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校对)第8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7/924

  “这叫花旗参,是大明,啊不,是明国特产的草药。”
  玛利亚吐了吐舌头。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沙俄方面对于大明的国名翻译就叫做“daiming”。
  之所以是“daiming”而不是“daming”,主要是最早的时候,大明境内以福建两广人为主,他们的大明正音不够标准,被错误翻译了。
  当然,大部分时候,在非外交场合,俄国君臣一般还是沿用“契丹”的称呼来叫大明。
  后来随着各方交流的深入,俄国人也逐渐了解到“daiming”的“dai”是什么意思了。
  随着战争的爆发,俄国政府也就不允许在报刊杂志上面出现西里尔字母的“daiming”了。
  “花旗参?”亚历山大皱了皱眉头。
  他不知道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这个因为早年间做宣传,后来积重难返改不回来的草药名称,其实是真正的“第四罗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最后一点印记了。
  正是因为花旗国已经灰飞烟灭了,所以大明百姓才不在乎继续叫它花旗参。
  恰如正是因为苏联灰飞烟灭了,所以后世无数精苏对老大哥无限怀念。
  但实际上,老大哥如果真的秽土转生,兔子和鹰酱肯定一秒和解,联手将老大哥重新塞回棺材里,然后再钉上一百个钉子。
  嚼着苦涩的草根,亚历山大二世忽然朝小女儿问道:“你去过法国、去过英国,也去过明国,你觉得与这些国家相比,我们东罗马的生活如何呢?”
  “都比我们要好一些吧……”
  玛利亚尽量用不会刺激到父亲的语气,道,“不过我还是喜欢呆在您的身边。”
  “嗯……”
  亚历山大二世沉吟了一下,“如果,你必须要去一个地方,你会选择哪里?”
  “那当然是大明!”玛利亚脱口而出,但随后她就有一点后悔了。
  然而,出乎她的预料。
  平日里一听到“daiming”就咬牙切齿的父亲,这一次却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对于亚历山大二世来说,随着实质性的《明罗互不侵犯条约》即将签署,双方拥有了“可靠”的缓冲国,也是时候放下彼此之间的仇恨了。
  当然,说是盟友关系,肯定称不上,但无意义的对抗可以减少。
  而且亚历山大二世还有一个想法。
  那就是效仿祖先彼得大帝,前往明国学习先进的技术。
  毫无疑问,彼得大帝的改革开放,是俄罗斯帝国崛起最关键的契机。
  1697年,亲政不久的彼得一世,派遣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本人则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罗斯工作。
  在他手中,俄罗斯帝国开始兴办工厂,发展贸易,建立了西欧制度的海陆军。
  这些都为后来俄罗斯帝国长达两个世纪的扩张之路打下了基础。
  彼得一世本人也凭借这样的文治武功,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
  如今,亚历山大二世已经贵为罗马皇帝,比起彼得一世的“全俄罗斯皇帝”更进一步。
  但是质疑他能力和合法性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过。
  这些声音来自国外,也来自国内。
  为了让他们闭嘴,亚历山大二世正在考虑走祖先走过的道路。
第815章
留学生团
  毫无疑问,从汽车、飞机这些高新技术方面看,明国已经取代西欧,成为当今世界头号科技强国了。
  摸着明国过河,这不仅仅是大英帝国皇家科学院的共识,也是俄罗斯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亚历山大二世觉得这一次和平谈判将是一个向明国提出要求的良好契机。
  他自己当然没有时间,也没有那个能力效仿彼得一世,亲自前往明国学习。
  而且作为俄国君主,去东方人那里学习,至少在如今,还是会招到众多非议的。
  但是他打算派遣一支二百人左右的留学团队去明国留学,并让女儿作为自己的代表,前往深造。
  亚历山大二世摸着玛利亚的脑袋,认真地说道:“我并不能奢望你成为一个叶卡捷琳娜那样伟大的女性,但是,作为担负着将希腊带回罗马怀抱的天选之女,我希望你能够再次前往世界的彼岸,将明国崛起的秘密带回伟大的君士坦丁堡!”
  玛利亚皱着眉头,一脸问号。
  不过晚上十一点的《午夜童话》马上就要开始了。
  为了避免父亲长篇累牍的唠叨,玛利亚还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
  第一个将子女送到大明来留学的人,名字叫做李鸿章。
  如今他已经升官发财成为了南非王。
  所以可见,送子女去大明留学多是一件美事。
  只不过,儿子还是不是自己的,那就不好说了。
  当朱富贵听说,沙皇将派遣留学生前往凤都留学作为了谈判要求之一,还是深感诧异的。
  大明倒是有留学生。
  留学生这种东西,无论唐宋乃至于“我大清”都是不稀奇的。
  朝鲜等国大把大把的王公子弟都来天子脚下求学,这是司空见惯的常态。
  如今大明虽然新朝雅政,但也保留了这样的传统。
  如果不算沙经方的话,其中最重量级的,大概就要算是西楚王世子左孝威了。
  他是国子监的优秀毕业生,在校期间一直都是班里的前三名。
  没办法,人家暑期社会实践报告都是硬核报告,一般同学的沙盘推演根本没法比。
  说起来,左孝威来大明读书,还是朱富贵要求的。
  左宗棠以为这是天子的驭下之术,故而也没什么可抱怨的,将长子当做质子送来了凤都。
  当时左孝威还只有22岁,但已经有了举人的学问。
  左宗棠时常将他带在身边,传授韬略兵法,也已经学有所成。
  所以左宗棠并不认为这个年纪的长子再进学堂有什么必要。
  直到后来,他知道自己错的厉害。
  而且左宗棠还发现儿子在凤都虽无优待,却也没有任何掣肘和禁足,而是就像一个普通学生一样,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真才实学。
  甚至还谈了一个祖籍山东的女朋友。
  左宗棠这才知道,当今天子根本不稀罕要他的质子,而是真心想要培养他的儿子。
  这让他十分羞愧,甚至还上了一份请罪的折子。
  不过实际上,朱富贵指名道姓要让左孝威来凤都的原因,是因为这位左宗棠最疼爱的长子,也是最有本事的长子,历史上却在虽父亲第二次西征的途中染病逝世了。
  享年仅有26岁。
  也就是说,若不是朱富贵将他招去凤都,并且得到了先进的医疗检查,老左差不多应该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总之,大明境内有不少留学生,并没有搞什么特殊化,也没有相对应的留学生管理条例。
  但这一次,俄国人要派他们的公主以及一批优秀的年轻人来留学,这不得不让朱富贵引起警惕。
  那位有过一面之缘的玛利亚公主暂且不提,光光是名单上几个名字就足够让朱富贵头疼了。
  在一群长的见鬼的俄国名字当中,朱富贵注意到了“亚历山大·斯塔帕诺维奇·波波夫”、“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扎伊采夫”、“伊万·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这样的名字……
  亚历山大·斯塔帕诺维奇·波波夫,现年17岁……
  未来俄国最伟大的电气工程师,在1895年发明了世界上最完善的无线电收音机。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扎伊采夫,现年20岁……
  俄国历史上仅次于门捷列夫的化学家,有机消除反应“扎伊采夫规则”的发现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7/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