棋找高手下,那就完全不同了,就算是互有胜负,但对自己棋艺的提升,却是有着莫大的好处的。
下棋如此,打仗亦是如此,邓艾打仗从不喜欢虐菜,反倒是愿意和敌方真正的名将做对手,只有这样的仗,才有挑战性,才有战胜对手之后的成就感。
邓艾虽然不擅言辞,但他却有着超越常人的智慧,否则曹亮也不会把他放在大军团都督的位置上,对他委以重任,这显然便是曹亮对他能力的认可,邓艾自追随曹亮以来,南征北战,立下过无数赫赫的战功,是曹亮麾下最为盛名的常胜将军。
这次陈骞带兵半路进行拦截,非但没有让邓艾沮丧,反而是激起了邓艾的好胜之心,这青州,他是志在必得,陈弿这只拦路虎,邓艾想方设法也要收拾了他。
邓艾将马隆召来,道:“孝兴以……以前在泰山为官,熟……熟知这儿的地理,可……否知道除了虎……虎口崖,还……还有别的小路可以通行吗?”
邓艾口吃的毛病多年来还真没法改过来,不过大家都习以为常了,相对于邓艾的军事才华,这点口吃的小毛病又算得了什么,马隆当即道:“在下对泰山的情况确实比较了解,从奉高往东,只有一条山路可以通行,直达临淄,陈骞扼守虎口崖,便是东去临淄的必经之路,至于隐秘小路,在下没有走过,不过听泰山的猎户讲过,那儿山高林密,削壁悬崖,就算是身手矫健的猎户,也是难以攀越的,都督想要绕道而行,恐难办到。”
马隆是在奉高当过县尉,不过并不代表他走过泰山的所有地方,尤其是荒无人烟的大山深处,马隆一般也不可能去涉足,不过马隆曾经从猎户的口中,得知过泰山隐秘小道的事,不过在他看来,那些长年专门打猎,身手敏捷熟知地形的猎户都无法攀越的山路,并州军是很难翻越过去的。
邓艾却是面露喜色,这样的险峻的山路如果真得存在的话,那正是邓艾所盼望的,不管难走好走,只要有路,他就有通过的可能,别人或许不能理解,但对于邓艾这样的名将而言,却常常能把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给办成了,他往往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只要泰山上确实有路的话,那怕再艰险,对于邓艾来说都不是问题,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缺乏向导,马隆对那条隐秘的小道虽然知晓它的存在,但他没有走过,就不可能知道它的确切位置,除非能找到以前的那些猎户,否则邓艾的想法就无法实现。
马隆说,这事就交给他吧,尽管奉高的百姓都逃跑了,但马隆以前还认识一些住在深山里的猎户,如果能找到他们,向导的事便可以解决了。
马隆乔装改扮成平民的模样,带着一些和他一样改装后的亲兵,便出发前往泰山的深处了。
其实马隆离开泰山也有二十几年的时间了,换作是一般的人,记忆差不多也就模糊了,但马隆的记忆力出奇的好,在泰山的深山沟里转悠了几天之后,还真被他找到了当年认识的那家猎户,当年马隆身为县尉,出手帮过这些平民,那些猎户一直对马隆是感恩不尽,对马隆是恭敬有加。
第1565章
置之于死地而后生
当年马隆帮过的那位猎户如今已经年迈了,拉不了弓,爬不了山,不过他对马隆还是记忆犹新的,当年他在奉高县城出售虎皮,被城里面的恶少强取豪夺,猎户当然是愤愤不平,要知道虎皮不是寻常之物,能猎杀到老虎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猎户与恶少起了争执,被恶少的家奴给打伤了,幸亏马隆路过,才出手救下了猎户,惩治了恶少,还把猎户抬到了家中养伤。
也就是在那一次时,猎户向马隆提及了隐秘山路的事,但当时也不过是随口说说,双方都没有在意,马隆还特意地将猎户护送回家。
谁也没想到,若干年后,马隆会再次地来到了深山沟里,再次地询问到了那条几乎无人之知晓的隐密山道。
猎户二话不说,当即把他的儿子给马隆叫了过来,让他给马隆充当向导,甚至都没有问马隆一句为什么要走这条山道,可见他对马隆的救命之恩是念念不忘的,此番马隆专程前来问路,正是他们报恩的时候,至于马隆今居何职,所为何事,他们一概不问。
马隆再三拜谢,告辞离去,带着猎户的儿子回到了奉高军营,将他引荐给了邓艾。
既然有了向导,邓艾的计划便可以实施下去了,他从先登营和左卫营之中挑选了一万多人的精锐,主要是身手敏捷矫健之士卒,每日只携带三日的口粮,脱去厚重的铁铠铁盔,换了轻便的皮甲,只携带随身的兵器和一些绳索,便准备出发了。
至于领军者,邓艾是当仁不让,他将左军团的军务交给了副都督马隆和牵弘共同代理,并约好三日之后,但见虎口崖后有狼烟升起,便是左军团全力出击之时,两路人马前后夹击,一举端掉虎口崖司马军的阵地。
马隆和牵弘一听就愣了,他们可清楚,这次从背后偷袭虎口崖,能否成功还是一个巨大的疑问,邓艾做为左军团的统帅,亲身涉险,万一有什么意外,那还得了,所以马隆和牵弘都坚决反对邓艾去冒险,如果确实需要都督级别的将领带兵前往的话,他们俩之中有一人可以代替邓艾前往,无论如何,也不能让邓艾去涉险。
邓艾是左军团的主帅,也是并州军的灵魂人物之一,是万万不容有任何闪失的,所以马隆和牵弘都力劝邓艾不必冒险,如果确实是迫不得已的话,他们可以代替邓艾前去领军,左军团可以没有马隆和牵弘,但绝对不能没有邓艾。
但邓艾的态度却是极为地坚决,这次的偷袭计划,是他亲自制定的,又怎么可能假他之手,无论如何,他也必须要自己去完成,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所以那怕前途是充满荆棘与坎坷,邓艾也不会畏缩和惧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0/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