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8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6/1023


第2259章
准备进攻
经过了几次大规模的演练之后,魏军的进攻也终于是提上了议事日程。
演练和实战固然是两回事,但对于魏军而言,熟悉竹筏的使用和如何排兵布阵,确实是关键的,只要将这些演练的比较娴熟了,才能在实战之中真正发挥出来。
对于中军团来说,他们身经百战,别说是攻占的城池了,光是行军的路程,就多达数万里,这些士兵几乎都是来自于中原的,他们现在在远隔万里之遥的交州打仗,没点毅力和勇气,还真是无法坚持下去。
来自北方的士兵,他们到达交州,首先是要克服水土不服的问题,疫病是一个最为现实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历史上许多的支实力强大的队伍,都是倒在一些莫名其妙的疫病上面。
疫病一旦传染开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能让一支精锐之师完全地丧失了战斗力,这个时代的人真还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才导致的疫病横行,甚至有时候会归结到神鬼的上力量上面。
唯有曹亮清楚,所谓的疫病,其实就是传染病,是由看不见的细菌和病毒来传播的,想要战胜疫病,说难也不难,说易也不易,但是首先必须强调一点,那就是卫生。
曹亮要求,任何时候,首先都不喝生水,许多看起来清澈干净的水其实都包含着无数的病菌和寄生虫卵,只有将水煮沸,才能最大概率地杀灭这些病菌。
其次,对排泄物的处理也不能马虎大意,每到宿营地,曹亮都要求军队挖好旱厕,严禁随地大小便,排泄物要进行统一的处理。
再次,就是严格的隔离措施,一旦发生疫病,立刻要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同时使用石灰水和高纯度的烧酒进行消毒,以避免疫病的扩散和传播。如果军中有人患病去世,要及时地将尸体焚烧掉,因病死亡的战马和牲畜,也依此法处理,禁止食用。
最后,在出征之前,各支军队都要准备好一些防止疫病的草药,并且在每支军队中,都安排有专职的医匠,对伤病员进行救治。
其实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处于一种全新陌生的环境之内,想要完全避免疫病不发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尢其是到了南方以后,对环境的不熟悉以及体质的问题,北方士兵生病的几率是会大大增加的。
尤其是那些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蚊虫在中原的时候,叮上几口,屁事没有,但到了交州,一只蚊子可能就会要了一个人的命,更别说那些不知名的蛇蝎毒虫了,危险很可能就潜藏在身边,随时随地都会致人于死地。
所以,在出征之间,曹亮特意地交待祜,要将防疫工作摆在头等的地位,切不可疏忽大意,只要羊祜能做到他交待的四点要求,那么疫病将不会成为魏军的拦路虎。
羊祜对曹亮自然是言听计从,不管是在扬州还是到达了交州,羊祜始终没有忽视过防疫工作,所以这一路行来,虽然军队之中偶有疫病发生,但由于隔离措施得当,始终没有让疫病扩散开来,让整支军队一直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所谓的水土不服,其实主要的原因就是免疫力的问题,交州的人在交州生活惯了,对这里的一些疫病自然就可以产生免疫力,而魏军远道而来,极易受到这里的病毒和细菌的侵袭。
这些看不见的敌人,才是最危险的敌人。
魏军正是有着曹亮的防疫四法则,才能平稳地立足于交州大地。
统率一支八万人的军队在这种陌生的环境之中作战,羊祜需要顾及到的事情是方方面面的,防疫固然是头等大事,但其他的问题羊祜也不可能忽视。
比如士兵的思乡情结,远在万里之外征战,许多人都会患上思乡之症,轻者消极怠战,重则惑乱军心,因为思乡病有时候也是会传染的。
这个时候,如果采用严厉的手段进行惩处的话,反倒是适得其反的,所以对待这个问题,必须以疏导为主,羊祜在军中特意地设置了专职的官员,对有问题的士兵进行心理辅导和慰藉,以缓减他们的思乡情绪。
同时,继续地大力推进奖励机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一点是没错的,奖赏机制是鼓舞军心士气的不可或缺的良药,忠心耿耿可不是建立在一句空话上面的,只有实打实的激励措施,才能让士兵更拼命,将校更用心。
揭阳一战,对于魏军而言,只不过是小试牛刀,算不得什么硬仗,单单是骁骑营就足以轻松地拿下了。
但如果说以此类推,认为魏军平定交州就此一帆风顺,那可就是大错特错了,交州军的实力固然不强,但陶基在交州苦心经营了这么多年,还是有着深厚的一些底蕴的,这次吴军退守番禺新城给魏军带来的困难,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不过再难啃的硬骨头,羊祜都没有退缩过,羊祜以稳而见长,但步履却是异常的坚定,但凡他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扎实的。
而且是步步为营,稳步前进,从未倒踵。
这次的竹筏渡江,羊祜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尽管对于羊祜来说,这也是他平生的第一次用这样的方式作战,但既然只能是采用这个方法,羊祜也是意志相当坚定的,要么不打,要打也是一定会打好的。
所有的操练都是按照羊祜的设想来进行的,经过一个月的反复训练,魏军在操控竹筏上面,已经是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说达到了羊祜的要求。
这个时候,也就顺理成章地开始考虑发起全面进攻的事。
地点的选择已经没有任何的悬念了,羊祜已经确定要在郁水的这个折弯处动手,魏军对这里的水文情况已经了如指掌,六千担任突击任务的魏军已然整装待发。
准备搭建浮桥的舟桥部队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等魏军控制了滩头阵地之后,他们便可以开工了。
第2260章
这不是演习
破晓的时候,魏军的竹筏在北岸完成了集结,六千魏兵接到了出击的命令,井然有序地完成了登筏。
每个竹筏上面六个人,这都是事先就已经排列好的,在最前一排的竹筏上面,两名篙手,一前一后,分列在筏首和筏尾的位置,在他们的身前,则是有一名刀盾兵手持盾牌护在那里。
在筏中的位置上,同样有一名刀盾兵持盾而立,身后紧相随的,则是一名连弩兵或弓箭手。
所有的魏兵,都是身着甲胄,头戴铁盔,一身的防御装备,怕至少也不下三十斤。
如果这些魏军士兵采用轻甲的话,似乎就可以多站一个人了,但羊祜知道,魏军一旦靠岸,就会遭到吴军密集的箭雨打击,这个时候魏军的防护能力才是最为关键的,如果为了多一个人上阵而导致了整支军队的防御力降低,那才是最为得不偿失的。
所以羊祜宁可少上一个人,也不可能让魏军换装皮甲,只有让一支重装步兵发起攻击,魏军才有机会突破吴军的防线。
平时弓弩兵都是穿轻甲的,由于他们是远程攻击兵种,很少进行近距离的战斗,所以皮甲甚至是布衣才是最为适合他们的,同时也能保证他们的机动性。
但今天的战斗不同其他,竹筏一旦靠岸,弓弩兵也会投入到近身搏斗之中,所以羊祜给弓弩兵也全部配备了重甲,这支突击部队,俨然已经是一支铁甲军了。
天刚刚破晓,江面上还有些许的雾气,对岸的景象,看得是模模糊糊,不甚真切。
羊祜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近几天以来,魏军多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操练,对岸的吴军已经熟悉了这种节奏,从最初的戒备森严已经逐渐变得比较放松了,现在魏军突然地发起全面进攻,吴军也不一定能立刻反应过来。
第一波的进攻是最为重要的,如果能打吴军一个措手不及,那当然是最为理想的了,这样的话,魏军就可以抢得先机,对这一次的抢滩登陆作战有着明显的益处。
薄雾的天气是一个最好的伪装和掩护,而且对魏军的突击没有任何的影响,如果赶上大雾锁江的话,反倒不一定有利,毕竟在大雾之中,魏军的行进也会大受影响。
此刻魏军登筏完毕,排在最前面的竹筏已经是悄然的拨篙起航了。
对岸的吴军虽然可以朦胧地瞧着魏军的行动,但这么些天来,魏军的频繁演练已经让吴军看得有些疲劳了,浅雾之中,吴军也瞧不清楚魏军竹筏的具体数量,只会本能地认为魏军今天也是例行公事地继续操练,大部分的吴军心态是极为放松的,皆不以为备。
寻常魏军演练的时候,都会将竹筏驶过江心的位置,一直驶到距离岸边一箭之地的距离上,就会返航。
这就是所谓的“安全距离”,在这个距离之内,吴军就算是射箭,也是白费力气,纯属浪费箭矢,吴军当然不会做这种傻事。
所以吴军每天所做的事就是目视着魏军竹筏战队缓缓地向他们逼近,然后再缓缓地离开,双方剑拨弩张,却是没有发生任何的战斗。
到是魏军会试验地发射一排的弩箭,最终不是落在江中,就是堪堪落在岸边,也不会对吴军造成任何的伤害。
对于魏军每天的例行公事,吴军显然已经是习惯了,甚至一开始还会张弓搭箭,紧张地布防,到了后头,干脆连弓也不拉了,就是目视着魏军来来往往,心情也变得异常的平静和无聊。
但这一次,情况似乎有些不太一样,魏军的竹筏这次已经驶到了弓箭射程的边缘,按理说他们应当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停止前进,随即进入到了返航的过程之中。
然而今天魏军非但没有返航的意图,反倒是加速地向岸边冲来,并向着岸边进行了密集的射击,连发的弩箭不断地落在了吴军的阵地的前面,并且随着竹筏的不断向前划进,箭矢直接就落到了吴军的头顶之上。
直到这个时候,吴军才反应过,这不是演习,魏军是真得发起进攻了。
自从魏军建造竹筏准备渡江以来,吴军就一直处于一种高度戒备的状态,时刻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天天喊着狼来了。
但一个多月的时间,魏军始终是在不断地进行演习,一直在吴军的眼前晃悠,但就是从来也不靠岸,更不向吴军发起进攻。
刚开始的时候,吴军自然是不敢大意的,上至施绩陶基,下至普通的士兵,都一直紧绷着神经,唯恐魏军会突然地发起袭击。
但魏军的这种操练是日复一日,看起来既单调又枯燥,吴军这边紧绷的神经绷久了,也会变得有所松懈,直到后来,他们都不以为备,把魏军每日的演习当成了戏看。
之所以当戏看,也是他们太无聊了,每天只能是呆在江边的阵地上,瞧着流水哗哗,再好的景致也变得索然无味。
唯独魏军每天的演习才能给他们带来一些新鲜感,不过看得久了,也一样是枯燥乏味的。
只是现在魏军不再是演习,而是突然向他们发起了进攻,吴军这边顿时慌乱了起来,这确实是谁也没有想到的结果,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不过一番的手忙脚乱之后,吴军还是很快地稳住了阵脚,开始向魏军发起了反击。
担任现场指挥的不是旁人,正是陶基的三子陶抗,陶基和施绩虽然也是极为重视这段江防的防守,但毕竟他们的身份特殊,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盯着阵地上,所以陶基和施绩也只是偶尔地巡视一番,陶基将这个阵地的指挥权交给他的第三个儿子陶抗,由他在这里值守。
魏军发起进攻的时候,陶抗虽然也在现场,但他心有旁鹜,根本就没有注意到魏军的动向,直到魏军竹筏向着岸边冲来的时候,他才如梦初醒,赶忙地命令吴军展开反击,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阻击魏军登陆。
第2261章
登陆(上)
虽然魏军在每一只竹筏上面只配备了一名弓弩手,但这个弓弩手却不是普通的弓箭手,而是连弩手,最起码在整个的第一攻击梯队之中,配备的全部是连弩手。
连弩的威力早已不用赘述了,虽然一只竹筏只有一名连弩手,但第一攻击梯队至少也是有三百只竹筏,那就是三百名连弩手,一发十矢,魏军就拥有着短时间内向吴军阵地倾泻三千支弩箭的能力。
三千支弩箭如果一齐射向吴军岸防阵地的时候,形成的一道箭雨也是蔚为可观的,就算是吴军的岸防工事修筑有掩体,但这三千箭矢,也足以将他们压制地死死的,连头也抬不起来。
在羊祜的计划之中,就是要利用连弩的强大火力,对吴军的岸防部队进行压制,趁其不备之时,先取得箭矢上面的优势,这样魏军的登陆,可以减少不少的障碍。
果然一切如羊祜的所料,吴军对魏军连日来的演习行动早已经是习以为常了,明显地存在着防备不足的问题,似乎谁也不相信魏军会在今天发起进攻。
而且江面上的浅雾也帮了魏军不少的忙,这次出击,魏军是调动了全部的竹筏的,而平时的演习,魏军最多也就是出动三分之一左右的竹筏,如果是大晴天,吴军便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魏军竹筏数量的变化,从而提高警惕。
但此刻江面上弥漫的浅雾让吴军根本无法分辨出魏军究竟有多少只竹筏出击,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一次又是魏军一次例行公事般的演习。
可他们做梦都没想到,这次魏军是玩真得了。
当魏军的弩箭如连珠一般地射向吴军阵地之后,吴军这才是如梦初醒,终于意识到这不再是演习,魏军是实打实地发起了进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6/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