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8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7/1023


罗宪却是从容不迫地道:“想要渡江,易事耳,只需陆大将军多走几百里路而已。魏人虽然封了江面,但巫峡险峻,舟船难渡,从这里有一条小路,可直通永安,陆大将军可以从永安渡江,沿北岸取道江陵,魏人定不能相阻也。”
陆抗这才恍然,他此前一直是盯着如何能以最近的路线抵达江陵,没有想到还可以从蜀国的永安借道抵达江陵,当然也不是陆抗没有想到,而是真得从永安绕道的话,几百里的偏僻山路,得走很长的时间才能绕到江陵去,只怕吴军还没有抵达江陵呢,江陵就已经落入到了魏军的手中,就算陆抗能抵达江陵城下,他能从魏军的手中重新夺回江陵吗?
但现在不同了,只要姜维的军队率先拿下江陵,魏军就无隙可乘,陆抗的军队自然可以从容地取道永安抵达江陵了,真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同时,罗宪告诉陆抗,魏军骑兵在遭遇到扎马钉后受阻,他们光是清理扎马钉就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再加上荆西山区复杂的道路,他们最终只能是放弃追击,如今魏军已经转道前往了公安。
不过他们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想要从公安渡江,围攻江陵,尽管姜维的军队已经抵达了江陵,但这场大战还是在所难免,所以罗宪希望陆抗的军队可以尽快地出发,赶赴江陵,参与到这场江陵保卫战之中。
陆抗一听魏军有进攻江陵的图谋,神色顿时变得冷峻起来,江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光是陆抗心心念念地想要赶到江陵,魏军此次西进,最为急迫的目标也是江陵,所以江陵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魏军拥着长江的制水权,他们从公安北渡,是没有任何的压力的,一旦魏军兵临城下,江陵便危矣。
不过好在姜维的大军已经抵达了江陵,再加上江陵原本还有两万左右的守军,依靠坚固的城防和强大的守备力量,坚守一段时间应当是没有任何的问题的。
当下陆抗也不墨迹,下令吴军全体集合,吃过战饭之后,连夜便同罗宪的蜀军一道出发,沿着小路直奔永安去了。
第2028章
破解之法
“扎马钉?”曹亮摆弄着石苞刚刚送过来的这物什,很是好奇的打量着。
其实曹亮对扎马钉的大名早就有所耳闻了,在前世的时候,他就知道扎马钉是诸葛亮发明出来的,专门用来对付战马的一种利器,只不过一直以来都没有看到过实物,今日才始得相见,所以曹亮还是特别的关注的。
扎马钉并不大,每根尖刺大约是寸许,也就是说扎马钉的大小就是两寸左右,不过它却呈现出一种近乎完美的几何形状,每个尖刺的角度都是安排的十分精确,使得扎马钉无论如何摆放,总是三个刺朝下,一个刺朝上,十分的精妙。
曹亮真得怀疑诸葛亮不仅仅只是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而且还是一个杰出的数学家,他对几何学的应用,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扎马钉设计的如此精巧,简单之中却包含着对几何学的深层认知,没有点数学的功底,他绝不会造出如此物什来。
在这个时代,诸葛亮绝对是一个天才的发明家,诸葛连弩、木牛流马、扎马钉等等,这些发明,都是超越了这个时代,估计也只有马钧能与他相提并论。
而马钧虽然才华横溢,但终其一生,在魏国都没有受到过重用,他的许多发明,都只停留在了设计图纸上面,甚至直到他去世,许多的发明都没有转化为实物。
而诸葛亮则不同,他是蜀国的丞相,蜀国的军政大事皆决于他一人,所以诸葛亮的发明创造,没有任何的阻力,那怕花费再多的人力物力,也都可以实现。
不过诸葛亮是一个务实主义者,他的所有发明创造,都是为政治军事来服务的,诸葛亮可没有闲情逸致去发明水转百戏那样的玩物供皇帝消遣享乐,无论是连弩、木牛流马还是扎马钉,都是为了蜀军的作战需求而量身打造的。
连弩是攻击型的武器,强大的杀伤力完全可以弥补蜀军数量上的劣势,木牛流马则是为了保证蜀军的粮草供应而发明的,至于扎马钉,则纯粹是防御性的武器。
扎马钉的使用,其实是有着比较苛刻的条件的,只能在撤退之中使用,不能在进攻中使用,只能在狭窄的道路上使用,不能在开阔的地方使用。
扎马钉是用铸铁打造的,虽然小巧,但只要数量多的话,耗铁量也是十分惊人的,而且扎马钉一旦使用,就无法再收回,同箭弩一样,属于一次性的消耗品。
不过扎马钉伤敌的效果却是无法和弓弩相提并论的,扎马钉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阻敌,真正能伤到的敌人,却没有几个。
所以扎马钉只能在比较狭窄的道路上使用,还必须保证敌人没有绕道通过的可能,而且还必须要敌人迫近时才能使用,过早投放的话,也没有什么意义。
扎马钉确实是一种撤退逃跑时的神兵利器,用来对付速度快的骑兵最有效果,这无形之中也让魏军的骑兵优势大打折扣。
以前扎马钉没有出现之前,曹亮倒还没有考虑应对之法,现在既然蜀军已经祭出了这个武器,那就证明,在接下来的交锋之中,蜀军还会反复地使用它,如果魏军没有应对之法的话,战局便会变得很是被动了。
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之时,就曾使用过扎马钉,司马懿虽然想到了破解之法,那就是让魏军士兵脚底上绑上木板,一路踩过去,这样就能把扎马钉给清除掉。
这个法子虽然有效,但也耗时费力,等魏军将一路上的扎马钉全部清理干净之后,蜀军早已是逃之夭夭,追之不及了。
所以想要真正破解扎马钉,靠脚踏木板的方式显然是不行的,清理的速度太慢,等魏军把扎马钉全部清理干净之后,蜀军也早就不知去向了。
所以清理的关键在于速度,只有用最快的速度将蜀军投放的扎马钉清除干净,才能让蜀军的扎马钉失去阻击的作用,才能死死地咬住蜀军不放。
但究竟有什么好的法子能快速地清理掉这些扎马钉呢?曹亮也犯了愁,扎马钉的投放实在是太简单了,蜀军只要随手一扔即可,稍微复杂一点的话,那也不过是在上面覆盖点树枝或落叶什么的,操作起来没有任何的难度,既方便又快捷。
而魏军想要清理这些扎马钉就不容易了,尤其是那些隐藏在枯枝败叶下面的扎马钉,很难被发现,需要魏军仔细地来搜索才行,大量的时间被浪费在了搜索上面,而蜀军则会乘此机会逃之夭夭。
在荆西之战中,屯骑营就遭遇到了这般的情况,屯骑将军王徽一马当先,最先就中了暗算,人马俱伤,导致屯骑营举步为艰,本来此役魏军是极有机会歼灭吴军的,但蜀军的突然来援,让战局变得扑朔迷离,蜀军使用扎马钉,更是成功地阻止了屯骑营的追击,让吴军从容地虎口脱险。
如果不想办法解决扎马钉带来的威胁,那么以后魏军骑兵和吴蜀军作战时,将会面临一个很大的困难,骑兵的优势就在于速度,可面对扎马钉,骑兵完全提不起速度来,无法对敌军进行追击,这仗还怎么打?
曹亮一时之间也想不出好的办法来,只能是走到船舷边上透透气,此时凌云号战列舰已经离开了武昌,抵达了巴丘,曹亮特意地让凌云号驶入洞庭湖,一览白银盘里一青螺盛景。
不过曹亮可不单纯地来游山玩水的,荆州战事正酣,而洞庭湖正处于荆州中心,曹亮将凌云号停泊在洞庭湖上,就是能及时地得到战事的消息,他也能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
当然,身为皇帝,曹亮虽然远离京城,但该处理的奏章一件也少不了,无论他身处何地,各处的奏章还是如雪片一般递送过来,由他批阅。
所以曹亮干脆让手下的搬来几案,他就坐在船舷的甲板上批阅起奏章来,今天他批阅的第一封奏章正好是来自于凉州马隆的奏章,当看到马隆的名字时,曹亮突然想起一事来,眼前为之一亮,喜道:“有了!”
第2029章
独轮磁石车
马隆是魏军诸将之中唯一的一位兵器革新家,他所研制发明的扁箱车,在和胡人骑兵的作战之中,发挥了异乎寻常的作用,马隆也是凭借着扁箱车阵,一举平定了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名扬天下。
马隆还有一项发明,那就是磁石阵,在平定秃发树机能的战役之中,磁石阵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曹亮一看到马隆的奏章,登时便想到了磁石阵,磁石可以吸铁,如果能用磁石来吸扎马钉的话,那不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吗?
想到了这个办法之后,曹亮不禁是哈哈大笑,破扎马钉的办法,终于有了。
当然,光有磁石的话,也不见得比用脚踩木板的方法来得快,不过有了这个思路之后,曹亮很快就想出了一个更好的办法来,磁石比较笨重,人背手持的方式肯定是不行的,所以磁石必须要由车辆来装载。
由于蜀军的扎马钉大多是用在比较狭隘险峻的山路上,所以大型的车辆基本上不用考虑,曹亮倒是灵光一现,起到了一种车辆,那就是在后世农村广泛使用的独轮车。
由于独轮车只有一个轮子,所以不受使用地形的限制,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崎岖山路,都可以畅行无阻。
不要以为这种独轮车负载很少,其实每辆车的负重最高可以达到五六百斤,后世一个伟人在总结一场大决战的胜利时就曾说,这场战役就是用独轮车推出来的,千千万万的独轮车向前线运送粮食,充足的后勤保障,才是打胜仗的关键所在。
曹亮所需要的独轮车,负载不需要那么重,大约能载重百十来斤足矣,这样的独轮车,车轻灵便。
当然这种专门装载磁石的独轮车也需要进行特殊的改装,将磁石安装到独轮车的底部左右两侧和前部,离地的间隙大约是七八寸的样子,这样既可以保证磁石的吸附力,也能保证独轮车可以在不太平坦的路面上推行。
曹亮找来了几个工匠,将绘制好的图纸交给他们,让他们先造出一两辆样车出来,反复地进行试验之后,再将独轮车的尺寸具体的细化。
军中的这些工匠都是曾经建造过巨无霸投石车的,所以打造独轮车这种小车完全就是驾轻就熟,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造出了两辆样车了。
通过在各种路面上反复地试验,这种装有磁石的独轮车吸铁效果果然是杠杠的,沿途洒落的扎马钉无一例外地被吸了起来,而且这一过程中推独轮车的士兵几乎是一路小跑,这样的速度,完全跟得上军队的正常行军速度。
也就是说,魏军在不影响正常的行军速度的情况下,就可以将蜀军沿路抛洒的扎马钉全部清理掉,而且独轮磁石车的吸收速度,甚至要快于蜀军的抛投速度,如此一来,蜀军使用扎马钉的目的就无法实现了,不管他们投抛多少的扎马钉,都是无用功。
这场试验是曹亮亲自来主持的,这也是曹亮自西征以来首次弃船登岸,诸臣众将皆相随,看到独轮车经过之时,那些隐藏在乱草下泥土中的扎马钉自动地就飞将起来,牢牢地吸在了独轮车上,众人皆是叹为观止,连声称妙,皆言,有此等妙物,又何惧蜀军的扎马钉。
曹亮微微一笑,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世上万物,皆有相生相克之理,扎马钉再厉害,也终究是有破解的办法的,这个独轮磁石车,就完全可以破解扎马钉。
试验成功之后,曹亮便下令工匠立刻开工,所有的原料物资优先供应,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先生产出一百辆独轮车来,很可能下次的战役之中,就会用到。
蜀军的突然入局,说意外吧,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意外,这应该是在曹亮意料之中的事,去年姜维调任永安之后,曹亮就认为这不是一个寻常意义上的调动,姜维肯定是另有所图谋的。
从诸葛亮时代起,蜀国的战略进攻方向,就一直定位于雍凉关陇,永安虽然是蜀国东面的门户,但起到的作用,也仅仅是战略防御性质的,永安都督的地位,也一直是低于汉中都督的。
姜维做为蜀国的主战派人物,总揽军事大权之后,也是将进攻的力量放在汉中一线的,姜维九伐中原,也都是从汉中或阴平出兵的。
现在姜维突然地从汉中调往了永安,名义上是和右将军阎宇进行了防区的对调,但曹亮敏锐地感觉到这是蜀国战略方向的一次重大调整,以姜维那种不死不休的顽固战意,永安也将从战略防御的要塞转变为战略进攻的桥头堡。
姜维到了永安,真得安心能只做一个永安都督吗,这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姜维的目标显然易见,那就是直取荆州。
荆州原本就是属于刘备的,荆州乃是刘备的发迹之地,赤壁之战后,刘备在荆州站稳了脚跟,壮大了实力,从而以荆州为跳板,进一步攻取益州,并且在与曹操的较量之中,赢得了汉中之战,夺下了汉中以及上庸三郡,那也是蜀汉最为鼎盛的时期,刘备在汉中称王,踌躇满志,大有和曹操争雄天下的气势。
但一直觎觑荆州的孙吴却在这个关键的时候阴了刘备一把,杀了关羽,夺了荆州,刘备兴兵报仇,却在夷陵大败,从此荆州尽归东吴所有。
诸葛亮执政之后,虽然重修了孙刘联盟,但蜀国人对荆州仍旧是念念不忘的,毕竟蜀国政坛上,实力最为强大的,就是荆襄派系,人都有一个故土情结,当年他们追随刘备,背井离乡前往益州,虽然益州是夺了下来,但老家却没有了,这让这些荆襄人情何以堪,所以重新夺回荆州,成为了蜀人心中最大的执念。
此次姜维调任永安,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图谋荆州,不管是从魏国手里还是吴国手里,姜维都是志在必得。
第2030章
苦不堪言
姜维也是一个少有的军事天才,拥有着极为灵敏的军事嗅觉,以前他执着于出兵雍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碍于吴蜀同盟的关系。
当然姜维也不一个能用盟约就束缚的人,吴蜀两国几十年来一直维持着貌合神离的关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魏国的强大,吴蜀两国的力量本来就弱小,如果他们鹤蚌相争的话,那么得利的永远是魏国。
所以有着政治智慧的人是不敢轻易地背盟弃约的,姜维也不想将诸葛亮辛辛苦苦修复的吴蜀关系毁于一旦,所以双方对在魏国上面,还是能勉强做到一致对外的,蜀国用兵于关陇,吴国用兵于董荆淮,两线作战,希望能够拖垮魏国。
但吴蜀的联盟说到底也不是一种稳固的联盟,他们各怀心思,形合神离,往往说好了一起出兵,但却是各打各的,蜀军北伐时,吴国按兵不动,吴魏激战于淮南时,蜀军那边却也是悄无声息。
这里面都有着双方的小九九在作崇,都希望对方能和魏国拼个鱼死网破两败俱伤,这样他们就能捡现成便宜了。
所以吴国的存亡于否,对于姜维来说,并不怎么在意,说什么唇亡齿寒,那也不过是说说而已,真要让姜维倾蜀国之兵,去解吴国之难,打死他也不会干。
姜维此次到永安来,显然就是来谋利的,魏吴相争,打得越激烈,越有利于蜀国,蜀国垂涎荆州久矣,吴国遭遇强敌,无睱顾及荆州的话,姜维便会毫不犹豫地出手,一举将荆州拿下,物归原主。
所以,此次蜀军突然出现在燕子矶,并没有出乎曹亮的意料,反而曹亮似乎没想到姜维竟然能如此地隐忍,等了这么久才出手,按照曹亮事先的估算,当魏军对建业发起进攻的时候,姜维就应当率军进攻荆州了,这才符合姜维投机分子的作风。
现在看来,姜维迟迟地没有出手,显然是另有目的,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建业的快速沦陷,没让魏吴两国的战争陷入到持久战之中,吴国甚至都没有来得及调动荆州的兵马勤王,建业就失守了,吴主孙休也挂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7/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