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校对)第7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8/924

  按苏联的国家标准,1公斤斯大林香肠必须由250克优等牛肉、700克半肥猪肉、30克鸡蛋和20毫升牛奶制成。
  直至苏献帝上台,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后,由于“成本”原因,这个存在了近半个世纪的美食就此消失了。
  而朱富贵香肠的质量也是不如斯大林香肠的,250克优等牛肉被替换成了150克白羽鸡肉和100克海鱼肉或者雪蟹肉,猪肉用量减少至550克,添加了150克面粉,其他的配料不变。
  总得来说,朱富贵香肠营养依旧丰富,口感也非常好。
  “嗝~”
  白智信打了嗝,掏出一根包金的象牙签儿剔了剔牙。
  他都已经忘记这根牙签是从哪个倒霉王公那里弄来的战利品。
  如果是自己那个讲究的女儿在,一定会痛斥老父亲居然用别人用过的牙签剔牙,而且很可能是某个死鬼的牙签,太不卫生,也过晦气了。
  白智信自己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
  西楚大军一路上攻城拔寨,不服王化的呼罗珊土邦不知道灭了多少。
  作为一支旧式军队,西楚军的军纪自然是很一般的。
  虽然受到大明的约束,但“一切缴获要归公”是不可能做到的。
  堂堂西楚第三把手,白智信顺根牙签儿,实在不是个事。
  就算是胡姬……
  阿弥陀佛,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白智信一边剔牙,一边数落着香肠的腻味。
  再好吃的东西,三天吃四顿,谁也受不了。
  然而就在这时候,一旁忽然有人将筷重重拍在了桌子上,冷哼道:“连香肠都看不上,好个不食肉糜,你可知道这些香肠运到陇中分给黔首做吃食时,多少一辈子未曾见过荤腥的老农喜极而泣,多少稚童光是捻过香肠,带了油的手指,都嗦了又嗦,三天都还有余味?”
第686章
陇中新貌
  “你说什么!”
  两个亲兵闻言站了起来,就要去找他理论。
  白智信却一手一个,生生将他们按在了条凳上。
  这点小事,没必要计较。
  左宗棠挑眉打量了一下,这才发现,原来自己邻桌坐了四个年轻人,都是二十四五岁的年纪。
  他们都已经剪掉了辫子,而且应该已经蓄发了很长一段时间,头发已经束起,作了书生打扮。
  刚才说话的正是其中一个书生。
  讲道理,自己这边二十来个军汉。
  就算左宗棠本是举人出身,但这些年奔波军中,也已经不是一般的读书人了。
  这几个书生敢对己方出言不逊,不得不说,胆子实在是有点大。
  这往好的说,叫做急公好义,叫做初生牛犊不怕虎。
  说难听点,就是愣头青。
  不过嘛,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吗?
  左宗棠看着他们,仿佛看到了四十年前,那个在湖南各地辩才无双,小觑天下英雄的自己。
  左宗棠笑着问道:“敢问几位小哥是何人士,要去往何处?”
  为首的读书人反问道:“老丈,看你们打扮,是从西楚来的吧?”
  左宗棠笑道:“正是。”
  “难怪,我听说,西楚的士兵有大明皇家陆军列兵的三成的例银,其中五万明械部队,更是照大明例的……”
  其中一个憨胖的书生感慨道,“可惜我们巴中四大才子没有生在江南,不然我们也要来个投笔从戎,说不定现在也是个校尉了!”
  左宗棠看着他皮球似的肚子,不置可否。
  不过巴中……原来是四川人吗?
  难怪刚才听口音,不像是陇中本地人呢。
  在收复西域的过程中,左宗棠曾经在陇中屯兵、练兵将近一年时间,对这里还是很有感情的。
  “几位小哥,川地乃天府之国,气候宜人,物产丰饶,你们何故来临洮这苦地方吃风喝沙呢?”
  左宗棠有此一问,也是有感而发。
  历史上,左宗棠在这里屯兵时,曾在经给满清朝廷的奏章中形容道:“陇中苦瘠甲于天下”。
  作为一个转战半个天下的老臣,左宗棠见过的流民、饥民、变民数不胜数。
  赤地千里的穷地方,他是去的多了。
  连他都说这个“陇中贫苦甲于天下”,那就多半甲于天下了。
  这样的地方按理来说很难吸引到什么外乡人,就算是来往的商贾,也多半都是风尘仆仆的,一刻都不愿多呆。
  但是一路上,左宗棠发现如今的陇中人气似乎兴旺了许多。
  甚至在不久前,他还见到了一群赏雪的青年。
  左宗棠坐在马车里匆匆一瞥,其实也不是很确定那些穿着统一青蓝色制服,头戴橙黄色圆盔的年轻人,是不是真的在赏雪。
  赏雪这种风雅之事,向来都是有钱有闲的文人骚客的专属,这与印象中的陇中,实在是很难匹配。
  当然了,每当风雪天气,奋斗在抢修一线的电力人,知道左宗棠的想法,一定会吐血三升。
  那巴中四大才子听到左宗棠的话,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笑了好一会儿,他们才道:“老丈,你许是离开中原日子太久了吧!”
  “自从七年前,西安、兰州两场大战,左王爷与赵总督杀得胡人人头滚滚,也给这甘陕之地杀出了个太平盛世!”
  “之后,大明在此重开甘陕总督府,将陕西、甘肃重新纳入大明的治下……”
  “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你要知道在整个神洲,若是不算上海的明利坚租界,甘陕乃是正儿八经第一处重新飘扬日月旗的应许之地,比起天津明租界和金陵特别示范区都要早了近一年,比起其他地方,更是足足早了六年!”
  “六年啊!你可知道,大明天子自腾空山斩骨龙起事,到光复殷地半壁江山,所用也不过只有六年,六年时间,以大明之力,又怎的不能在陇中再造一个塞上江南?”
  “正所谓一步先,步步先,如今的陇中,早已复现秦汉之时的盛景了!”
  听着几个书生你一言我一语,讲述着这几年陇中的变化,左宗棠一开始还只是微笑颔首。
  毕竟他们说的都是自己亲历的事情。
  尤其是他们说起左王爷是若何大发神威,救中华西陲于倒悬的时候,更是忍不住地嘴角上扬。
  毕竟,大丈夫立于世间,不就是应该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被万民传颂嘛!
  左宗棠一生不爱财,但不能说不爱名。
  当然,他爱的不是虚名,而是真正能流芳百世之名。
  如今心愿达成,当浮一大白!
  只是听着听着,那些书生后面说的东西左宗棠就听不懂了。
  不是说左宗棠不懂治理地方。
  以一个满清封疆大吏的标准来看,左宗棠治理地方的能力绝不在他的军事能力之下。
  但他无论如何想不通,大明怎么就能把这么个鬼地方变成塞上江南呢?
  “那啥,大明难道从南边引水来了?”左宗棠说出了一个曾经听赵喜柱提起过的设想。
  “呃……那倒不是。”
  书生摇头道,“据说是沙经方博士曾经亲自坐着胖头鱼飞艇来这里视察过,想要凿穿大山引南方之水北渡实在太过困难,不是咱们这代人能够做到的。”
  “那言下之意是,下一代人有希望?”
  左宗棠被吓了一跳。
  许多年前他听赵喜柱说,圣上在《建国方略》中设想,将在全神州修建十万座水库,用大坝截断长江黄河,还要将南方之水引到北方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8/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