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7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7/1023


万彧哀叹了一声,看了看满地尸体,又瞧了瞧漫山遍野杀过来的山越兵,他们根本就不准备放过每一个吴军士兵,不管有没有抵抗能力的,他们都会砍上一刀,保证吴兵死得透透的,看来今天想要活下去,已经是不可能了。
万彧选择了拨刀自刎,他也不想落入到山越人的手中,如果被山越人捉住了,那下场只会是更为地凄惨,倒不如自寻了断更为的方便。
万彧临死之前,黯然叹息了一声,吴国完了!
第1947章
无人勤王
万彧的哀叹也并非是没有道理的,他所率的这一万人马,已经差不多是残吴最后的主力了,如果在黑风峡被山越人歼灭掉大半的话,那么建安城便再无多少可御敌之兵,别说是很可能杀来的魏国军队,就是华仇和洪基这两支山越人他们也挡不住啊。
所以说,这回吴国可真是完了,吴主孙皓也彻底地凉了。
这一切都源自于孙皓的贪婪无度、骄奢淫逸,会稽失守之后,他们逃到了建安这块近乎蛮荒的地方,按理说孙皓应当是励精图治,重振旗鼓,为兴复吴国做准备。
但孙皓却似乎忘记了他们还处于逃难的历程之中,身后还有魏国的追兵可能杀来,居然在建安城中作威作福起来,清剿山越,掳掠奴隶,只为了给孙皓来兴建宫室。
但山越人是那么好招惹的吗?俗话说,兔子急了还会咬人的,更别说在这建安山里称王称霸的山越人了。
尽管说山越人这些年来和当地的官府保持着相安无事的关系,但这也是建立在井水不犯河水的前提下,这次孙皓派军队进剿山越,其实是捅了一个大娄子,不但给带兵出征的万彧引来了杀身之祸,而且孙皓能不能在这场劫难之中活下去,也是一个未知之数。
也就是说山越一怒,整个建安都为之震动,孙皓和他和手下的这些人都错估了形势,黑风峡之战,彻底地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华仇站在山巅之上,用冷漠的目光扫视着战场,此时的山越人已经完全占据了战场上的优势,他们向被困之中的吴军发起了最后的进攻。
这完全就是一片绝地,吴军进入到黑风峡之后,就再也没有逃生的机会了,而山越人也不需要俘虏,就算是他们放弃了抵抗,也难逃被斩首的命运——山越人需要的,仅仅是他们的人头,这些人头拿回去之后,是有封赏和奖励的。
吴军彻底地绝望了,被困在山谷之中的吴军,至少也有七八千人,最终没有一个人能活着回去,万彧自杀身亡,吴军更是陷入到了一片混乱的状态之中,根本就无法再组织起任何有效的抵抗,在华仇部落和洪基部落的夹击之下,全军覆灭,无一生还。
华仇冷漠地注视着山越人用最残忍的方式将吴军士兵一一处决,他心中没有任何的涟漪,对于华仇来说,这些人就是蝼蚁一般的存在,死不足惜,接下来,他们还有更为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进军建安城,将那些被吴人所掳掠走的山越人解决出来,顺便向吴国的那个罪魁祸首的皇帝兴师问罪。
残存的吴军侥幸地逃回了建安,同时也将黑风峡的噩耗带了回去,建安城的所有的人,包括孙皓都惊得是目瞪口呆。
不过还没有等他们从震惊之中清醒过来呢,山越人就已经将建安城给围了一个水泄不通,这下可好,滞留在城内的就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了,他们只能是死守建安城。
山越人从来也没有打过攻城战,在这方面他们确实也是存在着极大的短板,虽然他们也尝试着用长长的竹子还绑成梯子,但城墙很高,那些简陋的云梯根本就无法使用,被是吴军所摧毁,就是自己给压垮,华仇也想了好多的办法,但攻城器械方面的短缺,让他们的攻城行动屡屡受挫。
没办法,华仇也只好采用长期围困的办法来进行围城,将城内的吴人困死饿死,然后逼他们出城突围。
虽然暂时守住了城池,但孙皓却也是一愁莫展,毕竟城外几万山越人始终不肯退兵,而城内的粮食也有限,根本就支撑不了太长的时间。
现在孙皓只能是指望其他州郡的人马前来勤王了,好在建安被围困之前,孙皓就已经给交州刺史以及豫章太守等人下达了诏书,让他们送钱送粮,出兵勤王。
本来建安城就不是什么大城,人口也极为的有限,吴国朝廷迁都于此,一下子涌来这么多的人,以建安城的体量,根本就是难以承受的,山越人围城不过才一两个月,建安城的粮库就已经见底了,现在除了勤王的人马,孙皓已经没有任何的指望了。
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建安城的局面是如火如荼,时刻都有覆灭之险,可孙皓望穿着秋水望断秋云,也望不到勤王的人马。
显然没有人再把他这个朝廷当回事了,发出云的诏书有如是泥牛入海,沓无音讯,眼看着城里面的粮食渐渐地耗尽,人心惶惶,军无斗志,再这么下去,建安城根本就不可能守得住。
“陛下,还是尽快地突围吧,再死守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留平向孙皓谏言道。
这些天来,孙皓早已经变得是狂躁不已,他每天除了杀人就是杀人,稍有不顺心之事,就会拿身边的近侍开刀,孙皓身边的侍从简直就是一种高危职业,最派到孙皓身边服侍他的人,很少有活过十天的。
孙皓的残酷暴虐,让许多的人是胆战心寒,除了太守留平之外,还真没有人再有胆量主动地来接近于他。
孙皓每日除杀人排遣之外,就是借酒浇愁了,而喝得酩酊大醉之后,更是肆无忌惮地来杀人,听了留平之言,瞪着血红的眼珠子,醉意阑珊地道:“突围?这天大地大,朕……朕还能去哪儿?”
留平不禁大皱眉头,摊上这么一个国主,也算他倒了八辈子的大楣了,昏聩无能,还嗜杀成性,这吴国不亡,还真没有天理了。
但留平终归不能自己一走了之,如今建安的形势已经是危如累卵,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一昧地死守下去,只能是坐以待毙,想要逃出一条活路来,只有趁现在还有点最后的存粮能让士兵吃饱,突围出去才是活路,如果此时不走,以后就更没有机会了。
看到孙皓醉得快不省人事了,留平也顾不上许多,令人架起孙皓来,塞到马车上,径直奔城门而去。
第1948章
最安全的地方
山越人攻城不行,吴军如此稀松的防御,如果换作是魏国的军队,恐怕分分钟城池就得失守,但山越人并不擅长攻城,就连最为普通的云梯都建造不出来,所以他们根本就不能给守军带来了什么压力,吴军那怕在军心涣散几乎一盘散沙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守住城池,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但华仇和洪基显然不会这么善罢干休,攻不破城池,他们就干脆放弃了攻城,在城外扎起了连营,死死地将建安团团围困住,打算长期地耗下去,城池里面又不能种粮,只要他们长久地围困住建安,城内的粮草迟早都会耗光的。
没有粮草,再坚固的城池也是形同虚设,华仇洪基他们则不会担心食物,因为山越人的士兵在这儿打仗,后方会有源源不断地食物给送过来,以保证他们的供应。
华仇相信,耗他们个一年半载的,不信吴人不出城投降。
果然还没有到两个月的时间,吴人就已经是扛不住了,孙皓一天到晚醉生梦死,当然不会清楚建安城的存粮还能坚持多久,但做为建安太守的留平,却是再清楚不过了,如今的粮草,已经不再派给城内的居民和山越奴隶了,可就算是这样,也最多坚持不会再超过十天的时间了,一旦断粮,后果不堪设想。
军无粮自乱,那怕纪律再严明的军队,如果出现粮草短缺的问题,军心涣散那也是铁板钉钉的事,因为没有人能扛得过饥荒,没有衣穿,只要天气不太寒冷,那咬咬牙就可以坚持下去,但没有饭吃,那怕就是金刚转世,也扛不住啊!
勤王之师恐怕是所有人最后的期望了,如果等不来勤王的军队,凭借建安城的守军,迟早完蛋,留平打瞧这形势,暗忖这勤王之师恐怕是来不了。
孙皓称帝时日尚短,而且并非是直接从先帝孙休那儿继承来的皇位,而是丞相张布和濮阳兴在吴亡国之后才新立的,其合法性值得商榷。
而且孙皓称帝之后,并未得到各地官员的朝贺,虽然有路途遥远讯息不通的原因,但这么多的地方官员都不上贺表,这能说是正常吗?
所以,别看孙皓的诏书一封封地发了出去,但却是有如泥牛入海,消失无踪,这么多天了,连半点的回音也没有得到,随着建安城内的粮草逐渐耗尽,这种悲观而绝望的情绪在建安城中蔓延着,坚信援兵会到来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留平当然不敢把希望全部建立在虚无飘渺的勤王之师上面,他必须要组织人马,赶在粮尽之前实施突围,离开建安城,否则,一旦粮尽,城池陷落,所有的人都会落入到万劫不复当中。
山越人的残暴在黑风峡之战中体现的是淋漓尽致,吴军被困在黑风峡内的七千多人,尽遭山越人的屠戮,无一生还。可以想像的是,一旦建安城陷落,山越人便会进行屠城,城中无论男女老幼,恐怕是无一人可以幸免。
现在看来,只有突围才是上策,至于突围之后的去向,留平也已经是有了一个初步的打算。
前往交州?路途太远,他们又缺少粮草,恐怕到不了交州就得饿死;前往荆州?这恐怕也不太现实,毕竟荆州那边与魏国交壤,建业失守之后,魏军很可能会将战火燃向荆州,此刻他们再去荆州的话,无异于是引火烧身。
同样的道理,豫章、庐陵这些郡也都会被战火所波及,这些地方的安全程度远不及建安,迁都到这些地方,同样也是自取灭亡。
如此看来,真想找一个可以安顿下来的地方,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留平显然是有过深思熟虑的,他知道有一个地方,是绝对安全的,就是条件会稍微的艰苦一点,如果说建安郡已经算是荒凉偏僻了,那么那个地方只能用茹毛饮血的蛮荒之地来形容。
没错,这个地方就是夷洲,与建安郡隔海相望的一个岛屿,那个岛可比建安郡那些沿岸的岛屿大多了,差不多有半个建安郡或者是一个会稽郡那么大,岛上有不少的土著居民,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三十年前,孙权曾派卫温和诸葛直率领一支万余人的船队,前往夷洲和亶州,亶州没找到,但卫温和诸葛直却抵达了夷洲,并且在夷洲居住了长达一年的时间,和当地的土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后来因为疫病横行,士卒死亡无数,卫温和诸葛直才被迫返航,回到建业之后,孙权恼怒,以违诏无功的罪名将卫温和诸葛直下狱处死。
虽然这次征讨夷洲成为了一桩赔本的买卖,孙权此后也再没有派官方的人员前往夷洲,但民间和夷洲的联络却变得紧密起来,许多的商人似乎从中嗅到了商机,他们便大陆这边贩运过去铁器、瓷器、陶器、衣料、药材等物品,从土著人手中换取珍珠、珊瑚等宝物以及岛内的土特产。
这几乎是一种一本万利的买卖,一件铁制的农具锄头,在夷洲能换到一斛的珍珠,一件普通的衣服,也能换到半人高的一株珊瑚,更别说那些岛上俯首即拾的土特产了,廉价到让人无法想像的地步,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让那些往来与建安和夷洲之间的货商赚得是盆满钵满。
留平身为建安太守,自然知晓夷洲那边的情况,夷洲和建安郡隔海相望,有着几百里的路程,如果坐船的话,快则三五日,慢则十余日才能抵达。
吴国有着发达的造船业,所以往来于两岸之间并不是什么难事,如今有无数商人开辟出来的航道,让前往夷洲也不再成为什么难事。
更为重要的是,夷洲远在海外,如果他们可以逃离建安,前往夷洲,别说是山越人了,就算是魏人,也拿他们无可奈何,所以前往夷洲,在留平看来,是最为安全的。
第1949章
逃往夷洲
夷洲虽然是蛮荒之地,但却是一个最为安全的地方,魏军虽然也有战船,但他们却不具备航海的能力,想要跨越汪洋大海到达夷洲,至少也得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去训练,所以只要吴人逃到了夷洲,暂时可以保证绝对的安全。
至于逃到其他的地方,那就和夷洲差得太远了,毕竟以魏军步骑的强悍实力,他们可以到达大陆的任何一个地方,建安就算不被山越人所围困,迟早也会亡于魏国之手,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
所以夷洲是留平首选的逃亡之地,之前留平也曾试探过几位大臣的口风,只有光禄勋薛莹,中书侍郎胡冲等廖廖几人支持,其他的人显然对迁都于夷洲还是有着很大的顾虑的,毕竟那儿是荒蛮之地,吴人到夷洲之后,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水土不服,当初卫温和诸葛直到达夷洲,停留了一年的时间,死亡七八成,最终不得不返航。
所以说,前往夷洲还是有着很大的风险的,许多人宁可死在吴国境内,也不愿意埋骨异乡,所以许多大臣是强烈地反对迁都夷洲的。
孙皓也不乐意迁都到夷洲,毕竟那儿太过于荒芜了,这对纵情于享乐的孙皓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的一件事情。
更何况,当初留平探讨这个迁都夷洲的方案之时,山越人还没有围城,留平只是为了应对魏军可能的入侵而做出一种战略性的转移计划,可谁都没有想到,魏军还没有打来,山越人却先造反了起来,不但在黑风峡歼灭了吴军的主力部队,而且将建安城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如今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之下,吴军想要打破山越人的包围几乎成为了一种奢望,如何解决这种困境,留平自然是重提逃亡夷洲的计划。
虽然这个时候这个计划得到的支持者要比先前多了,但大部分的大臣依然认为逃亡到夷洲风险太大,不如投奔交州,这样安全妥当一些。
留平闻言为之冷笑一声,投奔交州?这些人也太想当然了吧!
首先交州和建安一样,只要魏军攻来,他们根本就无法抵挡,所以跑到交州,也不过是能多苟延残喘几天罢了。
其次,交州那边至今态度暧昧,孙皓称帝没有上表祝贺,孙皓下旨令其勤王也没见派一兵一卒过来,所以交州的官员是不是会欢迎他们前往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如果他们到了交州边境却遭到交州官员的拒绝,那岂不是很尴尬?
最后,交州那边路途遥远,建安城的粮草基本上已经是耗尽了,就算是他们可以突围成功,但根本就没有能够支撑他们前往交州的粮草,没吃没喝的要走上千里的路,谁能扛得下来?
所以前往交州,不过想像之中的事,而前往夷洲,留平已经准备好了,建安本来就是紧靠建溪的,他们只需要走水路,就可以突破山越人的围困,到达侯官之后,便可以获得一些补给,并裹挟一部分的百姓出海,只需航行十天半月的时间,便可以抵达夷洲。
夷洲岛上都是些土著居民,所使用的武器不过是些削尖了的木头或者石器,和装备精良的吴军根本就没法比,只要一千名身披铁铠的甲士,就足以横扫整个的夷洲全岛了。
所以征服夷洲的土著根本不是什么问题,比较难的,就是要应付水土不服的问题,当初卫温所率的船员十死七八,主要的原因是这些船员大都来自于长江一带,那儿的气候和夷洲完全是两回事,所以很难适应。
而建安郡尤其是沿海的候官一带,气候条件与夷洲很相似,所以建安的军民如果迁往夷洲的话,适应性会强很多。而且这也不是留平主观臆断的,毕竟三十多年来,建安郡这边屡有客商前往夷洲,其中有许多人往返多次也是安然无恙的,以此推断,夷洲那边也并非就是那种令人谈虎色变的存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7/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