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校对)第5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8/924

  【莱阳无缝钢管厂家610x25厚壁无缝钢管Q345B无缝钢管厂盛典钢管】,批发价5780元……一吨……(如图)
  随便拿出一个小目标,那便是17000吨,填上炸药,那便是2万万公斤的火箭弹。
  一想到这些铁疙瘩要在能歌善舞的老伙计们的头上爆炸,朱富贵陛下都伤心地三天没吃饭。
  尽吃扇贝和大鲍鱼了。
  总而言之,大明爸爸的全方位包养之下,左宗棠的“缓进时间”将大大缩短。
  ·
  除了支援左宗棠之外,朱富贵在离开天津前还有最后一件事情要做。
  那便是提前救灾。
  大清朝国之将亡,也确实是天灾人祸频发。
  之前印尼那个鸟不拉屎的火山爆发朱富贵确实没有办法提前预知。
  不过发生在华夏故土的灾害,因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史料记载习惯,朱富贵还是非常清楚的。
  在德武六年的七月下旬,淮海地区雨季的后半段,将会有一次二十年一遇的灾情。
  虽说二十年一遇这种字眼放在后世,好像都不够资格出现在新闻报道中。
  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恨不得千年一遇,才是新闻标题的常态。
  但对于如今生活在黄淮地区的上亿百姓来说,二十年一遇的灾害也绝对是一场生死攸关的大事。
  黄河这条母亲河真是令人一言难尽。
  这个老妈绝对是更年期暴躁流派,绝不是什么慈母。
  伪清咸丰五年,西元1855年,黄河在兰阳铜瓦厢决口改道,离开淮河水系,回到北方流入渤海。
  这也是后世黄河的固定水道了,但其中也经历了光头炸花园口的事件,直到解放后经过不断努力,水道才算稳定。
  可如今,黄河改道才13年,恐怖的记忆尚在人心。
  而且黄河像个渣女般离开淮河,也留下了海量的泥沙和抬高消失的河床。
  淮海这个名词便是这时候诞生的。
  淮海淮海,之所以叫淮海,便是每年到了六七月,淮河下游真的会变成汪洋大海。
  而今年这场洪水将会来的更猛烈一些。
  具体的损失已经难以估计,朱富贵只知道在相关文献上写着“受灾人口都多达数千万,死者‘遍地尸漂’,并有‘整县全没,独活五人’的相关记载。”
第517章
大明式救灾
  老实说,治理黄淮,阻止这场灾难超出了大明目前的国力。
  但朱富贵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哪怕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知道灾难发生而不提前做些什么,也是绝对不能原谅自己的。
  因此,早在3月抵达天津处理教案的时候,朱富贵便命令户部移民局做好倾斜移民比例,引导船运资源的工作了。
  具体来说,大明方面暂停了对于土客械斗区,客家人的优先转运扶持,转而加强了对于苏北、安徽等重灾区的移民扶持。
  此项工作得到了李鸿章的大力支持。
  他忍者北部鞭伤还没有痊愈的隐隐作痛,亲自率领捕奴队深入田间地头活捉泥腿子,然后或哄或骗,或者干脆拴上绳子丢进蛇皮袋,以抓壮丁的方式强迫抓人。
  尤其是万岁爷在地图上画出的红圈,只要在这些圈圈里面的,无论男女老少鸡犬不留,统统打包带走。
  当然,李鸿章本身就是安徽人,手下淮军淮军本就多江淮人士。
  所以有些消息灵通的村坊早就梳妆打扮,载歌载舞等待淮军把自己卖去明利坚。
  但也有不少地方不少人,对于举家迁移非常抵触,甚至认为这是淮人版的“铲村灭户”。
  这种指责不无道理,因为赶时间,工作上的简单粗暴之处比比皆是。
  甚至因为淮军纪律问题而变成许多家庭的血泪史,更是难以避免。
  李鸿章觉得自己为天子做下这件事,性命算是无忧了。
  因为在李鸿章看来,所谓7月发大水纯属危言耸听。
  这些明人啊,就是一惊一乍想搞个大新闻。
  这些年,淮河哪年不涝?
  发大水乃是常规操作,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这些泥腿子早就习惯了,会自己料理好自己的。
  在李鸿章看来,朱富贵大帝治理淮河水患的本事没有,但借着淮河水患的名头抓壮丁的胆子还是有的,而且很大。
  而自己,便是朱富贵抓壮丁的打手和背锅的。
  如今“李鸿章”这三个字,在安徽苏北迎风臭三里,已经变成了可止小儿夜啼的恶名。
  “李扒皮又来抓小孩了”,成为无数淮河人民吓唬小孩的经典话语。
  如此自污之下,李鸿章觉得朱富贵陛下一定不会再忌惮自己,想着除之而后快了。
  被三百多斤的老太监整活,李鸿章李爵爷已经被整出了心理阴影。
  然而,到了七月中旬,情况急转直下。
  七月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安徽、豫南、苏北等地大雨滂沱。
  正阳关河水半日一报,两日便破了堤坝。
  泗水、颍河、涡河,各处水位告急的文书和电报如雪片般飞来。
  李鸿章傻眼了。
  他连忙冲到国公府中最精美的一间屋子——《圣训堂》。
  圣训堂中陈设之奢华不必多说,而它的核心则是案上供奉的一部长波电台。
  自从南方起义,李鸿章和左宗棠相继通电全国之后,满清就铲断了联系南北的电缆。
  所以如今李鸿章想要聆听圣训,靠的便是这部宝贵的电台(如图)。
  经高薪供养的发报员与天津皇驾联系,李鸿章将淮海水情连忙上报。
  电报另外一端,临时行在的值班领导居然是沙经方。
  得知万岁爷布置的堤坝加固任务淮军只是敷衍了事后,沙经方忍不住破口大骂:“娘希匹,你这是要上史书的!还好老子改了姓!”(模拟场景,其实是滴滴滴的摩斯电码无线电报)
  “下官……实在是不知道,真会来这么大的水啊!”
  李鸿章痛哭流涕,道:“不过说句实话,淮河若是这般容易治理,伪咸丰年间就治理了,下官何德何能,有这本事能修好那些个多如牛毛的土坝啊!”
  沙经方知道李鸿章说的是事情。
  实际上,即便是新中国那样的动员能力,也须以500万劳力,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疏通大小河道175条,修建堤坝4600公里,大型水库9座,总库容316亿立方米,这才勉强解决了淮河水患。
  注意,只是勉强。
  到了1991年和2003年,淮河又是两次大水,受灾百姓无数。
  直至朱富贵穿越之前,这场漫长的治水战役依然在持续,远没有到尽头。
  沙经方虽然不知道这些“历史”,但作为一个工程学,尤其是水利工程专家,沙经方正在主持科罗拉多河的改造工程。
  触类旁通,他当然也研究过淮河的水文,知道这是一项多么浩大而令人绝望的工程。
  以此苛责李鸿章这种旧式官僚是无用的。
  若李鸿章都能治好淮河,自己不如跟他姓好了!
  想到这里,沙经方只能摇摇头,道:“你也不要太担心了,万岁爷本就没对你抱有太大希望,早已经从倭岛都护府抽调救灾部队数万人前往淮海了,而且灾情最严重的地区,也就是红线之内的居民,不是也已经转移掉了吗?我们大明,不包括你啊,也算是无愧于心了!”
  ……
  虽然被沙经方这个逆子骂得一无是处,不过在淮海民间,李鸿章的名声发生了两级反转。
  大水几乎是按着淮军抓人的路径泛滥的,简直神了。
  什么“李青天”,“李半仙”,“李天王”的名号都出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8/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