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校对)第1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924

  光学徒级技术员就招了200来人,而且都是眼神好,脑子活的棒小伙子。
  这让兵部侍郎张长贵找到朱富贵抱怨了好多次。
  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即便Dr.邢再天才,没有工部的工程师们将他的设计制作出来,终归是纸面上的东西。
  所以,朱富贵只能握着张长贵的手说道:“军队尚需忍耐啊!”
  “等到第五期华工和外籍士兵到了,希望就有了!”
  其实也不怪张长贵着急。
  因为新津港与西雅图只隔着十几公里的海域,南部更有陆地相连。
  虽然因为入冬的关系,向着西部山区开拓的新移民较少,但到了明年春天天气回暖,可以预见绝对会有大量的红脖子向西而来的。
  到时候,无论陆军的小伙子们再怎么努力屏蔽消息,新津一定会暴露在殖民者们的视野之下。
  一场保卫新津港的恶战不可避免。
  为了迎接这场恶战,张长贵已经愁白了头发。
  不过朱富贵倒是不太着急。
  因为历史上驻守西雅图附近的美国陆军第七骑兵团将在几年之后的小巨角河战役中被不到1500人的苏族骑兵歼灭(苏族人究竟出动多少兵力存疑,从800到2500的说法都有)。
  想来这支700人的美国陆军骑兵团不太可能攻破新津。
  而未来大明的进兵方向,朱富贵并不想向西扩张。
  一来向西进入五大湖地区,很快就会接触到匪帮的核心地盘,容易逼得他们全家老小来拼命。
  二来南下攻占旧金山等西部港口,怎么看都更香一点。
  类似智利的一字长蛇阵虽然战略纵深很浅。
  但根据朱富贵多年来文明五苟天神的经验,只要能够确保海洋控制权,这样的布局反而有利于弱小势力的苟活。
  虽然不大瞧得起第七骑兵团,但轻敌大意一向是历史上悲情人物之所以成为悲情人物的主要原因。
  朱富贵可不想自己最后自挂东南枝或者自刎在大明河畔。
  所以还是比较重视这件事的。
  但重视归重视,先攀科技再爆兵的思路不能动摇。
  简单来说,比起张长贵用人数填的防御策略,朱富贵更希望以工业的力量进行这一次防御战。
  新津也就是布雷默顿,是后世的美军基地。
  三面环海且有岛屿拱卫的特殊地形导致这里尤其适合用大炮进行防御。
  朱富贵认为,与其用大量的机动兵力浪费在这里,不如以重炮防御。
  并将此计划命名为“朱奇诺防线”。
  之所以起这个名字,也是朱富贵一贯居安思危的方法了。
  为的是提醒自己,要依靠防线,但不能迷信防线。
  这一点,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长城被建虏透成筛子的明朝后裔,朱富贵感触十分深刻。
  但不管怎么说,用大炮和碉堡建造一道朱奇诺防线,依然是今年冬天大明最大的军事工程。
  而此刻,朱富贵乘坐着日月1号农用车,便是前去考察工程进度的。
  …………
第138章
农垦计划
  与初步实现了地面硬化的新凤不同,新津从镇上到郊区连条夯土路都没有。
  在镇子里面还好,出了镇子朱富贵就上上下下颠簸着,有了一种乘坐富婆快乐车的感觉。
  这让驾驶员江烨额头冒汗。
  朱富贵倒是不以为意,摆摆手道:“不用顾虑太多,注意安全就行,前两天下过雨,这种路就是这样的。”
  说完,朱富贵便靠在真皮座椅上闭目养神。
  对于皇帝陛下的这份淡定从容,在如此颠簸的环境中依然可以保持自若,警卫员们无不佩服万分。
  他们不禁想起了杨千户曾经说过的万岁爷的陈年往事。
  据说万岁爷出生之时便有龙章凤姿的天生异象,到了五岁时便学贯古今,能吟诗作赋。
  而且他读书有一个习惯。
  那就是不喜欢在安静的地方读书,偏偏要挑选闹市和人流密集的马路念书,以此锻炼自己的注意力。
  这大概就是万岁爷能够在短短一年之内创下如此基业的原因吧!
  ……
  朱富贵自然不知道警卫员会因为自己不经意见的一个动作而想那么多。
  此时此刻他不过是利用空隙时间在网上与人聊天罢了。
  当然,这可不是和妹子瞎聊,而是有正紧之事。
  从地图上看,新津是一个地形极其完美的半岛。
  除了港口区之外,还有十分广阔的土地。
  而整个新津地区与大陆相连接的地区,最窄处仅有3公里左右。
  (相关新地图见评论区)
  这便是朱奇诺防线的所在地。
  铁丝网、碉堡,再加上一系列岸炮的防御,使得新津港固若金汤,成为名副其实的拱卫帝都的门户。
  但新津半岛非常大,如果仅仅只利用港口区那么一点点地方,无异于巨大的浪费。
  考虑到随着新凤人口的扩增,粮食长期依赖向后世“进口”将积少成多地消耗不少文化值,朱富贵决定将这些土地规划为农业用地。
  而如何进行农业生产,对于缺乏农村生活经验的朱富贵来说必须要向资深专家请教。
  因此看上去正在闭目养神的朱富贵,实际上正在和华北农林大学的农业专家余春林副教授进行连线。
  【什么?三百万亩的粮食生产基地?二十五万公顷?你是不是算错了?多数了两个‘0’?】
  网络那一头,留着地中海发型的余春林一口茶叶喷在了屏幕上。
  老实说,同样都是教授,但农学教授的收入实在相差金融、计算机和其他工科类的教授太远了。
  更何况余春林只是一个五十五岁的副教授而已。
  到了这个年纪,余春林已经没有搏一把提升职称的心气了,只想着早点退休拿着还算不错的退休工资含饴弄孙。
  不过最近儿子总是有意无意地提起,想要给小孙子买一套优质的学区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余春林闻弦知意,自己那套单位分的老房子看来是被惦记上了。
  不过这也不怪儿子,毕竟自己说是高级知识分子,但是在就业和人生规划上也没有怎么帮上儿子忙。
  现在能帮孙子一把,也是中国人绕不过去的坎吧。
  毕竟想要在省城市中心买一套学区房,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想着孙子的学区房,老余在网上注册了一个账号,想要试试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来外快的门路。
  没想到事情远比他想象的简单,注册没几天,一个自称种粮大户朱富贵的人找到了他。
  只不过,对方一开口报出的数字就把老余惊到了。
  三百万亩,或者说2000平方公里,又或者25万公顷,这个面积可快相当于13个上海市了。
  除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东北地区,余春林想不到全国还有哪个地区能搞这么大规模的连片农垦区。
  但是反复确认之后,种粮大户朱富贵依然坚持自己就是打算搞二十五万公顷的农垦规划设计,而且该地区气候接近淮河流域。
  这让余春林一度认为这个姓朱的在耍自己。
  不过账户显示3万元设计定金到账之后,余春林改变了想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