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7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7/1023


在司马炎看来,那怕他和秃发树机能有些怨隙,但面对共同的生死之敌曹亮,他们还是能放下过节,共同御敌的。
可惜这仅仅只是司马炎自己的一厢情愿,早就被仇恨所蒙蔽了心智的秃发树机能此刻早已是红了眼,抵达了张掖郡境内遇到了前来迎候的郭统,秃发树机能二话不说,一刀便将郭统斩为了两断,随后一路掩杀,杀入了张掖城内。
司马炎没有想到秃发树机能居然如此的暴躁,这完全是不计后果啊,他们两家在张掖大打出手,只能是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这个结果对谁都没利,只有对魏军才有利。
但鲜卑人杀了进来,司马炎又不能不抵抗,所以他只有硬着头皮和秃发树机能厮杀。
其实此时的秃发树机能,早已是外强中干,凉州数战,已经耗光了他所有的实力,只剩下万余人的残兵败旅,也早已是疲惫不堪,许多的鲜卑兵都挂着彩,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能力。
司马炎的手下,却好歹还有好几万的兵力,休养了这么长的时间,也是精力充沛,面对突然之间冲入张掖的鲜卑最初的时候,他们也是措手不及的,被鲜卑人一轮冲击,冲了个七零八乱。
但鲜卑人入城之后的杀人放火,肆意屠杀却也激怒了大多数的司马兵,很快地司马军就稳住了阵脚,并向鲜卑人发起了反击,双方在张掖城内展开了厮杀混战。
城内的地形其实并不有利于鲜卑骑兵的发挥,在巷战之中,司马军还是占据着不小的优势,等秃发树机能发现形势不利之时,鲜卑人差不多也快损失殆尽了。
意识到情况不妙的秃发树机能想要撤出城去,但此刻的司马军已经被彻底地激怒了,他们封锁了城门,将秃发树机能困在了城里,最后乱箭将他给射死了。
而这场战斗,也彻底地摧毁了张掖城,为了杀掉鲜卑人,司马军至少也付出了两倍以上伤亡代价,战斗结束之后,张掖城成为了一片废墟,到处都是尸体,残垣断壁,余火未熄。
这个两败俱伤的结局让司马炎是哀恸不已,杀了秃发树机能又能怎样,残晋势力并没有任何的收获,反而把最后的一点兵力给损耗殆尽了,现在的司马家,真得到了穷途末路之时。
张掖城残破不堪,他们是没法再呆下去了,只能是一路西逃到敦煌郡。
但马隆和文鸯的人马很快就追了上来,以司马炎手中的这点残兵败将,又如何能是魏军的对手,所以司马炎就连坚守敦煌的打算也没有,继续向西逃亡,逃出了阳关,逃向了西域。
本以为魏军会止步于阳关,但司马炎最后还是失望了,无论他们逃向哪儿,魏军都是如影随形,一路穷追不舍,司马炎和司马攸只能是在这浩瀚沙漠之中继续地逃亡。
追随他们的军队已经是越来越少了,西域恶劣的自然环境,让无数的司马兵渴死饿死病死在这大漠之中,还有不少溜号当了逃兵,能走到这一步的司马兵,对司马家已经是忠诚无比了,这些人甚至连死都不怕,但在沙漠之中,活着就是一种煎熬,比死还更可怕。
司马炎何尝不绝望,身后的追兵是穷追不舍,而前面似乎除了漫漫的黄沙之外,再也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了。
复国无望,复仇无望,就连他们生存下去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司马炎太累了,他实在是走不动了,他很清楚,如果他不死的话,魏军是不会善罢干休的,只有他死了,这场追击才会停止。
于是司马炎命几个心腹之人悄悄地将司马攸带走,而他则在这沙漠之中服毒自尽,临终之前,吩咐他的手下将他的尸体交给魏军,让他们全部向魏军投降。
第1892章
凉州事了
司马炎把司马攸送走,只是想为了司马家留一条根,但是这浩瀚沙漠,只有几个人的队伍,能不能带着司马攸走出去,走出去之后,又将去向何方?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未知之数,但司马炎必须要赌一把了,如果司马攸能够活下来,也就是老天在护佑他们司马家,如果司马攸不幸遇难的话,那只是能天弃之,司马炎也无能为力了。
对于司马炎来说,他累了,实在是走不动了,这种穷途末路的感觉,一直在折磨他的灵魂,他无力再挣扎了,最后只能是选择用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活下去,做曹亮的俘虏,只会承受更大的屈辱和痛苦,洛阳那边传来的消息,让司马炎几乎是痛不欲生的,虽然曹亮没将司马家灭族,但司马家所有苟活下来的男人,都将遭受一种令人耻辱的刑罚,都将被阉割。
没有了男人的尊严,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这一点显然是司马炎所不能接受的,曾经的司马家族,是何其的辉煌,但现在却沦落到了如此不堪的地步,而他司马炎也做过太子,甚至一度和皇位最为接近,如果将他和牲口一样阉掉,那他宁愿去死,也不能接受这种屈辱。
曾经的司马炎也是有着雄心壮志的,身为司马家的长孙,在司马家最为鼎盛辉煌的时候,司马炎对于皇位是心存着极大的幻想的,毕竟自己的伯父司马师并没有子嗣,他百年之后大位自然会司马家族的子孙来承继,而司马炎做为嫡长孙,是最有希望接替这个位置的。
而司马炎,也是积极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他刻苦地攻读兵书战策,学习治国之术,期望着有一天,他也能像曹丕一样,成为九五之尊,君临天下。
唯一让他有些失落的时候是父亲司马昭将弟弟司马攸过继给伯父司马师的时候,司马师过继了这个儿子,就等于是有了继承人,只怕司马炎就算是身为嫡长孙,也没办法再成为司马家族的继承人了。
但世事难料,司马师身殒于烈火之中,而司马昭则登临皇位,立国为晋,司马炎被立为了太子,这恐怕也是他这辈子距离皇位最近的一刻了。
但此刻的天下大势,却发生了剧变,曹亮的强势崛起,打破了司马家一家独大的局面,甚至司马家只能逃到关中去苟延残喘,司马昭虽然登基为帝,但晋国所能控制的地方,也仅仅只有雍凉二州而已。
就算如此,晋国的疆域依然无法保全下去,司马昭称帝不过百日,长安即告沦陷,司马昭也成为了有史以来最为短命的开国皇帝。
尽管从理论上来讲,司马昭驾崩之后,司马炎就可以成为晋国的第二位皇帝了,但由于魏军的步步进逼,残晋的势力是江河日下,无法得到大臣的支持,司马炎最终也没有能够实现他的皇帝梦。
从天水到凉州再到西域,司马炎不但梦想破碎,而且已经是穷途末路,绝望之下,他选择了自杀,这也许就是他最好的归宿了。
手下最终奉命将他的遗体交给了追击而来的魏军,最后残余的上千人也向魏军投降,唯一不知去向的,也就只有司马攸了。
到不是说这些手下不想透露司马攸的行踪,而且他们确实是不知道,司马炎在临终之前,特意地安排了几名心腹死忠之士,让他们保护着司马攸离开,至于去向,司马炎都不知道,更别说是其他的人了。
马隆知悉之后,本着斩草除根的原则,他还派兵特意地搜寻了一番,但如此浩瀚的沙漠,司马攸只有几个人的目标实在是太渺小了,简直比大海捞针还要困难,最终马隆还是放弃了搜寻,带着司马炎的尸体,返回了凉州。
司马攸消失在了瀚海大漠之中,是生是死,无人可以预料得到,毕竟这片沙漠,素来说有死亡之海的称号,如果是大队人马,补给充分的话,还是有机会走出去的,但如果队伍人少或物资匮乏的话,大概率是没法子生存下来的。
马隆写好了奏章,向朝廷陈述了凉州的战况,随着秃发树机能和司马炎的败亡,整个凉州的战事基本上已经是宣告结束了,司马军的残部尽皆投降,而河西鲜卑的残部则在若罗拨能的带领下,逃向了居延海一带。
马隆派文鸯率领越骑营继续地发起追击,一直追到了居延海,最终若罗拨能只能是率残部投降,河西鲜卑也最终覆灭。
所有投降的鲜卑人都被马隆强迁到了卑移山,这里是河西鲜卑的大本营,所有活下来的河西鲜卑人都将会被集中到这里来,圈地、禁马,有对付中部鲜卑的经验,马隆在处理河西鲜卑上面,驾轻就熟,很简单地就完成了处理,凉州之事,圆满解决。
相比于马隆和文鸯在凉州的一路高歌猛进,邓艾在陇西和姜维的交战却陷入到了僵局之中。
由于姜维已经攻取了襄武,拿下了整个的陇西郡,所以邓艾并没有急于进军,而是在南安郡濒临渭水下寨,封死了蜀军东进的路线,与姜维展开了长期的对峙。
蜀军的困难,就是粮草的问题,尽管他们在攻破襄武之后,获得了大量的粮草,但对于五万大军来说,这些粮草可以维持几个月的时间,但如果后续的粮草供应不上的话,蜀军还是面临困局的。
姜维求速战,而邓艾则以稳守为主,根本就不与蜀军进行大规模的交锋,尽管在战力上面,邓艾的军队丝毫也不惧蜀军,但如果真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话,那才是真正的高手。
姜维急于决战,屡次地派人来魏军渭水大营挑战,但邓艾延袭司马懿的御蜀策略,死守不出,令姜维是无计可施。
司马懿虽然是敌对势力,但他在对付蜀军的经验上面,却是有着极其丰富的,邓艾只需将司马懿的战术融汇贯通,对付姜维,就不算什么难事。
第1893章
组建骑兵
尽管这一次姜维没有像上一次出征时夺得的地盘多,但同样的,他面对的敌军数量也相对来说少得多,这无疑给姜维不少的信心,这次在陇西郡站稳了脚跟,姜维便有心思谋划着更大的局面。
上一次的陇西之战,尽管姜维拿到了陇西的五个郡,战绩斐然,但同样的,他遭遇到的对手是魏军的全部主力,就连魏国皇帝曹亮都御驾亲征,在那种情况,失败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姜维能够保全大部分的兵力全身而退,也已经是实属不易了。
姜维的壮志雄心,也从来没因为挫折而一蹶不振,诸葛亮便是他毕生的楷模,诸葛亮五次北伐,一无胜绩,但依然是执着无悔,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所以,姜维对这点挫折从来也没有在意过,只要他的生命不息,就会战斗不止。
这一次的北伐,开局依然是相当的不错,趁着魏军兵力分散的机会,姜维一举拿下了襄武,吞并了陇西郡,这也是继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豪夺陇西四郡之后蜀军凭借着自身力量攻克的第一座郡城,让那些质疑姜维能力不行的人统统地都闭上了嘴巴。
更为重要的是,襄武是魏军的水陆物资转运点,蜀军在攻克襄武的同时,也斩获了魏军的不少粮草和物资,这对于原本粮道供给困难的蜀军来说,无异于是雪中送炭啊。
有了这批粮草,姜维腾挪辗转的空间就更大了,所以他布局陇西,想要谋求更大的发展。
陇西大捷也让姜维是官复原职,重新地做回了大将军,这次他踌躇满志,誓要有所做为。
但姜维的对手邓艾却也不是善茬,在襄武被围之时,邓艾行动极为地迅捷,近千里的路程也只用了几天时间就赶到了,如果不是蜀军有内应得以速取襄武的话,邓艾的援军必然会及时赶到襄武,姜维再想拿到襄武就困难重重了。
得知蜀军已经拿下襄武之后,邓艾没有轻兵冒进,而是选择在了南安郡渭水河畔下寨,不给蜀军打援的机会。
魏军在关陇的战术战略其实简单的不能简单了,一个拖字诀就让蜀军多次是无功而返,司马懿如此,郭淮如此,邓艾亦是如此,蜀军远道而来,利于速战,魏军则用的是稳守反击的战术,大才如诸葛亮尚不能破解这种死局,姜维空有一身的本事,面对坚守不出的邓艾,他同样也是无计可施。
不过这次蜀军有充足的粮草,姜维在运筹上面,就稍稍从容一些了,不像以前,仗打上几个月,就会因为粮尽而退,既然邓艾坚守不战,那么姜维就得从长计议,甚至做好了在陇西郡越冬的准备。
想要在陇西扎下根来,粮草依然是需要姜维解决的头等大事,毕竟襄武之战夺下来的粮草虽然不少,但经年累月的消耗,迟早也会消耗一空的,而后勤补给上的困难,始终是制约着蜀军的发展。
姜维决定在陇西屯田,边打仗边屯田,只要能解决粮草补给的问题,他们就不再惧怕魏军的坚守战术了。
司马伦给姜维出主意道:“魏军之强,在于骑兵,而陇西乃是产马之地,大将军如果能组建出一支骑兵来,必然有与魏军抗衡的资本,可立于不败之地。”
姜维欣然接受,出身于陇西的姜维自然清楚骑兵对一支军队的影响,但蜀地多山,又不产马,想要组建一支骑兵实属不易。
蜀军当年唯一的一支成建制的骑兵队伍就是马超从西凉带回来的骑兵,曾经在汉中之战中立下过卓越的功勋,但随着马超的过世和马家军的老去,蜀军的骑兵也就沓无踪迹了。
这次司马伦提出来重建蜀军骑兵的主意,让姜维也是眼前一亮,以前和魏军交手,总是受制于魏军的骑兵,在平川地带上,他们根本就无所做为,如果蜀军也能拥有一支和魏军匹敌的骑兵,那再次交战之时,就无需畏手畏脚了。
姜维也是实干派,说干就干,陇西郡原本就是养马之地,姜维几乎没有花费什么太大的力气,就找来了好几千匹的战马,同时又令工匠打造出了几千套的马具,在蜀军之中挑选出一些会骑马的士兵,这样一支五千人规模的骑兵就很快地建立了起来。
姜维将这支骑兵交给司马伦来统领,毕竟蜀军将领对骑兵的管理完全是两眼一摸黑的,司马伦好歹是有些经验的,而这些的骑兵挑选,司马伦的军队还是占据了大头的,所以姜维才会将这支骑兵交给司马伦来统率,希望这支骑兵可以成为和魏军抗衡的主力。
当然,找几匹马拉些会骑马的士兵组建出来的骑兵,战斗力自然是不敢恭维的,但司马伦有着统领骑兵的经验,由他来负责骑兵的操练,相信假以时日,蜀军骑兵也会拥有战斗力,就算不能和魏军骑兵相提并论,但对于蜀军的战斗力的提升,依然是帮助不小的。
蜀军组建骑兵的消息传到了魏军大营那边,众将纷纷地向邓艾提议,出兵偷袭,端掉蜀军的这支骑兵,以免将来会成为祸害。
但邓艾却有些不以为然,一支真正的骑兵,那必须要在战火中之中锤炼才会成长为王者之师,姜维此举,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何况几千人的骑兵规模,对于魏军来说,还不够塞牙缝的。
当年司马懿为了对抗并州骑兵,特意地招募了数万人的骑兵队伍,但在并州之战中,依然是一败涂地,如今的魏军骑兵,已经强大到天下无敌的地步,姜维临时地拼凑出来一支骑兵,就想和无敌之师较量,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所以邓艾对姜维组建骑兵一事,压根儿就没有在意过,就算将来战场上相遇,邓艾相信,以魏军骑兵的实力,分分钟就能灭了他们。
不过邓艾听闻到这个消息,却是心生一计,呵呵大笑道:“退敌之计……有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7/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