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6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3/1023


然后这打越打越难打,中原的局势对关陇的影响是相当的大,毕竟所有的战争其实打得都是后勤,没有强大的国力来做保障,任何战争都难有胜算。
司马氏在中原一败涂地,最终不得不退守关中,这无疑也给郭淮防御蜀国的进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关中东线的防御俨然是重中之重,所以郭淮手下的军队也被抽调的七七八八了,他能调动的人马,也仅仅只剩下了两三万人,在面对姜维的进攻之时,自然是捉襟见肘,疲于应付。
而姜维这一次更是进攻,则更是蓄谋已久,这次姜维很是能沉得住气,他在等待着一个最为合适的进攻机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第1686章
等待时机
从延熙十六年至今三年多的时间,姜维已经连续向陇西发起了三次进攻,平均一年一次,而进攻的规模,也是一次比一次大。
姜维也是密切的关注着中原的局势,司马氏的败亡和曹亮的崛起,让中原的形势变得大乱起来,这无疑让姜维感觉到了机会的来临,中原越乱,形势便对蜀国更为的有利,所以姜维才会如此频繁而密集地用兵,想趁乱取势,一举占领陇右,奠定进攻中原的基础。
但是姜维的对手郭淮实在是太老辣了,如果姜维换一个对手的话,也许他已经成功了,但郭淮守御关陇二十多年,对关陇之地了如指掌,尽管姜维的攻势咄咄逼人,但郭淮始终就是稳守这一招,扼其险要,坚守不战,姜维虽有小胜,但是最终因为粮草补给跟不上的缘故,只能是撤兵罢战。
巍峨险峻的秦岭给蜀国提供了自保的屏障,让蜀国得以用一州之地就能制衡强大的魏国,但是凡事总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姜维,他们出兵之后最大的困难并不是敌人如何强大,战略战术是否适当,而是后勤保障的问题。
出兵的规模小,便难以对魏军构成威胁,而出兵的规模大,粮草给养的运输便成为了一个致命的关键所在,数万人马出征,每日的粮草消耗是十分惊人的,所以蜀军利于速战而不利于持久,战争一旦进入到了相持的阶段,蜀军的粮草供应肯定会掉链子,最终不得不撤军。
就算大智如诸葛亮,也始终拿不出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来,就算他创造出了惊为天人的木马流马来运输粮草,也无法彻底地解决粮草供应的问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还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郭淮在防御蜀国进攻的方面,和司马懿所使的招数是一脉相承的,不贪功不冒进,不求速胜,他们就是要用磨功,把蜀军给磨死了。
姜维对此也是一愁莫展,解决不了粮道的问题,蜀军就无法在关陇一带大展拳脚,更无法克敌制胜。
延熙十九年姜维攻狄道无果之后,便决心沉下来解决粮草供应的问题,目前蜀军北伐所需要粮草,大部分是来自蜀中的,蜀中平原号称是天府之国,物产丰饶,但是从蜀中运抵粮草到前线,路途遥远,转运困难,自古便有千里不运粮的说法,千里运粮,还抵不过路途上的消耗,所以从蜀中之地转运粮草到关陇前线,始终是蜀军后勤上的一个短板。
诸葛亮在世之时,便早已注视到了这个问题,他亲自前往汉中,督促蜀军在汉中屯田,并给汉中百姓以资助,让他们提高种田的积极性。然后汉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人口,当年曹亮在汉中吃了败仗,撤退之时,迁走了汉中大部分的人口,导致汉中人口锐减,田地荒芜,虽然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但依然比较缓慢,仅凭汉中一带,是无法给大军北伐提供充足的补给的。
所以蜀军每次北伐之前,都会在汉中一带屯积大量的粮草军资,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蜀军高层例来对粮草补给异乎寻常的关切,粮草运输已经成为了战争之中不可忽视的重中之重。
但尽管如此,蜀军每次进攻,几乎都要陷入到粮草匮乏的窘境之中,虽然屡打胜仗,但始终在粮草补给这一块是一个致命的短板,打了胜仗也不得不撤军。
姜维痛定思痛,认识到如果不能彻底地解决粮草补给的问题,蜀军就无法将胜仗转化为胜势,就算他拼尽全力,打再多的胜仗也是枉然,只要敌军采用一个拖字诀,最终的结果依然是注定了的,蜀军不得不因为粮尽而退兵。
而想要解决这问题,单凭从蜀中大规模的运粮根本就无法解决,过于遥远的路途,运输的消耗实在是太大了,现加上路途艰险难行,转运困难,所以那怕倾举国之力,恐怕也是无法支撑长期的战争的。
想要真正实行粮草无忧,就必须实现粮草的前线供给,在前线上屯田垦荒,恐怕是唯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姜维没有选择在汉中屯田,而是选择了更接近于陇西的沓中进行屯田,沓中与陇西一山之隔,而姜维近几年又频频地在陇西用兵,所以沓中成为了姜维屯田的首选之地。
自从去年正月从陇西撤军之后,姜维就一直沉下心来搞屯田,集中了十几万的军民,甚至是从陇西迁到蜀地的羌、氐等胡人,也被姜维征召到屯田的队伍之中,全力以赴地垦荒屯田,两年下来,得粮二百余万斛,为下一次的北伐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接下来,姜维就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了,这几年来的不断征伐,虽然寸土未得,但姜维也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姜维认为,单凭蜀军的力量,是不足以和魏军相抗衡的,在关中局势平稳的时候,自己几乎是无机可趁,只有等到关中大乱之时,彼时出兵,才有获胜的把握。
所以这次姜维没有着急,而是耐心地等待时机的来临,他很清楚,以前自己太急于求成了,欲速则不达,虚耗兵马钱粮,所以这一次他一定要求稳,做好万全的准备,等待到合适的时机再行出兵,这样北伐成功的把握就会变得很大。
六月,司马昭废魏立晋,改朝换代,消息传到了沓中,姜维大为的兴奋,例来改朝换代都代表着动荡,而且司马昭称帝之时,并不占据统领天下的优势,仅仅只是以雍凉之地割据称帝,偏安一隅,如此的晋国社稷,明显地带有先天不足的成分,姜维认为,自己出兵的机会很快就会来临了。
不过姜维这个时候没有轻举妄动,而是派出了大量的探子,潜入到了关中,去探听关中的消息,只有关中真正的发生动乱,才是自己出兵的最佳时机。
第1687章
兵出祁山
姜维的判断没有错,因为占据了北方大部分地盘的曹亮又岂肯向司马昭称臣,所以到了八月的时候,曹亮在洛阳登基,承继了魏国大统,三国鼎立的局面变成了四分天下,魏占东北、晋占西北、蜀占西南、吴占东南,四国各据一方。
但姜维认为,这样的局面必然不会长久,因为曹亮的魏国和司马昭的晋国都源于以前的曹魏,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曹亮那边定然不会容忍司马昭的篡逆谋反,接下来双方必定会发生规模空前的战争。
这将会是一场关乎到名分的战争,战争的胜败将会决定谁才是正统,谁才有资格来继承曹魏的大统,所以这场战争,必是一场大战。
只要双方交战开始,晋军就无暇西顾,陇西这边防御空虚,正是自己出师北伐的最好机会,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姜维必定可以拿下陇西诸郡,将蜀汉的疆域扩展到雍州和凉州去。
当姜维得到确切的魏军进攻潼关、武关和蒲坂津的消息之后,他立刻便准备出兵了,姜维早已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而魏晋两方的军队战于关中东线,正是他期盼已久的东风啊,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姜维断然是不肯错过的,于是姜维尽起五万大军,以夏侯霸为先锋,廖化、张翼为左右两翼,兵出祁山。
对于这次的北伐,姜维的准备是要比任何一次都充分的,无论是在投入的兵力上面,还是粮草的储备方面,都比姜维此前的任何一次军事行动规模都要庞大的多,而这次姜维调动的五万大军,已经是蜀国全部兵力的一半了。
以益州不足百万的人口,去养活十万左右的军队和四万人的官吏,确实也是不堪重负的,所以蜀国的军队编制,长期以来一直都维持在十万人左右,守成-都、守南中、守永安,这都需要兵马,所以姜维此次调动五万大军北伐,已经是抽调了几乎所有的机动兵力,完全达到了蜀军的上限。
尽管费祎死后,姜维北伐的阻力小了不少,但来自朝中反对的声音依然是络绎不绝的,其中以光禄大夫谯周为首的益州本土派,是姜维最大的反对者,而后主刘禅,更是一个耳根子极软的人,对宦官黄皓是言听计从,姜维的北伐,前线的将士倒是万众一心,后方的掣肘却让他深感无奈。
所以姜维这一次出兵,绝不能再向以前那样出兵虚耗了,否则的话,一旦后主刘禅被黄皓和群臣说服,姜维再想出征北伐,困难就变得无比大了。
只有姜维攻取陇西,在雍凉之地上站稳脚跟,才能堵得住朝中诸臣的悠悠之口,所以这次的出兵,姜维也差不多被逼到了非成功不可的绝路上了,姜维想要换取朝廷方面的支持,就必须要有所建树才行。
不过在姜维出兵之前,对陇西的晋军布防情况还是经过了仔细的侦察的,以前魏军在关陇一带,常备驻军基本上可以保持在七八万人,多则十余万,蜀军出川,面临着数量众多的对手,兵力上明显地存在劣势,只能由主将来运筹,通过计谋来制胜。
但这一次情况有了明显的不同,晋军的防御重点转向了关中东线,所以在陇西一线上,兵力要明显的薄弱了许多,常驻兵马只有三万左右,这回蜀军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把了,在兵力上可以压过晋军一头了。
这显然就是关中局势吃紧给蜀军带来的好处,姜维也终于等到了他久违的机会,以前姜维作战,总要处于一种以少敌多,以寡敌众的状态,就算姜维在军事上有着出色的才华,但这样被动的仗,还真是不好打,但他每次都能够有所小获,还能够全身而退,其实已经是实属不易了。
这次姜维总算是等到了绝佳的机会,晋国的军队大部分被牵制到了潼关一线上,整个陇西只剩下了郭淮的三万余人来守卫,这不是天赐良机是什么,如果姜维这一次还不能建功立业的话,那就真该解甲归田退隐江湖了。
在掌握了晋军陇西的布防情况之下,姜维这一次的出征是踌躇满志,信心十足,如今的姜维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但他依然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曾经那个白袍银甲的翩翩少年,已经是难觅踪影,常年的军旅生涯风吹日晒,让他的脸色变得黝黑而沧桑,线条刚硬,更带着几分的冷峻,不怒而威。
蜀国的大军一路逶迤而行,穿行在秦岭的险峻山谷之中,不过这条山路对蜀军来说,也算不得什么了,几十年间,他们翻山越岭,早已将这条山谷给踏遍了同,所以这次的进军,更多的是一种轻车熟路。
担任先锋的夏侯霸更是心情急迫,当年高平陵事变之后,夏侯霸遭到了司马家的迫害,不得不潜逃蜀国,寻求避难,如今他在蜀国,担任着车骑将军的高职,而且还算是皇亲国戚,按理说到了他的这把年纪,也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但夏侯霸常怀复仇之心,这一次更是主动地请缨出战,当年司马家逼迫得他在中原无容身之所,今天他终于有机会向司马家复仇了,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又焉能错过?
祁山堡是祁山古道的出口,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魏军在兵力强盛的时候,往往在祁山堡驻扎重兵,以防备蜀军从祁山道入侵。
毕竟诸葛亮五次北伐,有三次都是从这里发起进攻的,魏人如何不知道祁山堡的重要性,所以重兵驻守祁山堡已经是一种常态。
只不过诸葛亮去世之后,魏蜀多年未有交兵,纵然姜维几次攻伐,走得也是更为偏西的陇西道,再加上郭淮手中的兵力有限,所以祁山堡这边也就荒废了,蜀军抵达祁山堡之后,这里已经是杂草丛生,断壁残垣,一片残破的景象了。
第1688章
复仇之战
姜维立于祁山堡的残垣之上,俯瞰陇西大地,出了祁山古道,眼前便是一马平川,此时正是秋高气爽之时,极目远眺,苍茫的大地尽收眼底。
姜维对这片土地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任何人,他就是出生在陇西天水郡冀县的,从祁山堡往北七八十里的路程,便可以抵达冀县,那儿是天水郡的郡治,也是姜维此次出征首先要攻取的目标。
根据情报显示,此刻郭淮就坐镇冀县,擒贼先擒王,只要攻破冀县,拿下郭淮,整个陇西诸军便是群龙无首,陇右诸郡便是唾手可得。
姜维下令各路军马依计划而行,首先攻取了西县。
西县距离祁山堡只有十余里的路程,蜀军须臾即至,而且西县和祁山堡一样,也是一座几乎不设防的城池,蜀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西县。
当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虽然因为街亭失守的缘故,不得不将吞到嘴里的陇西三郡给吐出来,但在撤退的时候,诸葛亮还是强迁西县百姓千余户到汉中,后果便是直接导致西县成为了一座荒城。
尽管后来也有一些其他的地方的百姓迁移到西县,但由于这里处于魏蜀两国的交界,兵争不断,所以西县的人口始终难以恢复,姜维这次攻拨西县,城中也不过只有百余户人家而已,驻防的军队更无,捉到一个县官,衣服残破,还光着腚呢,可见西县是破败如斯。
西县状况如何,倒是不在姜维的考虑范围,而且姜维此次出征,所图甚大,一个小小的西县,自然是不会放在他的眼中的,拿下西县,不过是姜维将它做为一个进攻的基点来使用的。
抵达西县之后,姜维便下令兵分三路,廖化率五千人马去进攻南安,张翼率领五千人马去进攻上邽,自己则亲率主力以夏侯霸为先锋,直捣冀县。
当然,以廖化和张翼各率五千人进攻南安和上邽,除非是守城的晋军主动投降,否则的话,就算是两城的守军不多,但蜀军的攻击兵力也偏少,几乎没有多大可能拿下两城。
姜维如此安排,也并非是要他们去夺城的,而是从东西两侧对晋军进行牵制,防范晋军向冀县进行增援,另一个意图就是阻止郭淮向东或向西逃窜,尽最大可能地将他歼灭于冀县。
先锋官夏侯霸则表现的更为积极,夏侯霸在担任讨蜀护军的时候,就是在郭淮手下任职,两人的关系不睦,郭淮还故意地假借蜀军之手欲除掉夏侯霸,两人由此结怨,仇恨似海。
后来夏侯玄担任了征西将军雍凉都督之后,夏侯霸的日子才算好过一些,只可惜景不长,司马懿在洛阳制造了高平陵事变,诛杀了曹爽,篡夺了朝政大权,并且召夏侯玄和夏侯霸入京。
夏侯玄一无惧色坦荡地回去了,但夏侯霸却没有侄子夏侯玄的从容,他唯恐回京之后遭到司马懿迫害,所以干脆连夜潜逃投奔了蜀国。
但做为司马家忠实鹰犬的郭淮得到消息,对夏侯霸是穷追不舍,夏侯霸不但损失了所有的随行亲信,而且逃入阴平之后还迷了路,差点没有把他饿死在荒山野岭,还好刘禅得到了消息,派人前去接应,这才保下夏侯霸一条命来。
入蜀之后,夏侯霸就暗暗地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亲自手刃了郭淮,一雪前仇。
这次出师北伐,可算是一个最好的机会了,夏侯霸不顾年迈,执意出战,就是为了这复仇的一刻,他和郭淮,那可是不死不休的。
蜀军的动作很快,攻占了西县之后,立刻是兵分三路,分别向冀县、上邽和南安扑去,陇西的局势瞬间大变。
消息传到了冀县,郭淮闻之脸色大变,心想姜维来得还正是时候,他这边刚刚接到长安失守的消息,姜维就已经是兵出祁山来了,人皆称姜维为智计,精于算计,郭淮也没想到姜维掐算的是如此之准,果然是不负其名啊。
但其实这也仅仅只是碰巧而已,姜维谋划出兵到现在,已经是接近两个月的时间了,光是从沓中行军至祁山堡,就至少也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姜维那怕是再精于算计,也不可能算到长安城会在这个时候失守,所以这只不过是姜维的一次误打误撞而已。
姜维选择的出兵时机,乃是注意到魏晋两军在关中东线的交手,那边的战事事关关中的存亡,晋军必然是无暇西顾,陇西空虚,正是蜀军的大好机会,至于长安的失守,晋国的覆灭,并不在姜维的考虑范围之内,或许连姜维也不认为司马昭的军队会如此的不堪一击,关中防线再怎么说也得坚守个一年半载的,如此的脆败,真是出乎所有的人意料。
对于郭淮来说,却是一个雪上加霜的灾难性消息,单单是曹亮的大军,就让他是无可匹敌,现在再加上一个姜维在搅局,陇右的形势真得是不容乐观啊。
以前和蜀军交战的时候,郭淮虽然是处于守势,但却并非是被动地来守,而是主动地接近蜀军,在险要之地设下关隘,迟滞蜀军的进攻,尽可能地将蜀军压制在秦岭北麓,同时在陇西一带坚墙清野,不给蜀军太大的活动空间,只要将蜀军逼到粮尽的地步,他们想不退兵都难。
可这一次,郭淮却不敢轻易地离开冀县了,不光是因为此刻天水郡的兵力有限,郭淮还得考虑后面魏军进攻的问题。
魏军在攻陷了长安之后,肯定不会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是会有很短的时间内就重新组织起攻势,向着陇右一带发起进攻,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腹背受敌,郭淮深深感受到了压力。
想要守往陇西,想要完成司马昭的托孤大计,郭淮便不可有任何的轻敌的念头,必须要全力以赴才行,而且,在关键的时候,还得给自己留下退路,真让郭淮以一敌二,就算是神仙来了也没有办法打得赢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3/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