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7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4/1023


赵广虽死,但却死得很有价值,七万蜀军,成功的跳出了魏军的包围圈,踏上了返回汉中之路。
姜维听到了赵广战死的消息,心中不禁是一阵的黯然,本来这断后任务,便是九生一死,号称蜀军最为精锐的无当飞军,在黑水原断后任务之中,尚且全军覆灭,所以在鸡鸣山的断后军队,也注定是没有多少生还机会的。
赵广已经是继张嶷和张翼之后,第三位战死的蜀将了。这次北伐,是姜维自领军以来,出兵规模最大的一次,但也成为了输得最惨的一次,先后六万人马出征,撤军回蜀之时,不包括司马伦的军队,蜀军仅仅只剩下了三万人,半数的蜀军将士埋骨陇西,伤亡过半,如此惨烈,也恐怕是蜀军自北伐以来,遭受到的最为沉重的打击了。
就在姜维还沉浸在失败的哀伤之中时,前方突然传来了消息,散关那边遭到了魏军的偷袭,夏侯霸正率军与之交战。
姜维悚然地一惊,散关可是蜀军现在唯一的退路,如果散关失守的话,那么七万蜀军将会被困在鸡鸣山到散关的狭小地带之内,那就是死路一条啊!
所以无论如何散关都不能失守,姜维立刻下令前部人马轻装疾行,增援散关,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住散关,保住这条入蜀通道。
不过等到姜维赶到散关的时候,那边的战斗已然停止,魏军偷袭散关未果,已然退去,夏侯霸备述详情,包括与姜维会面之事,都一五一十地禀报给了姜维。
夏侯霸当然不敢有所隐瞒,毕竟他和羊祜会面之事,那可是有千万双眼睛在盯着呢,夏侯霸如何敢撒谎?更何况,夏侯霸也无需去扯谎,与羊祜会面一事,他是坦坦荡荡,清清白白的,自不怕任何的流言蜚语。
姜维听罢,虽然表面上十分淡定,但后脑勺不禁是暗生凉风,原本他派夏侯霸到散关来,不让他断后,就是防备这一手的,可谁曾想,曹亮竟然会派羊祜来偷袭散关,究竟和夏侯霸对上了。
一切都在夏侯霸的一念之间,如果夏侯霸被羊祜给说服了,那姜维及整个七万蜀军都将会陷入到绝路深渊之中,想到这儿,姜维不禁是冷汗涔涔,如此行奇弄险,差一点就万劫不复。
还好夏侯霸没有被羊祜打出的亲情牌给感化掉,这样才使得姜维度过了一场天大的危机。
姜维称赞了夏侯霸几句,然后下令蜀军火速地进入到散关,踏上了返回汉中之路。
……………………………………………………………………
等羊祜返回黑水原大营之时,魏军已经在打扫鸡鸣山的战场了,羊祜空手而归,见了曹亮,面带惭愧,具述详情。
曹亮也没想到羊祜这一次遭遇到的对手竟然是夏侯霸,他看到羊祜情绪有些失落,便好言宽慰:“叔子,战场之上各为其主,不过是寻常之事,你也不必太过自责了,等将来灭了蜀国,你们一家人还是有团聚的机会的。”
夏侯霸不愿意背叛蜀国,是因为蜀国对他有救命之恩,于情于理,他都不能做出背弃之事,不过将来魏国灭掉了蜀国,夏侯霸回归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羊祜不禁眼前一亮,是啊,这何尝又不是一个办法呢,夏侯霸此时不肯叛蜀,但如果将来蜀国被灭了,夏侯霸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到时候岳父一家人便可以团聚了,自己的妻子也不用再忆起父亲来泪流满脸了。
只不过灭蜀可是一项浩大的战略工程啊,羊祜不知道年事已高的夏侯霸能不能等到那一天。
虽然魏军在陇西取得了大捷,收复了陇西全部的地盘,姜维率领残部狼狈逃窜,已经返回了汉中,但魏军未能全歼姜维的军队,终究是留下了后患。
蜀国占据天然的地利优势,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所以伐蜀之事虽然已经是提上了魏国朝廷的议事日程,但前期的准备工作依然是十分的庞大,所要调动的人力物力也以海量来计算,只有等到万事俱备之后,曹亮才有可能下达伐蜀的命令,羊祜只希望这一日能快点到来,他必将挥师而进,荡平益州。
第1774章
进军凉州
整个陇西之战终于是落下了帷幕,魏军大获全胜,不但收复了陇西五郡,而且歼灭蜀军和司马军达到了七万多人,予敌以重创。
更为重要的是,魏军及时地从街亭杀入陇西,破坏了姜维迁民入蜀的计划,如果魏军被蜀军所阻,让姜维轻易地将陇西几十万人口迁往蜀中的话,不但让陇西大片的土地荒芜,破坏陇西的经济,而且几十万人口涌入蜀地,将会增加蜀国的力量,对以后的伐蜀之战增加不少的难度。
战争本来打得就是人口和经济,没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基础,那怕有再好的谋略,也是枉然的。
姜维大概迁走了十万左右的人口,陇西的损失并不算太大,曹亮下旨,魏军进入陇西之后,首先要张贴安民告示,让流离失所的百姓回归故土,同时给陇西五郡免除了三年的赋税,让陇西百姓休养生息,恢复陇西的经济与民生。
战争对于交战的双方来说,是会有胜负之分,但对于寻常的老百姓,却是没有任何的区别,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创伤,是需要好长时间才能愈合的。
曹亮如今位居九五之尊,他更加懂得如何来体恤民情,魏军每攻略一地,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复社会的秩序,帮助普通的百姓度过难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民,莫非王臣,既然这些百姓都是自己的臣民,曹亮没有理由让他们流离失所饥寒交迫。
曹亮令魏军拿出大量缴获的物资来,分发给民众,让他们度过这个寒冬。寒冬之后,便是春天了,只有春天,才能带给百姓以希望,带给百姓以盼头。
曹亮要求各郡各县刚刚上任的太守县令,首先做好的就是民生的恢复,绝不容许有人被饿死被冻死,尽一切力量来维护百姓的最低生活水平,共克时艰。
蜀军和司马军在撤退之后,留给陇西的是一地的狼籍,魏军战后的重建困难重重,不过曹亮有信心度过这个寒冬,到了明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要陇西不再经历战乱,国泰民安,河清海晏,也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拿下了陇西五郡之后,曹亮虽然把伐蜀立为了头等重要的目标,但伐蜀乃是国之大计,是需要从长计议的,这事急不来,也不能急,得徐缓图之,没有个三年五年的准备时间,还真不一定能拿下蜀国来。
毕竟蜀国有着山川之险,在魏蜀两国的交战史上,尽管蜀国的攻势要多一些,但魏军也曾几次伐蜀,只不过皆是铩羽而归,未得寸土。
秦岭就如同是横亘在双方之间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险峻难行的山路,让双方无论是那一方出兵进攻,都成为头疼不已的事,但相反的,防守起来却是异常的轻松,所以真正将伐蜀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之后,曹亮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一点也不轻松。
不过现在曹亮的目光,还盯在了凉州上面,拿下陇西之后,司马家的残余力量还盘距在凉州,肃清这股残余势力,成为了曹亮的一个小目标。
凉州的存在,是郭淮一手造成的,当初司马伦降蜀之后,郭淮却不愿意投降,他和司马伦达成了和解协议,郭淮将陇西五郡的地盘和粮草交给司马伦,而司马伦则放他们西去凉州,另立朝廷。
郭淮和蜀国交战多年,有着深仇大恨,那怕是形势所迫,他也不愿意投降蜀国,更何况他还肩负着司马昭的托孤重任,要扶立幼主司马炎的,降蜀称臣,那不就是自降身份,连大晋的旗号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兴复大业。
所以郭淮无论如何是不愿意降蜀的,就算司马伦用大军压迫,那怕他拼个玉石俱焚也绝不会投降,司马伦最终妥协了,让郭淮留下粮草和地盘,带着司马炎和他手下的军队滚蛋。
郭淮的本意是带着司马炎前往凉州,登基称帝,延续晋祀,可惜天命不佑,郭淮还没有到达姑臧,就病死在了半途之中,虽然他临终之前将国事托付给了傅嘏,但傅嘏无论是声望还是能力,都不足以支持起晋国这最后的一片天空,就连扶立司马炎称帝续祀之事都不敢办,所以处于凉州的残晋势力孱弱不堪,根本就不可能是魏军的对手。
本着斩草除根,除恶务净的原则,曹亮是不可能放过司马炎这些残存势力的,进军凉州势在必行。
只不过时值隆冬,打完了陇西之战,魏军也比较疲惫,所以曹亮也就没有急于一时,决定在明年开春之后,再对凉州发起进攻。
………………………………………………………………
陇西失守的消息传到了姑臧,整个凉州登时陷入到了一片慌乱之中,人人自危,惶恐不安。
残晋势力偏安于凉州,他们之所以能得到短暂的安宁,就是因为有陇西这道屏障,魏军想要攻击凉州,就必须要越过陇西这片疆域,所以在陇西失守之前,他们完全是安宁的。
这种升平的假象让凉州的许多人都产生出了一种幻觉,这里似乎成为了一片乐土,一处世外之地,那些跟随着司马炎逃到凉州的贵族,又开始了纸醉金迷的生活。
但司马炎却心生忧虑,做为皇位的继承人,他本该在司马昭驾崩之后,就荣登帝王之位,但原本扶立他的郭淮却半路暴毙,继任者胡嘏对兴复大晋似乎兴趣缺缺,司马炎现在吊在这个太子之位上,不上不下,着实尴尬的很。
论年纪,司马炎甚至比他的小叔司马伦还有大上几岁,但当司马伦叱咤天下之时,司马炎仿佛还是一只涉世未深的雏鸟,在政治上军事上无所作为,只是靠着司马家的这一棵大树的余荫而活。
但随着司马昭的驾崩,司马炎最后可以依仗的靠山也轰然而倒,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凉州,司马炎兄弟就如同是一叶浮萍,在这汪洋波涛之中随波逐流,前途未卜。
第1775章
称帝无望的司马炎
司马炎做为司马家嫡长孙,那可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从小就生活在锦衣玉食的温柔富贵乡之中,虽然按照司马家的传统熟读兵书战策,但他却是从未上过战场,从未经历过战争的。
司马昭称帝,司马炎毫无意外地成为了太子,成为了万人瞩目的储君。
如果不出任何意外的话,司马炎就会顺理成章地了承祀皇位,成为大晋王朝的第二任皇帝。
只可惜天命不佑,司马昭所建立起来的大晋王朝,只过了百日便宣告覆灭了,成为了有史以来最为短命的王朝,就连两汉之交的王莽和更始都尚且不如。
或许是司马昭自己就觉得底气不足,登基后不久,司马昭便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司马炎和司马攸派遣到了陇西,交托给了郭淮,名义上担任陇西监军,但实际上是司马昭为自己的血脉延续暗做准备。
司马炎和司马攸在临行之前,就曾得到的司马昭的嘱托,司马昭已经给郭淮下了密旨,如果他在长安这边真有什么意外的话,便要求郭淮扶立太子登基,以延晋祀,所以司马昭要求司马炎和司马攸,凡事都要依靠郭淮,只有信任郭淮,才能保证司马家的香火不断。
到达陇西之后,司马炎兄弟对郭淮极为地尊重,言听计从,俯首听命,毕竟郭淮执掌着雍凉的兵马大权,他们抱住了郭淮的大腿,就等于得到了一座安稳的靠山。
郭淮对司马家的忠诚也确实是没话说,尽管他不一定赞成司马昭称帝的激进手段,但司马昭已经称帝了,郭淮当然也是义无反顾地全力支持,对司马昭的托孤之举,也是欣然领命,悉听遵命。
司马昭自焚而亡,对于司马炎兄弟而言,确实是有如天塌了一般,他们如同丧家之犬般惶惶不安,甚至不知道未来在哪儿,等待他们的命运又将是什么?
这是郭淮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他郑重其事地表示,一定会遵从司马昭的遗旨,扶立太子司马炎即位,不使晋祀断绝。
这也使得司马炎稍稍心安,毕竟他对行军打仗之事一窍不通,如今唯一的倚仗便是郭淮了,只要手握重兵的郭淮还能继续地支持于他,司马炎就有继位登基的可能。
本来郭淮计划着在冀县就把司马炎登基之事给办了,毕竟大晋王朝不能一日无君啊,但姜维的突然来犯完全地打乱了郭淮的计划,陇西军不得不仓促应战,登基之事也就搁浅了。
姜维此次入侵陇西,完全是有备而来,趁着晋国国力衰落之际,大举兴兵,就是要意图吞并陇西,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姜维这次的进攻不同于以往那样小打小闹,而是集中了蜀国半数以上的军队,倾力来袭,郭淮只能是使出浑身解数,与姜维进行周旋,力保冀县不失。
司马伦的突然入局一下子便改变了陇西的局面,如果司马伦能配合郭淮,里外夹击,姜维是必败无疑。
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司马伦在一片大好形势之下,居然会主动地投降蜀国,也算是彻底地断送了大晋的江山社稷。
司马炎对这位年纪比他还小的皇叔是又惧又怕,他清楚司马伦与父亲司马昭之间为了夺位,早已是势同水火,如今司马炎对手握重兵的司马伦根本就无可奈何,如果司马伦要置他们兄弟于死地,他们恐怕连一丝反抗之力也没有。
还好郭淮在局势危急的时候,依然恪守着对司马昭的承诺,他拒绝降蜀,并以冀县屯积的粮草为要挟,与司马伦展开谈判,要司马伦放他们一马,离开陇西前往凉州,以此为交换条件,冀县的粮草和陇西五郡,皆归司马伦。
司马伦人马虽多,但马上就要面临断粮的困境,所以司马伦不得不答应了郭淮的条件,司马炎才得以虎口脱险,捡回了一条性命。
对于司马炎来说,又重燃了当皇帝的希望,因为离开陇西之后,郭淮不止一次地表示,到达凉州之后,要扶立司马炎加冕登基,让大晋王朝后继有人。
但可惜郭淮在前往凉州的途中,操劳过度,不幸病故了,临终之前,将托孤之事,交到了凉州刺史傅嘏的手中。
司马炎的心顿时凉了半截,他和傅嘏不熟,对傅嘏的能力和实力也是一无所知,更重要的是,傅嘏是否有郭淮那样忠诚,还有待观察。
总之,司马炎的称帝之举,因为郭淮的离世,顿时便前景变得黯淡起来。
果不其然,到达姑臧,傅嘏并没有遵从郭淮的遗命,扶立司马炎登基,用傅嘏的话讲,现在天下的形势危如累卵,这个时候就应当是低调行事,根据形势的变化再决定是否登基。
其实对于傅嘏来说,司马炎登不登皇位,意义可完全不同,一旦司马炎登临,必将会竖敌无数,成为众矢之的,本来凉州就一直是积弱积贫的,如果成为三国刻意地打击对象的话,凉州很轻易地就会覆灭掉。
司马炎没有奈何,只能是同意了傅嘏的提议,暂缓称帝,维持原状,等到天下形势改变之后,再做打算。
但等来等去,却是等到了一个极为不妙的消息,姜维和司马伦的联军在陇西吃了一个大败仗,他们已经是撤离了陇西,返回了蜀地,整个陇西为曹亮所得。
凉州和陇西的关系就是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性比较强,陇西是凉州的屏障,正是因为姜维和司马伦在陇西牵制了魏军,司马炎在凉州才得以高枕无忧。
如今陇西失守,司马炎立刻感受到了唇亡齿寒的真谛,如果这个时候魏军趁势西进的话,凉州军民,又何以应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4/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