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校对)第4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2/924

  纽约变得愈发畸形的繁华,宛若群魔的狂欢。
  英美帝国主义有的东西,大明当然也应该有,而且应该更好。
  朱富贵觉得,是时候让拿三陛下中老年人再就业了。
  当然不是让他牵头去当凤都地铁的总设计师,他那点水平还不配。
  不过在小组里面当个顾问什么的发挥一点余热还是可以的。
  赚点钱,也好给欧仁大侄子买点糖吃吃。
  欧仁妮老妹儿和欧仁大侄子已经被安全救出。
  其实大明都没花什么力气。
  和历史上一样,第三共和国政府几乎是以默许的姿态让他们离开的。
  正是复杂政治角力相互妥协的结果。
  朱富贵打算把欧洲名媛欧仁妮老妹儿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奶牛女工。
  目前看来不太成功。
  恐怕还得拿三老弟多多辛苦了。
  谁让他娶了个败家娘们,只能含泪兼职了。
  ·
  嘟嘟——
  汽车终于再次开动了,长达十五分钟的堵车结束了。
  朱富贵已经下定了建地铁的决心。
  这就是皇帝陛下的堵车与老百姓堵车的不同了。
  老百姓堵车只会骂娘,皇帝陛下堵车却促使了大明第一条地铁的诞生。
  “小刘啊。”
  朱富贵忽然问道:“听说你在谈对象了?”
  “嗯,是组织上介绍的。”刘浩连忙回答到。
  自从最早的驾驶员江烨被朱富贵外派去第二造船厂担任皇训员之后,刘浩就一直是朱富贵的驾驶员,已经有两年时间了。
  给天子驾车,那放在周礼之中可是太仆之位,位列九卿的。
  后来虽然没有这般尊贵了,但也一向是帝王心腹中的心腹。
  所以刘浩谈的对象,那政治审查的强度可比一般的公务员都要强多了。
  朱富贵忽然的关心,让刘浩受宠若惊。
  不过紧接着,朱富贵又没头没尾的说道:“小两口结婚得买房子啊,曲江池与新昌坊之间的升道、广德、立政、敦化四坊,我看非常不错,建议你考虑早点入手。”
  说完,朱富贵便闭目养神了。
  ·
  朱富贵相信,刘浩这个小机灵鬼应该能听得懂。
  给领导开车向来是有好处的。
  给皇帝开车,那好处自然更是不言而喻。
  在大明,美洲地区的土地名义上都是归皇家的。
  类似于法理上,刚果属于比利时国王的私人领地,而不是属于比利时的一样。
  不过朱富贵将绝大部分土地的交于户部运作,而不是作为真正意义上胡作非为的私产。
  皇帝陛下拥有华夏故土(包括日本朝鲜越南等地)之外的土地,至少在如今朕即国家的时代,这么处理并无问题,大家也都觉得非常合适。
第454章
李春发楼与乡村爱情故事
  出于后世的经验,朱富贵对于房地产的开发还是很谨慎的。
  凤都并没有采取后世北京、伦敦、莫斯科的模式搞大环线,不存在几环几环的概念。
  而是和上海、深圳一样,是去中心化的分区模式。
  当然,官方的说法是沿袭自长安故都的坊市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大明的临时宪法中,明确规定新凤阳市为大明法定首都。
  凤阳、南京、长安市为大明故都。
  中都凤阳和南京作为故都无可争议。
  但剩下这个名额是长安,而不是北京,则是朱富贵综合考虑的结果。
  从法理上来说,北京是朱棣的旧都。
  虽然朱富贵一向不太在乎朱家内部法统问题,甚至对朱老四的评价一向很高。
  但涉及到定都问题,政治正确就非常重要了。
  长安天然就比北京政治正确。
  倒不是说汉唐故都的加成,而是长安本来就很有可能成为大明的都城。
  当年,朱富贵的直系祖先朱标太子尊朱元璋之命,前往西安考察还都长安的可行性。
  可惜回到南京时路感风寒,不治身亡。
  朱元璋悲痛万分,再也不许人提起长安之事。
  但换而言之,也可以说,还都长安是朱标去世前最后的愿景。
  长安也是朱元璋和朱标父子魂牵梦绕之地。
  当然关中凋敝,长安城还能不能做首都这是个未知数。
  不过这只是技术上的问题。
  从政治上,朱富贵肯定要摆出还都长安,尽懿文太子遗志的态度的。
  此外,朱富贵本身对于还都北京这件事就不太感冒。
  此事不能细谈。
  总之,名义上,凤都乃是长安古都的精神续作,以超前两百年的规划进行建设,储备了大量土地。(如图)
  拿出一部分土地,朱富贵以赫鲁晓夫楼为模板,设计了一款“李春发楼”作为大明公民的福利分房。
  只要具备大明合法公民身份(倭岛都护府籍除外),服役3年,或者工作满10年,就能免费分配一套这种房子。
  当然了,如今大明百废待兴,第一代大明人自然是有优惠的。
  根据《德武二年住房保障诏》规定,在德武十年,也就是1872年之前,所有大明公民可以先行入住,待服役或工作年限满足要求后,再获得房产证。
  当然,这种李春发楼是不可以交易的,在特定条件下,将会被大明朝廷收回。
  其最终解释权在皇帝陛下手中。
  这种楼之所以叫李春发楼,而不是朱富贵楼,主要是为了让人一下子联想到这种楼房坚固耐用,安全可靠。
  当然进一步,也是因为,朱富贵知道再过几十年,下一代,或者下两代的年轻人肯定会嫌弃这种只有小户型的房子。
  1954年,苏联曾建立了大批的从法国“廉价社会住宅”的样板楼移植的简易住宅。(如图)
  这种被称为“赫鲁晓夫楼”的建筑解决了大量居民的生活居住问题,让他们从地下室、工棚、危房和过度拥挤的合住房中乔迁了新居。
  但这种小户型的住房,被赫鲁晓夫引以为骄傲的象征的住房,在20世纪90年代明显的暴露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舒适生活理解的矛盾与冲突。
  曾经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解决了突出住房危机的社会矛盾的“功臣”成为了落后的象征,被大面积拆除。
  李春发楼当然要比赫鲁晓夫楼要进步得多。
  不但外观是中式复古建筑,内部的面积也要大不少。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大明虽大,但也不意味着人人都能住大豪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2/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