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9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9/1023


不过好在有徐尘自己比较作,让范绩发现自己后背受敌了,这个情况让他立刻改变了防御策略。
原本九真郡的防御是稍稍松懈的,毕竟前面交趾郡顶着,如果交趾郡安然无恙的话,那么做为大后方的九真郡肯定是高枕无忧的,这一点是勿庸质疑的,所以说,九真郡的人普遍都有一个心理,那就是天塌了有高个儿顶着,交趾郡就是这么一个大高个。
而九真郡只能算是一个小矮子,这天只要压不垮交趾郡,就压不到九真郡。
至于日南郡,那更是一个小不点,在九真人眼中,日南郡那么蛮荒偏僻的地带,更是安然无恙的。
但万万没有想到,魏军居然会盯上了这么一个极边极远的地方,而日南郡的失守,就意味着原本处于大后方的九真郡,突然之间,变成了最前沿的阵地。
而且攻下了日南郡的魏国大军,随时都是有可能进犯九真郡的,范绩是陶基一直比较重用的心腹亲信,对于陶基也自然是忠心耿耿的,所以他压根儿就没有像徐尘那样投降变节的心思。
既然魏军要打九真郡,那他无论如何也要拼死力战的,誓于九真城共存亡。
魏军的进攻果然是来势汹汹,虽然没有投石车的助力,但做为魏军最为精锐的步军力量,他们的强悍实力还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不是羊祜考虑的比较多的话,步兵营倾尽全力不计代价强攻的话,就凭九真郡的这么一点兵力,还真是无法抵御得住。
范绩嘴上虽然说要与九真城同存亡,但面对魏军凶悍的攻击,他内心之中还是慌得一批,毕竟生命只有一次,不可能重来,范绩也并不是那种完全将生死置之于度外的人,所以他也只能派人向陶基求援,希望陶基可以在这个时候援他一把,让他渡过难关。
陶基当然不可能坐视九真郡失守,日南郡失守倒在其次,而九真郡一旦失守的话,整个交趾郡必将会陷入到腹背受敌的境地之中。
而且交趾郡的北面,可是有十万大山来做为屏障的,从这个方向上进犯的魏军是比较难以突破吴军的防线的。
而九真郡不同,九真郡的地形以丘陵为主,一旦魏军突破了九真郡之后,将会进入到交趾郡广阔的平原之中,那儿几乎是无险可守。
平原地带,恐怕是魏军最喜欢的作战场所了,那怕没有令人恐怖到窒息的魏军骑兵存在,就算是魏军的步兵,也是吴军很难在平原地带挡住的。
所以陶基一听到魏军进犯九真郡,顿时便有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后心处是凉飕飕的,仿佛真有人在他的后背上捅了那么一刀。
陶基赶紧地将施绩请了过来,共同商议救援九真郡的计划。
施绩此刻最为关心的,也是十万大山前线的战况,魏军在第一次进攻失利之后,暂时地偃旗息鼓,后撤到了合浦郡。
不过没有间隔太长的时间,施绩就收到了鸡笼山前线的告急文书,魏军大队人马,又向十万大山发起了进攻,眼看着那边的战火就要重燃,施绩当然不会掉以轻心,一直密切地关注着鸡笼山的情况。
施绩甚至离开了龙编,准备亲自前往鸡笼山,视察一下鸡笼山的防御情况。
尽管说吴军成功地击退了魏军的第一次进攻,但魏军的再度来犯,依然让施绩是忧心冲冲,不是猛龙不过江,既然魏军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再度发起进攻,那就说明他们已经有了拿下十万大山的把握,来者不善啊!
所以施绩决定亲自去鸡笼山瞧瞧,一则是鼓舞一下军心士气,二则施绩也要认真地视察一下鸡笼山的防御情况。
自从打退了魏军的进攻之后,吴军的士气倒是变得高昂起来,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那就是吴军的情绪也骄狂起来。
这种骄狂之气实在是要不得,自古以来便是骄兵必败,所以施绩前往鸡笼山,最主要的目标还是去稳定军心的。
鸡笼山的防线对于残吴朝廷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容不得有任何的失误,所以打好这一战是至关重要的,施绩要求各部人马必须从上一战的胜利喜悦之中清醒过来,去迎接新的战斗。
但刚走到了半路之上,就接到了陶基的传讯:后院起火了!
第2292章
救援九真郡
施绩也是赶忙地返回了龙编,九真郡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十万大山,如果说十万大山是交趾郡的北大门,那么九真郡就是交趾的南大门,南大门一失守的话,那交趾郡则几乎再无险要可据,魏军就可以长驱直入,直抵龙编。
所以施绩也顾不得再去往鸡笼山了,赶紧地回到龙编,与陶基共商大计。
两人一合计,很快就达成了共识,九真郡绝不能丢,不管用什么方法,也一定要保住九真郡。
根据九真郡那边反馈回来的信息,魏军此次在日南郡跨海登陆,使用的大部分是民间的商船,几乎没有一艘像样的战船,如果当初吴军能在日南郡布下一些兵力的话,魏军是根本没有机会在日南郡登陆的。
商船在性能上面,是根本没法和战船相比的,如果在有兵力防守的海滩上进行抢滩登陆的话,那肯定会遭受到重创,甚至是寸步难行。
毕竟商船和战船根本就不是同一类的船队,商船偏重于运输的性质,而战船就是为了战斗而设计的,那怕商船做得再大,比战船都大,但它充其量也只是一只运输船而已,根本就不具备抢滩登陆的能力,如果吴军的岸防能力足够强悍的话,这些商船都有被打成筛子的可能。
但遗憾的是,吴军在日南郡疏于防范,原本防备力量就薄弱的日南郡还被抽调走了五百兵丁。
当然更关键的是,陶基所用非人,日南太守徐尘不但是个天生的软骨头,那怕日南郡只有五百兵士,但如果这些人马都能在城中坚守的话,最起码支撑一段时间也是现实的。
而且何尘还是一个最擅于卖主求荣的卖国贼,他之所以心甘情愿地投降魏国,还不是看到吴国大片的疆土也都沦陷了,残吴的小朝廷逃到了交趾郡,也行将就木,所以何尘才会产生了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的卑劣想法。
何尘在日南郡未发一矢就举城而降,让魏军轻而易举就得到了日南郡,等于是让吴国的南大门瞬间洞开,那些商船纷纷靠岸,更多的魏军涌上了日南的土地,彻底地占领了这块地方。
一旦让魏军在南部占稳了脚跟,整个交州的形势就彻底地崩坏了,魏军拥有了南北两路夹击交趾的能力,让残吴朝廷无时不刻地深深陷入到腹背受敌的困境之中,稍有疏忽和闪失,交趾郡就会彻底地陷落。
现在的形势,真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九真郡早已是芨芨可危,陶基和施绩商量之后,立刻从驻守交趾各地的一万五千军队之中,抽调出一万人马来,火速增援九真郡。
由于陶基还得坐镇龙编总揽全局,所以他们商议着由施绩来领兵,这个时候,必须要有顶梁柱一般的人物来坐镇了,仅仅派一个偏将出场,那肯定是镇不住场面的。
所以,在救援九真郡的行动之中,施绩当仁不让地担当起了主将的职责,至于副将的人选,则是由陶基的三子陶抗和桂阳太守陈进来担任。
由于这次救援九真郡的队伍,还是以交州兵为主体的,陶基无法亲临,但施绩领军出战的话,难免会出现交州军不服调配的情况,所以陶基特意地派他的儿子陶抗来当施绩的副手,协助施绩来管理军队,有陶家三公子的坐镇,交州兵也基本上不敢生事。
九真郡的军情十分火急,所以施绩也没有做过多的耽搁,点兵完毕,已经是临近黄昏了,施绩下令立刻出兵,连夜进军,奔赴九真郡。
当然施绩也是一位有经验的将领,虽然说这次的行动是紧急救援,但盲目地快速行军并不是什么好事,一旦半路上遭遇到魏军伏击的话,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所以,施绩当然是防备着魏军的这一手的,所以这一路上吴军的行军虽然比较急,但在急行军的同时,却是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施绩派陈进为先锋,率领着三千人为前队。
这三千人,基本上都是以荆州军为班底的,战斗力稍强一些,施绩将自己最为信任的部队放在排头兵的位置上,就是准备着打攻坚战的。
而后续的兵马并没有和前面的先头部队拉开太大的距离,这样就方便前面的部队遇袭之后,后面的部队可以立刻地顶上去,进行增援,避免出现前面的部队遭到包围都快要被敌人给歼灭了,后续的部队还顶不上来的问题。
应对敌人的伏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抱团,除非敌人有将他们全歼的能力,否则的话,想要一口吃掉吴军的一万人马,绝非易事。
而吴军一旦处于分散的状态,就容易被魏军所各个击破,所以分兵而进,乃是兵家的大忌,施绩深谙兵法之道,自然是知道此中利害的,他在排兵布阵的上面,也是想了很多的办法,尽可能地将行军的队伍搞得更为紧凑一些,避免排成一字长蛇的行军阵型。
一字长蛇的行军阵型,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行动有序,队列齐整,行进的过程之中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队型的完整。
而缺点就是队伍拉得太长,一支一万人的部队,前后队之间,甚至能相隔十几里之外,一旦遇到敌人的袭击,这么长的队伍肯定会被魏军拦腰截为几断,首尾不能相顾。
其实一字长蛇阵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战斗阵型,这种一字长蛇阵其实并不是太长,只不过是队列不会太长,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腰则是首尾皆应。
这种一字长蛇阵阵型十分的灵活,反应敏捷,是战场上对战最为有效的一种阵型。
而另一种一字长蛇,只是形似长蛇而得名,如果受到地形的影响长蛇阵也可以化整为零,转变为其他的阵型,而这种一字长蛇阵,却只是一种行军队列而已,一旦陷入到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或者被敌人拦腰截为几段,整个阵型就会立刻崩溃掉。
第2293章
敌暗我明
施绩这个时候当然不敢走出一字长蛇的阵型来,一旦在半路上遭遇到魏军的伏击,等同于是自寻死路,所以施绩虽然安排了陈进在面前担任先锋,但依然采用的是比较紧凑的行军阵型,整个队伍都保持着一个战斗的整体状态,时刻准备着参加战斗。
同时,在队伍的两侧,施绩安排了不少的哨骑,让他们往来突进,扩大搜索的范围,至少保证在五里的范围之内,没有魏军的兵马埋伏。
五里的距离属于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之外,如果就算是发现魏军的伏兵,哨骑都可以及时的上禀,让吴军有充足的反应时间。
如果距离太短的话,那么就算是哨骑发现了魏军的伏击,魏军的攻击速度非常之快,恐怕还没等哨骑将信息给传递回去呢,魏军的攻击就已经到了眼皮子底下,吴军只怕还来不及做出任何的反应,就遭到毁灭性打击了。
为了避免吴军在遭遇到伏击的时候能够快速地反应过来,施绩在大队人马的周围方圆五里的范围之内,构筑了一个示警网,用可以快速移动的哨骑来传递消息。
这些哨骑虽然不具备战斗能力,但行动敏捷快速,用来传递消息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他们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为大军的前进提供预警,保驾护航。
这次的出击其实是十分仓促的,吴军完全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踏上了出征之路,从军队的集结到出发,最多也三两个时辰的时间,这次调动的吴军虽然都布署在龙编的附近,但一下子调动这么多的军队,让吴军着实有些费力。
毕竟吴军并不具备那种快速反应的能力,各营各部的人马,接到了命令之后,就急急地往集结地点赶,盔歪甲斜者有之,错拿器械者有之,潦潦草草,军容散乱,施绩见状,不禁是勃然大怒。
这其中荆州兵的状况要明显地好于交州兵,荆州兵好歹还是比较适应这种紧急集结的情况,而交州兵完全不适应,毕竟此前他们从来没有上过走真正的战场,以前的队伍集结都是慢吞吞的,根本就不在一个节奏上,现在要他们突然地提速,真心是难以适应。
陶抗就在施绩的身边,看看荆州军齐整的模样的,再看看交州兵这边的乱相,连陶抗自己的脸上都觉得燥得慌,这些交州的子弟兵,真不给他们陶家长脸啊。
施绩震怒归震怒,但却也无可奈何,毕竟这些兵全部是陶基的人,施绩真想要处罚,也得看陶基的脸色才行。
当然施绩就是愤怒杀掉几个交州兵的话,陶基那边也肯定不会说些什么,但难免也会心存芥蒂,现在正是欲出兵之时,临阵杀人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军心不稳,施绩权衡了一番之后,最终还是按压下自己心中的怒火,装做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对交州兵的散乱差熟视无睹。
就连陶抗自己也都不好意思了,主动地提出来对那几个军纪散漫的交州兵进行处罚,但施绩却摆摆手,道:“大敌当前,莫要为这种些许小事而误了大事,暂由他去,以后再做计较。”
施绩还是明白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处治几个小兵对于施绩来说倒也没有什么压力,但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却施绩所无法预料的,也许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可以震憾其他的交州兵,但也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敌对情绪加剧的话,对于整个的军心士气来说,很可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所以施绩只能是暂时地选择了隐忍,那怕陶抗主动地请求处罚几个太不像话的吴兵,施绩都选择了息事宁人,现在的施绩无论如何也必须要顾全大局。
大敌当前,形势危急,施绩必须保证没有任何影响军心士气的事情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救援九真郡的行动之中,不出任何的意外。
夜很黑,阴沉沉的天,几乎看不到任何的星光,吴军在前进的时候,只能是燃起了无数的火把,用来照亮前进的道路。
用火把照明,好处自然是明显的,无数的火把照如白昼,将漆黑的夜空彻底地给点亮了,隔着几十里的距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这无疑将吴军的位置完全暴露给了魏军,那怕远在几十里之外的魏军,甚至都不需要派出斥候兵来,就可以轻松地掌握吴军的动向,提出做好伏击的准备。
这也正是施绩所担心的事情,如果双方都在黑夜之中行军,想要准确掌握对方的情况,也确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不管派出多少的斥侯兵来,也是难以争决这个问题。
但现在吴军为了加快行军的速度,不得不暴露自己的行踪,这就好比是在黑夜的丛林之中,每个人都是带弓潜行的猎人,需要时刻地隐藏自己的行踪,谁暴露谁先死。
现在施绩已将自己置于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地步,可不这么做的话,他们到达九真郡的时间将会大大地延长,救兵如救火,如果九真郡真得失守了,那么施绩先前所做的一切都成为了徒劳,枉费力气。
所以施绩明知道自己的军队面临危险,但依然必须要这么做,因为他没有选择,只有尽快地赶到九真郡去,才能解决掉目前所有的困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9/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