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7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6/1023


所以在姜维洞察到败局已定的时候,就果断地放弃了与曹亮硬拼的打算,而是下达了全线撤退的命令。
司马伦也没有料想到转折竟然是来得如此之快,这一战蜀军担任的是前部而司马军押后,所以基本上参与战斗的都是蜀军,司马军大部的人马,甚至都没有参战呢,大军就已经溃败了。
司马伦也是一脸的懊丧,原本他指望着投降蜀国,甚至将兵马指挥大权交给了姜维,就是希望能借助于蜀国的力量,帮他中兴司马家,收复关中。
可是黑水原之战,彻底地终结了司马伦的期冀,曹亮这样的对手,果真是天下无敌,无人能胜吗?
司马家的兴复大业看来是遥遥无期了,可接下来将要何去何从,司马伦心头也是一片茫然,不过既然姜维已经下达了撤军的命令,那么司马伦还是随波逐流吧。
这一次的出兵,他们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去救援陈仓,可现在黑水原一战失利,他们再也没有前进的能力了,州泰望眼欲穿得援兵,恐怕是永远也无法到达了,陈仓的失守,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陈仓失守之后,陇西必将是门户大开,司马伦都不知道还有没有能守住陇西的资本了。
可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去考虑后面的事,如何脱困才是头等大事。
蜀军的各路人马在接到撤退命令之后,都立刻撤出了战斗,向西而走,只不过魏军已经是全线出动了,双方正处于激烈的交战状态,蜀军想要轻易地完成撤军,又谈何容易?
第1752章
不可纵虎归山
魏军的攻势如潮,四个骑兵营和四个步兵营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蜀军的阵地压了过来,尤其是骑兵部队,此刻如入无人之境,在蜀军阵中大杀四方,横冲直撞,似乎想要把蜀军阵地给翻个底朝天。
如果按照正常的战斗模式,这个时候蜀军已经是彻底是崩溃了,接下来魏军只需要一路横扫碾压,就可以轻易地收割胜利了。
但蜀军却是一支特别的军队,他们虽败不乱,整个撤退的行动依然还是井然有序,大概蜀军也是天下最擅长撤退的军队了吧,因为此前每一次的北伐,不论前面的战事胜与败,最终的结果都是撤退,也就是说,对于撤军,他们是最有心得的,也是最为擅长的。
别的军队会出现兵败如山倒,慌不择路的现象,但对蜀军来说,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出现,那怕姜维并不刻意地下令,蜀军都能遵循着事先制定好的撤退顺序,各支部队交叉掩护,做到有序撤离。
不过魏军可不会让他们这么轻易地就撤走了,魏军已经投入到了进攻之中的四个骑兵营和四个步兵营,都加大了攻击的力度,一路之上是穷追猛打,不给蜀军脱身的机会。
蜀军虽然长年在山地之中行走,有着异于其他军队的体力,健步如飞,行动迅捷,但黑水原可是平川地形,蜀军就算是长着飞毛腿,那也不可能跑得赢有四条腿的战马,所以在速度上面?
魏军还是明显地占据着优势的。
而且魏军摆出来的架式?
就是要一口将蜀军全部吃掉的架式,各营的骑兵分进合击?
各营的步兵是齐头并进?
攻击的目标十分的明确,那就是尽可能多地歼灭蜀军。
步兵的队伍是由羊祜来负责统一指挥的?
而骑兵的队伍则是由邓艾统一指挥的,魏军现在的临时指挥模式?
已经打破了原有的战斗序列?
这样可以更好的整合兵种的优势,达到最佳的作战效果。
这时候,姜维展现出了壮士断腕的豪气,他安排了几支人马在后面断后?
其他的各路人马?
则快速地进行撤离,避免与魏军进行过多的纠缠。
在这种情况下,断后的人马基本上是凶多吉少,但蜀军被安排在断后位置的将士,却是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没有一个人有任何的怨言。
这也是蜀军的军纪所在,如果撤退的时候兵败如山倒?
所有的人都各自逃命的话,那最终的结果就是谁也走不了?
落一个全军覆灭的下场。
如果蜀军真没有一点纪律性的话,那么蜀国也不会撑到现在?
很可能在几次败仗之后?
就已经是彻底地亡国了。
所以在蜀军之中?
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是每次处于最后位置的队伍,都有断后的义务,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其他的袍泽换来一条生存之路。
这一次战斗你为我断后,挡住了敌人,下一次,就会轮到我牺牲,为别的人换来一线的生机,蜀军的这个传统代代相承,也正是因为这样,蜀军虽然是屡战屡败,但却从来没有被打倒,没有被压垮,始终如一的保持着战斗力。
曹亮在山顶上遥遥望去,虽然魏军已经占尽了优势,但蜀军的战斗依然地相当顽强,许多成建制的军队被打散之后,小股的蜀军依然不曾投降,继续地浴血而战,那怕战到最后的一兵一卒,他们不肯放下武器。
这样的军队,虽败犹荣啊!姜维果真是深得诸葛亮的亲传,在治军之道上果然是很有一手的,如果不是曹亮凭着实力上的优势的话,黑水原这一战孰胜孰败,还真是一个未知之数。做为对手,姜维还是值得曹亮去敬畏的。
不过感慨归感慨,欣赏归欣赏,该痛下杀手的时候,曹亮可一点也不会手软,毕竟如果让姜维的主力逃了,将来在进军蜀国的时候,将会遭遇到极大的障碍。
蜀军在山地作战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如果让姜维逃回蜀地之后,那里可大多是崇山峻岭,蜀军就如同是如鱼得水,如虎归山,想要再轻易地战胜他们,就非易事了。
所以这次的黑水原之战,就是一个机会,现在能歼灭多少的蜀军,就将会决定将来进攻蜀国的难易程度,
曹亮当然是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的,送到嘴边的肉,没有不吃的道理,这次之所以能在黑水原击败姜维,其实有一定的运气成分,这大概也是多少年都没有再交手的缘故,让姜维产生了一种轻敌的思想,再加入他得到了司马伦十万大军的助力,姜维自以为有了和他掰手腕的力量,所以才会倾尽所有的兵马来救援陈仓。
只不过这一次曹亮的算计要远比姜维更充分,在最初的交战之中,曹亮并没有出动主力,而是故意派出次一等的骑兵,进攻受挫,有骄敌之意,再加上步兵的进攻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无疑让姜维产生骄狂之色,不再把魏军放在眼里。
但曹亮的手段却向来是鬼神难测的,在此之前,谁也不会想到曹亮会在野战之中使用投石车,毕竟投石车的机动性能太差,并不适合用来打击移动的目标,所以在此前的战斗之中,投石车的作用也基本上体现在攻城上面,曹亮已经把投石车做到了极致,成为了一款攻城拨寨的最优武器。
但恐怕没有能知道,曹亮已经不仅仅利用投石车来打击固定的目标了,他研制出这种小型的更为灵活机动的连环投石车来,就是准备应用在野战之中。
野战之中的投石车要求和攻城的投石车完全是两个概念,投石车需要做得巨大无比,这样才能投掷威力更大的石弹,达到破坏城墙的目的。
但野战之中的投石车,不求车身的大小,也不求石弹的大小,讲究得是连续发射的速率和机动性、覆盖率,在这方面,无疑马钧发明出来的连环投石车便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第1753章
末将断后
不过马钧所设计的连环投石车还是有一个缺点的,那就是需要人力去牵拉,所以在攻击的速率上是满足了需要,但依然缺乏机动性,但曹亮最终还是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采用配重式的设计,就可以大大地减低连环投石车的操作人员,降低投石车的高度和体积,采用畜力牵拉的方式,让连环投石车的机动性大为提高,可以快速地布署到战场上的任何位置,尤其是在平川地带,投石车的运动作战能力甚至是优于步兵的,这样就可以确保连环投石车可以在野战之中使用。
当敌人使用密集的防御阵型时,便是连环投石车大显身手的时候,一百辆投石车,一排齐射便可以投出上百枚的小型石弹,而连环投石车最大的特点就是填弹快速,无需等待,两枚石弹投掷间隔只需要十几息的时间,而悬挂式的转轮,一次性可以同时悬挂十枚石弹,等同于在一两柱香的时间内,连环投石车的攻击群就可以倾泻出上千枚的石弹。
这上千枚的石弹是何等的恐怖,它们无视一切的防御,劈头盖脑地砸下去,中者非死即伤,对密集型的防御阵地最为有效。
当然,对付数万大军构成的防线,上千枚的石弹造成的伤亡也是有限的,但重要的并不是它的伤害值,而是它的威慑力,上千枚石弹连续不断地砸下去,带给蜀军的恐慌自然是难以言表的。
面对死亡的威胁,人本能地就会去躲避,只要蜀军纷纷躲避,原本禾稳固的阵型就会出现混乱的状况,这个时候适时地派出攻坚能力最强的屯骑兵,便可以轻易地攻破蜀军的防线了。
曹亮的这个策略非常的成功,蜀军的防线一旦被攻破,他们再想组织起有效的防御阵地来就很困难了,三个骑兵营紧随屯骑营出击?
也算是彻底地瓦解了蜀军的防御。
只是让曹亮比较意外的是?
蜀军的顽强,正常的情况?
一支军队的防线被突破之后?
就会形成溃败之势,局面很难再挽得回来?
但蜀军虽然也在撤退之中,但败而不乱?
各支军队依然保持着相对完整的阵型?
断后的部队还在进行着顽强地抵抗,延缓着魏军的追击之势,为其他的军队撤离创造条件。
也难怪蜀军在常年和魏军的作战之中能够屡吃败仗但却实力未损,咎其原因?
还是蜀军确实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撤退战术?
只要主力部队未受损失,隔一段时间,蜀军就会卷土重来,跟牛皮糖一样,让人十分的头疼。
眼看着蜀军已经向着鸡鸣山方向撤去了?
而各路的追击部队受到了蜀军断后部队的阻击,无法及时地对蜀军主力进行追击?
一旦让蜀军逃往了鸡鸣山,他们就可以依靠鸡鸣山比较险要的地势?
重新地构筑防线,来遏制魏军的进攻。
姜维想要这么轻松地就逃走?
曹亮当然不会答应?
在黑水原的西南方向上?
曹亮还埋伏着一支奇兵,眼看着蜀军大队的人马奔向了鸡鸣山,曹亮立刻下令伏兵尽出,从侧翼对蜀军进行截杀,阻止蜀军进入到鸡鸣山。
……………………………………………………………………
眼看着距离鸡鸣山越来越近了,姜维暗暗地松了一口气,毕竟在鸡鸣山上,姜维还留着一支三千人的生力军。
别看姜维有胆有略,擅于冒险,但他同样有着谨慎的一面,将傅佥留在鸡鸣山,就是姜维布下的一个重要后手,如果这个时候鸡鸣山的退路被魏军切断的话,十万大军便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众将这时不禁对姜维佩服的是五体投地,也幸亏是姜维高瞻远瞩,才给蜀军留了一条撤退的后路,否则的话,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
不过就在此时,突然出西南方向杀出一支人马来,马蹄隆隆,万马奔腾,来势极快,很快便杀到了蜀军的近前。
蜀军没有成建制的骑兵,所以毫无疑问这是魏军的人马,姜维瞥了一眼来军的旗号,顿时面色大变,这支军队不是别的军队,正是魏军三大主力骑兵之一的骁骑营。
骁骑营素来以快速机动称著,战斗力十分的强悍,姜维在黑水原交战的时候,就一直密切地关注着魏军三大王牌骑兵营的动向,一直打到蜀军撤退,姜维看到的也只是屯骑营现了身,而另外两支重要的骑兵越骑营和骁骑营始终没有露面,没想到曹亮事先居然将骁骑营安排在了这里进行伏击。
如果是别的队伍在这里设伏,蜀军还是有机会构筑起防线的,可骁骑营速度太快了,从他们露面到冲至近前,也仅仅只有半柱香的工夫,这么短的时间内,蜀军就连反应都来不及做出,又如何能构筑起有效的防御阵地来。
这不禁让姜维暗暗地心惊,整个战役,就如同是曹亮设计好的一般,一环套着一环,自从蜀军踏入到了黑水原之中,就等于是落到了曹亮的泥沼之中,步步杀机,看来姜维今天想要全身而退,试比登天了。
骁骑营的突然杀出,给蜀军带了极大的麻烦,这个时候如果蜀军全力逃亡的话,根本就不可能逃得过骁骑营的追杀,骁骑营的速度可是普天之下最快的,和骁骑营来比速度,那简直就是班门弄斧啊!
可是现在的局面,蜀军又无法进行缠斗,断后的部队就算是拼尽全力,也只能是拖延一下魏军的攻击而已,根本就不可能阻击多长的时间,魏军得大队人马击破蜀军断后的队伍之后,也很快就会追上来,而此刻他们如果被骁骑营缠住的话,无法脱身,就会遭到魏军大队人马的包围,陷入到绝境之中,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就在姜维还在犹豫如何应对之时,刚刚从后面赶过来的张嶷慷然地道:“大将军速带大队撤离,末将愿率无当军来当断后!”
第1754章
不讲武德
姜维沉默了几息的时间,其实他非常清楚魏军骁骑营的战斗力,这个时候留下来断后的军队,几乎是没有任何生还机会的。
无当飞军可是蜀军最为精锐的部队了,也是姜维冲锋陷阵的先头部队,在任何情况之下,它都能独挡一面,如果现在将无当飞军留下来断后的话,挡住骁骑营倒是不成问题的,但问题是这五千无当军,能有多少人生还?
这支部队可是姜维的心头肉,如果全部折损在这里的话,那可是姜维不可承受之重,别的军队损失了倒还好说,回到蜀地重新招募便是,但无当飞军来自于南中的蛮夷,折损一人便少一人,很难再获得补充,如果此役无当飞军全军覆灭的话,那么这世上恐怕就再无无当飞军之名了。
但是现在的情况紧迫,如果姜维留别的军队来断后的话,却又未必是骁骑营的对手,如果断后的军队很快地被骁骑营击败的话,主力军队也是难以脱身的。
现在每一刻的时间对于姜维来说都是比较宝贵的,多耽误一刻,就会多一分全军覆灭的危险,所以这个时候如果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的话,便是兵家大忌,姜维思虑了片刻了,终于是点点头,对张嶷道:“那断后的事,就拜托幼山了,待主力撤至鸡鸣山,你便立刻率部撤退,不可恋战,切记切记!”
张嶷领命,立刻率着无当飞军迎着骁骑营杀来的方向而去,而趁着这个机会,姜维下令大军火速急行,望鸡鸣山而去。
骁骑营来势极快,他们在速度上的优势完全是无人可比的,从他们从伏击地点杀出来,相隔了好几里的距离,对于步兵来说,这段距离足以走上好长的时间了,但对于骁骑兵而言,却是转瞬即至的事,不过仅仅一两柱香的工夫,他们就已经扑了上来,和外围的蜀军交上了手。
外围阵地上的蜀军,大多是一些游兵散勇,根本就不可能是骁骑营的对手,骁骑营一路横冲直撞,砍瓜切菜地便将这些散兵给收拾了,整个骁骑营的速度就连一丝都没有减慢,他们的目标十分地明确,就是瞄着姜维所处的位置,擒贼先擒王,只要能将姜维给拿下,整个蜀军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
整个的蜀军本来从黑水原战场上撤退下来,已经是又困又乏了,正想要喘口气,没想到骁骑营却突然地杀了出来,这下众多的蜀军就如同是惊弓之鸟一般,再也顾不得歇息了,各路军马,都发足向鸡鸣山狂奔而去。
这一幕看得骁骑营是暗暗冷笑,蜀军的队伍越混乱,他们则是最喜欢,混乱的队伍在骑兵面前,将没有任何的抵抗力,骁骑营可以轻易地来碾压他们,至于蜀军想要逃跑,骁骑兵不禁是嗤之以鼻,两条腿跑得再快,那也跑不过四条腿,骁骑营一路掩杀,完全可以将他们全部追上并斩杀之。
不过就在骁骑营准备大开杀戒的时候,突然蜀军之中一队人马逆流而上,向着骁骑营冲了过来,骁骑兵起初没有在意,毕竟冲过来的蜀军人数只有数千人,而且全部都是步兵,在这战场上,骁骑营最不惧的就是步兵了,蜀军的这点人马就试图想要阻击他们前进,不过是螳臂挡车而已。
但双方一交手之后,骁骑兵才发现,这支步兵可不同于其他的军队,这些步兵身手极为的矫健灵活,他们使用的盾牌也非常特殊,都是用藤来制成的,非常的轻便,但却相当的结实,骁骑兵的马刀砍上去,竟然砍不开这藤盾。
无当飞军出自南中,南中便产一种奇藤,坚逾精钢,不畏刀枪,孟获造反的时候,便有一支藤甲军相助,刀枪不入,但却被诸葛亮设伏火攻,全军覆灭。
这种藤条畏火,所以不适合制作战甲,但用来制做盾牌倒是比较合适的,就算是敌人采用火攻,无当军也可以将盾牌丢弃,不会引火烧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6/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