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8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5/1023


但想要战胜魏军又何其之难,司马伦和魏军交手过多次了,除了第一次在豫州的时候,趁着魏军轻兵冒进的机会,司马伦取得过一次大胜之外,剩下所有的战役,司马伦无一胜绩,可以说是一败涂地,一溃千里,最终将司马家在魏国的地盘全部丢光,自己也被迫降蜀,才暂时地获得了一个栖身之地。
鹰嘴崖的速失对司马伦来说是一个比较沉重的打击,这次的猇亭之战,对于司马伦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守不住猇亭,西陵也就完了,而西陵最终失守的话,司马伦的复仇大业也就成为了泡影。
所以不管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司马伦都必须全力以赴地完成守卫猇亭这个任务。
鹰嘴崖的失守,给司马伦带来了无穷的压力,惶惶不安的人心,低迷彷徨的士气,都给猇亭之战的前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扭转这种局面的话,那猇亭之战大概率是很难维持了。
而解决当前困境的唯一办法,就是破解敌人的雾战。魏军在鹰嘴崖之战中尝到了雾战的甜头,那司马伦毫不怀疑在接下来的战斗之中,魏军会如法炮制,继续寻找在大雾之中进攻的机会。
而猇亭多山且临江,水汽充沛,在这秋冬之际,起雾的天气也不会太少,所以只有魏军多待几天,肯定是有等到雾天的时候的。
如果不能彻底地解决掉这个隐患的话,那么鹰嘴崖的前车之鉴就会重演,想要守住猇亭,无异于痴人说梦。
就在司马伦一愁莫展之际,巡视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都伯高扬和队率陈三正在闲聊,涉及的内容正是鹰嘴崖之战,司马伦立刻敏锐地捉住了这个机会,从高扬的口中了解到了破解雾战的办法,那就是利用竹哨传音,来洞察和获悉敌人的位置。
那竹哨就等于是蜀军在迷雾之中多出了一只眼睛,司马伦大喜,立刻召集了几十个会吹竹哨的士兵,将他们交给军侯高扬统领。
高扬只对这些士兵强化训练了一天,就让他们熟练地掌握了统一哨音口令,通过哨音的长短来表达讯息,比如说长音表示敌人的方位,短音则表示距离,这样长短结合,就等于是给敌人标注了一个方位,处于阵地上的蜀军弓箭手,就可以通过这个方向信息,对敌人进行精确打击了。
哨兵在大雾之中藏身,是很容易的事,他们事先都会被安排到固定的位置上进行埋伏,并进行伪装,有着大雾的掩护,魏军那怕是到达近在咫尺的位置,也几乎无法发现这些哨兵。
而反过来,哨兵却可以通过脚步声或者是别的声音,来辨别魏军的方位,雾气稍淡一点的地方,眼睛也能看得见。
通常哨兵会在距离魏军有二三十步远的地方,进行吹哨示警,同时吹哨之后,急速撤离。
而他们撤离的路径,也是事先就已经确定好的,那怕是大雾茫茫,也不会撞到树或者石头上,然后他们会撤到指定的位置上,然后再等待魏军的接近,并且再次地示警。
整个的战斗过程,哨兵牢牢地占据着主动地位,几乎是牵着魏军的鼻子在走,魏军也在不停地搜寻这些哨兵,想要将威胁他们的存在给清理掉。
但想要在浓雾之中实现在这个目标,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魏军虽然是人多势众,但这些哨兵却是单兵作战,机动灵活性太强了,一个个滑得就如同是泥鳅一般,仗着浓雾当掩护,根本就不给魏军袭杀的机会。
那些哨兵潜藏的位置都十分的隐蔽,魏军想要发现这些哨兵,非得等他们吹哨之后才行,不过吹哨之后,只需要几息的时间,如雨的箭矢就会扑天盖地而来,魏军想要去追击哨兵,根本就来不及。
虽然魏军也可以动用连弩和弓箭进行追杀,但在大雾之中,他们根本就无法锁定目标,只能是朝着大致的方向一通乱射,这样成功的概率几乎是微乎其微的。
尽管魏军也射中了几个目标,但蜀军安排着足够多的哨兵,损失掉几个也不会影响什么大局,只要魏军进入到蜀军弓箭的射程,他们同样会鸣哨示警。
这样的打法让魏军几乎是无计可施,原本大雾之中,进攻的一方是占据着优势,防守的一方着被动,因为防守的一方永远也无法知道攻击方会何时出现。
但哨兵的出现,让攻守双方彻底地易势,进攻的一方暴露了自己的行踪,惨遭连番的打击,而防守的一方,则是以逸待劳,只要听到哨声,就依着哨声给出的方位一通乱箭,打得魏军真是半点脾气也没有了。
无论大雾散不散去,魏军都没有机会再攻破蜀军的阵地,所以退兵成为了蜀军唯一的选择。
不过魏军遭遇到挫败也只是暂时的,他们依旧会卷土重来,更大的恶战正等着蜀军呢。
第2132章
士气不减
这次魏军进攻的损失并不太大,伤亡只有数百人而已,甚至都远低于鹰嘴崖之战。
鹰嘴崖战斗之中,魏军的伤亡主要来自于阵地上的格斗战,那怕魏军占据了一定的优势,要想要拿下阵地,也得付出一定的代价,这样的白刃战,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也得八百。
当然,只要能拿下鹰嘴崖,付出一点伤亡代价还是值得的。
但攻打鬼牛坡,魏军却是铩羽而归,不管死多少人,都是白死了,因为他们没有取得任何的进展,徒劳而无功。
刘靖无奈地摇了摇头,看来他还是低估了司马伦的应对能力,虽然鹰嘴崖的失利沉重地打击了司马伦,但司马伦还是找到了破解雾战的办法,让刘靖无法再复制鹰嘴崖的胜利。
相比之下,刘靖这种一成不变的战法,就显得有些老套了,当形势发生改变的话,刘靖没有做出相应的改变,自然在战斗之中落了下风。
大雾散去,整个鬼牛坡阵地完全地显露了出来,魏军趁雾偷袭的计划已经是趋于破产,接下来再打的话,那就只剩下强攻一途了。
只不过现在魏军并没有做好强攻的准备,所以刘靖只好是鸣金收兵,先退一步再说。
不能利用雾攻的话,攻打鬼牛坡相对来说难度就会成倍地增加,而且为了适应雾战的需要,魏军基本上都是轻装而行,就连最起码的防护装备都舍弃了,真要是进行强攻的话,那么现在的这套装备都得更换,所以刘靖只能是暂时地后撤,然后重新规划进攻方式。
刘靖承认自己这次进攻有些草率了,对困难估算不足,对蜀军新的手段缺乏相应的应对办法,以至于进攻受阻之后,魏军没有任任何的反制手段,只能是被敌人牵着鼻子走,形势相当的被动。
看来这种奇袭的手段只能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已,一旦蜀军找到了应对之法,反而是让魏军陷入到了不利的局面之中。
想要拿下猇亭,尽管投机取巧可以获得一两次的胜利,但想要拿下整个猇亭之战的胜利,真正拼得还是实力。
所以下令鸣金收兵之后,刘靖已经果断地放弃了这种投机性的打法,下令各部人马撤回到军营之中,然后将中垒将军皇甫坚和劲骑将军张乔召至中军帐,共同商讨对策,重新规划攻打鬼牛坡的计划。
虽然这一次的进攻失利了,但这失利并不能打击到刘靖攻下猇亭的信心来,尽管说这次失利有些出乎刘靖的意料,但战场上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偶尔的失败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挫折,更何况这次的损失也不过是些皮毛而已,根本就动摇不了魏军的实力,对魏军的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的。
这次失利,也绝没有动摇刘靖拿下猇亭的决心,这次的先锋官可是他在曹亮面前主动地争取下来的,拿不下猇亭,刘靖又何有颜面去见陛下曹亮。
所以这一战对刘靖也是至关重要的,退兵之后,一整天刘靖都在同皇甫坚和张乔共议军情,并亲自到各营之中,查看各部人马的准备情况。
在今天的进攻之中,魏军只投入了中垒营一个营的兵力,如果明天想要对鬼牛坡进行强攻的话,那么这一个营的兵力就显得有些单薄了,所以刘靖给张乔下令,要劲骑营也做好进攻的准备,明日之战,两营的人马俱出,集中兵力,发动强攻。
当然劲骑营的战马是用不上了,以鬼牛坡比较险要的坡度,战马压根儿就无法使用,所有的骑兵只能是下马步战,明天的进攻,将会是以中垒营为主,劲骑营为辅。
刘靖在巡视的时候,没有忘记对士兵进行激励,往往打了败仗的时候,军队的士气是最为低落的时候,这个时候适当地对将士们进行鼓励,是提振军心的最好办法。
不过这点小小的挫折还没有到动摇魏军军心的地步,这两支部队,再怎么说也是久经沙场,南征北战多年,什么样的大场面没有见过,今天的进攻受挫,中垒营的将士都暗暗地着一口气呢,刘靖到来之后,他们纷纷当着刘靖的面进行请战,不夺下鬼牛坡,誓不罢休。
刘靖当即下令,明天一早发起全面进攻,中垒营的将士皆为之欢呼起来,明天将会是他们的复仇之战,魏兵个个摩拳擦掌,誓要一雪前耻。
不过这个时候天公并不作美,第二天早晨的时候,再度降下了大雾的天气,能见度和昨天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如果继续发起进攻的话,肯定会重蹈昨日的覆辙,刘靖比较冷静,下令魏军原地待命,等到大雾消散之后,再发起进攻不迟。
刘靖知道蜀军那边吃过哨兵的甜头之后,今天大雾,依旧会派出大量的哨兵来潜伏在山路上,魏军到现在也没有找到破解这些哨兵的办法,所以只能是按兵不动了。
不过雾天也不会持久,和昨天一样,到了辰时,大雾就会逐渐消散,看着远处的山头显现出来之后,刘靖这才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昨天在雾战之中,魏军是以弓弩兵为先锋的,而今天的强攻,担任先锋的兵种必然会进行更替,毕竟弓弩兵虽然具有远程攻击的能力,但防御力太弱,在这种无遮无拦的环境之中,上去就是送死。
所以刘靖安排好的攻击阵型是以刀盾兵为主,弓弩兵则是打掩护打辅助的,这样的安排也就回归到了正规之中。
隆隆的战鼓一响,魏军便呐喊着向着鬼牛坡发起了冲击。
打这种攻坚战,气势是尤为关键的,刘靖在首度的进攻之中,就投入了大量的人马,营造出那种扑天盖地漫山遍野的气势来,只有在气势上压倒对方,才能让敌军心胆俱寒,丧失斗志。
这样的打法,就叫先声夺人,刘靖也是一个战斗经验极其丰富的老将了,他擅长于调动士兵的情绪,鼓声敲得越猛,士卒的士气就越盛,魏兵一个个嗷嗷着,喊杀声直冲云霄,黑压压地向着鬼牛坡冲了过去。
第2133章
强攻
在鬼牛坡的山头之上,司马伦却是一脸的沉静,魏军此时发起全面进攻,丝毫没有出乎司马伦的意料,魏军横扫天下,打胜仗都打得习惯了,偶尔的受挫,必然会让他们的进攻更加地疯狂,这次倾巢而出,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所以司马伦对魏军的进攻是早有准备,不过他对己方的防御,也是有着十足的信心的,魏军此次进攻猇亭的兵力,也就是三万人,和司马伦的兵力大致是持平的。
魏军的优势在于骑兵和投石车,但到了猇亭,他们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而蜀军这边,却可以利用鬼牛坡的险要地势来对魏军进行阻击,这样双方的实力是此消彼涨,司马伦没有理由来惧怕魏军。
第一回合的较量之中,魏军企图利用大雾来发起进攻,司马伦巧为利用哨兵,一举完胜魏军。
此战虽然是杀敌有限,但重要的意义不在于此,而是给了蜀军以获胜的信心,这支军队的前身,不管是司马军,还是吴军还是蜀军,和魏军的交战之中,都完全处于下风,屡战屡败的结果,让蜀军的心理阴影相当的大,士气都跌落到了冰点。
这次蜀军在雾战之中成功地击退了魏军的进攻,对提振军心士气有着莫大的好处,让无数的蜀军士卒从畏惧害怕之中振作起来,重拾起了战胜魏军的信心,让他们明白,只要方法得对,魏军也并非是不可战胜的。
此刻魏军再度来攻,蜀军将士已经没有原先的惊惶和惧怕了,相反的,他们显得信心十足,斗志昂扬,甚至表现的相当的亢奋。
这正是昨天那场胜仗的作用,这可比司马伦在那儿激励鼓劲一千句一万句还顶事,当让这些蜀军意识到魏军并非是不可战胜的时候,他们内心之中潜藏的斗志就会被激发出来。
双方的战斗很快就开始了,担任突击任务的基本上都是重装步兵,身披厚厚的铠甲,手挽在着巨大的方形木盾,手持环首刀,全副武装。
虽然说重装步兵受到装备重量的影响,敏捷性上面要相差一些,但防御能力却是最强的,一般的连弩和弓箭,基本上很少有机会能伤到他们,所以那怕魏军的推进速度并不快,但步履却异常的沉稳和坚定。
弓箭手和连弩兵则是排在了刀盾兵的后面,这种脆皮的兵种防御力自然是最差的,不过他们今天担负的只是掩护的任务,前面有重装步兵顶着,他们也不用太担心防御的问题,只要在临界射程的地方刀盾兵提供掩护火力即可。
这些箭矢也是对蜀军的一种压制,那怕魏军的防御力是足够的,不能让他们肆无忌惮进行攻击,尤其是蜀军在防守的时候,能使用的武器远不止弓箭,在这种斜坡的地形上,他们还可以使用滚木和擂石,以及其他的一些防御武器,弓箭兵和连弩兵压阵的目的就是为了扼制蜀军应用这些武器的。
不过这种攻坚克难的战斗历来是最不好打的,尤其是仰攻,最大的困难并不是敌人有多强大的,而是这陡峭的山势,攀爬起来都够费劲的了,对于装备超重的魏军士兵来说,确实负担很重。
一开始的时候,蜀军首先使用弓箭进行攻击,试图阻挡魏军的前进步伐,但这些刀盾兵的盾牌和铠甲,起到了极大的防护作用,那怕蜀军弓手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很难穿透那厚厚的盾牌。
一面盾牌几乎可以保护住士兵七成以上的身体了,其余三成暴露在外的躯体,也都有着厚厚的铠甲,尽管说铠甲的防护做不到百分百的安全,但敌人的弓箭手想要突防,至少也得射中铠甲的薄弱部位才行,但此时双方相隔甚远,蜀军弓箭手采用的攻击方式也是漫射,追求的是覆盖率而不是精度,所以想要魏兵的要害,还真是一件难办的事。
冒着箭雨,魏军的攻击群仍旧是速度不变,稳步地向前推进着,司马伦一看,单纯的使用弓箭并不能有效地阻止魏军的进攻,所以他还得采取其他的办法才行。
司马伦一面下令弓箭兵不要停止射击,只是将攻击的目标改放在敌方的弓手上面,魏军先头部队防御力强,并不代表所有的军队都是无懈可击的,魏军的弓弩兵想要达到攻击的位置,就必须要进入到蜀军的射程之内,这样双方对射,蜀军居高临下,多少也是占据着便宜的。
司马伦要利用这个优势,对魏军的弓箭兵进行压制,以便蜀军在使用其他的重型防御武器时不会受到干扰。
宁随在猇亭布防时,就已经是大量地筹备了木石,猇亭山上或许别的东西没有,但木石这两样东西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宁随的兵马虽然不多,但时间足够长啊,一个月的时间,每天伐点木采点石,这么长时间了,也足够堆成几座小山了。
所以司马伦在接替了猇亭的防务之后,倒不用担心滚木擂石不够用,这些东西绝对是富富有余。
滚木可以装在阵地的前面,用绳子绑好,在敌兵临近之时,守军只需要砍断绳索,那些滚木便可以顺着山坡滚落下来,一抱粗细一丈长短的滚木破坏力是相当惊人的,不管敌方有多厚的盾牌,多坚固的铠甲,在滚木的面前,都形同虚设,巨大的滚木滚落之时,有着千钧万石之力,拉枯摧朽,挨着即死,蹭着即亡,鲜有生还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5/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