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7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0/1023


面对劲骑营一路人马的时候,吴军尚能鼓起勇气,拼死一搏,但面对魏军主力部队,吴军的斗志立刻全面瓦解了,因为这是一场看不到希望的战斗,那怕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枉然,所以许多的吴兵直接就放弃了抵抗,缴械投降了。
那边的张统原本已经是做好了拼死一战的准备,为了悍卫劲骑营的荣耀,张统就是拼光了所有的人马,也绝不会放弃,他义无反顾地率领劲骑营冲入到了吴军的阵中,意在与敌同归于尽。
但没想到他刚刚率军杀入到了吴军阵中,就看到魏军主力杀到,张统不禁是精神大振,大声喊道:“儿郎们,我们的队伍到了,杀光这些吴狗,杀!”
原本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劲骑兵突然之间也不知从哪儿迸出了精神和斗志,一个个兴奋异常,魏军主力的杀到,就如同是一场及时雨一般,他们来得正是时候,劲骑兵士气大振,更是所向披靡,杀得吴军人仰马翻,溃不成军。
在野战之中,骑兵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别看劲骑营鼓起最后的斗志做殊死一搏,但同样杀得吴军难以抵挡,只不过是吴军人数太多了,劲骑营就算是再能杀,也不可能杀光所有的吴军,所以这最后的进攻,更像是一种飞蛾扑火,用劲骑营的生命做一次最为绚烂的表演。
生当何欢,死亦何惧,为了荣耀而战,死得其所!
但是战场上的风向说变就变,魏军大队主力地杀到,顷刻间就扭转了战场上的形势,吴军在魏军的攻击之下,早已是溃不成军了,又焉有能力来围剿劲骑营。
这时的劲骑营,如虎添翼,所向披靡,杀得吴军抱头鼠窜,根本就无法抵挡。
这回孙綝彻底地是绝望了,本来指望着着灭了魏军劲骑营,杀出一条血路去,但此时的劲骑营,根本就不是吴军所能匹敌的,而且劲骑营虽然放弃了石亭的防御阵地,但他们所处的位置,却依然是在吴军的退路之上,吴军想要突出重围,就必须要击溃劲骑营才行。
但从现在的局面看,吴军已经不具备那个能力了。
孙綝面色惨白如纸,心如槁木,哀叹道:“天亡我也!”
就在此时,突然从南面又杀来了一支人马,加入到了战团之中,孙綝此刻的心情更是沮丧到了极点,他没有在此安排军队接应,所以孙綝认定此刻赶来的一定是魏军的援兵,一个劲骑营已经让吴军无法对付了,再加上一支援军的话,那简直就是雪上加霜,除非有奇迹的出现,否则孙綝是插翅也难逃了。
不过说奇迹,还真有奇迹的发生,这些刚刚杀来的军队,并没有向吴军发起进攻,而是向魏军杀了过去,由于这支军队是出现在身后,劲骑营没有防备,一下子就被冲出了一道口子。
朱熊兴奋地大叫:“丞相,是咱们自己的军队啊!”
战场之上局面就算再混乱,也不可能出现敌我不分的状况,此时这支奇兵突然出现,并且对着魏军下手,毫无疑问是自家的军队。
孙綝也是大喜过望,只不过此刻他内心之中还充满了疑惑,因为他在石亭包括庐江郡这一带,根本就没有安排援兵,这一支吴军,究竟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不过孙綝现在也管不了那么许多了,只要能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他也会死死地抓着不放,孙綝看到此情形,立刻率领身边的军队向这支奇兵所冲开的缺口处冲去,试图想要和这支奇兵相会合。
此时的石亭,早已是陷入到了一团的混战之中,步兵三营虽然进攻势头凶猛,但吴军的乱兵实在是太多了,一时之间他们也无法和劲骑营靠扰,形成合围之势。
而劲骑营本就是强弩之末,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来顶着,挡住吴军的退路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如果想要拦截吴军的这支生力军,似乎是力所不逮。
很快地,孙綝就率残部与这支生力军相会合了,当先闪出一骑,不是旁人,正是陆逊之子陆抗,如今他担任的是柴桑督一职,听闻淮南军情有变,便急率本部人马渡江北上,赶来救援。
第1874章
恩怨分明
陆逊是在东吴赤乌八年去世的,陆逊去世之后,陆抗便被任命为建武校尉,领其父陆逊部众五千人,驻守武昌。。
起初陆抗的才干并不为世人所知,由于孙逊在江东的声名显赫,功勋卓著,许多的人都把陆抗当做是一个籍着父荫而攀升起来的官二代,加之陆家本来就是江东大族,陆抗就算是统领兵马,也未能得到江东人的信任。
其时陆逊病逝之时,孙权还在位,由于陆逊曾参与到二宫之争之中,未能独善其身,孙权深恶之,只是由于陆逊生前威名太重,孙权也拿他无可奈何,但陆逊死后,孙权对陆家的态度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颇有点秋后算帐的味道,还拿出以前杨竺告发其父的二十条罪状,与陆抗核实。陆抗逐条对答,为父辩白,不卑不亢,据理力争,孙权深异之,没有再追究。
赤乌九年,孙权迁陆抗为立节中郎将,与诸葛恪互换防区,屯守柴桑。陆抗临走时,其驻地完好无损,诸葛恪到后,俨然若新。而诸葛恪的柴桑驻地却颇有毁坏,诸葛恪深为惭愧。
后来孙权驾崩,孙亮即位,陆抗晋升为奋威将军。次年,诸葛恪被孙峻所杀,诛连三族,许多姻亲都受到了牵连,陆抗之妻是诸葛恪的外甥女,也在诛连之列,陆抗只得休妻,才算是逃过了牵连。
原本陆抗和妻子张氏感情甚笃,伉俪情深,但没想到一场事不关己的政治风波让他们是劳燕纷飞,强如诸葛恪都在场纷争之中丢了性命,陆抗官微言轻,自然不可能敌得过如日中天的孙峻。
但陆抗的内心深处对孙峻的倒行逆施颇为不满,在东吴许多的官员趋炎附势,纷纷地投靠孙峻之时,陆抗表现出了不卑不亢的态度,坚定地和孙峻一派划清了界线。
所以陆抗在孙峻执掌朝权的时候没有得到重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孙峻既死,孙綝登位,比起孙峻来,孙綝的手段更为残暴,排除异己,重用亲信,擅行废立,惑乱朝纲,把东吴朝廷上下搞得是乌烟瘴气,朝中的许多忠直之士虽然对孙綝深恶痛绝,但奈何孙綝执掌朝政,大权独揽,众臣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当时陆抗兵驻柴桑,置身于事外,不参与也不反对,和孙綝保持着相当大的距离。
此次孙綝出兵淮南,东吴的群臣强烈地表示反对,认为东吴刚刚经历了败仗,兵疲民贫,国库空虚,理当休养生息,但孙綝不听劝谏,一意孤行,先后调动大军十八万进攻淮南,几乎是耗光了吴军的底子。
当吴军攻下新城之时,整个江东都为之欢呼雀跃起来,许多当初反对孙綝出兵的人都沉默不语了,唯独陆抗听闻之后,忧心冲冲地对左右的心腹道:“丞相得了新城,未必是好事啊。”
左右惊异地道:“将军何出此言?新城我军欲得之久矣,今日幸而得之,为何将军不喜?”
陆抗道:“如果新城是凭我军真实战力拿下的,固然是可喜可贺,但新城乃是魏国淮南第一重镇,防御之强悍,尤在诸城之上,先帝在世之时,曾数度率兵围攻新城,皆未果,诸葛恪英明神武,挟东兴大捷之余威,围攻新城百日而未得,新城防御之强,人所共知。但此番丞相出兵,却仅仅一月之余,便拿下了新城,如果不是魏军故意地弃守,丞相又焉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拿下新城,此中必定有诈,恐怕丞相要中了魏军的诱敌深入之计了。”
左右一听,皆道:“那将军何不写信劝阻丞相,暂缓进军。”当年孙权和后来的诸葛恪,也确实是进攻了新城许多的次,但一直是劳而无功,孙綝这回打得如此顺利,仔细地来琢磨一下,这里面怕是真有猫腻在其中。
陆抗闻听亲信之言,苦笑了一声,如果孙綝真是忠耳逆耳的话,这次就不会冒然地出兵了,只怕现在早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自己写信去劝谏,不但不会被采纳,反倒是会被孙綝记恨在心,如此出力不讨好的事,陆抗断然不会为之的。
所以当吴军深入淮南,一直攻到寿春城下之后,陆抗的神色更为地凝重起来,吴军杀到寿春城下之时,距离巢湖越来越远,在得不到水军的援助之下,吴军极易遭遇到魏军的包抄反击,一旦魏军真得形成反击,十几万的吴军便危矣。
为了关注前线的战况,陆抗还特意地派人前往淮南去打探消息,让他随时可以掌握淮南的动态。
当魏军的屯骑营和劲骑营出现在逍遥津、骁骑营和果骑营出现在阜城的消息传来,陆抗立刻顿感大事不妙,魏军两路骑兵突然出击,直接就抄了吴军的后路,毫无疑问,这是魏军要包饺子的节奏啊,整个淮南的吴军都处于全军覆灭的危机之中。
陆抗听闻这个消息之后,当即出兵,渡江北上,准备救援吴军。
左右大为不解,道:“将军与丞相素来不睦,既然未奉军令,又何苦出兵呢?”
陆抗正色地道:“某此番出兵相救的,只是众多的江东儿郎,不忍见他们命丧淮南而已,真如果是救孙綝一人,他便是死路一条也无人会伸以援手的。”
陆抗自己和孙峻孙綝不睦,那不过是私怨,而拯救淮南万千吴军的性命,却是公事,陆抗是一个极为明事理的人,他恩怨分明,该出手时绝不会含糊的。
渡过长江之后,陆抗并没有选择进攻逍遥津,而是直奔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石亭,众将是大惑不解,追问陆抗缘何会去石亭,如果石亭那边并未有魏军出现的话,那陆抗此举,就等于是白费功了。
对此,陆抗是有着自己的分析的,情报显示,魏军将两支骑兵部署在了逍遥津,以现在柴桑的兵力,想要在逍遥津杀出一条血路来,绝非易事,只怕吴军没有救到,反倒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第1875章
下次相见再决胜负
逍遥津虽然是从新城撤退的必经之路,可魏军专门地在此重兵拦截,但凡有些头脑的人也不会选择从这里强行突围去自投罗网的,所以陆抗认定,如果吴军真要突围的话,那么他们唯一能选择的道路就是石亭了。
所以陆抗从柴桑出兵之后,没有半刻的耽搁,就直奔石亭而去。
这个预判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孙綝撤退的时候,没有选择石亭,那便是大罗神仙也救不了他。
陆抗很清楚,孙綝虽然玩弄权术手腕高段,但真正论及行军打仗,却是一个典型的门外汉,他以前最高的军职也只是做到偏将军,而且还从来也没有真正上过战场,让一个权欲熏心却又不通军事之人领军作战,对吴军来说,本身就是一个灾难。
尽管陆抗在战场上也是一个新手,但在其父的熏陶之下,陆抗在同辈人之中早已是出类拨萃,在上一次的淮南之战中,陆抗就已经有过不俗的表现,只过不受到了孙峻孙綝的排挤,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而已。
如果说此行是救孙綝的,陆抗就算是眼睁睁地看着他掉入火坑也不会施以援手的,但如果孙綝死了,整个吴军也将会全军覆灭,这对于吴国来说,将会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陆抗身为吴将,自然是不愿意看到这个结果的,所以此行名义上是去救孙綝,但实则是为了挽救吴国的危亡。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陆抗肩上的担子也是相当重的。
其实陆抗统率的兵力,也不过只有不到两万人,如果以这点兵力,去和强大的魏军硬碰硬的话,无异于是以卵击石。
避实就虚,选择在魏军防御相对薄弱的石亭下手,也是陆抗做出的一个最为正确的选择。
陆抗到达石亭的时机,也是最恰当的,再早一些,魏军劲骑营还没有放弃石亭防线,他们想要达成救援的目标,就必须要强行地突破魏军防线才行。
如果再晚一些的话,魏军已经形成了合围之势,吴军全军覆灭,救之不及。
而现在时机再合适不过了,劲骑营主动反击,将石亭的防御阵地放弃了,陆抗率军便轻易地穿过了这道防线,出现在了劲骑营的身后。
此刻的劲骑营,也不过是强撑着一口气罢了,对于从背后袭来的陆抗军队,他们应对起来明显的力不从心,很快地就被陆抗突破了阵线,陆抗一口气便冲到了孙綝的面前。
孙綝原本已经是绝望了,但没想到陆抗这个救星居然出现了,他不禁是喜极而泣,感激涕零地道:“幼节,你来得太好了,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回京之后,本相必有厚报。”
孙綝也没想到在这个关键时候,能出兵救自己的居然是以前关系并不和睦的陆抗,他就如同是在汪洋大海之中捞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赶紧地向陆抗许下厚报,生怕陆抗把他扔在战场上弃之不顾。
陆抗却不以为然,淡淡地道:“丞相,敌军势大,还是先突出重围再说吧。”
“诺,还是幼节想的周全,此刻突围要紧,突围要紧。”孙綝忙不迭地点头承应,同时将吴军的兵马指挥大权交给了陆抗,由他来统一指挥战斗。
但这个时候,吴军的指挥权也不过是形同虚设,大部分的吴军兵马已经被魏军分割包围,乱成了一团,军令早就下达不下去了。
而且魏军此刻的攻势如潮,尽管劲骑营没有能够挡得住陆抗,但魏军的三大步兵营却是气势如虹,正向这边大肆掩杀过来,如果吴军不能火速撤离的话,迟早也会被魏军给蚕食掉。
陆抗当机立断,下令能撤走了军队尽快地撤走,已经陷入到魏军包围圈的吴军救之不及的,一律统统地放弃,现在的形势万分的紧迫,能救多少算多少了。
孙綝当然没有半点的意见,他本来已经准备放弃了,现在突然之间有了希望,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就已经是万幸了,孙綝哪还顾得上其他的人的生死。
陆抗下令他带来的柴桑兵断后,与劲骑营展开厮杀,以掩护吴军的其他军队撤离,孙綝、司马伷、朱熊、朱损等人终于是有惊无险的突破了魏军的石亭防线。
只不过能突围出去的,也不足三万人了,其他的吴军,大多已经陷入到魏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或死或降,就算暂时没死没降的,也只能是苟延残喘,败亡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对于这些人,不是陆抗无情,而是鞭长莫及,想救也救不下来了,陆抗当然希望能救到更多的人,吴军的伤亡越小,吴国的损失就越少,但眼前的形势,却不是可以凭着陆抗的一己之力就能改变的。
护送着孙綝等人离去,陆抗亲自来断后,还好劲骑营这个时候已经确实是疲惫不堪力所不能了,否则以骑兵的实力,陆抗就算是想要脱身,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魏军的大队人马已经向这边逼近了,陆抗可以清楚的看到魏军的帅旗,一个大大的“羊”字,想必领军之人便是魏军的中军都督羊祜了。
陆抗知道,羊祜可是魏军之中一位不可多得的名将,能征惯战,屡建奇功,陆抗虽然是名将陆逊之子,但他的声名和乃父却是相去甚远的,陆抗看到羊祜,自然会产生一种一较高下的想法。
但现在敌强我弱,陆抗真有心想要和羊祜较量一番,此刻也是没有机会的,所以陆抗审时度势,看到魏军步兵席卷而来,他果断地下令撤退,不再与魏军进行纠缠。
至于以后,还是有机会的,陆抗知道,魏军取得了这次的淮南大捷,也绝不会收兵罢战,魏吴两国之间的较量,这才算是真正的拉开了大幕,以后的路还很长,有许多的仗要打,陆抗不怕自己没有和羊祜再次交手的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0/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