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6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4/1023


可没有诏书的话,司马昭封闭城门的举动就是擅自行事,同样也是为人所诟病的,如桌司马昭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的话,事情传到潼关蒲坂津的话,更是一件最为棘手的,一旦司马伦回师长安的话,司马昭的整个计划便彻底地完蛋了。
所以贾充才向司马昭进行建议,拿不到曹髦的玉玺,能够获得郭太后的懿旨,也是解决燃眉之急的一个办法。
果然还是女人好骗,司马昭打着搜寻成济余党的机会,轻易地就拿到了封锁大搜捕的懿旨。
尤其是封城,那简直就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任由长安城的民众自由出入长安的话,那么曹髦遇刺驾崩的消息,也会很快地传到司马伦的耳朵里,一旦消息传递过去,司马昭还真就无能为力了。
成济有没有余党,司马昭心里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他不过是凭着这个借口,达到封城的目的,原本他是先封的城,然后曹髦才死的,但现在经过司马昭的一番操作,本末倒置,成了曹髦遇刺然后他下令封城,现在更讨来了太后的懿旨,名正而言顺。
郭太后也似乎被曹髦之死吓住了,原本十分精明的这个女人此刻也完全搞不清状况了,那怕曹髦被杀的现场还遗留着诸多的漏洞,只可惜郭太后毕竟是一介女流,见识和经验都是她的短板,此刻早就昏了头,手足无措,只能是交给司马昭去办理。
司马昭拿了郭太后的懿旨之后,立刻着手命人将曹髦的遗体给收殓了,然后清洗掉大殿上的血迹,将最后的一丝痕迹也给抹去了,如此一来,就算是有人想要详查此事,也是无迹可循了。
更何况,此时的司马昭,已经是一手遮天了,封城之后,他就是长安城的主宰,文武百官,都得去听从他的号令,如果有人胆敢不从,司马昭完全可以给他扣上一顶谋刺天子的帽子,关到天牢里去,不死也得脱层皮。
第1633章
结案
天亮之后,天子遇刺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奔走相告,短短半个时辰之内,就已经传遍了整个的长安城,除了聋子和哑巴之外,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
天子遇刺身亡,这简直就是堪比天塌了的大事,所以这个消息瞬间传遍了整个的长安城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当然这其中也有司马昭的人在推波助澜,按照贾充的计划,如此重大的事情,肯定是纸里包不住火的,瞒肯定是瞒不了人的,就算能瞒得过一时,也瞒不过一天,如果司马昭刻意地封锁消息的话,反倒是容易让引起别人的猜疑,索性将事情散播出去,混淆视听,这样司马昭还能占据主导的位置。
整个长安城都陷入到了一片混乱之中,所有人的都在议论纷纷,讨论的都是天子遇刺的事,再加上禁军封闭了城门,并在城内挨家挨户地搜查,搞得长安城是鸡犬不宁,人心惶惶。
刺杀天子那可是一等一的重罪,但凡被查出来和刺客有关联的话,那就是要被诛灭九族的,这个时候,城里早就传扬开了,刺杀天子的凶手是太子舍人成济,已经查实他是曹亮派在朝中的奸细,贾充已经带人将成济一家给擒下了,包括成济哥哥成倅在内的成家几十口人均被打入了天牢,就连平时和成济交往过密的一些官吏也被殃及池鱼。
贾充带兵进行的大搜捕已经蔓延到了整个的长安城内,搞得长安城里是人人自危,如果说成济是曹亮派来的奸细,那么在朝中这些官吏之中,和并州军有勾结有往来的人还真不在少数,尽管他们和成济是没有什么关联的,但是贾充为了把水给搅浑,只要查到有一丝的蛛丝马迹,就会首先抓人,不分青红皂白严刑逼供。
许多人熬不过酷刑,就会胡乱招供,贾充是顺藤摸瓜,捉了一批又一批,其中大多数是被冤枉的,但也不乏已经投靠并州军的官吏,贾充审出了不少的奸细,更是大为的兴奋,一路深挖下去,更多的人锒铛入狱,整个天牢都已经是人满为患了。
成济是不是并州军的奸细,恐怕贾充比谁都清楚,但贾充为了给司马昭洗清弑君的罪名,先是忽悠成济认罪,而后捉了一大批的通敌嫌疑者,经过“审问”,一个谋刺天子的奸细网络就已经浮出了水面,有组织者,有通信者,成济只不过是一个行刺的实施者,为了谋刺天子,他们甚至进行了长达数个月时间的准备,参与者有数百人之多,组织之严密,谋划之周详,令人发指。
在司马昭的指派之下,司徒何曾、太尉荀顗、司空郑冲、廷尉钟毓等人参与到了天子遇刺案的审理之中,同时这几人也是天子治丧会的成员,处理曹髦的身后之事。
就算迁都到了长安,但再落魄的天子也是天子,天子驾崩,自然得以天子之礼葬之,礼制上的过程还是不可或缺的。
贾充已经把成济一案给做成了铁案,何曾钟毓等人参与审理,也不过是走一个过场,而且成济已经是供认不讳,许多的相关证据也是铁证如山,所以这个案子很快也就结案了,在司马昭的授意之下,当天晚上,成济成倅以及“参与”此案的相关人员一百多人被押赴刑场,连夜处决。
贾充为了防止成济临死之时狗急跳墙,喊出事实真相,行刑之时,命人将成济的舌头给割了,并且嘴里塞上了布条,五花大绑地被押解到了刑场。
刑场就在午门之外,临死成济这才明白过来,自己被贾充给算计了,原本贾充压根儿就没有准备让他活着,之所以让他招认是曹亮派来的刺客,只是为了给司马昭脱罪而已。
成济拼命的挣扎,对着贾充怒目而视,但此刻他的舌头被割掉了,嘴里被塞满了布条,只能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一个字也喊不出来。
贾充则是木无表情地站在台上,下令刽子手将成济一干人等押解上来,然后刽子手手起刀落,将那一颗颗人头给斩落下来。
没有人在乎成济这些人是不是冤枉的,随着这些人头的落地,天子遇刺案也就划上了一个句号,所有的事情都已经盖棺定论。
而与此同时,司马昭则踏上了回家的话,他所要面对的,将会是司马师的质问。
别看一整天的时间,司马昭在长安城中指挥若定,挥洒自如,但一想到要去对面对司马师,头瞬间就大了,心情也变得忐忑不安起来。
司马师眼瞎了是不假,但他的心却如明镜一般,司马昭可以瞒得过别人,但想要瞒得过司马师,却难如登天,凌晨的时候,司马昭特意地换到了司马府的守卫,想尽可能地让司马师晚一点得到消息。
但天子遇刺如此重大的事情,整个长安城的人都知道了,又怎么可能瞒得过司马师,所以司马师闻讯之后,十分地震怒,立刻派下传司马昭去见他。
司马昭没了奈何,只能是硬着头皮去见司马师了。
回到府里之后,司马昭看到司马师正站在窗前,背负双手,脸色铁青,他小心翼翼地拱了拱手,道:“大哥——”
司马师回过头,挥退了身边所有的人,然后沉声地对司马昭道:“子上,这里已经没有外人了,我要听到的,是实话,是真相,说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司马昭本来在路上已经编排好了一套说辞,但面对司马师的时候,他突然间张口结舌,竟然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司马师虽然眼瞎了,但身上透出来的那股子威压之势,却让司马昭透不过气来。
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在司马家中拥有着极高的地位,司马昭虽然只差他几岁,但打小就十分的畏惧司马师,甚至在心中形成了一道阴影,只要是司马师的话,司马昭从来也是不敢有任何违拗的,他是始终活在司马师的光芒之下的。
第1634章
真正的凶手
当曹髦被成济杀死之后,司马昭还感到了一丝的恐惧和慌乱,但随着事情的演变,司马昭逐渐地有了一种掌控大局的感觉,尤其是在得到了郭太后的懿旨之后,他可以随心所欲,甚至是颠倒黑白,那种大权在握呼风唤雨的感觉真是爽到不能再爽了。
而此刻面对司马师的时候,却让司马昭有一种从云端跌落到凡间的感觉,尽管司马师眼不能视物,但依然让司马昭有一种芒刺在背的感觉,在司马师的面前,司马昭仿佛是无所遁形。
本来司马昭已经想好了一大堆的说辞,来搪塞和敷衍司马师的,但面对司马师的质问,司马昭是张口结舌,支支唔唔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司马师眼瞎了不假,但他的心可没瞎,今日发生在长安城内的所有事,司马师都了解的一清二楚,天子遇刺身亡,司马昭请旨封闭全城搜捕凶手,并就地正法,司马昭这一系列的操作,或许在其他人的眼中,没有任何的问题,但在司马师看来,又岂止是漏洞百出。
首先是成济的身份问题,据司马师所知,成济是司马昭的亲信,担任太子舍人,一直是在宫中担任职守,他既然是司马昭麾下的亲信,又怎么可能被并州军给策么,成了曹亮委派来的奸细与刺客?
其次,就算成济是刺客,难道他行刺之时,会和司马昭打招呼吗?如果司马昭对成济弑君一事一无所知的话,他又怎么可能会出深更半夜时分无巧不巧地出现在皇宫之内,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
第三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据司马师所知,成济刺杀天子是发生在丑时左右,郭太后下懿旨封城追查凶手是在寅末卯初之时,而司马昭下令禁军接管和封闭长安的城门,却是发生在子时三刻左右,也就是说,司马昭并不是因为天子遇刺而封的城,而他出现在长乐宫之时,应该曹髦还未死呢,至于太后的懿旨,那更是后面发生的事。
综合以上几点,司马师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他是细思极恐,毫无疑问,司马昭已经成为了曹鬓被刺案的头号嫌疑犯,所以司马师才会命人火速地将司马昭传回司马府来,欲问个究竟。
尽管司马师担任了太师之后,已经基本上不再过问朝中之事了,但那也仅限于朝中的一些琐事而已,事关天子遇刺这样重大的事情,司马师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置身事外的。
更何况这件事与司马昭有着莫大的关系,司马师就更为地关心了,司马昭的性格脾气司马师自然是比谁都了解,但如果说司马昭密谋弑君的话,反倒让司马师比较难猜了,因为曹髦是司马家扶植起来的傀儡,就算曹髦不甘心当这个傀儡,可朝中的大权尽在司马家的掌握之中,曹髦完全是无能为力的。
现在的形势对司马家极为的不利,曹亮大兵压境,关中的形势芨芨可危,现在司马家在长安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稳定的局面,这样才不至于动摇军心民心。
那么这个时候杀曹髦完全是下下之策,如果不是司马昭昏了头,肯定是不敢轻易地去加害曹髦的,曹髦一死,对司马家是弊大于利,结果是得不偿失的,以司马昭的头脑,应该不会主动去犯这样致命的错误。
如果真得是司马昭杀了曹髦,那这背后,肯定是有着不为人知的隐情的。
虽然经过了三公会审,坐实了成济弑君的罪名,而且也确定了背后主谋是曹亮,这事似乎是铁证如山,可以盖棺定论了。
但在司马师看来,这事不过是欲盖弥彰而已,曹亮是主谋?曹亮有刺杀曹髦的必要吗?
而且司马昭连夜将成济等一干人处决,更像是一种灭口行动,如果这其中真没有什么猫腻的话,他用得着这么心虚吗?
司马师混迹了官场一辈子,又怎么可能被司马昭的这么一点小伎俩给蒙蔽住,成济只不过是一只替罪羊,真正的主谋只有司马昭。
只不过司马昭弑君的动机和目的何在,就需要司马师来亲自询问了,毕竟就连司马师也实在是搞不清司马昭的动机何在。
司马昭吱吱唔唔,结结巴巴,这更加地佐证了司马师的猜想,本来司马昭还试图编一堆的谎言来忽悠司马师的,但却被司马师一针见血地指了出来,他顿时方寸大乱,真不知道该如何说这件事。
毕竟用一个谎言和掩盖另一个谎言,本身就是漏洞百出的,以司马师的犀利的头脑,分分钟就能识破他。
而且,司马昭还必须要把他真正的意图给掩藏起来,不能为司马师知道,所以他只好是绞尽脑汁,思考着用什么办法才能蒙混过关。
司马师厉声地道:“天子并无过错,你为何要弑君?”
这句话,显然不再是询问的口气了,而是已经定性了,司马昭就是刺杀曹髦的背后主使,现在司马师追问的,便是司马昭的动机。
“子上,你可清楚,如今关中的局势维艰,天子曹髦是维系大局的重要人选,你此番杀他,岂不是准备让司马家沦入万劫不复之深渊吗?”
司马昭苦丧着脸,道:“大哥,我可真没想到要杀他啊,我入宫去,本欲只是想要讨一张圣旨的,怎奈曹髦突然拨剑相向,欲刺杀于我,成济只好拿戈将曹髦击杀,救了我的性命,此话句句属实,大哥若不信的话,可以传贾充他们前来作证。”
司马昭这回说得还是真事,他也清楚,如果想要蒙混过关的话,在司马师这边完全是行不通的,所以司马昭干脆和司马师交待了实情,事实上,成济杀曹髦,也完全是一个意外,在司马昭的计划之中,曹髦并不是非杀不可的对象,他只要肯乖乖就范,又怎么可能会遭受到死亡之灾呢?
总之,司马昭可真没有想要杀曹髦,这一切的发生实在是太快了,快得让他也反应不过来了。
第1635章
原来如此
司马师听罢,陷入到了沉思之中,他倒不是怀疑司马昭说的话有假,而是司马昭提到了他深夜进宫,要向曹髦讨要一张圣旨的,因为曹髦不给,起了争执,甚至于拨剑相向,最终导致了成济失手错杀了曹髦。
那么问题就来了,司马昭在这个时间入宫,究竟想要一张什么内容的圣旨,能激起曹髦如此强烈的反抗之意。
曹髦这个人当初就不太招司马师的待见,他才学过人,知礼数、有胆略,选这样的人当傀儡,未必会很听话,所以在废掉曹芒之后,司马师有心让比较老实木讷的曹据来当皇帝,但遭到了郭太后的强烈反对,当时司马师还是需要郭太后的支持的,所以最终同意了郭太后提出的这个人选,让曹髦继位为帝。
这无疑给现在的这场弑帝风波埋下了阴影,曹髦年纪渐长,对司马家的专权也颇为不满,矛盾是与日剧增,可天下的形势却日益变坏,那怕司马师想再来一次废帝,也恐怕是有心无力了,毕竟废立皇帝可不是儿戏,影响到方方面面,所以那怕曹髦再怎么桀骜不驯,司马师也只能采用怀柔的法子,尽力地去维护当前的局面。
司马师废都不敢废的曹髦,可司马昭倒好,干脆把他给杀了,这下等于是捅了一个巨大的马蜂窝,在整个关中,不亚于一场天塌地陷一样的大地震,因为弑君带来的混乱和动荡,将会持续地影响长安影响关中甚至影响全天下。
这个司马昭,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啊!
做为只比自己小几岁的胞弟,司马师对司马昭的了解,不亚于任何人,司马昭性狭而急躁,并不是一个可以托付大事的人,司马师虽然和他是一母同胞,自幼一直相伴,感情甚笃,但司马师还是不放心将所有权力交给他,最终选择了司马伦。
这样的结果自然让司马昭心生妒忌,司马师自信只要自己在世,还是可以压得住司马昭的,但是现在看来,司马昭的权力欲望,比司马师想象的还要强烈的多,甚至已经到了极为扭曲的地步,所以才会出现这种铤而走险的事情。
虽然不清楚司马昭想讨要的圣旨究竟是什么,但司马师还是很容易就判断出这和司马昭的野心相关,欲壑难平,现在的司马昭已经不再是那个让司马师熟悉的司马昭了,为了权力,他已经是丧心病狂不择手段了。
司马师脸上流露出一丝的倦怠,对司马昭轻轻地挥了挥手,道:“子上,忙了一天了,你还是先下去歇息吧。”
司马昭不禁为之一怔,他本以为自己说出真相,司马师会勃然大怒,会打破砂锅地追问下去,但出乎意料的是,司马师竟然什么也没有再问,这正常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4/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